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独立作业科学试题1.(2024八上·绍兴月考)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2.(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C.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D.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3.(2024八上·绍兴月考)为了提醒广大公民注意节约用水,国家制定了“节水徽记”.下列图案中,属于“节水徽记”的是( )A. B.C. D.4.(2024八上·绍兴月考)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和塑科块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5.(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氢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D.在硬水里用肥皂洗衣服会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6.(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物体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A.太空中的“嫦娥五号”B.下潜的“核潜艇”C.航行的航母D.上升的飞艇7.(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是一个一次性降温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降温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8.(2024八上·绍兴月考)碳酸饮料(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当一瓶喝剩下的汽水瓶壁上还附有许多气泡振荡一下,一些气泡就会离开瓶壁,上浮,最后露出水面消失。下列说法中有科学道理的是( )A.打开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少引起的B.振荡前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C.瓶壁上气泡一定受到浮力作用,且气泡受到的浮力等于气泡受到的重力,所以没有上浮D.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所受浮力也逐渐变大9.(2024八上·绍兴月考)将同一支密度计先后放入两容器中,如图所示,两容器中的液体的密度分别是ρA、ρB,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A、FB,则密度和浮力的关系分别满足( )A.ρA>ρB,FA>FB B.ρA<ρB,FA=FBC.ρA=ρB,FA>FB D.ρA>ρB,FA=FB10.(2024八上·绍兴月考)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11.(2024八上·绍兴月考)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A.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12.(2024八上·绍兴月考)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50g水B.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该溶液C.加入20g溶质D.蒸发掉一半溶剂13.(2024八上·绍兴月考)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则水而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14.(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15.(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的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料受到的重力为B.石料的密度为C.如果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D.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为16.(2024八上·绍兴月考)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1)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 (填字母,下同)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 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 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浙江省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我们要珍惜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D.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17.(2024八上·绍兴月考)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2)它们都属于 。18.(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甲,一木块漂浮于3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的改变方式为 (选填“升温”或“降温”) ;随温度的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19.(2024八上·绍兴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利用。(1)水净化系统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图乙所示一种净水机多级净化的水的处理流程:Ⅰ、“活性炭颗粒”有 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和异味;Ⅱ、 经直饮水机处理的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增加雨水的下渗是提高城市“弹性”的重要手段。如图丙是植被护坡实验的示意图,A、B为两个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观察到 (填“A”或“B”)坡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20.(2024八上·绍兴月考)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20 4 24② 20 6 26③ 20 8 27.2④ 20 10 m(1)表中m=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克。21.(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a管内气体是与直流电源的 (选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生成的气体。(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22.(2024八上·绍兴月考)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圆柱体下表面刚好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1)分析图a、b、c,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2)分析图甲中 (填字母)两图,可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3)小科完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未知液体的密度是 ;分析甲、乙有关数据,可知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 有关;(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更换成与其体积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3.(2024八上·绍兴月考)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用天平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2)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反思拓展】(3)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24.(2024八上·绍兴月考)“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为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潜作业,则此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25.(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是硫酸的密度和浓度的对照表,阅读后计算: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密度(克/厘米3)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1)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98%浓硫酸多少毫升 再加水多少毫升 (2)100毫升90%的硫酸与144.8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是指降水量较大、地表江河径流量较大的地区,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降水量非常少, 故A不合题意: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不但降水量丰富,且水循环非常活跃,故B符合题意;长江黄河发源地区是在青藏高原上,降水稀少,只有在夏季融水量才会增多.