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0张PPT)专题三 调节微专题9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1 植物生长素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3个部位、2个原因胚芽鞘尖端尖端以下部位(伸长区)尖端2.生长素的“运输”类别感受刺激上端下端主动运输输导组织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如图)(1)高浓度与低浓度: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____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2)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____。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____(但仍为促进生长)。(3)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__;C点表示生长素浓度为i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和B点对应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效果____。抑制增强减弱g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相同(4)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5)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大于m小于2m大于0小于m4.与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相关的实验归纳(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2)验证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单向运输)1.(2024·河北卷)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UX1缺失突变体的分蘖可能增多B.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分蘖增多C.在水稻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D.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B [AUX1缺失突变体导致生长素不能正常运输,顶端优势消失,分蘖可能增多,A正确;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对分蘖产生抑制,导致分蘖减少,B错误;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芽,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D正确。]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甲 不切断 正常 弯曲乙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丁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2.(2023·山东卷)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 [据表格和题图可知,不切断任何部位,该幼苗正常弯曲生长,但在①处切断,即去除结构Ⅰ,生长变慢,推测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据表格可知,在①处切断,该幼苗缓慢生长且弯曲,而在②处切断后,该幼苗不能生长,推测①②之间含有生长素,且具有感光部位,推测可能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①②之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出现弯曲生长,B、C不符合题意;在②处切断和在③处切断,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幼苗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此时不能产生生长素,也无法得出有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符合题意。]判断与填空1.“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2021·福建卷T8) (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2021·全国甲卷T3) ( )3.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2023·全国甲卷T2) ( )提示:生长素不像酶那样催化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递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4.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2023·广东卷T9) ( )提示:若使用的NAA浓度较高,可以用沾蘸法处理插条。×提示:抑制 X>Y,X>Z,Y与Z之间大小关系不确定5.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如图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高考题)6.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2023·新课标卷T31)提示:促进细胞核的分裂2413题号题组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1.(2024·山东烟台一模)生长素能直接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细胞膜外还存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L和ABP,这两种蛋白可分别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跨膜蛋白激酶TMK结合形成共受体感受并传递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实验发现ABL或ABP单缺陷突变体均出现生长素缺陷表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素有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B.跨膜蛋白激酶TMK是生长素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必不可少的物质C.可继续用ABL和ABP双缺陷突变体进行实验,研究两受体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D.下调生长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以用于培育矮化植株B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和诱导细胞分化等,A正确;生长素能直接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细胞膜外还存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L和ABP,这两种蛋白可分别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跨膜蛋白激酶TMK结合形成共受体感受并传递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由此可知跨膜蛋白激酶TMK2413题号并不是生长素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必不可少的物质,B错误;ABL或ABP单缺陷突变体均出现生长素缺陷表型,可继续用ABL和ABP双缺陷突变体进行实验,研究两受体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C正确;生长素发挥作用,需要与细胞内的生长素受体结合,下调生长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生长素受体合成减少,生长素发挥作用效果下降,可培育矮化植株用于生产实践,D正确。]2413题号2.(2024·湖南长沙一模)研究发现,植物顶端优势与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SL)对生长素(IAA)的调节有关。将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M)与野生型豌豆植株(W)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1所示,其中嫁接类型用A·B/C表示。图2表示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413题号A.SL是由豌豆植株顶芽和侧芽合成的B.SL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M·M/M嫁接类型能合成IAAD.预期W·W/M嫁接类型A、B侧芽长度为30 cmA [据图2分析可知,SL是由豌豆植株的根合成的,运输到嫁接处起作用,A错误;豌豆突变体(M)不能合成SL,当其作为砧木时,A、B侧芽长度均高于以W为砧木组,因而可说明SL对豌豆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B正确;M·M/M嫁接类型能够合成IAA,C正确;W·W/M嫁接类型不能合成SL,预期W·W/M嫁接类型A、B侧芽长度为30 cm,D正确。]√2413题号题组2 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探究3.(2024·山东聊城一模)研究发现,高温会影响拟南芥雄蕊生长,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此现象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413题号A.分析图1可知,高温环境影响拟南芥的生长繁殖,导致结实率降低B.分析图2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对照组的处理是施加等量的清水C.正常温度下,IAA对雄蕊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0-7M抑制作用更明显D.施加IAA对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生长的影响不同√2413题号B [分析图1可知,高温抑制雄蕊的生长,可能会导致自花受粉受阻,因此会影响拟南芥的自花传粉,导致结实率降低,A正确;分析图2及题干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和温度,该实验的实验材料是植物,故对照组的处理是施加等量的清水,B错误;正常温度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的长度多为2.0 mm,而施加IAA后拟南芥雄蕊的长度为2.0 mm、1.5~2.0 mm,甚至出现了1.0~1.5 mm,说明常温条件下施加IAA对拟南芥雄蕊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7M抑制作用更明显,C正确;分析图2可知,施加IAA对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生长的影响不同,D正确。]2413题号4.(不定项)(2024·湖南长沙联考)种子引发是一项通过控制种子先缓慢吸收水分后萌动的技术。研究者选用生长素(IAA)作为引发剂处理两个棉花品种(浙大13-1和浙大13-2)的种子,探究生长素引发对于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根情况的影响,实验分组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胁迫下,20 mg/L的IAA引发处理对须根的作用效果相对更显著B.低浓度的IAA促进须根生长,高浓度的IAA抑制须根生长C.对照1和对照2的幼苗须根生长不受IAA影响,但受环境影响D.生长素在棉花幼苗根部运输时,不会消耗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2413题号AB [盐胁迫下,与未引发处理和进行清水引发处理相比,不同浓度的IAA引发处理下的须根数有所增加,且浓度为20 mg/L IAA引发效果相对更明显,证明IAA能促进须根的生长,为幼苗生长输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A正确;与对照相比,10 mg/L和20 mg/L的IAA均促进须根生长,而50 mg/L的IAA则抑制须根生长,表明低浓度的IAA促进须根生长,高浓度的IAA抑制须根生长,B正确;对照1和对照2的幼苗须根生长受内源生长素的影响,也受环境影响,C错误;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会消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而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D错误。]2413题号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环境调节因素的作用1.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协同作用与作用效果相反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脱落酸(2)生长素与乙烯的关系: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如图:促进促进抑制(3)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关系: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来促进细胞伸长。如图:2.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红光和远红光蛋白质周期性低温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形态建成3.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4.探究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2024·湖南卷)脱落酸(ABA)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NaCl和PEG6 000(PEG6 000不能进入细胞)皆可引起渗透胁迫。图a为某水稻种子在不同处理下基因R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图b为该基因的突变体和野生型种子在不同处理下7天时的萌发率。研究还发现无论在正常还是逆境下,基因R的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皆高于野生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Cl、PEG6 000和ABA对种子萌发的调节机制相同B.渗透胁迫下种子中内源ABA的含量变化先于基因R的表达变化C.基因R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升高可延长种子贮藏寿命D.基因R突变可能解除了其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A [分析图a,用外源ABA处理,基因R的相对表达量增高,说明ABA可促进基因R的表达;基因R的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较高,说明基因R的表达又会抑制ABA的合成。由题可知,ABA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NaCl和PEG6 000可以引起渗透胁迫,促进ABA的合成,进而促进基因R的表达,而ABA可以直接促进基因R的表达,因此NaCl、PEG6 000和ABA对种子萌发的调节机制不同,A错误。渗透胁迫会先促进内源ABA的合成,内源ABA含量的升高又会促进基因R的表达,B正确。ABA的存在会抑制种子的萌发,因此基因R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升高可延长种子贮藏寿命,C正确。无论在正常还是逆境下,基因R突变体种子中ABA的含量皆高于野生型,可能是因为基因R突变解除了其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导致ABA的合成量增加,D正确。]2.(2024·山东卷)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MS MS+脱落酸 MS+PAC MS+PAC+赤霉素培养时间 WT OX WT OX WT OX WT OX24小时 0 80 0 36 0 0 0 036小时 31 90 5 72 3 3 18 18A.MS组是为了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B.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C.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B [拟南芥植株会产生脱落酸和赤霉素,MS为基本培养基,可以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A正确。与MS组相比, MS+PAC(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组种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这说明基因S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来促进种子萌发,B错误。与MS组相比,MS+脱落酸组种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而MS+脱落酸组OX株系下降更少,这说明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C正确。与MS组相比, MS+PAC组种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这说明赤霉素能促进拟南芥种子的萌发;与MS组相比,MS+脱落酸组种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这说明脱落酸能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因此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D正确。]判断与填空1.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2021·河北卷T9) ( )提示: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缩短。2.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2021·北京卷T10) ( )提示: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减弱植物的顶端优势。