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限时集训(二)
1.C [大肠杆菌的拟核DNA为环状DNA,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15N没有放射性,B错误;将大肠杆菌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的时间,然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DNA,若合成DNA的原料是细胞内自主合成,则合成的DNA没有15N标记,离心后DNA均为14N,位于顶部,对应图丙;若合成DNA的原料是从培养基中摄取,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14N,离心后位于中部,对应图甲,C正确,D错误。]
2.B [该噬菌体的基因在DNA上并非以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可能含有重叠基因,A错误;D基因表达时首先以该单链DNA上的D基因为模板转录出mRNA,B正确;密码子是mRNA编码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碱基,此图是噬菌体单链DNA的序列,所以甘氨酸(Gly)可能具有CCA、CCU等多种密码子,C错误;该单链DNA上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替换不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D错误。]
3.D [由题可知,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假设A/a为上部两条带的等位基因,B/b为下部两条带的等位基因,由电泳图可知P1的基因型为AAbb,P2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①AaBB和②Aabb都为杂合子,③AABb占F2的比例为1/8,⑤AABB占F2的比例为1/16,A正确;电泳图中的F2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未出现的基因型为aaBb,其个体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B正确;③AABb和⑦aabb杂交后代为Aabb、 AaBb,其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C正确;①AaBB自交子代为AABB(1/4)、AaBB(1/2)、aaBB(1/4),其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aaBB电泳结果相同的占1/4,D错误。]
4.D [分析实验数据:杂交实验F2中扁盘形瓜∶圆形瓜∶长圆形瓜约为9∶6∶1,为9∶3∶3∶1的变式,说明A/a与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中扁盘形瓜的基因型为AaBb,含有A和B表现为扁盘形,只含有A或B表现为圆形瓜,用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圆形南瓜丙、用 B 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圆形南瓜丁的DNA进行PCR扩增作为标准参照,结合PCR产物电泳结果可知,甲含有A,乙含有B,故甲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乙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结合A选项的分析,F1的瓜(AaBb)与乙南瓜(aaBB)杂交,子代不出现长圆形南瓜(aabb),B正确;F2中圆形南瓜(AAbb、Aabb、aaBB、aaBb)中的Aabb和aaBb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F2扁盘形南瓜中(1AABB、4AaBb、2AaBB、2AABb)自交能产生圆形的(4AaBb、2AaBB、2AABb)占8/9,D错误。]
5.C [由题干信息可知,果蝇A1、A2、A3为3种不同眼色隐性突变体品系且突变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则A1的基因型为a1a1、A2的基因型为a2a2、A3的基因型为a3a3、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2和A3杂交,后代都是突变型,说明a2和a3两个基因位于Ⅱ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所以A2与A3是同一位点基因向不同方向突变的结果,且突变型F1的基因型为a2a3,其相互交配后代眼色表型都为突变型,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B正确;A1的基因型为a1a1、A2的基因型为a2a2、A3的基因型为a3a3、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1和A2杂交,后代都是野生型,说明a1和a2两个基因位于Ⅱ染色体的不同位置,a1与野生型基因以及a2与野生型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但位置不同,所以让F1野生型相互交配后代眼色表型有两种,野生型∶突变型=2∶2=1∶1,C错误;A1的基因型为a1a1、A2的基因型为a2a2、A3的基因型为a3a3、野生型的基因型为++,突变型的基因型为a2a3,表明存在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情况,D正确。]
6.C [F1雌性全为非芦花鸡,雄性全为芦花鸡,F2中雌鸡全为母羽,雄鸡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母羽∶雄羽=3∶1,因此羽形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限性遗传,羽色属于伴性遗传,A、B错误;根据题意可推知亲本雄羽非芦花雄鸡和母羽芦花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hhZbZb、HHZBW,C正确;亲本雄羽非芦花雄鸡和母羽芦花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hhZbZb、HHZBW,子一代的基因型为HhZbW、HhZBZb,则子二代雌性的基因型共3×2=6种,D错误。]
7.C [据题意可知,单亲二体发生机制是:三体合子的三条染色体在发育过程中随机丢失1条,其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A错误;若三体合子为XXY,可记为X1X2Y,由于其随机丢失一条染色体,则子代可能为X1X2、X1Y、X2Y,即有1/3的概率发育为女孩,但其基因型不一定与图中二体卵子基因型相同,B错误;已知红绿色盲基因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一对表现正常的父母生出患红绿色盲的男孩,其染色体为双亲整倍体,不可能为UPD,C正确;若某表现正常的父母生出色盲女孩,设相关基因是B/b,则双亲基因型是XBXb、XBY,则该女孩基因型是XbXb,由于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UPD女孩(一对X染色体均来自母方)可能是母方减数分裂Ⅱ异常,两条Xb染色体不分离所致,D错误。]