故C不合题意;南极的冰川水更新达上千年,而且南极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故D不合题意。故选B。2.【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考虑;B、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根据水能溶解很多物质进行分析;D、泥水不属于溶液。【解答】A、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A错误;B、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B错误;C、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常用的溶剂,故C正确;D、泥水是浊液,不属于溶液,没有溶质、溶剂,故D错误。故答案为:C。3.【答案】B【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依据节水徽记的图案来解答此题。【解答】A、一个骷髅头下面一个叉号,说明这个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A错误;B、一个手掌上有一个水滴,表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是节水标志,故B正确;C、一个圆圈中的喇叭上画了一个斜线,这个标志是禁止鸣笛,故C错误;D、一个圆圈中点燃的香烟画了一条斜线,这个标志是禁止吸烟,故D错误;故答案为:B。4.【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物体浸在水中,根据受力情况可知:F浮=G-F拉;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据此分析每个选项。【解答】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受到浮力的大小为F浮=G-F乙=1.6N-1.0N=0.6N,故A错误。B、根据甲、乙可知,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不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故B错误。C、根据乙、丙可知,物体的重力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物体的体积不同,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探究浮力与密度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的体积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故C错误。D、根据丙、丁可知,同一个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D正确。故答案为:D。5.【答案】A【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氧气的性质和利用【解析】【分析】A、电解水时,是正氧负氢;B、水的组成;C、水的净化;D、在硬水里用肥皂洗衣服会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正确。【解答】A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负极产生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叙述错误,符合题意;B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在硬水里用肥皂洗衣服会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答案】A【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解答】A、太空中的“嫦娥五号”处于失重状态,太空中没有空气,故遨游的“嫦娥五号”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题意;B、下潜的“核潜艇”,浸没在水中,仍然受到水的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C、航行的航母“山东舰”,能浮在海水面上,因为航母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不符合题意;D、上升的飞艇,因为浸没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飞艇会上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答案】A【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吸放热情况进行分析。【解答】A、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此选项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放热,能使溶液温度升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蔗糖溶解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食盐溶解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气体的溶解度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2)当溶液中有溶质未溶解时,说明它已经是饱和溶液;(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判断即可。【解答】A.打开瓶盖时,瓶中压强变小,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因此会出现大量气泡,故A错误;B.振荡前瓶壁上还附有许多气泡,说明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C.瓶壁上气泡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且气泡受到的浮力等于气泡的重力与瓶壁的摩擦力,所以没有上浮,故C错误;D.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所受的浮力也逐渐变大,故D正确。故选D。9.【答案】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密度大小。【解答】AC、因为密度计漂浮,所以,,同一支密度计,重力不变,密度计在A、B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A=FB故AC不符合题意;BD、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可知,A、B液体的密度ρA<ρB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根据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结晶有晶体析出,得到丙溶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甲溶液在恒温蒸发掉20g水没有蔗糖析出,所以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丙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是饱和溶液,从丁溶液里过滤出了蔗糖固体,丁溶液也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C、在乙溶液里,溶剂的量比甲溶液中溶剂的量少20g,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故C正确;D、不知道丙溶液里析出多少晶体,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浓度无法比较,故D错误。故答案为:D。11.【答案】A【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解答】A、20℃时A的溶解度为37.2g,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①中固体能全部溶解;30℃时A的溶解度为41.4g,则25℃时A的溶解度小于41.4g;则②中A固体(37.2g+4.2g=41.4g)不能全部溶解;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50℃时A的溶解度为50.4g,所得溶液恰好饱和,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正确;B、③⑤中溶剂的质量相等,⑤中溶解的A固体多,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C、根据A选项的分析,②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为不饱和溶液,错误;D、由表格数据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的溶解度为41.4g,则25℃时A的溶解度小于41.4g;则②中A固体不能全部溶解;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50℃时A的溶解度为50.4g,所得溶液恰好饱和;则④⑤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故答案为:A。12.【答案】A【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3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适量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溶液,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蒸发掉50g水,溶液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选项正确;B、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该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错误;C、加入20g溶质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选项错误;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100g 100g×20%=80g,蒸发掉一半溶剂,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13.