××3.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2022·海南卷T7) ( )4.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2022·湖北卷T9) ( )提示:赤霉素促进茎秆生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5.某种植物激素能延缓离体叶片的衰老,可用于叶菜类的保鲜。该激素最可能是细胞分裂素。(2022·浙江1月卷T4) ( )6.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水仙光敏色素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2023·广东卷T15) ( )√√提示:不使用IAA处理,只有乙烯,会促进叶柄脱落;越早使用IAA会抑制叶柄脱落,因此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抗衡的。7.研究人员取带叶的某植物茎段,切去叶片,保留叶柄,然后将茎段培养在含一定浓度乙烯的空气中,分别在不同时间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切口。在不同时间测定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2023·浙江1月卷T18) ( )×8.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推测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2023·海南卷T14) ( )提示:添加赤霉素的B组,蛋白质总含量低于未加入赤霉素的A组,更低于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的C组,说明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增加。×9.给黑暗中生长的幼苗照光后幼苗的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光信号的受体有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023·新课标卷T31)提示:光敏色素 温度、重力题组1 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应用1.(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油菜素内酯(BR)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具有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作用。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某学习小组研究BR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第1组为清水组,第2~6组在180 mmol·L-1的NaCl胁迫下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78241356A.BR由特定器官分泌后,运输到作用部位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B.实验的自变量是BR的浓度,第1组、第2组是第3~6组的对照组C.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BR可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D.结果表明,BR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作用特点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题号78241356√C [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BR的分泌没有特定器官,但有相应的作用部位,A错误;由柱形图可知,该实验中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盐胁迫为实验的自变量,B错误;与第2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提高,但小于第1组,说明油菜素内酯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C正确;由图2~6组可知,3~6组种子的发芽率均高于第2组,因此油菜素内酯的作用只表现了促进作用,未体现高浓度抑制发芽,D错误。]题号782413562.(2024·广东惠州一模)为了有效提高杜鹃花的观赏品质(花多花大、花期长为高品质),某科研团队用赤霉素(GA3)和亚精胺(Spd)对其进行处理:共设置6组实验组,分别用800、1 600、2 400 mg·L-1的GA3(分别标记为T1、T2和T3)和0.01、0.10、1.00 mmol·L-1Spd(分别标记为T4、T5和T6)对植株进行整株喷洒,以不喷为对照组(CK)。实验结果数据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78241356注:花期为从露色期开始到末花期结束时的天数;花径为花的大小;成花率是开花总数和花蕾总数的比值。分组 花期(D) 花径(mm) 成花率(%)CK 8 50.37 85.20T1 11 52.13 86.42T2 15 55.32 95.25T3 12 51.56 95.23T4 13 53.11 89.28T5 19 58.62 92.13T6 15 56.14 89.93题号78241356A.杜鹃花的观赏品质与赤霉素和亚精胺的调节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B.1 600 mg·L-1的赤霉素和0.10 mmol·L-1亚精胺混合喷洒能获得最高观赏品质C.当喷洒的赤霉素浓度介于T2与T3之间时,其各项观赏品质也介于T2与T3之间D.仅据该实验数据并不能解释合适浓度的赤霉素和亚精胺能提高花的观赏品质的机理题号78241356√D [杜鹃花的观赏品质与赤霉素和亚精胺的调节有关,也与其他因素(如天气等)有关,A错误;题中只设置了赤霉素和亚精胺单独处理组,并没有设置两者混合喷洒组,B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当喷洒的赤霉素浓度介于T2与T3之间时,其各项观赏品质不一定介于T2与T3之间,C错误;根据题干和表格信息,仅能够反映赤霉素和亚精胺对杜鹃花观赏品质的影响,不能解释合适浓度的赤霉素和亚精胺能提高花的观赏品质的机理,D正确。]题号78241356题组2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3.(2024·北京丰台一模)为探讨乙烯与赤霉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是否完全独立,用乙烯和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结果如图1。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途径,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分析D蛋白突变体对乙烯的反应,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题号78241356A.赤霉素处理缓解了乙烯对根的抑制B.野生型比D蛋白突变体更能抵抗乙烯的作用C.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D.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是完全独立的题号78241356√B [据图可知,赤霉素+乙烯组的主根长度大于乙烯单独处理组,小于赤霉素单独处理组,说明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A正确;在添加乙烯的情况下,野生型比D蛋白突变体主根长度短,说明D蛋白突变体比野生型更能抵抗乙烯的作用,B错误;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途径,从图2推测,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C正确;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说明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是完全独立的,D正确。]题号782413564.(2024·山东日照一模)为提高苦荞产量,研究人员利用外源赤霉素(GA3)和某种外源油菜素内酯(EBR)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处理方法和结果如下,其中SSS表示可溶性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题号78241356组别 SSS(U·mg-1·min-1) 株高(cm) 单株粒数 千粒重(g)CK(对照) 11.551 109.66 350.4 17.94T1(80 g·L-1GA3) 13.15 125.91 375.7 18.24题号78241356组别 SSS(U·mg-1·min-1) 株高(cm) 单株粒数 千粒重(g)T2(80 mg·L-1GA3+0.1 mg·L-1EBR) 13.44 137.40 385.1 19.12T3(80 mg·L-1GA3+0.5 mg·L-1EBR) 15.24 147.64 406.5 19.63T4(80 mg·L-1GA3+1 mg·L-1EBR) 11.40 154.63 342.2 17.19T5(80 mg·L-1GA3+2 mg·L-1EBR) 10.75 157.71 283.3 16.25A.GA3不仅可以提高株高也可以提高产量B.EBR和GA3对株高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C.存在一定浓度GA3时,EBR对苦荞产量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D.一定浓度的EBR和GA3可能通过提高苦荞淀粉合成酶活性,从而提高产量题号78241356√B [由表中数据可知,GA3处理组的株高、单株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对照组,说明GA3不仅可以提高株高也可以提高产量,A正确;由表中数据不能推出单独使用EBR对株高的影响,因此无法推出EBR和GA3表现为协同作用,B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存在一定浓度GA3时,EBR对苦荞产量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定浓度的EBR和GA3可能通过提高苦荞淀粉合成酶SSS活性,从而提高苦荞产量,D正确。]题号78241356题组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5.(2023·湖北卷)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题号78241356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题号78241356√B [图1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甲的影响,浓度高落叶率提高,和曲线1、2比较,曲线3的落叶率低,是较适宜浓度;图2表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乙的影响,目的是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落叶率高更有利于阻断乙的危害,综合分析曲线3对应的浓度最好,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A正确。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即落叶率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增强,B错误。喷施M应该减弱对甲果实的影响,避免影响产量,而对于乙应该防止其果实成熟,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防止其种子传播,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M可提高脱落率,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似,D正确。]题号782413566.(不定项)(2024·湖南邵阳联考)墨兰花期易受自然花期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常不能在春节前开花,从而错过春节的销售旺季。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不同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对墨兰花芽数量和开花所需天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题号78241356注:CK:清水;A1:25 mg/L6-BA;A2:50 mg/L 6-BA;A3:100 mg/L 6-BA;A4:200 mg/L 6-BA;B1:25 mg/L GA3;B2:50 mg/L GA3;B3:100 mg/L GA3;B4:200 mg/L GA3。A.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促进花芽形成的效果减弱B.由CK组可知,墨兰没有激素也能形成花芽和开花C.同浓度下,6-BA处理比GA3处理墨兰的花期更早D.图2中6-BA的各种浓度,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题号78241356√√AB [根据图1可知,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花芽数量逐渐减少,且均少于CK组,所以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抑制花芽形成的效果加强,A错误;CK组是空白对照组,没有添加外源激素,但是植物本身存在内源激素,B错误;根据图2可知,在同等浓度下,6-BA处理后的墨兰开花所需天数均少于GA3处理的,所以同等浓度下,6-BA处理比GA3处理墨兰的花期更早,C正确;据图2可知,不同浓度的6-BA处理,其开花所需的天数均比CK组少,说明图2中6-BA的各种浓度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D正确。]题号78241356题组4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7.(2024·山东济宁二模)内蒙古种植的“北极熊”苜蓿为长日照植物,秋冬短日照下休眠,此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对促生长信号不敏感。研究发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此类苜蓿叶片中光敏色素A(PHYA)的mRNA表达量呈下降态势,脱落酸(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赤霉素3(GA3)含量呈上升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该类苜蓿喷洒NAA可以提高其秋季产量B.秋季该类苜蓿叶片中PHYA的含量高于夏季C.PHYA接受光信号刺激后进入细胞核促进GA3基因的表达D.该类苜蓿休眠是PHYA、ABA、GA3等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题号78241356√B [根据题干信息,该类植物秋季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喷洒NAA不能提高秋季产量,A 错误;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夏季光照时间长,此类苜蓿叶片中光敏色素A(PHYA)的mRNA表达量呈下降态势,因此秋季该类苜蓿叶片中PHYA的含量高于夏季,B正确;PHYA不能进入细胞核,是将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传递到细胞核,C错误;PHYA不属于激素,D错误。]题号782413568.(2024·广东韶关二模)热形态建成指植物响应环境温度升高而发生的形态改变,包括下胚轴伸长等。为探究转录因子PIF4(影响基因转录)和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L)在植物热形态建成中的作用,科学家开展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题号78241356注:28 ℃为温和高温,略高于拟南芥的最适生长温度;Col-0为野生型拟南芥;pif4-2为PIF4功能缺失拟南芥。A.实验表明转录因子PIF4可参与促进拟南芥热形态的建成B.0.08 mg/L BL处理可以改变pif4-2在28 ℃条件下的短下胚轴表型C.由图可知在植物热形态建成中,BL在转录因子PIF4之前起作用D.植物热形态建成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题号78241356√C [pif4-2为PIF4功能缺失拟南芥,据图可知,与Col-0组别相比,pif4-2组别不同处理条件下下胚轴长度均有所降低,说明转录因子PIF4可参与促进拟南芥热形态的建成,A正确;比较pif4-2组别的28 ℃处理和28 ℃+0.08 mg/L BL可知,28 ℃+0.08 mg/L BL处理条件下下胚轴长度增加,说明0.08 mg/L BL处理可以改变pif4-2在28 ℃条件下的短下胚轴表型,B正确;图示实验探究转录因子PIF4(影响基因转录)和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L)在植物热形态建成中的作用,并未涉及时间关系,故不能得出BL在转录因子PIF4之前起作用的结论,C错误;植物热形态建成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如油菜素内酯)和环境因素调节(如温度等)共同完成,D正确。]题号78241356课后限时集训(九)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题号13524687910111213(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24·湖南长沙一模)未成熟的向日葵花序会随着太阳的移动,发生从早上向东到下午向西的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向日性。关于向日性的机理曾有两种假说: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茎尖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②生长抑制物质黄质醛分布不均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于假说①,向日葵向日性的发生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B.基于假说①,早晨向日葵向东弯曲是由于夜间茎尖中生长素在东侧重新积累14题号135246879101112C.基于假说②,支撑向日葵花序的茎尖背光侧黄质醛分布较少,细胞伸长较快D.