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2025届下学期高三第十二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2025届下学期高三第十二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2025届下学期高三第十二周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占里侗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面积不足16平方千米的自然村落。清代中叶因人口增多,人均拥有的田地日渐减少,森林砍伐量剧增,族人械斗的事也时常发生。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立下寨规:全寨不能超过160户,人口总数不能超过700人,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从此,占里的人口长期保持在700人左右,自清代中叶以来无刑事案件发生,这个寨规也随之沿袭下来,形成了占里人独有的生育习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700人左右,表明该地人口( )
A.性别比稳定 B.识字率稳定 C.迁移率稳定 D.增长率稳定
2.限制占里侗寨户数和人口数量的短板资源是( )
A.矿产 B.耕地 C.淡水 D.森林
3.促使占里邻里和睦,社会治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地矛盾减小 B.寨规力量增强 C.居民素质提高 D.血缘关系增多
我国设立的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涉及青海、西藏等10个省区,保护面积达23万km ,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下图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三江源国家公园( )
A.适合1月体验 B.主要分布于四川省 C.光照强,温度高 D.高原生物物种丰富
5.成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 )
A.观赏旅游 B.发展科技 C.开发耕地 D.保护生态
6.保护国家公园的野生动物,最关键的是( )
A.保护食草动物不被捕食B.禁止高强度的捕猎C.保护其原生的栖息环境 D.将其迁至野生动物园
1979至2022年,北极地区整体增温加速,升温速率达0.63℃/10年,是同期全球升温速率的3.7倍。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洋上覆盖大面积海冰,海冰厚度和面积的变化对北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海冰融化给北极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生态系统结构趋于复杂B.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增多
C.海水表层温度不断下降D.海洋向大气潜热输送能量增多
8.北极海冰融化导致海水蒸发增多,会加剧气候变暖,其合理的解释是( )
①蒸发会增加空气湿度和降水②蒸发促进水循环和水热交换
③水汽能够大量吸收地面辐射④水汽被抬升且遇冷释放潜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9.同一时期,北极地区比全球升温速率高,可能是由于( )
A.海冰融化,太阳辐射反照率下降B.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范围缩小
C.沿岸陆地冻土融化,入海流量大D.北冰洋比热容大,储存热量多
2022年,我国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下发后,某市积极响应,对尚未建设或配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密闭式垃圾运输车辆的乡村,将逐步配置乡村垃圾回收处理设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农村垃圾长期露天堆放,易产生的危害有( )
①污染土壤,加剧盐碱化程度②破坏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③污染水体,降低地下水水位④滋生细菌,危害村民身心健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处理,有利于( )
A.减轻政府财政压力B.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C.减少农村碳排放量 D.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
12.国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的意义有( )
①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我国生态安全②提高农田复种指数,确保我国粮食安全③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振兴④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下图为长三角地区2005~2020年碳排放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由图可知,2005~2020年长三角各省碳排放( )
A.江苏省持续增长 B.浙江省一直处在低位 C.上海市持续下降 D.安徽省波动最小
14.为降低各省的碳排放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B.优化产业结构C.化石能源清洁化 D.滨海湿地生态修复
小岛国联盟是由数十个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地国家为了强化自身话语权而结成的联盟。他们十分关注全球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及木材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国家未来的命运与其联系起来,要求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小岛国联盟担忧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臭氧层破坏C.资源短缺区 D.环境污染
16.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体现了( )
A.可持续发展B.公平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碳库。1998年以来陕西省(左图)开展退耕还林(草)等生态修复工程,累积造林面积和造林固碳量大幅增加。陕西省造林固碳效益和退耕成本南北差异较大,陕北高原被确定为优先造林区域。右图示意陕西省新增森林固碳量随降水量变化。
(1)概括新增森林固碳量随降水量增加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陕北高原被确定为优先造林区域的原因。
(3)近年来,陕西省各地已将100多万吨林业碳汇指标以5000多万元的价格成功转让,发展林业碳汇交易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分析发展林业碳汇交易对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对外贸易频繁,已成为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表为福建省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原产地统计。据调查,福建省沿海地区的入侵植物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山区。
原产地 美洲 非洲 欧洲 亚洲 大洋洲
频次 97 17 15 14 2
占总频次比(%) 67.83 11.89 10.49 8.39 1.40
(1)指出福建省城市绿地入侵植物的主要来源地,并说明原因。
(2)分析福建省西部地区城市绿地入侵植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请为福建省防范外来植物入侵城市绿地提出合理建议。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表在强降水作用下岩石易裸露,形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贵州省某喀斯特地貌区岩石裸露景观。
简述图示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该环境问题对当地的危害。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D D C D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B A D
17.(1)变化特点:降水量小于500mm时,新增森林固碳量随降水量增加显著上升;降水量超过500mm后,新增森林固碳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原因:低降水区(<500mm):水分是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水分条件改善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固碳能力提升。高降水区(≥500mm):水分条件已较充足,植被生长更多受光照、土壤养分等其他因素制约,降水增加对固碳量增加的效果减弱。
(2)陕北高原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生态脆弱性突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区,降水增加对固碳量提升作用显著,固碳潜力大;土地资源充足,退耕还林空间大。
(3)将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激励农户参与森林管护和造林工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经济转型,推动绿色产业转型;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创造条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长效化。
18.(1)主要来源地:美洲。理由:美洲植物类型丰富多样,适应性强,常被引入作为园林绿化植物等;福建与美洲贸易频繁,入侵植物常随货物包装、苗木运输等途径引入等。
(2)福建省的西部地区国际贸易较少,外来植物传入少;城市化水平较低,外来引种需求少;多山地丘陵,自然环境复杂,原生植物竞争力较强等。
(3)加强监测、预警及日常巡护,严格审查引种的植物;在入侵区域种植本土竞争植物,修复生态平衡;通过科普宣传,引导市民识别并清除入侵植物等。
19.原因:夏季降雨强度大,雨水冲刷作用强;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表土层浅薄,水土易流失;地势起伏大,地表植被稀少;人类活动频繁,对地表破坏严重等。
危害:地表岩石裸露,降低了土地生产力;地表植被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入河流,河流含沙量增加,威胁河道安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当地生命财产安全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