【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烧杯和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判定其排开的水的体积的变化,从而得出其深度的变化。【解答】当小球放在烧杯中漂浮于水面时,物体的总重力等于烧杯排开水的总重力,即m球g+m盒g=ρgV0将小球从烧杯中取出放入水中后,小球在水中会沉至水底,此时小球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浮力的作用,且则F浮球+F支=G球=m球g所以F浮球<m球g,烧杯仍然在水中漂浮F浮杯=m杯g所以,总的浮力比之前小了,由知道,V排变小,故水面下降。故答案为:B。14.【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解答】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故A错误;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故B错误;C、量取的水为42g,溶质质量分数=10.6%,可知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C正确;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C。15.【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根据图乙判断石料的重力及全部浸没时所受的浮力;(2)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求出石料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料的密度;(3)根据求出石料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4)根据F支=G-F浮即可求出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解答】A、由图示可知,石料受到的重力为1400N,故A错误;B、由石料的重力可求出石料的体积为V=F浮/ρ水g=500N/(1.0×103kg/m3×10N/kg)=5×10-2m3,C、石料的质量为m=G/g=1400N/10N/kg=140kg,所以石料的密度为ρ=m/V=140kg/5×10-2m3=2.8×103kg/m3,故B错误;D、石料的高度为h=vt=0.5m/s×2s=1m,所以石料的底面积为S=V/h=5×10-2m3/1m=5×10-2m2,所以它对地面的压强为p=F/S=1400N/5×10-2m2=2.8×104pa,故C正确;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等于重力减去所受到的浮力为T=G-F=1400N-500N=900N,故D错误;故答案为:C。16.【答案】(1)B;C;A(2)A【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水资源的珍惜包括开源、节流和降需。【解答】(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蒸发B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水汽输送C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降水降水A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流水污染,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增加水资源,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有利于节约用水,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蒸发B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水汽输送C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降水降水A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流水污染,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增加水资源,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有利于节约用水,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7.【答案】①⑧⑨;②④⑥;③⑤⑦;混合物【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进行解答。【解答】①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②钡餐是不溶于水的硫酸钡与水的混合物是悬浊液,③牛奶是乳浊液,④血液是悬浊液,⑤肥皂水乳浊液,⑥泥水是悬浊液,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溶液是①⑧⑨;悬浊液是②④⑥;乳浊液是③⑤⑦;无论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它们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18.【答案】升温;增大【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F浮=ρ液gV排,V排越大,说明溶液的密度越小,即溶液中的溶质减少,结合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明确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对溶液密度的影响、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大,溶解的溶质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升温的方法,升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加,溶液的密度增大,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随温度的升高,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19.【答案】(1)吸附;混合物(2)A【知识点】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海陆间大循环的步骤: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江河汇集-流入海洋。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会阻挡地表径流,使流速降低,减轻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使水土流失减轻。【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经直饮水机处理的直饮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2)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A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因为B处坡面有植被护坡,当水洒下时,会被植物吸收,从而下渗那么A坡是光滑的坡面,水洒下时因为是坡面,水往低处流,不能下渗,只能流入引水沟。(1)[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经直饮水机处理的直饮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2)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A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因为B处坡面有植被护坡,当水洒下时,会被植物吸收,从而下渗那么A坡是光滑的坡面,水洒下时因为是坡面,水往低处流,不能下渗,只能流入引水沟。20.【答案】27.2;36【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能力以及表格数据来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1)第③次实验中,水的质量是20g,加入的溶质质量是9g,溶液为27.2g,有1.8g氯化钠固体未溶解,说明溶液已经饱和,所以第④次实验中,加入的12g氯化钠固体,也只会溶解7.2g,所以m是27.2;(2)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则:,x=36g。21.【答案】负;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氢气【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2)根据溶解性的大小确定二者体积之比的变化;(3)根据反应产物确定水的组成。【解答】(1)如图甲所示,a管内气体体积较大,为氢气,因此此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2)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因此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与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有关;(3)如图甲所示,a管内气体体积较大,氢气更难溶于水。22.【答案】(1)排开液体的体积(2)c、d(3);液体的密度(4)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物体浸入到液体中的体积和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结合F浮=G-F拉分析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2)要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时要保证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均一定;(3)根据称重法求出浮力的大小;根据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及其重力求出浮力;根据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得出液体的密度;(4)该实验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应换用不同液体和物体进行实验。