8.D [三色堇花朵变小,花蜜产量随之减少,自花受粉比例上升,传粉昆虫造访减少,相应的昆虫数量减少,说明三色堇和传粉昆虫间可能存在协同进化,二者之间相互影响,A正确;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X地三色堇在20年间自花受粉的比例增加了25%,传粉昆虫造访减少,其发生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结合题干,自花受粉的比例增加,即经过自然选择,三色堇中与自花受粉有关基因的频率升高,C正确;自花受粉(相同基因型之间的杂交,不利于不同个体间的基因交流)不利于增加三色堇的遗传多样性,D错误。]
9.BCD [由图可知,UGA为终止密码子,但也可以决定硒代半胱氨酸。当UGA携带硒代半胱氨酸时,由于S序列的调控,肽链可以继续延伸。生物体的各种氨基酸基本结构类似,结构差异体现在R基,半胱氨酸与硒代半胱氨酸的不同是R基的硫原子被硒取代,A错误;在核糖体中氨基酸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B正确;UGA为终止密码子,但也可以决定硒代半胱氨酸,所以硒蛋白mRNA中可能含有两个UGA序列且功能不同,C正确;图中mRNA与tRNA分子内部可以折叠,形成氢键,D正确。]
10.BC [分析题意,M基因决定雄性可育,m基因决定雄性不育;F基因决定雌性不育,f基因决定雌性可育,该植物自然繁殖群体中只有雄株和雌株,且比例相等,M基因和F基因连锁,m基因和f基因连锁,故其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由题意知,M基因决定雄性可育,m基因决定雄性不育;F基因决定雌性不育,f基因决定雌性可育,因此雌株的基因型是mmff,由于雌株不产生含有MF的雌配子,因此雄株的基因型是MmFf,B正确;正常情况下,该群体中雄株基因型是MmFf,雌株基因型是mmff,m的基因频率=3/4,f的基因频率也是3/4,C正确;由于该植物没有染色体互换,不能产生Mf的花粉,也不能产生MMff的雌雄同体植株,D错误。]
11.AB [非秃顶和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女性中只有ee表现为秃顶,男性中Ee和ee都表现为秃顶,秃顶在人群中的表现也是男多于女,B正确;Ⅰ-4男性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EE,子代Ⅱ-6为秃顶男性,基因型为Ee,可确定Ⅰ-3为Ee,Ⅱ-7表现为女性非秃顶,基因型为EE或Ee,Ⅱ-7个体中非秃顶基因E可能来自Ⅰ-3或Ⅰ-4,C错误;Ⅰ-1秃顶基因型为ee,故Ⅱ-5非秃顶基因型为Ee,Ⅰ-2男性色盲基因型为XbY,Ⅱ-5色觉正常,基因型为XBXb,故Ⅱ-5基因型为EeXBXb,因为Ⅰ-4基因型为EE,Ⅰ-3基因型为Ee,故Ⅱ-6秃顶色觉正常男,基因型为EeXBY,Ⅱ-5和Ⅱ-6生育一个色觉正常非秃顶的女孩概率为3/4×1/2=3/8,D错误。]
12.AC [棒眼突变是由染色体片段重复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超棒眼”是果蝇X染色体上某一片段重复两次导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图中个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不等交换产生一个X染色体某片段不重复且含有f的雌配子,如果和正常的雄配子Y结合则会出现正常眼叉毛雄性子代,C正确;对于大部分细胞来说进行分裂时,该转基因个体发生不等交换的概率很低,则产生的图中的这4种配子的比例肯定不等,D错误。]
13.(1)隐性 基因分离 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突变系甲(♀)×野生型(♂)杂交产生的F2中,野生型∶突变型=1∶1,与实验结果不符合 (2)①后代均为突变型 ②野生型∶突变型≈9∶7 ③野生型∶突变型≈1∶1 (3)突变基因内部的碱基对可能发生了缺失或增添,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合成的肽链缩短
14.(1)长翅 伴X染色体隐性 (2)是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AAXBXb或AaXBXb 1/36 (4)F2中翅型显性纯合致死
15.(1)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 表型(性状) 有利变异相应的基因频率 (2)3 (3)①10 籽粒高蛋白∶籽粒低蛋白=1∶1 该单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 ②将普通玉米与三体系中的全部三体植株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隔离种植F1,F1自交,收集种子F2 ,检测F2 的籽粒蛋白含量及数量比例(或将普通玉米与三体系中的全部三体植株分别杂交,留种并种植F1,使其随机受粉,收集种子F2,检测F2 的籽粒蛋白含量及数量比例) 种子F2出现籽粒高蛋白∶籽粒低蛋白约为31∶5(或F2出现籽粒高蛋白含量∶籽粒低蛋白含量约为8∶1)专题限时集训(二) 遗传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4·重庆巴蜀中学期中)关于DNA合成原料的来源,科学家曾提出三种假说:①细胞内自主合成②从培养基中摄取③二者都有。为验证三种假说,设计如下实验:将大肠杆菌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然后对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图甲、乙、丙表示DNA在离心管中的可能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离心后离心管不同位置的DNA放射性强度不同
C.若支持观点①,则实验结果应为图丙所示结果
D.若支持观点②,则实验结果应为图乙所示结果
2.(2024·江苏南通调研)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噬菌体的基因在DNA上均以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
B.D基因表达时首先以该单链DNA上的D基因为模板转录出mRNA
C.甘氨酸(Gly)可能具有GGU、GGA等多种密码子
D.该单链DNA上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替换均会引起基因突变
3.(2024·全国新课标卷)某种二倍体植物的P1和P2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对个体的DNA进行PCR检测,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①~⑧为部分F2个体,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个体均为杂合体,F2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