向日性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向日葵的基因表达产物共同控制的结果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B [假说①认为向日葵向日性的发生是因为茎尖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推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且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此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A正确;基于假说①,早晨向日葵花序向东弯曲,推测夜间向日葵花序的茎尖中生长素会在其两侧重新积累,西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B错误;假说②认为生长抑制物质黄质醛分布不均匀导致花序向光弯曲,因此茎尖背光侧黄质醛分布较少,细胞伸长较快,C正确;向日性的发生是周期性的光照改变与向日葵的基因表达产物共同控制的结果,D正确。]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2.(2024·广东广州二模)研究发现,生长素通过细胞壁酸化增强细胞壁的可塑性来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具体过程为生长素作用于相应细胞会导致细胞膜上H+-ATP酶数量增多,从而促进细胞质中的H+分泌到细胞壁,造成细胞壁环境酸化。细胞壁的酸性环境可使某些蛋白质活化,导致多糖之间的氢键被破坏,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成熟的种子B.生长素浓度越高,H+-ATP酶的活性越高,细胞生长越快C.细胞膜上H+-ATP酶的作用是催化ATP水解、作为运输H+的载体D.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抑制乙烯的合成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C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A错误;生长素浓度过高,会抑制细胞生长,B错误;细胞膜上的H+-ATP酶可以协助H+运输,同时能够催化ATP水解,故同时具有催化ATP水解和运输H+的作用,C正确;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D错误。]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3.(2024·湖南雅礼中学模考)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①用3H标记的IAA分别处理图中1或3,在d区段都检测到放射性IAA;②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1,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3,d区段检测不到放射性IAA;③3H标记的IAA处理2,发现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A.实验①和②对照,自变量是用于处理的标记物B.实验①②中的因变量是 d区是否分布有标记的 IAAC.实验①③可说明IAA在图中茎部的运输为极性运输D.实验②可说明色氨酸可转变为IAA,该过程不能发生在子房细胞中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C [实验①和②对照,自变量是用于处理的标记物(是IAA还是色氨酸),A正确;由题意可知,实验①②中的因变量是 d区是否分布有标记的 IAA,B正确;实验处理发现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也只能说明IAA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同时还应处理下端区段,检测a区段是否含有放射性的IAA,以此证明IAA在图中茎部的运输为极性运输,C错误;实验②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1,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可说明色氨酸可转变为IAA,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3,d区段检测不到放射性IAA,说明该过程不能发生在子房细胞中,D正确。]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4.(2024·山东青岛一模)茉莉酸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在逆境胁迫中和其他激素一起发挥作用。当植物细胞合成大量茉莉酸时,会与植物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茉莉酸—受体复合体,再与JAZ蛋白结合,导致JAZ蛋白降解,释放出转录因子,激活根毛生长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JAZ蛋白不利于根毛细胞生长基因的表达B.茉莉酸由腺体产生,运送到作用部位C.动植物激素都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细胞生理学响应D.茉莉酸的绝对含量决定根的生长发育状况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A [由题意可知,茉莉酸与植物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与JAZ蛋白结合,导致JAZ蛋白降解,JAZ蛋白的降解会释放出转录因子,进而激活根毛生长基因的表达,A正确;茉莉酸并不是由特定的腺体产生,而是在植物受到逆境胁迫(如病原体侵害、干旱或盐胁迫)时,在植物体内的多个组织中合成,B错误;动植物激素都与受体结合,引起细胞生理学响应,但动物激素的受体不一定都位于靶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C错误;茉莉酸的含量确实对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但是根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同时也受到土壤条件、水分、养分供给等多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茉莉酸的绝对含量决定了根的生长发育状况,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5.(2024·黑、吉、辽卷)为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砷抑制拟南芥生长的原因,研究者检测了高浓度砷酸盐处理后拟南芥根的部分指标。据图分析,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A.砷处理6 h,根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会减少B.砷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可能与生长素含量过高有关C.增强LOG2蛋白活性可能缓解砷对根的毒害作用D.抑制根生长后,植物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而影响生长√题号13524687910111213A [分析图1可知,砷处理6 h,细胞分裂素水解酶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导致根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增加,A错误;结合图2、图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砷处理组生长素含量高但是根长度短,推测砷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可能与生长素含量过高有关,B正确;结合图1,随着砷处理时间的延长,LOG2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推测增强LOG2蛋白活性可能缓解砷对根的毒害作用,C正确;根可吸收水和无机盐,抑制根生长后,植物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而影响生长,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6.(2024·湖北名校联考)赤霉素(GA)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植物下胚轴伸长。GA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可以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途径,促进下胚轴伸长;且在GA的作用下,GID1可与D蛋白结合,促进D蛋白降解,隐花色素1(CRY1)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中D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CRY1光受体是一种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中B.D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的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具有抑制作用C.某些动物细胞中可能也存在类似于CRY1的光受体D.下胚轴的生长发育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A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A不合理;题干信息中GA可以促进D蛋白降解,最终促进下胚轴伸长,因而可以推测D蛋白可能对下胚轴伸长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B合理;某些动物的视网膜细胞可以感受蓝光刺激,类似于题干中的CRY1,C合理;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D合理。]题号1352468791011127.(2024·湖北卷)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水稻和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314实验组别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 根系长度① 野生型水稻 +++ +++② 突变型水稻 + +③ 突变型水稻+NAA + +++④ 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 +++ +++注:+越多表示相关指标的量越大。题号13524687910111213A.第④组中的水稻只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B.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说明乙烯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C.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D.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题号13524687910111213D [由题可知,乙烯受体缺失水稻由基因突变得到,因此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还可以通过杂交技术获得,A错误;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自变量为是否含有NAA,只能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不能说明乙烯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B错误;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自变量不唯一,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能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C错误;对比实验结果可知,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8.(2024·辽宁沈阳一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贯穿于葡萄种植的各个环节,如物质甲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物质乙能改变雌雄花比例,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和单果质量;物质丙能促进芽的分化和侧枝发育,提高坐果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与生长素的分子结构及生理效应类似B.乙在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方面与生长素表现为协同作用C.丙与脱落酸在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方面的作用效果相反D.甲、乙、丙均不是营养物质,需配合浇水、施肥并适时使用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A [甲与生长素均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二者生理效应类似,但分子结构不一定类似,A错误;乙为赤霉素类调节剂,其与生长素均能促进果实发育,在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方面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B正确;丙为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在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方面与脱落酸作用效果相反,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需配合浇水、施肥并适时使用才能发挥效果,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9.(2024·广东深圳二调)我国科学家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调控水稻穗粒数形成复粒稻的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R只存在于水稻的特定部位并在该部位发挥作用B.BR的产生减少是水稻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与RCN2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D.实现水稻增产的思路是喷洒BR抑制剂从而激活BRD3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B [BR属于植物激素,能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故并非只存在于水稻的特定部位,A错误;BR属于植物激素,受基因的控制,故BR的产生减少是水稻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据图可知,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基因被激活,其表达增多,而RCN2表达也增多,说明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与RCN2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C错误;结合图示可知,BRD3激活后导致BR减少,实现水稻增产的思路是喷洒BR抑制剂从而调控RCN2基因表达,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0.(2024·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学校模拟)为研究春化作用对冬小麦开花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两种冬小麦种子,进行不同天数的春化(4 ℃)处理后于同一天播种,统计冬小麦进入成花不同阶段所需的时间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314 需要时间/d Vn/d 京花3号 京冬1号启动花分化 开花 启动花分化 开花0 N N N N7 63 N 56 88题号13524687910111213注: Vn/d表示春化处理的天数,N表示未发生。 需要时间/d Vn/d 京花3号 京冬1号启动花分化 开花 启动花分化 开花14 63 88 45 7321 50 79 37 6328 46 65 36 58A.只要经过春化处理,冬小麦最终都能开花B.春化处理的天数是该实验的自变量,而植物类型为无关变量C.冬小麦种子经春化处理的时间越长,启动花分化和开花的时间就越短D.若要将春化处理的冬小麦种子播种后提前开花实现丰产,宜选京冬1号题号13524687910111213√题号13524687910111213D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仅受温度影响,还受植物激素的调节,故仅经过春化处理的冬小麦最终不一定都能开花,A错误;分析题意及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麦类型及处理时间,B错误;京花3号在低温处理7天和14天,启动花分化的时间未变,C错误;要在缩短花期的情况下进行春化处理,最好选择启动花分化和开花时间较短的品种,即京冬1号,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1.(不定项)(2024·湖南九校联盟高三联考)经常受到接触性刺激的植物常表现为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对病虫害抗性增强、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形成了接触性形态。研究发现,拟南芥受到接触性刺激后乙烯和茉莉酸两种激素的含量增加,调节机制如图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314A.与相同时期的正常植株相比,接触性形态建成的植株是图2中的甲B.形成接触性形态植株时,通过乙烯和茉莉酸两条途径调控,使赤霉素含量相对稳定在较高水平C.茉莉酸由植物体内特定腺体分泌,作用于特定靶器官或靶细胞D.农业中常见的稻田养鸭模式有利于水稻形成接触性形态,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AD [由题干可知,接触性形态建成的植株茎秆更加粗壮、生长发育迟缓,所以和同时期的正常植株比较,高度要矮一些,图2中甲植株更符合,A正确;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的功能,故接触刺激导致植物赤霉素含量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B错误;茉莉酸是一种植物激素,无特定的腺体产生,C错误;农业中常见的稻田养鸭模式有利于水稻形成接触性形态,叶色深绿、发育迟缓、对病虫害抗性增强、光合作用更强,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2.