【解答】(1)分析图a、b、c可知,物体进入到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物体受的浮力会越大,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深度不同,故需要对c和d进行对比。(3)由图a和C知道 ,圆柱体完全浸没后,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为由图乙知道,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圆柱体完全浸没后,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由知道解得由此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为了得到更普遍得结论,应换用不同液体和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而不是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B。(1)分析图a、b、c可知,物体进入到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物体受的浮力会越大,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深度不同,故需要对c和d进行对比。(3)[1][2]由图a和C知道 ,圆柱体完全浸没后,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为由图乙知道,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圆柱体完全浸没后,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由知道解得由此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为了得到更普遍得结论,应换用不同液体和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而不是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选B。23.【答案】②⑥①④⑤③;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指针偏右,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结合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取氯化钠、称量一定量的氯化钠并倒入烧杯中、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并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过滤、蒸发,故填:②⑥①④⑤③;(2)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是药品的量不足,正确的操作是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因为称量过程中没有用到游码,所称量药品的质量为:100g=15g,质量不变,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15%;(3)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24.【答案】2.2×105N;3×105N【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根据漂浮条件即可求出浮力;(2)已知潜艇的总体积,根据浮力公式从而求出浮力,根据满载时需要下沉时潜水器的总重力,然后求出需要注入的海水重力,利用G=mg=ρgV求出水的体积。【解答】(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潜艇受到的浮力为(2)“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潜作业受到的浮力为答:(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2.2×105N;(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潜作业,则此时受到的浮力为3×105N。25.【答案】设需要98%的浓硫酸质量为x,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得到:100g×9.8%=98%×x,解得:x=10g;这些浓硫酸的体积为:10g÷1.84g/cm3≈5.43cm3=5.43mL;需要加水的质量:100g-10g=90g;需要加水的体积:90g÷1g/cm3=90cm3=90mL。答:需要98%浓硫酸5.43毫升,再加水90毫升。;100mL90%的硫酸的密度为1.81g/mL,质量=1.81g/mL×100mL=181g;144.8mL水的质量是144.8g;那么混合后的总质量为:181g+144.8g=325.8g;那么这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查表可知,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0%时,密度为1.40g/cm3。答:100毫升90%的硫酸与144.8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40克/厘米3。【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 / 1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独立作业科学试题1.(2024八上·绍兴月考)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是指降水量较大、地表江河径流量较大的地区,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降水量非常少, 故A不合题意: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不但降水量丰富,且水循环非常活跃,故B符合题意;长江黄河发源地区是在青藏高原上,降水稀少,只有在夏季融水量才会增多.故C不合题意;南极的冰川水更新达上千年,而且南极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故D不合题意。故选B。2.(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C.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D.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考虑;B、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根据水能溶解很多物质进行分析;D、泥水不属于溶液。【解答】A、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A错误;B、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B错误;C、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常用的溶剂,故C正确;D、泥水是浊液,不属于溶液,没有溶质、溶剂,故D错误。故答案为:C。3.(2024八上·绍兴月考)为了提醒广大公民注意节约用水,国家制定了“节水徽记”.下列图案中,属于“节水徽记”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依据节水徽记的图案来解答此题。【解答】A、一个骷髅头下面一个叉号,说明这个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A错误;B、一个手掌上有一个水滴,表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是节水标志,故B正确;C、一个圆圈中的喇叭上画了一个斜线,这个标志是禁止鸣笛,故C错误;D、一个圆圈中点燃的香烟画了一条斜线,这个标志是禁止吸烟,故D错误;故答案为:B。4.(2024八上·绍兴月考)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和塑科块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物体浸在水中,根据受力情况可知:F浮=G-F拉;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据此分析每个选项。【解答】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受到浮力的大小为F浮=G-F乙=1.6N-1.0N=0.6N,故A错误。B、根据甲、乙可知,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不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故B错误。C、根据乙、丙可知,物体的重力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物体的体积不同,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探究浮力与密度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的体积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故C错误。D、根据丙、丁可知,同一个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D正确。故答案为:D。5.(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氢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D.在硬水里用肥皂洗衣服会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答案】A【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氧气的性质和利用【解析】【分析】A、电解水时,是正氧负氢;B、水的组成;C、水的净化;D、在硬水里用肥皂洗衣服会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正确。【解答】A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负极产生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叙述错误,符合题意;B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在硬水里用肥皂洗衣服会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物体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A.