B.还有一种F2个体的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
C.③和⑦杂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
D.①自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电泳结果相同的占1/2
4.(2024·湖北武汉模拟)已知南瓜瓜形由基因A/a与B/b控制。甲、乙两种南瓜杂交,结果如图所示。用A、a、B、b四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甲、乙南瓜果肉细胞的DNA进行PCR扩增,并用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圆形南瓜丙、用B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圆形南瓜丁的DNA进行PCR扩增作为标准参照,PCR产物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
B.F1的瓜与乙南瓜杂交,子代不出现长圆形南瓜
C.F2中圆形南瓜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D.F2扁盘形南瓜中自交能产生圆形的占4/9
5.(2024·湖北荆州模拟)果蝇Al、A2、A3为3种不同突变体品系(突变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均导致眼色隐性。为了研究突变基因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两两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
P A1×A2 F1野生型 P A2×A3 F1突变型 P A1×A3 F1野生型
据此可分析A1、A2、A3和突变型F1四种突变体的基因型(A1、A2、A3隐性突变基因分别用a1、a2、a3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2与A3是同一位点基因向不同方向突变的结果
B.F1突变型相互交配后代眼色表型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C.F1野生型相互交配后代眼色表型有三种,比例为1∶2∶1
D.该实验表明存在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情况
6.(2024·重庆巴蜀中学期中)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中完全不表达的现象。鸡的羽形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雌鸡都是母羽,雄鸡既有雄羽又有母羽。鸡的羽色芦花和非芦花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雄羽非芦花雄鸡和母羽芦花雌鸡杂交,F1为母羽非芦花雌鸡、母羽芦花雄鸡,F1随机交配,F2为母羽芦花雌鸡∶母羽非芦花雌鸡∶母羽芦花雄鸡∶母羽非芦花雄鸡∶雄羽芦花雄鸡∶雄羽非芦花雄鸡=4∶4∶3∶3∶1∶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控制鸡羽形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控制鸡羽色的基因存在限性遗传现象
C.亲本雌鸡的基因型为HHZBW
D.F2雌鸡共有2种基因型
7.(2024·重庆巴蜀中学检测) “单亲二体”(UPD)是指人的受精卵中,23对染色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来自父方或母方。如图为UPD的某种发生机制,其中三体合子的三条染色体在发育中会随机丢失1条,称为“三体自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亲二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该变异在联会时可以观察到
B.若三体合子为XXY,则将来发育成女孩的概率为1/3,且一定与图中二体卵子基因型相同
C.一对表型正常的父母不可能生出UPD红绿色盲男孩
D.若表现正常的父母生出UPD红绿色盲女孩,则可能是母方减数分裂Ⅰ异常所致
8.(2024·湖北武汉模拟)X地三色堇主要依靠Y地昆虫传粉,在20年中,X地的三色堇花朵小了10%,花蜜产量减少20%,自花受粉的比例增加了25%,传粉昆虫造访减少,同时期Y地的昆虫也在大量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色堇和传粉昆虫间可能存在协同进化
B.X地三色堇发生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三色堇中与自花受粉有关基因的频率升高
D.自花受粉有利于增加三色堇的遗传多样性
9.(不定项)(2024·湖南长沙联考)硒代半胱氨酸(Sec,分子式为C3H7NO2Se)参与硒蛋白合成,硒蛋白mRNA中存在一个呈折叠环状的硒代半胱氨酸引导插入序列(S序列),该序列对Sec参与多肽链合成的过程至关重要。下图表示真核细胞Sec的翻译机制,下表为部分密码子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密码子 氨基酸
AUG 甲硫氨酸(起始)
UAA 终止
UAG 终止
UGA 终止、硒代半胱氨酸
A.半胱氨酸氨基中的氢原子被硒取代即成为Sec
B.在核糖体中Sec可与其他氨基酸发生缩合反应
C.硒蛋白mRNA中可能含有两个UGA序列且功能不同
D.图中mRNA与tRNA分子内部都存在氢键
10.(不定项)(2024·湖南长沙一中模拟)某植物无性染色体,性别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M基因决定雄性可育,m基因决定雄性不育;F基因决定雌性不育,f基因决定雌性可育。自然种群中该植物只有雄株和雌株(各占一半),已知该植物没有染色体互换和遗传致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该群体中雄株基因型为MmFf,雌株基因型为mmff
C.m基因和f基因在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均为3/4
D.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雌雄同体的该植株
11.(不定项)(2024·山东菏泽期中)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两种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女性中只有ee表现为秃顶,男性中只有EE表现为非秃顶。如图为某家族两种性状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和秃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红绿色盲和秃顶在人群中的表现都是男多于女
C.Ⅱ-7个体中非秃顶基因不可能来自Ⅰ3
D.Ⅱ-5和Ⅱ-6生育一个色觉正常非秃顶的女孩概率为5/8