(不定项)(2024·山东潍坊一模)为研究IAA 和细胞分裂素(CK) 对侧芽萌发的影响,实验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 NPA 是一种长效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314组别 实验处理 侧芽萌发情况1 有顶芽,侧芽不加任何处理 不萌发2 去顶芽,侧芽不加任何处理 萌发3 有顶芽, 侧芽涂抹CK 萌发A.CK主要在幼嫩的芽叶中合成,可有效促进叶绿素的合成B.1、2组相互对照能说明顶芽产生的 IAA 可抑制侧芽的萌发C.3、4 组相互对照可说明 IAA 和 CK 在促进侧芽萌发作用上相互拮抗D.4、5组相互对照说明IAA通过极性运输影响侧芽萌发组别 实验处理 侧芽萌发情况4 去顶芽, 顶部施加IAA 不萌发5 去顶芽, 施用NPA 后在顶部施加IAA 萌发√√√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ABC [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A错误;1组有顶芽,1组侧芽不萌发,2组无顶芽,2组侧芽萌发,1、2组相互对照能说明顶芽可抑制侧芽的萌发,但不能说明是顶芽产生的 IAA 可抑制侧芽的萌发,B错误;3、4 组有两个变量,不能说明IAA 和 CK 在促进侧芽萌发作用上相互拮抗,C错误;NPA 是一种长效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5组使用了NPA,5组侧芽萌发,4、5组相互对照说明IAA通过极性运输影响侧芽萌发,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13.(2024·广东卷)乙烯参与水稻幼苗根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为研究其机理,我国科学家用乙烯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3天,观察到野生型(WT)幼苗根的伸长受到抑制,同时发现突变体m2,其根伸长不受乙烯影响;推测植物激素X参与乙烯抑制水稻幼苗根伸长的调控,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其中K试剂抑制激素X的合成,A试剂抑制激素X受体的功能,部分结果见图。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回答下列问题:(1)为验证该推测进行了实验一,结果表明,乙烯抑制WT根伸长需要植物激素X,推测X可能是________。(2)为进一步探究X如何参与乙烯对根伸长的调控,设计并开展了实验二、三和四。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生长素①实验二的目的是检测m2的突变基因是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②实验三中使用了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 NAA,目的是利用NAA的生理效应,初步判断乙烯抑制根伸长是否与____________有关。若要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并检验 m2 的突变基因是否与此有关,可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情况。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生长素合成生长素运输生长素载体蛋白基因③实验四中有3组空气处理组,其中设置★所示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上述结果,推测乙烯对水稻幼苗根伸长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作为实验组检测A试剂和NAA是否影响根伸长;作为乙烯处理的对照组生长素信号转导(或生长素受体功能)[解析] (1)由实验一结果分析,加入K试剂不加NAA组与加入K试剂和NAA组对比可发现,同时加入K试剂和NAA,乙烯可以抑制WT根伸长,由题干信息K试剂抑制激素X的合成,可推测NAA的作用效果和激素X类似,NAA是生长素类似物,所以推测激素X为生长素。(2)①实验二的因变量是激素X含量,所以实验二的目的是检测m2的突变基因是否与生长素合成有关。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②实验三野生型幼苗在乙烯、NAA+乙烯作用下根伸长均受抑制,而突变体m2幼苗在乙烯、NAA+乙烯作用下根长均正常,由实验二结果可知,野生型和突变体m2生长素含量大致一样,则初步判断乙烯抑制根伸长与生长素运输有关。若要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并检验 m2 的突变基因是否与此有关,可检测生长素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③★所示组和其他空气处理组对比,可作为实验组检测A试剂和NAA是否影响根伸长;★所示组和同处理乙烯组对比,可作为乙烯处理的对照组。(3)分析上述结果,推测乙烯对水稻幼苗根伸长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受体功能实现的。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4.(2024·河北唐山二模)土壤中铝(Al)离子含量过高可抑制植物的根系生长,是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生长素在番茄铝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外源施加生长素类似物(NAA)、生长素合成抑制剂、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分析其对铝胁迫下番茄根生长的影响(CK组为清水对照组),实验结果见下图。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与______________ (填激素名称)协同促进细胞分裂,其中前者主要促进________(填“细胞核”或“细胞质”)的分裂。(2)由图1可知,当外源施加高浓度NAA时,铝胁迫诱导的番茄根生长的抑制现象明显________(填“加重”或“减轻”)。结合图2,研究人员对该现象的解释是铝诱导根尖生长素含量增加,进而抑制植物的根系生长。其提出该解释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细胞分裂素细胞核加重当外源施加生长素合成抑制剂时,根合成生长素减少,铝胁迫诱导的根生长抑制现象得到明显缓解(3)研究人员提出“铝离子可能通过促进根尖生长素的合成导致生长素在根尖积累”。为验证该假说,构建用DR5作为启动子的GUS报告基因表达载体(DR5启动子受生长素诱导,报告基因GUS表达后可以使转基因植物产生蓝色反应)。请利用上述转基因番茄设计合理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浓度和检测手段不做具体要求)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选取等量的生长状况相似的转基因番茄根尖,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用等量的清水、铝(Al)离子、Al+生长素合成抑制剂处理,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转基因番茄根尖蓝色的分布情况[解析] (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2)由图1可知,当外源施加高浓度NAA时,铝胁迫诱导的番茄根长与单独施加Al相比较,生长缓慢,说明当外源施加高浓度NAA时,铝胁迫诱导的番茄根生长的抑制现象明显加重。依据图2可知,与单独施加Al相比较,施加不同浓度的Al和生长素合成抑制剂,植物的根的生长明显加快,据此可推知,研究人员之所以得出:铝诱导根尖生长素含量增加,进而抑制植物的根系生长。其依据是当外源施加生长素合成抑制剂时,根合成生长素减少,铝胁迫诱导的根生长抑制现象得到明显缓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3)依据题干信息,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铝离子可能通过促进根尖生长素的合成导致生长素在根尖积累”的假说,结合设问(2)可知,实验组为铝(Al)离子处理组、Al+生长素合成抑制剂处理,对照组为施加等量的清水处理,三组分别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转基因番茄根尖蓝色的分布情况。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教师用书独具)(2024·湖南师大附中模考)植物通过多种光受体如光敏色素、向光素等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研究人员开展了探究蓝光诱导玉米下胚轴向光性生长的机制。(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________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激素调节(2)研究者以野生型玉米、突变体a(光敏色素缺失)、突变体b(向光素缺失)和突变体c(光敏色素和向光素均缺失)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1所示,结果表明蓝光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光受体名称)调控下胚轴向光性生长。光敏色素或向光素(3)已知蓝光通过下调玉米中赤霉素(GA)的含量进而调控下胚轴向光性生长。为探究光敏色素和向光素是否参与了蓝光调节赤霉素含量的过程,研究人员设计了下表实验,并证明只有向光素参与了调节过程。请补充表中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对照组 实验组野生型 突变体a 突变体b/c照射前 照射后 照射前 照射后 照射前 照射后+++ + +++ ______ +++ ______注:“+”的多少表示GA的含量。++++(4)研究发现,蓝光还能通过光敏色素和向光素促进RPT2(拟南芥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植物向光性生长。为探究玉米下胚轴向光性生长过程中RPT2和GA是否在同一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研究者设计了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2、图3。据图判断RPT2和GA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信号通路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在所用材料为RPT2基因缺失突变体,蓝光照射后GA含量降低;图3图2各组实验均在蓝光照射下进行,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野生型RPT2基因表达,突变体c的RPT2基因未表达,据此推断RPT2和GA不在同一信号通路中注:图2所用材料为RPT2基因缺失突变体,图3各组实验均在蓝光照射下进行,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解析] (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蓝光诱导下,野生型、突变体a、突变体b的下胚轴均能向光弯曲生长,突变体c的下胚轴几乎不弯曲生长,说明蓝光通过光敏色素或向光素调控下胚轴向光性生长。(3)该实验为探究光敏色素和向光素是否参与了蓝光调节赤霉素含量的过程,并证明只有向光素参与了调节过程。所以实验组中,一组选择突变体a,含有向光素,所以蓝光照射后GA含量减少,蓝光照射前GA含量为+++,蓝光照射后GA含量为+;一组选择突变体b/c,向光素缺失,蓝光不能参与GA含量的调节,蓝光照射前GA含量为+++,蓝光照射后GA含量为+++。(4)蓝光还能通过光敏色素和向光素促进RPT2(拟南芥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植物向光性生长。图2所用材料为RPT2基因缺失突变体,蓝光照射后GA含量降低;图3各组实验均在蓝光照射下进行,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野生型RPT2基因表达,突变体c的RPT2基因未表达,据此推断RPT2和GA不在同一信号通路中。考点1 植物生长素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3个部位、2个原因2.生长素的“运输”类别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如图)(1)高浓度与低浓度: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________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2)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________。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________(但仍为促进生长)。(3)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______;C点表示生长素浓度为i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和B点对应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效果____________。(4)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相关的实验归纳(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2)验证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单向运输)1.(2024·河北卷)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UX1缺失突变体的分蘖可能增多B.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分蘖增多C.在水稻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D.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2.(2023·山东卷)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甲 不切断 正常 弯曲乙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丁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判断与填空1.“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2021·福建卷T8) (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2021·全国甲卷T3) ( )3.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2023·全国甲卷T2) ( )4.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2023·广东卷T9)( )5.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如图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高考题)6.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新课标卷T3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1.(2024·山东烟台一模)生长素能直接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细胞膜外还存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L和ABP,这两种蛋白可分别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跨膜蛋白激酶TMK结合形成共受体感受并传递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实验发现ABL或ABP单缺陷突变体均出现生长素缺陷表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素有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B.跨膜蛋白激酶TMK是生长素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必不可少的物质C.可继续用ABL和ABP双缺陷突变体进行实验,研究两受体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D.下调生长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以用于培育矮化植株2.(2024·湖南长沙一模)研究发现,植物顶端优势与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SL)对生长素(IAA)的调节有关。将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M)与野生型豌豆植株(W)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1所示,其中嫁接类型用A·B/C表示。图2表示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L是由豌豆植株顶芽和侧芽合成的B.SL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M·M/M嫁接类型能合成IAAD.预期W·W/M嫁接类型A、B侧芽长度为30 cm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探究3.(2024·山东聊城一模)研究发现,高温会影响拟南芥雄蕊生长,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此现象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图1可知,高温环境影响拟南芥的生长繁殖,导致结实率降低B.分析图2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对照组的处理是施加等量的清水C.正常温度下,IAA对雄蕊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0-7M抑制作用更明显D.施加IAA对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生长的影响不同4.(不定项)(2024·湖南长沙联考)种子引发是一项通过控制种子先缓慢吸收水分后萌动的技术。研究者选用生长素(IAA)作为引发剂处理两个棉花品种(浙大13-1和浙大13-2)的种子,探究生长素引发对于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根情况的影响,实验分组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胁迫下,20 mg/L的IAA引发处理对须根的作用效果相对更显著B.低浓度的IAA促进须根生长,高浓度的IAA抑制须根生长C.对照1和对照2的幼苗须根生长不受IAA影响,但受环境影响D.生长素在棉花幼苗根部运输时,不会消耗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环境调节因素的作用1.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协同作用与作用效果相反(2)生长素与乙烯的关系: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如图:(3)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关系: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来促进细胞伸长。如图:2.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3.