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上海市奉贤区 2025 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古诗文(35 分)1.(13分)默写与运用。(1)(3分)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2)(3分)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3)(3分)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4)(4 分)坐船游览,看到两岸的山峦逐渐消失、平原一望无垠、江水奔流不息的景象,你不禁会想起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两句诗“ , ”。2.(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杨颙谏孔明亮尝自校簿书①,主簿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②譬之:今有人,使奴之耕稼,婢典炊爨③,鸡主司晨④,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⑤,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颙卒,亮垂泣三日。(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自校簿书:亲自校对公文。②作家:治家之道。③婢典炊爨(cuàn):女仆管生火烧饭。④鸡主司晨:雄鸡负责报时。司晨:报晓。⑤私业无旷:私人的事没有被耽误。旷:旷废。(1)(4 分)甲文作者是 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文中的“先帝”是指 。(2)(4分)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①奉命于危难之间.A.中间B.隔开C.参与D.期间②使.奴之耕稼A.派遣B.致使C.让,叫D.假使(3)(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 6 分)甲文中诸葛亮向陛下陈述自己身世以及为先帝奔走效劳的经历,其用意是① ;乙文中杨颙用治家之道来设喻,是为了阐明一个观点“② ”,从“③ ”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的观点是认可的。(5)(4 分)乙文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先帝刚去世时,杨颙认为诸葛亮事必躬亲是“失为家主之法”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这样做是有必要的。请联系甲文内容阐述你的看法。二、现代文(35 分)3.(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立“人设”与做“真我”①你的“人设”还“健在”吗?近日,“大学生开学第一天都在装”的话题登上热门搜索榜单,不少人纷纷回忆起大一刚入学时的情形。开学后认识了一位性格文静的新同学,不久后,发现文静、乖巧只是她的“保护色”,实际上她比谁都要热情、开朗。这是因为一个人适应新环境之后,所展露出的言行与性格会更趋向真实、随性,与他人对其的第一印象会有出入,甚至完全相反,也就产生了“人设”反差的现象。②“人设”一词来源于动漫产业,是指对登场角色的人物造型进行设计,以此表现出角色的外貌特征与个性特点,(甲)后普遍用于描述公众人物的形象打造。(乙)实际上,立“人设”并非公众人物专属,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丙)早在 20 世纪,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就提出了“拟剧理论”,他认为,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如同在舞台上表演,通过精心管理印象来塑造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丁)③但是,“人设”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枷锁。不少人过分在意“人设”的维持,担心“人设”反差,加剧了自身的心理负担。有人费尽心思维持在他人面前打造的理想“人设”,就把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这不仅让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如履薄冰,也让人际关系被“假面”笼罩。有的人没有足够的实力维持虚假“人设”,还会有“人设崩塌”的风险,不仅会给他人造成心理落差感,更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④怎样才能避免“人设”在人际交往与自我成长中产生负面影响呢?⑤面对“人设”,我们应抱有一种松弛的态度,正视“人设”反差。“人设”毕竟是一个面具,我们不要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设”发生反差,要包容自己的不足,勇敢展现自我。当用真诚面对人际关系时,获得的真实友谊才可能更长久。我们也要淡定地看待他人的“人设”反差,不必大惊小怪。⑥“人设”不应该是一种标签,而应是一种向往,我们还可以用积极的行动去面对“人设”。“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理想我”,它提供了一个“理想我”的画像与标准。既然这样,我们就可以尝试朝着这个方向进行自我提升,以更强大的执行力将“理想我”变成“真实我”。⑦要实现“理想我”的追求,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培养“人设”反映的特质,促进自我成长。比如校园生活缤纷多彩,对学生来说有无数学习与锻炼的机会,保持将“人设”变为“真我”的渴望,抓住每一个成长的机会,也许理想“人设”就慢慢变成了自己真实的模样,我们也就能找寻到更加从容、自得的自己。