太空中的“嫦娥五号”B.下潜的“核潜艇”C.航行的航母D.上升的飞艇【答案】A【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解答】A、太空中的“嫦娥五号”处于失重状态,太空中没有空气,故遨游的“嫦娥五号”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题意;B、下潜的“核潜艇”,浸没在水中,仍然受到水的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C、航行的航母“山东舰”,能浮在海水面上,因为航母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不符合题意;D、上升的飞艇,因为浸没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飞艇会上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是一个一次性降温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降温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答案】A【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吸放热情况进行分析。【解答】A、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此选项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放热,能使溶液温度升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蔗糖溶解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食盐溶解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2024八上·绍兴月考)碳酸饮料(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当一瓶喝剩下的汽水瓶壁上还附有许多气泡振荡一下,一些气泡就会离开瓶壁,上浮,最后露出水面消失。下列说法中有科学道理的是( )A.打开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少引起的B.振荡前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C.瓶壁上气泡一定受到浮力作用,且气泡受到的浮力等于气泡受到的重力,所以没有上浮D.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所受浮力也逐渐变大【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气体的溶解度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2)当溶液中有溶质未溶解时,说明它已经是饱和溶液;(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判断即可。【解答】A.打开瓶盖时,瓶中压强变小,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因此会出现大量气泡,故A错误;B.振荡前瓶壁上还附有许多气泡,说明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C.瓶壁上气泡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且气泡受到的浮力等于气泡的重力与瓶壁的摩擦力,所以没有上浮,故C错误;D.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所受的浮力也逐渐变大,故D正确。故选D。9.(2024八上·绍兴月考)将同一支密度计先后放入两容器中,如图所示,两容器中的液体的密度分别是ρA、ρB,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A、FB,则密度和浮力的关系分别满足( )A.ρA>ρB,FA>FB B.ρA<ρB,FA=FBC.ρA=ρB,FA>FB D.ρA>ρB,FA=FB【答案】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密度大小。【解答】AC、因为密度计漂浮,所以,,同一支密度计,重力不变,密度计在A、B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A=FB故AC不符合题意;BD、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可知,A、B液体的密度ρA<ρB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2024八上·绍兴月考)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根据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结晶有晶体析出,得到丙溶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甲溶液在恒温蒸发掉20g水没有蔗糖析出,所以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丙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是饱和溶液,从丁溶液里过滤出了蔗糖固体,丁溶液也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C、在乙溶液里,溶剂的量比甲溶液中溶剂的量少20g,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故C正确;D、不知道丙溶液里析出多少晶体,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浓度无法比较,故D错误。故答案为:D。11.(2024八上·绍兴月考)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A.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A【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解答】A、20℃时A的溶解度为37.2g,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①中固体能全部溶解;30℃时A的溶解度为41.4g,则25℃时A的溶解度小于41.4g;则②中A固体(37.2g+4.2g=41.4g)不能全部溶解;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50℃时A的溶解度为50.4g,所得溶液恰好饱和,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正确;B、③⑤中溶剂的质量相等,⑤中溶解的A固体多,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C、根据A选项的分析,②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为不饱和溶液,错误;D、由表格数据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的溶解度为41.4g,则25℃时A的溶解度小于41.4g;则②中A固体不能全部溶解;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50℃时A的溶解度为50.4g,所得溶液恰好饱和;则④⑤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故答案为:A。12.(2024八上·绍兴月考)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50g水B.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该溶液C.加入20g溶质D.蒸发掉一半溶剂【答案】A【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3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适量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溶液,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蒸发掉50g水,溶液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选项正确;B、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该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错误;C、加入20g溶质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选项错误;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100g 100g×20%=80g,蒸发掉一半溶剂,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13.(2024八上·绍兴月考)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则水而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烧杯和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判定其排开的水的体积的变化,从而得出其深度的变化。【解答】当小球放在烧杯中漂浮于水面时,物体的总重力等于烧杯排开水的总重力,即m球g+m盒g=ρgV0将小球从烧杯中取出放入水中后,小球在水中会沉至水底,此时小球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浮力的作用,且则F浮球+F支=G球=m球g所以F浮球<m球g,烧杯仍然在水中漂浮F浮杯=m杯g所以,总的浮力比之前小了,由知道,V排变小,故水面下降。故答案为:B。14.(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解答】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故A错误;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故B错误;C、量取的水为42g,溶质质量分数=10.6%,可知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C正确;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C。