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4.探究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2024·湖南卷)脱落酸(ABA)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NaCl和PEG6 000(PEG6 000不能进入细胞)皆可引起渗透胁迫。图a为某水稻种子在不同处理下基因R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图b为该基因的突变体和野生型种子在不同处理下7天时的萌发率。研究还发现无论在正常还是逆境下,基因R的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皆高于野生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Cl、PEG6 000和ABA对种子萌发的调节机制相同B.渗透胁迫下种子中内源ABA的含量变化先于基因R的表达变化C.基因R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升高可延长种子贮藏寿命D.基因R突变可能解除了其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2.(2024·山东卷)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MS MS+脱落酸 MS+PAC MS+PAC+赤霉素培养 时间 WT OX WT OX WT OX WT OX24小时 0 80 0 36 0 0 0 036小时 31 90 5 72 3 3 18 18A.MS组是为了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B.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C.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判断与填空1.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2021·河北卷T9) ( )2.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2021·北京卷T10) ( )3.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2022·海南卷T7) ( )4.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2022·湖北卷T9) ( )5.某种植物激素能延缓离体叶片的衰老,可用于叶菜类的保鲜。该激素最可能是细胞分裂素。(2022·浙江1月卷T4) ( )6.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水仙光敏色素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2023·广东卷T15) ( )7.研究人员取带叶的某植物茎段,切去叶片,保留叶柄,然后将茎段培养在含一定浓度乙烯的空气中,分别在不同时间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切口。在不同时间测定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2023·浙江1月卷T18) ( )8.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推测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2023·海南卷T14) ( )9.给黑暗中生长的幼苗照光后幼苗的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光信号的受体有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023·新课标卷T31)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应用1.(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油菜素内酯(BR)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具有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作用。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某学习小组研究BR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第1组为清水组,第2~6组在180 mmol·L-1的NaCl胁迫下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R由特定器官分泌后,运输到作用部位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B.实验的自变量是BR的浓度,第1组、第2组是第3~6组的对照组C.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BR可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D.结果表明,BR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作用特点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2.(2024·广东惠州一模)为了有效提高杜鹃花的观赏品质(花多花大、花期长为高品质),某科研团队用赤霉素(GA3)和亚精胺(Spd)对其进行处理:共设置6组实验组,分别用800、1 600、2 400 mg·L-1的GA3(分别标记为T1、T2和T3)和0.01、0.10、1.00 mmol·L-1Spd(分别标记为T4、T5和T6)对植株进行整株喷洒,以不喷为对照组(CK)。实验结果数据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分组 花期(D) 花径(mm) 成花率(%)CK 8 50.37 85.20T1 11 52.13 86.42T2 15 55.32 95.25T3 12 51.56 95.23T4 13 53.11 89.28T5 19 58.62 92.13T6 15 56.14 89.93注:花期为从露色期开始到末花期结束时的天数;花径为花的大小;成花率是开花总数和花蕾总数的比值。A.杜鹃花的观赏品质与赤霉素和亚精胺的调节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B.1 600 mg·L-1的赤霉素和0.10 mmol·L-1亚精胺混合喷洒能获得最高观赏品质C.当喷洒的赤霉素浓度介于T2与T3之间时,其各项观赏品质也介于T2与T3之间D.仅据该实验数据并不能解释合适浓度的赤霉素和亚精胺能提高花的观赏品质的机理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3.(2024·北京丰台一模)为探讨乙烯与赤霉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是否完全独立,用乙烯和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结果如图1。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途径,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分析D蛋白突变体对乙烯的反应,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赤霉素处理缓解了乙烯对根的抑制B.野生型比D蛋白突变体更能抵抗乙烯的作用C.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D.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是完全独立的4.(2024·山东日照一模)为提高苦荞产量,研究人员利用外源赤霉素(GA3)和某种外源油菜素内酯(EBR)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处理方法和结果如下,其中SSS表示可溶性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SSS(U·mg-1·min-1) 株高(cm) 单株粒数 千粒重(g)CK(对照) 11.551 109.66 350.4 17.94T1(80 mg·L-1GA3) 13.15 125.91 375.7 18.24T2(80 mg·L-1GA3+0.1 mg·L-1EBR) 13.44 137.40 385.1 19.12T3(80 mg·L-1GA3+0.5 mg·L-1EBR) 15.24 147.64 406.5 19.63T4(80 mg·L-1GA3+1 mg·L-1EBR) 11.40 154.63 342.2 17.19T5(80 mg·L-1GA3+2 mg·L-1EBR) 10.75 157.71 283.3 16.25A.GA3不仅可以提高株高也可以提高产量B.EBR和GA3对株高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C.存在一定浓度GA3时,EBR对苦荞产量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D.一定浓度的EBR和GA3可能通过提高苦荞淀粉合成酶活性,从而提高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5.(2023·湖北卷)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6.(不定项)(2024·湖南邵阳联考)墨兰花期易受自然花期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常不能在春节前开花,从而错过春节的销售旺季。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不同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对墨兰花芽数量和开花所需天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CK:清水;A1:25 mg/L 6-BA;A2:50 mg/L 6-BA;A3:100 mg/L 6-BA;A4:200 mg/L 6-BA;B1:25 mg/L GA3;B2:50 mg/L GA3;B3:100 mg/L GA3;B4:200 mg/L GA3。A.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促进花芽形成的效果减弱B.由CK组可知,墨兰没有激素也能形成花芽和开花C.同浓度下,6-BA处理比GA3处理墨兰的花期更早D.图2中6-BA的各种浓度,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7.(2024·山东济宁二模)内蒙古种植的“北极熊”苜蓿为长日照植物,秋冬短日照下休眠,此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对促生长信号不敏感。研究发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此类苜蓿叶片中光敏色素A(PHYA)的mRNA表达量呈下降态势,脱落酸(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赤霉素3(GA3)含量呈上升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该类苜蓿喷洒NAA可以提高其秋季产量B.秋季该类苜蓿叶片中PHYA的含量高于夏季C.PHYA接受光信号刺激后进入细胞核促进GA3基因的表达D.该类苜蓿休眠是PHYA、ABA、GA3等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8.(2024·广东韶关二模)热形态建成指植物响应环境温度升高而发生的形态改变,包括下胚轴伸长等。为探究转录因子PIF4(影响基因转录)和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L)在植物热形态建成中的作用,科学家开展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注:28 ℃为温和高温,略高于拟南芥的最适生长温度;Col-0为野生型拟南芥;pif4-2为PIF4功能缺失拟南芥。A.实验表明转录因子PIF4可参与促进拟南芥热形态的建成B.0.08 mg/L BL处理可以改变pif4-2在28 ℃条件下的短下胚轴表型C.由图可知在植物热形态建成中,BL在转录因子PIF4之前起作用D.植物热形态建成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考点1 植物生长素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3个部位、2个原因2.生长素的“运输”类别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如图)(1)高浓度与低浓度: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2)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3)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C点表示生长素浓度为i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A点和B点对应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4)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2m。(5)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0小于m。4.与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相关的实验归纳(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2)验证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单向运输)1.(2024·河北卷)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UX1缺失突变体的分蘖可能增多B.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分蘖增多C.在水稻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D.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B [AUX1缺失突变体导致生长素不能正常运输,顶端优势消失,分蘖可能增多,A正确;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对分蘖产生抑制,导致分蘖减少,B错误;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芽,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D正确。]2.(2023·山东卷)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甲 不切断 正常 弯曲乙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丁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 [据表格和题图可知,不切断任何部位,该幼苗正常弯曲生长,但在①处切断,即去除结构Ⅰ,生长变慢,推测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据表格可知,在①处切断,该幼苗缓慢生长且弯曲,而在②处切断后,该幼苗不能生长,推测①②之间含有生长素,且具有感光部位,推测可能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①②之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出现弯曲生长,B、C不符合题意;在②处切断和在③处切断,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幼苗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此时不能产生生长素,也无法得出有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符合题意。]判断与填空1.“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2021·福建卷T8)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2021·全国甲卷T3) (√)3.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2023·全国甲卷T2) (×)提示:生长素不像酶那样催化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递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4.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2023·广东卷T9) (×)提示:若使用的NAA浓度较高,可以用沾蘸法处理插条。5.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如图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高考题)提示:抑制 X>Y,X>Z,Y与Z之间大小关系不确定6.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023·新课标卷T31)提示: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1.(2024·山东烟台一模)生长素能直接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细胞膜外还存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L和ABP,这两种蛋白可分别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跨膜蛋白激酶TMK结合形成共受体感受并传递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实验发现ABL或ABP单缺陷突变体均出现生长素缺陷表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素有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B.跨膜蛋白激酶TMK是生长素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必不可少的物质C.可继续用ABL和ABP双缺陷突变体进行实验,研究两受体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D.下调生长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以用于培育矮化植株B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和诱导细胞分化等,A正确;生长素能直接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细胞膜外还存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L和ABP,这两种蛋白可分别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跨膜蛋白激酶TMK结合形成共受体感受并传递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由此可知跨膜蛋白激酶TMK并不是生长素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必不可少的物质,B错误;ABL或ABP单缺陷突变体均出现生长素缺陷表型,可继续用ABL和ABP双缺陷突变体进行实验,研究两受体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C正确;生长素发挥作用,需要与细胞内的生长素受体结合,下调生长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生长素受体合成减少,生长素发挥作用效果下降,可培育矮化植株用于生产实践,D正确。]