资源简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新部编版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 )A.仁爱 B.诚信 C.创新 D.和谐2.以下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是( )①讲仁爱②重民本③守诚信④崇正义⑤尚和合⑥求大同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3.在生活中,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和为贵”思想,应该( )A.不管什么事都要与他人争个高低B.对别人的观点一味迎合C.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尽量协商解决,以和为贵D.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感受4.扬子晚报少年志融媒体平台特别推出“童声说家史、童心传家风”视频征集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视频方式讲述家族中的革命先辈、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的励志事迹,以家族榜样力量激励个人追梦成长。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建设幸福美满家庭,形成良好家风②全面继承传统家风,坚定生活信念③杜绝一切不良习惯,塑造完美人生④弘扬向上向善思想,发挥榜样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该( )A.原封不动地继承B.摒弃所有传统观念C.结合时代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D.只学习国外的道德文化6.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意义不包括( )A.提高国民素质 B.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C.只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 D.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挑战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这类节目体现的思想是( )A.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B.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8.以下名言与“廉”这一传统美德相符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下列关于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说法错误的是( )A.是成年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B.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D.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10.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某校为响应号召,开展了教育理念进课堂的活动。以下最符合要求的是( )A.在语文课上,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与情感的纯真,强调个人品德与情感修养的重要性B.在数学课上,老师只专注于教授解题技巧与公式应用,对品德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较少涉及C.在历史课上,老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与人物,主要强调对历史事实的记忆与考试重点的掌握D.在体育课上,老师注重体能训练与竞技技巧的教学,要求学生重视体育比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争得第一11.南京漆桥古村素有“金陵第一古村落”的美称。对漆桥老街的保护与开发力图还原过去的生活场景,在保持老街古朴风貌的同时,改善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让村民在活态古村落中也能享受现代生活。由此可见,对漆桥老街的保护与开发( )①体现实事求是的中华文化思想②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思想③体现革故鼎新的中华文化思想④体现惠民利民的中华文化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核心理念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观点 核心理念①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重民本②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守诚信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提出了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的价值准则 尚和合④ 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崇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以下是某班根据学校要求搜集的黑板报素材。由此推断该校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负荆请罪 闻鸡起舞 程门立雪 黄香温席A.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B.弘扬传统美德,提升道德品质C.共促人际和谐,点亮青春友谊D.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担当责任14.下列行为与其所体现的精神品质对应正确的是( )A.水果发霉了,削掉坏掉的部分继续吃——勤俭节约B.商家为附近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茶水——关爱他人C.答应为逃课去上网的好友保守秘密——诚实守信D.为节约时间,在餐厅买饭时插队——尊重他人15.从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的传承表明( )①治国理政必须全面传承传统文化②中华传统美德在不断丰富和发展③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④传统美德体现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6.以下不属于中华人文精神体现的是( )A.老子的“道法自然” B.商鞅变法C.孟子的“民贵君轻” D.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7.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由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而来,是中央网信办主办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活动主要评选精品网络正能量文字、图片、音视频、专题专栏和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正能量激励人、鼓舞人、引领人的重要作用。举办该活动有利于( )①奏响主旋律,使社会更加美好②杜绝不文明现象,提升公民道德水平③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④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家训在中国传承已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中国古人对子孙后代的劝诫。下列家训与中华传统美德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家训 中华传统美德①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颜氏家训》) 勤俭节约② 立爱惟亲,立救惟长。(《尚书·伊训》) 孝亲敬长③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诚伯禽书》) 爱好和平④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戒子通录》) 文明有礼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二、分析说明题19.材料 在当今社会,一些传统的中华人文精神观念逐渐被人们忽视,比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一些人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在商业活动中经常出现欺诈行为等。问题:(1)请分析这些现象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重拾这些被忽视的中华人文精神。20.阅读材料 “和而不同”是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理念。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主张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制度和发展道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1)请阐述“和而不同”理念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2)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和而不同”的理念?21.【邻里百态身边事和谐社区你我他】镜头一:与____同行●REC “各位邻居:今日吾儿新婚,宾朋将至,电梯使用频繁,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谅解!特备喜糖,诚邀共贺。”某小区电梯内摆放了喜糖,并张贴了这份“温禁告示”。面对这样的善意举动,邻居们暖心地将停在楼下车位上的汽车挪走,方便前来参加婚礼的宾客停车。 镜头二:与“法”为邻●REC 赵大爷出于安全考虑,在家门口安装了摄像头。对门王大伯发现摄像头能拍摄到自家客厅,于是以自身权利受到侵犯为由,要求拆除。赵大爷却认为,摄像头安装在自家门口,与王大伯无关。沟通无果后,王大伯多次将垃圾丢在对门,以示抗议。(1)补全镜头一的标题。(2)两组镜头反映的主题与和谐社区建设有何关系?请用图示回答这一问题,并阐述设计意图。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新部编版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C B C C A A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D B B B C B B A19.(1)不良影响:破坏社会和谐氛围,影响人际关系,增加社会矛盾;降低社会信任度,阻碍经济健康发展;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影响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产生不良引导等。(2)①从自身做起,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在家庭中,尊老爱幼,关心家人,传承家庭美德。③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④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20.(1)意义:有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有助于避免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各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包容的国际秩序等。(2)在校园生活中,尊重不同同学的个性、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同学友好相处,不歧视他人;在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对于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倾听和理解等。21.(1)从道德角度补全标题,如友善、传统美德等,只要合理、贴切,即可给分。(2)图示:道德→和谐社区←法律。设计意图:建设和谐社区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