15.(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的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料受到的重力为B.石料的密度为C.如果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D.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为【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根据图乙判断石料的重力及全部浸没时所受的浮力;(2)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求出石料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料的密度;(3)根据求出石料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4)根据F支=G-F浮即可求出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解答】A、由图示可知,石料受到的重力为1400N,故A错误;B、由石料的重力可求出石料的体积为V=F浮/ρ水g=500N/(1.0×103kg/m3×10N/kg)=5×10-2m3,C、石料的质量为m=G/g=1400N/10N/kg=140kg,所以石料的密度为ρ=m/V=140kg/5×10-2m3=2.8×103kg/m3,故B错误;D、石料的高度为h=vt=0.5m/s×2s=1m,所以石料的底面积为S=V/h=5×10-2m3/1m=5×10-2m2,所以它对地面的压强为p=F/S=1400N/5×10-2m2=2.8×104pa,故C正确;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等于重力减去所受到的浮力为T=G-F=1400N-500N=900N,故D错误;故答案为:C。16.(2024八上·绍兴月考)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1)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 (填字母,下同)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 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 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浙江省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我们要珍惜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D.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答案】(1)B;C;A(2)A【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水资源的珍惜包括开源、节流和降需。【解答】(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蒸发B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水汽输送C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降水降水A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流水污染,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增加水资源,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有利于节约用水,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蒸发B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水汽输送C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降水降水A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流水污染,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增加水资源,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有利于节约用水,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7.(2024八上·绍兴月考)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2)它们都属于 。【答案】①⑧⑨;②④⑥;③⑤⑦;混合物【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进行解答。【解答】①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②钡餐是不溶于水的硫酸钡与水的混合物是悬浊液,③牛奶是乳浊液,④血液是悬浊液,⑤肥皂水乳浊液,⑥泥水是悬浊液,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溶液是①⑧⑨;悬浊液是②④⑥;乳浊液是③⑤⑦;无论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它们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18.(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甲,一木块漂浮于3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的改变方式为 (选填“升温”或“降温”) ;随温度的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答案】升温;增大【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F浮=ρ液gV排,V排越大,说明溶液的密度越小,即溶液中的溶质减少,结合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明确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对溶液密度的影响、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大,溶解的溶质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升温的方法,升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加,溶液的密度增大,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随温度的升高,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19.(2024八上·绍兴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利用。(1)水净化系统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图乙所示一种净水机多级净化的水的处理流程:Ⅰ、“活性炭颗粒”有 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和异味;Ⅱ、 经直饮水机处理的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增加雨水的下渗是提高城市“弹性”的重要手段。如图丙是植被护坡实验的示意图,A、B为两个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观察到 (填“A”或“B”)坡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答案】(1)吸附;混合物(2)A【知识点】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海陆间大循环的步骤: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江河汇集-流入海洋。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会阻挡地表径流,使流速降低,减轻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使水土流失减轻。【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经直饮水机处理的直饮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2)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A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因为B处坡面有植被护坡,当水洒下时,会被植物吸收,从而下渗那么A坡是光滑的坡面,水洒下时因为是坡面,水往低处流,不能下渗,只能流入引水沟。(1)[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经直饮水机处理的直饮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2)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A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因为B处坡面有植被护坡,当水洒下时,会被植物吸收,从而下渗那么A坡是光滑的坡面,水洒下时因为是坡面,水往低处流,不能下渗,只能流入引水沟。20.(2024八上·绍兴月考)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20 4 24② 20 6 26③ 20 8 27.2④ 20 10 m(1)表中m=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克。【答案】27.2;36【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能力以及表格数据来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1)第③次实验中,水的质量是20g,加入的溶质质量是9g,溶液为27.2g,有1.8g氯化钠固体未溶解,说明溶液已经饱和,所以第④次实验中,加入的12g氯化钠固体,也只会溶解7.2g,所以m是27.2;(2)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则:,x=36g。