2.(2024·湖南长沙一模)研究发现,植物顶端优势与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SL)对生长素(IAA)的调节有关。将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M)与野生型豌豆植株(W)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1所示,其中嫁接类型用A·B/C表示。图2表示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L是由豌豆植株顶芽和侧芽合成的B.SL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M·M/M嫁接类型能合成IAAD.预期W·W/M嫁接类型A、B侧芽长度为30 cmA [据图2分析可知,SL是由豌豆植株的根合成的,运输到嫁接处起作用,A错误;豌豆突变体(M)不能合成SL,当其作为砧木时,A、B侧芽长度均高于以W为砧木组,因而可说明SL对豌豆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B正确;M·M/M嫁接类型能够合成IAA,C正确;W·W/M嫁接类型不能合成SL,预期W·W/M嫁接类型A、B侧芽长度为30 cm,D正确。]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探究3.(2024·山东聊城一模)研究发现,高温会影响拟南芥雄蕊生长,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此现象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图1可知,高温环境影响拟南芥的生长繁殖,导致结实率降低B.分析图2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对照组的处理是施加等量的清水C.正常温度下,IAA对雄蕊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0-7M抑制作用更明显D.施加IAA对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生长的影响不同B [分析图1可知,高温抑制雄蕊的生长,可能会导致自花受粉受阻,因此会影响拟南芥的自花传粉,导致结实率降低,A正确;分析图2及题干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和温度,该实验的实验材料是植物,故对照组的处理是施加等量的清水,B错误;正常温度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的长度多为2.0 mm,而施加IAA后拟南芥雄蕊的长度为2.0 mm、1.5~2.0 mm,甚至出现了1.0~1.5 mm,说明常温条件下施加IAA对拟南芥雄蕊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7M抑制作用更明显,C正确;分析图2可知,施加IAA对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生长的影响不同,D正确。]4.(不定项)(2024·湖南长沙联考)种子引发是一项通过控制种子先缓慢吸收水分后萌动的技术。研究者选用生长素(IAA)作为引发剂处理两个棉花品种(浙大13-1和浙大13-2)的种子,探究生长素引发对于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根情况的影响,实验分组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胁迫下,20 mg/L的IAA引发处理对须根的作用效果相对更显著B.低浓度的IAA促进须根生长,高浓度的IAA抑制须根生长C.对照1和对照2的幼苗须根生长不受IAA影响,但受环境影响D.生长素在棉花幼苗根部运输时,不会消耗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AB [盐胁迫下,与未引发处理和进行清水引发处理相比,不同浓度的IAA引发处理下的须根数有所增加,且浓度为20 mg/L IAA引发效果相对更明显,证明IAA能促进须根的生长,为幼苗生长输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A正确;与对照相比,10 mg/L和20 mg/L的IAA均促进须根生长,而50 mg/L的IAA则抑制须根生长,表明低浓度的IAA促进须根生长,高浓度的IAA抑制须根生长,B正确;对照1和对照2的幼苗须根生长受内源生长素的影响,也受环境影响,C错误;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会消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而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D错误。]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环境调节因素的作用1.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协同作用与作用效果相反(2)生长素与乙烯的关系: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如图:(3)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关系: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来促进细胞伸长。如图:2.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3.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4.探究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2024·湖南卷)脱落酸(ABA)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NaCl和PEG6 000(PEG6 000不能进入细胞)皆可引起渗透胁迫。图a为某水稻种子在不同处理下基因R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图b为该基因的突变体和野生型种子在不同处理下7天时的萌发率。研究还发现无论在正常还是逆境下,基因R的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皆高于野生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Cl、PEG6 000和ABA对种子萌发的调节机制相同B.渗透胁迫下种子中内源ABA的含量变化先于基因R的表达变化C.基因R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升高可延长种子贮藏寿命D.基因R突变可能解除了其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A [分析图a,用外源ABA处理,基因R的相对表达量增高,说明ABA可促进基因R的表达;基因R的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较高,说明基因R的表达又会抑制ABA的合成。由题可知,ABA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NaCl和PEG6 000可以引起渗透胁迫,促进ABA的合成,进而促进基因R的表达,而ABA可以直接促进基因R的表达,因此NaCl、PEG6 000和ABA对种子萌发的调节机制不同,A错误。渗透胁迫会先促进内源ABA的合成,内源ABA含量的升高又会促进基因R的表达,B正确。ABA的存在会抑制种子的萌发,因此基因R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升高可延长种子贮藏寿命,C正确。无论在正常还是逆境下,基因R突变体种子中ABA的含量皆高于野生型,可能是因为基因R突变解除了其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导致ABA的合成量增加,D正确。]2.(2024·山东卷)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MS MS+脱落酸 MS+PAC MS+PAC+赤霉素培养 时间 WT OX WT OX WT OX WT OX24小时 0 80 0 36 0 0 0 036小时 31 90 5 72 3 3 18 18A.MS组是为了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B.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C.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B [拟南芥植株会产生脱落酸和赤霉素,MS为基本培养基,可以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A正确。与MS组相比, MS+PAC(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组种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这说明基因S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来促进种子萌发,B错误。与MS组相比,MS+脱落酸组种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而MS+脱落酸组OX株系下降更少,这说明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C正确。与MS组相比, MS+PAC组种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这说明赤霉素能促进拟南芥种子的萌发;与MS组相比,MS+脱落酸组种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这说明脱落酸能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因此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D正确。]判断与填空1.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2021·河北卷T9) (×)提示: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缩短。2.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2021·北京卷T10) (×)提示: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减弱植物的顶端优势。3.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2022·海南卷T7) (√)4.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2022·湖北卷T9) (×)提示:赤霉素促进茎秆生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5.某种植物激素能延缓离体叶片的衰老,可用于叶菜类的保鲜。该激素最可能是细胞分裂素。(2022·浙江1月卷T4) (√)6.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水仙光敏色素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2023·广东卷T15) (√)7.研究人员取带叶的某植物茎段,切去叶片,保留叶柄,然后将茎段培养在含一定浓度乙烯的空气中,分别在不同时间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切口。在不同时间测定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2023·浙江1月卷T18) (×)提示:不使用IAA处理,只有乙烯,会促进叶柄脱落;越早使用IAA会抑制叶柄脱落,因此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抗衡的。8.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推测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2023·海南卷T14) (×)提示:添加赤霉素的B组,蛋白质总含量低于未加入赤霉素的A组,更低于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的C组,说明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增加。9.给黑暗中生长的幼苗照光后幼苗的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光信号的受体有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023·新课标卷T31)提示:光敏色素 温度、重力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应用1.(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油菜素内酯(BR)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具有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作用。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某学习小组研究BR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第1组为清水组,第2~6组在180 mmol·L-1的NaCl胁迫下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R由特定器官分泌后,运输到作用部位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B.实验的自变量是BR的浓度,第1组、第2组是第3~6组的对照组C.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BR可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D.结果表明,BR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作用特点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 [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BR的分泌没有特定器官,但有相应的作用部位,A错误;由柱形图可知,该实验中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盐胁迫为实验的自变量,B错误;与第2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提高,但小于第1组,说明油菜素内酯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C正确;由图2~6组可知,3~6组种子的发芽率均高于第2组,因此油菜素内酯的作用只表现了促进作用,未体现高浓度抑制发芽,D错误。]2.(2024·广东惠州一模)为了有效提高杜鹃花的观赏品质(花多花大、花期长为高品质),某科研团队用赤霉素(GA3)和亚精胺(Spd)对其进行处理:共设置6组实验组,分别用800、1 600、2 400 mg·L-1的GA3(分别标记为T1、T2和T3)和0.01、0.10、1.00 mmol·L-1Spd(分别标记为T4、T5和T6)对植株进行整株喷洒,以不喷为对照组(CK)。实验结果数据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分组 花期(D) 花径(mm) 成花率(%)CK 8 50.37 85.20T1 11 52.13 86.42T2 15 55.32 95.25T3 12 51.56 95.23T4 13 53.11 89.28T5 19 58.62 92.13T6 15 56.14 89.93注:花期为从露色期开始到末花期结束时的天数;花径为花的大小;成花率是开花总数和花蕾总数的比值。A.杜鹃花的观赏品质与赤霉素和亚精胺的调节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B.1 600 mg·L-1的赤霉素和0.10 mmol·L-1亚精胺混合喷洒能获得最高观赏品质C.当喷洒的赤霉素浓度介于T2与T3之间时,其各项观赏品质也介于T2与T3之间D.仅据该实验数据并不能解释合适浓度的赤霉素和亚精胺能提高花的观赏品质的机理D [杜鹃花的观赏品质与赤霉素和亚精胺的调节有关,也与其他因素(如天气等)有关,A错误;题中只设置了赤霉素和亚精胺单独处理组,并没有设置两者混合喷洒组,B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当喷洒的赤霉素浓度介于T2与T3之间时,其各项观赏品质不一定介于T2与T3之间,C错误;根据题干和表格信息,仅能够反映赤霉素和亚精胺对杜鹃花观赏品质的影响,不能解释合适浓度的赤霉素和亚精胺能提高花的观赏品质的机理,D正确。]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3.(2024·北京丰台一模)为探讨乙烯与赤霉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是否完全独立,用乙烯和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结果如图1。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途径,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分析D蛋白突变体对乙烯的反应,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赤霉素处理缓解了乙烯对根的抑制B.野生型比D蛋白突变体更能抵抗乙烯的作用C.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D.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是完全独立的B [据图可知,赤霉素+乙烯组的主根长度大于乙烯单独处理组,小于赤霉素单独处理组,说明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A正确;在添加乙烯的情况下,野生型比D蛋白突变体主根长度短,说明D蛋白突变体比野生型更能抵抗乙烯的作用,B错误;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途径,从图2推测,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C正确;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说明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是完全独立的,D正确。]4.