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立“人设”。我们要以松弛与积极的态度看待“人设”,努力把“人设”变成“真我”,亲手塑造的“人设”也会给我们的人际交往与自我成长带来无限可能。(1)(3分)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4 分)“可见,在生活中立‘人设’的行为,是社交关系中的‘自我保护’。”这句话应放在第②段,最合适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3)(4分)对第③段要表达的观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设”可能成为一种枷锁。B.“人设”可能产生负面影响。C.过分在意“人设”的维持,会加剧自身的心理负担。D.如果“人设崩塌”,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4)(4分)第⑤⑥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请说说理由。4.(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正欲清谈逢客至①“正欲清谈逢客至,偶思小饮报花开。”这是陆放翁的一联诗。很多年前,在一家客厅的中堂对联读到它(后查《剑南诗稿》,句为“正欲清言闻客至,偶思小饮报花开”),很喜欢,一下子便记住,至今未忘。②偶思小饮报花开,是想象中的境界,正要举杯小酌,花就开了,哪能这么巧?这不过是文学蒙太奇的笔法,诗意的渲染而已。但是,正在想能有个人一起聊聊天的时候,这个人如期而至,或不期而至,这种情形尽管不常有,总还是会出现。老话“说曹操,曹操到”,也有这层意思,只是没有这句诗雅致。而且,说曹操,可能只是一时说起,并没有想和曹操交谈的意思。③正欲清谈逢客至,这样的情景,是生活中温馨的时刻,是人生难得的际遇。④读高一那年,学校图书馆的高挥老师,突然来到我家。上小学以来,没有一位老师到我家来家访,高老师是第一位。⑤学生去图书馆借书,填写书单,由高老师找好,从窗口借给学生。高老师允许我进入图书馆挑书,是破天荒的事情。高老师比我姐姐大一岁,我对她感到亲切,我常想和她说说心里话,没想到她突然出现在我家的时候,我竟然说不出什么话了。⑥高老师知道我爱看书,特意到我家来看我。她不是我的班主任,并没有家访的任务。⑦在窄小的家里,她看到我仅有的几本书,塞在一个只有两层的小破鞋箱上,委屈地挤在墙角。她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五十多年后,她对我说起这件事,我才知道日后她破例打开图书馆的仓库让我进里面挑书,还有我去北大荒前从她手里借了好几本书,都和这个小破鞋箱有关。⑧父亲去世后,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待业在家,整天憋在小屋里。母亲说我跟糗大酱一样,都快糗出蛆了,劝我出去走走,找人聊聊天。找谁呢?大多数同学还在全国各地的乡下插队。白天,大人上班,小孩上学,大院格外清静,我家更是门.可.罗.雀.。⑨一天,一个小姑娘来我家,她是邻居家的小孩,叫小洁,六岁,还没有上学。她把一本精装的书递给我,我打开一看,里面夹的都是花花绿绿的玻璃糖纸。她从书里拿出几张不同颜色的玻璃糖纸,对我说:“你把糖纸放在眼睛上,能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然后问我:“好玩吧?”⑩我问她:“你怎么有这么多糖纸呀?”她一仰头,说:“攒的呀!我爸妈过年给我买了好多糖。吃完糖,我就把糖纸夹在这本书里了。”说着,她让我看她的这些宝贝,书里面好多书页之间夹着一张或两张玻璃糖纸,每张糖纸的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花团锦簇,非常好看。我一页一页认真地翻,从头看到尾。 好多天,她都跑到我家,和我一起翻这本书,还不住地指着糖纸问我:“这种糖你吃过吗?”我逗她,摇头说:“没吃过。”她就说:“等下次我妈再给我买,我拿一块给你尝尝。” 几年后,我搬家离开大院前,小洁跑到我家,要把这本夹满糖纸的书送给我。我连忙推辞。她却很坚决:“我爸妈总给我买糖,我的玻璃糖纸多的是!再说,我看出来了,你喜欢这本书里的诗。”说完,她俏皮地冲我一笑。 这是一本诗集,书名叫《祖国颂》。 父亲是某日清早到前门楼子后面的小花园里打太极拳,一个跟头倒下,突然走的。那时,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姐姐在内蒙古,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孤苦伶仃,束手无策,正想找个人商量一下怎么办理父亲的后事,焦急万分。就这么巧,老朱恰逢其时地出现在我的家里。 老朱是我的中学同学,我们一起到北大荒同一个生产队。他休探亲假回了北京,假期结束,已买好第二天回北大荒的火车票,临行到我家来,本是想问问我家里要不要给我带东西,没想到面对的是我母亲泪花汪汪的老眼。老朱安慰我母亲之后,立刻到火车站退了票,回来帮助我母亲料理我父亲的后事,一直到我从北大荒赶回北京。 是的,这一次,不是我在家里正欲清谈而恰逢客至,是我的母亲,是比清谈更需要有人到来的鼎力相助。那一天,老朱如同从天而降般突然出现在我母亲的面前,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比书中或电影里的巧合还.要.不可思议。但是,就是这样:一触即发之际,才更能显示客至时情感的含义;雪中送炭,才让人感到客至时价值的分量;心有灵犀,才是放翁这句诗“正欲清谈逢客至”的灵魂所在。(选文有删改)(1)(4分)“门可罗雀”在文中的意思是 。(2)(4分)对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写了两句诗所提到的情形都时有发生。B.将诗句和“说曹操,曹操到”比较,突出了诗句的雅致。C.表达了作者对诗句的喜欢和对“逢客至”的期待。D.引出下文有关“逢客至”的三个事件。(3)(4分)对第 段中“她俏皮地冲我一笑”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因为发现了“我”喜欢书中的诗这个小秘密而有点得意。B.因为能送给“我”一本“我”喜欢的诗集而高兴。