12.(不定项)(2024·河北保定期末)野生型果蝇为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上某一片段重复一次导致出现棒眼,重复两次出现“超棒眼”。科学家为探究“超棒眼”出现的机制,在某两条X染色体均发生重复突变的棒眼个体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插入了一个叉毛基因f,该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不等交换,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棒眼突变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B.“超棒眼”是由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引起的,属于基因重组
C.如果发生了不等交换,则会出现正常眼叉毛雄性子代
D.仅考虑X染色体,该转基因个体可产生等比例的4种配子
二、非选择题
13.(2024·重庆模拟)某科研人员利用诱变得到的突变系甲和突变系乙小鼠(雌雄均有),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
(1)将突变系甲与野生型进行杂交,其结果如下:
亲本杂交类型 突变系甲(♀)× 野生型(♂) 突变系甲(♂)× 野生型(♀)
F2表型 野生型 28 29
突变型 9 10
据实验结果可知,突变系甲相关基因发生了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其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某同学分析认为该突变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基因定位检测发现,突变系甲的突变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突变系乙是隐性突变,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科研人员为探究两种突变体的基因关系,让两种突变体杂交,分析F2表型及比例(不考虑其他变异)。
①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两突变基因为3号染色体上的同一基因。
②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两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两突变基因为3号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3)检测突变系甲的突变基因表达产物发现,与正常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比,该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第185位后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并且由原来的316个氨基酸变为232个氨基酸。从基因结构及表达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4·湖南长沙联考)某兴趣小组将俩纯合亲本白眼长翅与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请根据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翅型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遗传。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填“是”或“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则F2中红眼长翅雌性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若F2中的红眼长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3出现白眼残翅的概率是________。
(4)兴趣小组在重复题干实验时,发现大部分交配结果均与题干相符,但某次交配的F2表型比值为白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长翅∶红眼残翅=2∶1∶2∶1,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24·广东广州模拟) 玉米 (2n=20) 是常见的食物, 也是变异最为丰富的作物之一。它起源于墨西哥的一种野生黍类——大刍草, 两者形态差异较大,但可以杂交产生子代。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 玉米已经从籽粒颜色、形状、营养成分等方面进化出很多类型的变种。
(1)通过对玉米和野生黍类——大刍草的遗传学分析,推测农民开始种植大刍草的时间大约在9 000年前,种植过程中,大刍草的种群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再通过农民的选择性种植,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最终进化成现代玉米。
(2)将玉米和大刍草进行杂交,F1果穗的表型形态介于两者之间(如上图所示),将F1自交,F2果穗的形态表现出连续的变异。若有1/64像玉米,1/64像大刍草,在不考虑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估计与果穗的表型相关的基因有________对。
(3)普通玉米的蛋白含量约为10%,而野生黍类大刍草在没有施用氮肥的条件下,其种子蛋白含量都高达30% ,是现代普通栽培玉米的3倍。2022年11月,中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宣布发现了大刍草有效控制高蛋白含量的关键基因THP9,并进行了成功定位和克隆。已知THP9基因为显性基因,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技术,对此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
①单体(2n-1) 可用于对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以野生型大刍草植株( 籽粒高蛋白)为材料, 人工构建大刍草的单体系(高蛋白含量)中应有________种单体 。将普通玉米(籽粒低蛋白)与该单体系中的全部单体分别杂交,收获种子统计数量并检测蛋白含量,当子代出现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将THP9基因定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体(2n+1)也可以用于基因定位。请设计实验,利用纯合的野生型三体系大刍草植株对TPH9基因进行定位。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进行染色体定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