(2024·山东日照一模)为提高苦荞产量,研究人员利用外源赤霉素(GA3)和某种外源油菜素内酯(EBR)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处理方法和结果如下,其中SSS表示可溶性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SSS(U·mg-1·min-1) 株高(cm) 单株粒数 千粒重(g)CK(对照) 11.551 109.66 350.4 17.94T1(80 mg·L-1GA3) 13.15 125.91 375.7 18.24T2(80 mg·L-1GA3+0.1 mg·L-1EBR) 13.44 137.40 385.1 19.12T3(80 mg·L-1GA3+0.5 mg·L-1EBR) 15.24 147.64 406.5 19.63T4(80 mg·L-1GA3+1 mg·L-1EBR) 11.40 154.63 342.2 17.19T5(80 mg·L-1GA3+2 mg·L-1EBR) 10.75 157.71 283.3 16.25A.GA3不仅可以提高株高也可以提高产量B.EBR和GA3对株高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C.存在一定浓度GA3时,EBR对苦荞产量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D.一定浓度的EBR和GA3可能通过提高苦荞淀粉合成酶活性,从而提高产量B [由表中数据可知,GA3处理组的株高、单株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对照组,说明GA3不仅可以提高株高也可以提高产量,A正确;由表中数据不能推出单独使用EBR对株高的影响,因此无法推出EBR和GA3表现为协同作用,B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存在一定浓度GA3时,EBR对苦荞产量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定浓度的EBR和GA3可能通过提高苦荞淀粉合成酶SSS活性,从而提高苦荞产量,D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5.(2023·湖北卷)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B [图1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甲的影响,浓度高落叶率提高,和曲线1、2比较,曲线3的落叶率低,是较适宜浓度;图2表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乙的影响,目的是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落叶率高更有利于阻断乙的危害,综合分析曲线3对应的浓度最好,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A正确。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即落叶率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增强,B错误。喷施M应该减弱对甲果实的影响,避免影响产量,而对于乙应该防止其果实成熟,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防止其种子传播,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M可提高脱落率,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似,D正确。]6.(不定项)(2024·湖南邵阳联考)墨兰花期易受自然花期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常不能在春节前开花,从而错过春节的销售旺季。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不同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对墨兰花芽数量和开花所需天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CK:清水;A1:25 mg/L 6-BA;A2:50 mg/L 6-BA;A3:100 mg/L 6-BA;A4:200 mg/L 6-BA;B1:25 mg/L GA3;B2:50 mg/L GA3;B3:100 mg/L GA3;B4:200 mg/L GA3。A.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促进花芽形成的效果减弱B.由CK组可知,墨兰没有激素也能形成花芽和开花C.同浓度下,6-BA处理比GA3处理墨兰的花期更早D.图2中6-BA的各种浓度,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AB [根据图1可知,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花芽数量逐渐减少,且均少于CK组,所以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抑制花芽形成的效果加强,A错误;CK组是空白对照组,没有添加外源激素,但是植物本身存在内源激素,B错误;根据图2可知,在同等浓度下,6-BA处理后的墨兰开花所需天数均少于GA3处理的,所以同等浓度下,6-BA处理比GA3处理墨兰的花期更早,C正确;据图2可知,不同浓度的6-BA处理,其开花所需的天数均比CK组少,说明图2中6-BA的各种浓度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D正确。]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7.(2024·山东济宁二模)内蒙古种植的“北极熊”苜蓿为长日照植物,秋冬短日照下休眠,此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对促生长信号不敏感。研究发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此类苜蓿叶片中光敏色素A(PHYA)的mRNA表达量呈下降态势,脱落酸(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赤霉素3(GA3)含量呈上升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该类苜蓿喷洒NAA可以提高其秋季产量B.秋季该类苜蓿叶片中PHYA的含量高于夏季C.PHYA接受光信号刺激后进入细胞核促进GA3基因的表达D.该类苜蓿休眠是PHYA、ABA、GA3等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B [根据题干信息,该类植物秋季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喷洒NAA不能提高秋季产量,A 错误;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夏季光照时间长,此类苜蓿叶片中光敏色素A(PHYA)的mRNA表达量呈下降态势,因此秋季该类苜蓿叶片中PHYA的含量高于夏季,B正确;PHYA不能进入细胞核,是将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传递到细胞核,C错误;PHYA不属于激素,D错误。]8.(2024·广东韶关二模)热形态建成指植物响应环境温度升高而发生的形态改变,包括下胚轴伸长等。为探究转录因子PIF4(影响基因转录)和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L)在植物热形态建成中的作用,科学家开展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注:28 ℃为温和高温,略高于拟南芥的最适生长温度;Col-0为野生型拟南芥;pif4-2为PIF4功能缺失拟南芥。A.实验表明转录因子PIF4可参与促进拟南芥热形态的建成B.0.08 mg/L BL处理可以改变pif4-2在28 ℃条件下的短下胚轴表型C.由图可知在植物热形态建成中,BL在转录因子PIF4之前起作用D.植物热形态建成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C [pif4-2为PIF4功能缺失拟南芥,据图可知,与Col-0组别相比,pif4-2组别不同处理条件下下胚轴长度均有所降低,说明转录因子PIF4可参与促进拟南芥热形态的建成,A正确;比较pif4-2组别的28 ℃处理和28 ℃+0.08 mg/L BL可知,28 ℃+0.08 mg/L BL处理条件下下胚轴长度增加,说明0.08 mg/L BL处理可以改变pif4-2在28 ℃条件下的短下胚轴表型,B正确;图示实验探究转录因子PIF4(影响基因转录)和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L)在植物热形态建成中的作用,并未涉及时间关系,故不能得出BL在转录因子PIF4之前起作用的结论,C错误;植物热形态建成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如油菜素内酯)和环境因素调节(如温度等)共同完成,D正确。]课后限时集训(九)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24·湖南长沙一模)未成熟的向日葵花序会随着太阳的移动,发生从早上向东到下午向西的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向日性。关于向日性的机理曾有两种假说: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茎尖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②生长抑制物质黄质醛分布不均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于假说①,向日葵向日性的发生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B.基于假说①,早晨向日葵向东弯曲是由于夜间茎尖中生长素在东侧重新积累C.基于假说②,支撑向日葵花序的茎尖背光侧黄质醛分布较少,细胞伸长较快D.向日性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向日葵的基因表达产物共同控制的结果B [假说①认为向日葵向日性的发生是因为茎尖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推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且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此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A正确;基于假说①,早晨向日葵花序向东弯曲,推测夜间向日葵花序的茎尖中生长素会在其两侧重新积累,西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B错误;假说②认为生长抑制物质黄质醛分布不均匀导致花序向光弯曲,因此茎尖背光侧黄质醛分布较少,细胞伸长较快,C正确;向日性的发生是周期性的光照改变与向日葵的基因表达产物共同控制的结果,D正确。]2.(2024·广东广州二模)研究发现,生长素通过细胞壁酸化增强细胞壁的可塑性来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具体过程为生长素作用于相应细胞会导致细胞膜上H+-ATP酶数量增多,从而促进细胞质中的H+分泌到细胞壁,造成细胞壁环境酸化。细胞壁的酸性环境可使某些蛋白质活化,导致多糖之间的氢键被破坏,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成熟的种子B.生长素浓度越高,H+-ATP酶的活性越高,细胞生长越快C.细胞膜上H+-ATP酶的作用是催化ATP水解、作为运输H+的载体D.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抑制乙烯的合成C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A错误;生长素浓度过高,会抑制细胞生长,B错误;细胞膜上的H+-ATP酶可以协助H+运输,同时能够催化ATP水解,故同时具有催化ATP水解和运输H+的作用,C正确;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D错误。]3.(2024·湖南雅礼中学模考)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①用3H标记的IAA分别处理图中1或3,在d区段都检测到放射性IAA;②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1,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3,d区段检测不到放射性IAA;③3H标记的IAA处理2,发现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和②对照,自变量是用于处理的标记物B.实验①②中的因变量是 d区是否分布有标记的 IAAC.实验①③可说明IAA在图中茎部的运输为极性运输D.实验②可说明色氨酸可转变为IAA,该过程不能发生在子房细胞中C [实验①和②对照,自变量是用于处理的标记物(是IAA还是色氨酸),A正确;由题意可知,实验①②中的因变量是 d区是否分布有标记的 IAA,B正确;实验处理发现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也只能说明IAA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同时还应处理下端区段,检测a区段是否含有放射性的IAA,以此证明IAA在图中茎部的运输为极性运输,C错误;实验②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1,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可说明色氨酸可转变为IAA,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3,d区段检测不到放射性IAA,说明该过程不能发生在子房细胞中,D正确。]4.(2024·山东青岛一模)茉莉酸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在逆境胁迫中和其他激素一起发挥作用。当植物细胞合成大量茉莉酸时,会与植物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茉莉酸—受体复合体,再与JAZ蛋白结合,导致JAZ蛋白降解,释放出转录因子,激活根毛生长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JAZ蛋白不利于根毛细胞生长基因的表达B.茉莉酸由腺体产生,运送到作用部位C.动植物激素都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细胞生理学响应D.茉莉酸的绝对含量决定根的生长发育状况A [由题意可知,茉莉酸与植物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与JAZ蛋白结合,导致JAZ蛋白降解,JAZ蛋白的降解会释放出转录因子,进而激活根毛生长基因的表达,A正确;茉莉酸并不是由特定的腺体产生,而是在植物受到逆境胁迫(如病原体侵害、干旱或盐胁迫)时,在植物体内的多个组织中合成,B错误;动植物激素都与受体结合,引起细胞生理学响应,但动物激素的受体不一定都位于靶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C错误;茉莉酸的含量确实对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但是根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同时也受到土壤条件、水分、养分供给等多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茉莉酸的绝对含量决定了根的生长发育状况,D错误。]5.(2024·黑、吉、辽卷)为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砷抑制拟南芥生长的原因,研究者检测了高浓度砷酸盐处理后拟南芥根的部分指标。据图分析,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砷处理6 h,根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会减少B.砷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可能与生长素含量过高有关C.增强LOG2蛋白活性可能缓解砷对根的毒害作用D.抑制根生长后,植物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而影响生长A [分析图1可知,砷处理6 h,细胞分裂素水解酶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导致根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增加,A错误;结合图2、图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砷处理组生长素含量高但是根长度短,推测砷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可能与生长素含量过高有关,B正确;结合图1,随着砷处理时间的延长,LOG2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推测增强LOG2蛋白活性可能缓解砷对根的毒害作用,C正确;根可吸收水和无机盐,抑制根生长后,植物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而影响生长,D正确。]6.(2024·湖北名校联考)赤霉素(GA)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植物下胚轴伸长。GA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可以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途径,促进下胚轴伸长;且在GA的作用下,GID1可与D蛋白结合,促进D蛋白降解,隐花色素1(CRY1)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中D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CRY1光受体是一种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中B.D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的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具有抑制作用C.某些动物细胞中可能也存在类似于CRY1的光受体D.下胚轴的生长发育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A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A不合理;题干信息中GA可以促进D蛋白降解,最终促进下胚轴伸长,因而可以推测D蛋白可能对下胚轴伸长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B合理;某些动物的视网膜细胞可以感受蓝光刺激,类似于题干中的CRY1,C合理;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D合理。]7.(2024·湖北卷)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水稻和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组别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 根系长度① 野生型水稻 +++ +++② 突变型水稻 + +③ 突变型水稻+NAA + +++④ 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 +++ +++注:+越多表示相关指标的量越大。A.