21.(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a管内气体是与直流电源的 (选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生成的气体。(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答案】负;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氢气【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2)根据溶解性的大小确定二者体积之比的变化;(3)根据反应产物确定水的组成。【解答】(1)如图甲所示,a管内气体体积较大,为氢气,因此此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2)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因此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与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有关;(3)如图甲所示,a管内气体体积较大,氢气更难溶于水。22.(2024八上·绍兴月考)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圆柱体下表面刚好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1)分析图a、b、c,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2)分析图甲中 (填字母)两图,可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3)小科完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未知液体的密度是 ;分析甲、乙有关数据,可知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 有关;(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更换成与其体积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答案】(1)排开液体的体积(2)c、d(3);液体的密度(4)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物体浸入到液体中的体积和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结合F浮=G-F拉分析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2)要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时要保证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均一定;(3)根据称重法求出浮力的大小;根据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及其重力求出浮力;根据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得出液体的密度;(4)该实验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应换用不同液体和物体进行实验。【解答】(1)分析图a、b、c可知,物体进入到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物体受的浮力会越大,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深度不同,故需要对c和d进行对比。(3)由图a和C知道 ,圆柱体完全浸没后,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为由图乙知道,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圆柱体完全浸没后,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由知道解得由此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为了得到更普遍得结论,应换用不同液体和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而不是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B。(1)分析图a、b、c可知,物体进入到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物体受的浮力会越大,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深度不同,故需要对c和d进行对比。(3)[1][2]由图a和C知道 ,圆柱体完全浸没后,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为由图乙知道,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圆柱体完全浸没后,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由知道解得由此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为了得到更普遍得结论,应换用不同液体和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而不是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选B。23.(2024八上·绍兴月考)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用天平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2)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反思拓展】(3)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答案】②⑥①④⑤③;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指针偏右,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结合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取氯化钠、称量一定量的氯化钠并倒入烧杯中、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并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过滤、蒸发,故填:②⑥①④⑤③;(2)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是药品的量不足,正确的操作是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因为称量过程中没有用到游码,所称量药品的质量为:100g=15g,质量不变,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15%;(3)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24.(2024八上·绍兴月考)“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为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潜作业,则此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答案】2.2×105N;3×105N【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根据漂浮条件即可求出浮力;(2)已知潜艇的总体积,根据浮力公式从而求出浮力,根据满载时需要下沉时潜水器的总重力,然后求出需要注入的海水重力,利用G=mg=ρgV求出水的体积。【解答】(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潜艇受到的浮力为(2)“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潜作业受到的浮力为答:(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2.2×105N;(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潜作业,则此时受到的浮力为3×105N。25.(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是硫酸的密度和浓度的对照表,阅读后计算: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密度(克/厘米3)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1)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98%浓硫酸多少毫升 再加水多少毫升 (2)100毫升90%的硫酸与144.8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设需要98%的浓硫酸质量为x,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得到:100g×9.8%=98%×x,解得:x=10g;这些浓硫酸的体积为:10g÷1.84g/cm3≈5.43cm3=5.43mL;需要加水的质量:100g-10g=90g;需要加水的体积:90g÷1g/cm3=90cm3=90mL。答:需要98%浓硫酸5.43毫升,再加水90毫升。;100mL90%的硫酸的密度为1.81g/mL,质量=1.81g/mL×100mL=181g;144.8mL水的质量是144.8g;那么混合后的总质量为:181g+144.8g=325.8g;那么这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查表可知,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0%时,密度为1.40g/cm3。答:100毫升90%的硫酸与144.8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40克/厘米3。【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独立作业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独立作业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