C.因为怕“我”收诗集时内心会有负担而故作轻松。D.因为做了一件让自己和“我”都快乐的事而满足。(4)(4分)结合加点词,谈谈对第 段画线句的理解。(5)(4分)本文围绕“正欲清谈逢客至”写了三件事,请分析其选材、组材的妙处。三、综合运用(20 分)5.(20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学校文学社最近正在开展主题为“走近小说”的阅读、写作系列活动。(1)(5 分)为了了解同学们小说阅读的类型和阅读量,文学社要开展一次问卷调查,下列作为问卷题目不适合的两项是A.最喜欢阅读哪一种小说类型B.是否喜欢和他人分享阅读过的小说C.去年阅读了多少本小说D.最近阅读了哪一本小说E.是否会去图书馆借小说阅读(2)(5 分)为了让同学们真正走进小说的世界,文学社准备开展一次“创意小小说”征稿活动,并已拟好了征稿启事的初稿,请你对这份征稿启事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征稿启事各位同学:本文学社将开展“创意小小说”征稿活动,征稿截止时间为 2025年 5月 15日,欢迎有兴趣的同学积极投稿。2025年 4月 27日学校文学社① ;② 。(3)(4 分)文学社小记者就“怎么写小小说”这个话题在校园里做了一番随机采访,以下是采访汇总的几种意见,最恰当的一项是A.设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确立明确的主题——安排有矛盾冲突的情节B.确立明确的主题——设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安排有矛盾冲突的情节C.确立明确的主题——安排有矛盾冲突的情节——设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D.设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安排有矛盾冲突的情节——确立明确的主题(4)(4 分)在初中阶段我们阅读了多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文学社准备针对这类小说组织一次小说推荐语写作比赛,写作要求是让小说中的主人公化身为推荐人,用第一人称向读者介绍这部小说。请你在《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 爱》三部小说中选择一部,来写一段创意推荐语吧!(100字左右)推荐书名:《 》推荐语: 。四、写作(60 分)6.(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李白笔下,既是对跨越千山万水的诗意描摹,也是对人生境遇的生动比喻。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有过遇“山”而行的经历,当我们回望过去,会发现那些经历已化为了身后的点点风景。请以“轻舟已过”为题,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1)似曾相识燕归来(注意“燕”的书写)(2)东风不与周郎便(3)匹夫不可夺志也(4)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2.(1)三国 刘备(2)①D②C。(3)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道路。(4)①表明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对蜀汉的忠诚,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自己,同时激励刘禅继承先帝遗志。②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③亮谢之(5)示例:认为有必要:从甲文可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时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蜀汉局势严峻,后主刘禅刚刚即位,可能缺乏治国经验。诸葛亮为报先帝知遇之恩,担心国家出现问题,所以事必躬亲,希望能稳定局势,辅佐刘禅治理好国家,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志。3.(1)以疑问句形式引起读者兴趣,引出下文关于“人设”的话题。(2)D(3)A(4)第⑤段论述面对“人设”应有松弛态度,正视反差;第⑥段指出“人设”应是向往,要积极行动面对;第⑦段阐述在日常生活培养“人设”特质促进自我成长。三段层层递进,逻辑清晰,顺序不能调换。4.(1)指“我”待业在家时家里非常冷清,几乎没有客人到访。(2)A(3)C(4)“简直”表示情况或状态达到了极点,有强调和夸张的意味;“还要”进一步突出两者之间的程度对比。让作者深刻感受到这份情谊的深厚和温暖,也让读者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当时场景的特殊性和情感的震撼力,突出了文章“正欲清谈逢客至”这种温馨难得的际遇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和意义。(5)选材角度多样,从师生、孩童、同学情谊展现“逢客至”温暖,丰富内容、深化主题;组材以诗句为线索,结构清晰,层层递进,升华主题,引发共鸣。5.(1)BE(2)①落款单位与日期调换顺序 ②补充具体投稿方式(3)B(4)示例一:《童年》推荐语:我是阿廖沙,在外祖父的染坊里目睹了人性的丑恶,却在外祖母的慈爱中看见光明。我的童年是苦难与希望交织的画卷,它教会你: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心怀光明。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语:我是保尔 柯察金,从顽皮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我的故事是烈火与钢铁的淬炼,它告诉你:真正的意志,是在绝境中永不言弃的光芒。6.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