第④组中的水稻只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B.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说明乙烯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C.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D.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D [由题可知,乙烯受体缺失水稻由基因突变得到,因此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还可以通过杂交技术获得,A错误;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自变量为是否含有NAA,只能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不能说明乙烯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B错误;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自变量不唯一,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能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C错误;对比实验结果可知,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D正确。]8.(2024·辽宁沈阳一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贯穿于葡萄种植的各个环节,如物质甲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物质乙能改变雌雄花比例,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和单果质量;物质丙能促进芽的分化和侧枝发育,提高坐果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与生长素的分子结构及生理效应类似B.乙在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方面与生长素表现为协同作用C.丙与脱落酸在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方面的作用效果相反D.甲、乙、丙均不是营养物质,需配合浇水、施肥并适时使用A [甲与生长素均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二者生理效应类似,但分子结构不一定类似,A错误;乙为赤霉素类调节剂,其与生长素均能促进果实发育,在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方面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B正确;丙为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在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方面与脱落酸作用效果相反,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需配合浇水、施肥并适时使用才能发挥效果,D正确。]9.(2024·广东深圳二调)我国科学家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调控水稻穗粒数形成复粒稻的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R只存在于水稻的特定部位并在该部位发挥作用B.BR的产生减少是水稻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与RCN2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D.实现水稻增产的思路是喷洒BR抑制剂从而激活BRD3B [BR属于植物激素,能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故并非只存在于水稻的特定部位,A错误;BR属于植物激素,受基因的控制,故BR的产生减少是水稻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据图可知,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基因被激活,其表达增多,而RCN2表达也增多,说明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与RCN2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C错误;结合图示可知,BRD3激活后导致BR减少,实现水稻增产的思路是喷洒BR抑制剂从而调控RCN2基因表达,D错误。]10.(2024·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学校模拟)为研究春化作用对冬小麦开花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两种冬小麦种子,进行不同天数的春化(4 ℃)处理后于同一天播种,统计冬小麦进入成花不同阶段所需的时间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需要时间/d Vn/d 京花3号 京冬1号启动花分化 开花 启动花分化 开花0 N N N N7 63 N 56 8814 63 88 45 7321 50 79 37 6328 46 65 36 58注: Vn/d表示春化处理的天数,N表示未发生。A.只要经过春化处理,冬小麦最终都能开花B.春化处理的天数是该实验的自变量,而植物类型为无关变量C.冬小麦种子经春化处理的时间越长,启动花分化和开花的时间就越短D.若要将春化处理的冬小麦种子播种后提前开花实现丰产,宜选京冬1号D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仅受温度影响,还受植物激素的调节,故仅经过春化处理的冬小麦最终不一定都能开花,A错误;分析题意及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麦类型及处理时间,B错误;京花3号在低温处理7天和14天,启动花分化的时间未变,C错误;要在缩短花期的情况下进行春化处理,最好选择启动花分化和开花时间较短的品种,即京冬1号,D正确。]11.(不定项)(2024·湖南九校联盟高三联考)经常受到接触性刺激的植物常表现为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对病虫害抗性增强、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形成了接触性形态。研究发现,拟南芥受到接触性刺激后乙烯和茉莉酸两种激素的含量增加,调节机制如图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相同时期的正常植株相比,接触性形态建成的植株是图2中的甲B.形成接触性形态植株时,通过乙烯和茉莉酸两条途径调控,使赤霉素含量相对稳定在较高水平C.茉莉酸由植物体内特定腺体分泌,作用于特定靶器官或靶细胞D.农业中常见的稻田养鸭模式有利于水稻形成接触性形态,从而提高水稻产量AD [由题干可知,接触性形态建成的植株茎秆更加粗壮、生长发育迟缓,所以和同时期的正常植株比较,高度要矮一些,图2中甲植株更符合,A正确;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的功能,故接触刺激导致植物赤霉素含量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B错误;茉莉酸是一种植物激素,无特定的腺体产生,C错误;农业中常见的稻田养鸭模式有利于水稻形成接触性形态,叶色深绿、发育迟缓、对病虫害抗性增强、光合作用更强,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D正确。]12.(不定项)(2024·山东潍坊一模)为研究IAA 和细胞分裂素(CK) 对侧芽萌发的影响,实验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 NPA 是一种长效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处理 侧芽萌发情况1 有顶芽,侧芽不加任何处理 不萌发2 去顶芽,侧芽不加任何处理 萌发3 有顶芽, 侧芽涂抹CK 萌发4 去顶芽, 顶部施加IAA 不萌发5 去顶芽, 施用NPA 后在顶部施加IAA 萌发A.CK主要在幼嫩的芽叶中合成,可有效促进叶绿素的合成B.1、2组相互对照能说明顶芽产生的 IAA 可抑制侧芽的萌发C.3、4 组相互对照可说明 IAA 和 CK 在促进侧芽萌发作用上相互拮抗D.4、5组相互对照说明IAA通过极性运输影响侧芽萌发ABC [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A错误;1组有顶芽,1组侧芽不萌发,2组无顶芽,2组侧芽萌发,1、2组相互对照能说明顶芽可抑制侧芽的萌发,但不能说明是顶芽产生的 IAA 可抑制侧芽的萌发,B错误;3、4 组有两个变量,不能说明IAA 和 CK 在促进侧芽萌发作用上相互拮抗,C错误;NPA 是一种长效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5组使用了NPA,5组侧芽萌发,4、5组相互对照说明IAA通过极性运输影响侧芽萌发,D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4·广东卷)乙烯参与水稻幼苗根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为研究其机理,我国科学家用乙烯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3天,观察到野生型(WT)幼苗根的伸长受到抑制,同时发现突变体m2,其根伸长不受乙烯影响;推测植物激素X参与乙烯抑制水稻幼苗根伸长的调控,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其中K试剂抑制激素X的合成,A试剂抑制激素X受体的功能,部分结果见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验证该推测进行了实验一,结果表明,乙烯抑制WT根伸长需要植物激素X,推测X可能是________。(2)为进一步探究X如何参与乙烯对根伸长的调控,设计并开展了实验二、三和四。①实验二的目的是检测m2的突变基因是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②实验三中使用了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 NAA,目的是利用NAA的生理效应,初步判断乙烯抑制根伸长是否与____________有关。若要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并检验 m2 的突变基因是否与此有关,可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情况。③实验四中有3组空气处理组,其中设置★所示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上述结果,推测乙烯对水稻幼苗根伸长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解析] (1)由实验一结果分析,加入K试剂不加NAA组与加入K试剂和NAA组对比可发现,同时加入K试剂和NAA,乙烯可以抑制WT根伸长,由题干信息K试剂抑制激素X的合成,可推测NAA的作用效果和激素X类似,NAA是生长素类似物,所以推测激素X为生长素。(2)①实验二的因变量是激素X含量,所以实验二的目的是检测m2的突变基因是否与生长素合成有关。②实验三野生型幼苗在乙烯、NAA+乙烯作用下根伸长均受抑制,而突变体m2幼苗在乙烯、NAA+乙烯作用下根长均正常,由实验二结果可知,野生型和突变体m2生长素含量大致一样,则初步判断乙烯抑制根伸长与生长素运输有关。若要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并检验 m2 的突变基因是否与此有关,可检测生长素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③★所示组和其他空气处理组对比,可作为实验组检测A试剂和NAA是否影响根伸长;★所示组和同处理乙烯组对比,可作为乙烯处理的对照组。(3)分析上述结果,推测乙烯对水稻幼苗根伸长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受体功能实现的。[答案] (1)生长素 (2)①生长素合成 ②生长素运输 生长素载体蛋白基因 ③作为实验组检测A试剂和NAA是否影响根伸长;作为乙烯处理的对照组 (3)生长素信号转导(或生长素受体功能)14.(2024·河北唐山二模)土壤中铝(Al)离子含量过高可抑制植物的根系生长,是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生长素在番茄铝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外源施加生长素类似物(NAA)、生长素合成抑制剂、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分析其对铝胁迫下番茄根生长的影响(CK组为清水对照组),实验结果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与______________ (填激素名称)协同促进细胞分裂,其中前者主要促进________(填“细胞核”或“细胞质”)的分裂。(2)由图1可知,当外源施加高浓度NAA时,铝胁迫诱导的番茄根生长的抑制现象明显________(填“加重”或“减轻”)。结合图2,研究人员对该现象的解释是铝诱导根尖生长素含量增加,进而抑制植物的根系生长。其提出该解释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人员提出“铝离子可能通过促进根尖生长素的合成导致生长素在根尖积累”。为验证该假说,构建用DR5作为启动子的GUS报告基因表达载体(DR5启动子受生长素诱导,报告基因GUS表达后可以使转基因植物产生蓝色反应)。请利用上述转基因番茄设计合理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浓度和检测手段不做具体要求)[解析] (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2)由图1可知,当外源施加高浓度NAA时,铝胁迫诱导的番茄根长与单独施加Al相比较,生长缓慢,说明当外源施加高浓度NAA时,铝胁迫诱导的番茄根生长的抑制现象明显加重。依据图2可知,与单独施加Al相比较,施加不同浓度的Al和生长素合成抑制剂,植物的根的生长明显加快,据此可推知,研究人员之所以得出:铝诱导根尖生长素含量增加,进而抑制植物的根系生长。其依据是当外源施加生长素合成抑制剂时,根合成生长素减少,铝胁迫诱导的根生长抑制现象得到明显缓解。(3)依据题干信息,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铝离子可能通过促进根尖生长素的合成导致生长素在根尖积累”的假说,结合设问(2)可知,实验组为铝(Al)离子处理组、Al+生长素合成抑制剂处理,对照组为施加等量的清水处理,三组分别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转基因番茄根尖蓝色的分布情况。[答案] (1)细胞分裂素 细胞核 (2)加重 当外源施加生长素合成抑制剂时,根合成生长素减少,铝胁迫诱导的根生长抑制现象得到明显缓解 (3)选取等量的生长状况相似的转基因番茄根尖,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用等量的清水、铝(Al)离子、Al+生长素合成抑制剂处理,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转基因番茄根尖蓝色的分布情况(教师用书独具)(2024·湖南师大附中模考)植物通过多种光受体如光敏色素、向光素等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研究人员开展了探究蓝光诱导玉米下胚轴向光性生长的机制。(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________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2)研究者以野生型玉米、突变体a(光敏色素缺失)、突变体b(向光素缺失)和突变体c(光敏色素和向光素均缺失)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1所示,结果表明蓝光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光受体名称)调控下胚轴向光性生长。(3)已知蓝光通过下调玉米中赤霉素(GA)的含量进而调控下胚轴向光性生长。为探究光敏色素和向光素是否参与了蓝光调节赤霉素含量的过程,研究人员设计了下表实验,并证明只有向光素参与了调节过程。请补充表中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对照组 实验组野生型 突变体a 突变体b/c照射前 照射后 照射前 照射后 照射前 照射后+++ + +++ ______ +++ ______注:“+”的多少表示GA的含量。(4)研究发现,蓝光还能通过光敏色素和向光素促进RPT2(拟南芥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植物向光性生长。为探究玉米下胚轴向光性生长过程中RPT2和GA是否在同一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研究者设计了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2、图3。据图判断RPT2和GA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信号通路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图2所用材料为RPT2基因缺失突变体,图3各组实验均在蓝光照射下进行,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解析] (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蓝光诱导下,野生型、突变体a、突变体b的下胚轴均能向光弯曲生长,突变体c的下胚轴几乎不弯曲生长,说明蓝光通过光敏色素或向光素调控下胚轴向光性生长。(3)该实验为探究光敏色素和向光素是否参与了蓝光调节赤霉素含量的过程,并证明只有向光素参与了调节过程。所以实验组中,一组选择突变体a,含有向光素,所以蓝光照射后GA含量减少,蓝光照射前GA含量为+++,蓝光照射后GA含量为+;一组选择突变体b/c,向光素缺失,蓝光不能参与GA含量的调节,蓝光照射前GA含量为+++,蓝光照射后GA含量为+++。(4)蓝光还能通过光敏色素和向光素促进RPT2(拟南芥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植物向光性生长。图2所用材料为RPT2基因缺失突变体,蓝光照射后GA含量降低;图3各组实验均在蓝光照射下进行,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野生型RPT2基因表达,突变体c的RPT2基因未表达,据此推断RPT2和GA不在同一信号通路中。[答案] (1)激素调节 (2)光敏色素或向光素 (3)+ +++ (4)不在 图2所用材料为RPT2基因缺失突变体,蓝光照射后GA含量降低;图3各组实验均在蓝光照射下进行,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野生型RPT2基因表达,突变体c的RPT2基因未表达,据此推断RPT2和GA不在同一信号通路中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素能提升三微专题9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素能提升三微专题9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素能提升三微专题9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