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第二课时)第 二 章 城 镇 和 乡 村NASA-全球灯光地图长江三角洲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美加五大湖城市群美国东部城市群英国南部城市群欧洲西部城市群观察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分布,总结分布特点?北半球中纬度低平沿海地区新中国为什么定都北京?目录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三、城乡区位分析这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城乡区位分析】1、区位概念: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2、城镇区位选择:指城镇与外部自然、社会、经济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3、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P331111111111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河流气候矿产资源影响城镇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河流气候矿产资源影响城镇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中国三级阶梯和百万人口城市分布图1.在中国哪一级阶梯百万人口大城市最多?为什么?在第三级阶梯百万人口大城市分布最多。因为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2.巴西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平原还是巴西高原?为什么?城市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海拔高,气候温和。3.读青藏高原主要城市分布图,说出城市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水源充足,热量充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山区、高寒地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地形河流气候矿产资源影响城镇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为什么世界六大城市群都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温度适宜、降水适中中低纬度地区温度适宜、降水适中,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密度大,城市多。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较少。气候地形河流气候矿产资源影响城镇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①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如江西省赣州市。②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支流与干流汇合的地方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因为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如宜宾、重庆、武汉。③河流入海处: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以转向海外,河海联运便利,腹地宽广。如上海、广州,杭州。④陆上交通的过河点位置:河流两侧,交通便利。如兰州、南京长江大桥。具有供水、运输军事防御功能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河流地形河流气候矿产资源影响城镇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矿产资源工业革命后,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因煤炭兴起的城市:大同(山西)因石油兴起的城市:玉门(甘肃)、克拉玛依、大庆因铁矿兴起的城市:攀枝花(四川)、马鞍山(安徽)222222222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城镇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旅 游 业文化因素交通条件政治因素旅 游 业文化因素交通条件影响城镇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湖南株洲九省通衢-武汉交通条件交通建设可促使某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扬州、株洲、郑州、格尔木政治因素旅 游 业文化因素交通条件影响城镇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巴西利亚华盛顿一些政治事件对某些城市形成、发展影响极大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旅 游 业文化因素交通条件影响城镇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丽江大 理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对某些城市形成、发展影响极大旅 游 业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桂林……政治因素旅 游 业文化因素交通条件影响城镇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发展对某些城市形成、发展影响极大宗教活动:耶路撒冷、麦加、拉萨教育科技:硅谷、班加罗尔、筑波、新竹文化因素【区位因素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城镇区位的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脆弱,而自然资源、交通等因素一直对城镇区位有巨大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特点】从地势地貌看,平原盆地乡村聚落多、规模大,山地高原乡村聚落少、规模小。从气候条件而论,湿润温暖的地方乡村聚落多、规模大,酷寒酷热或干旱缺水的地方乡村聚落少、规模小。乡村聚落具有明显的亲水型指向,多靠近水源丰富、水运方便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居民生活。乡村聚落趋向于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总体上看,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乡村聚落多,差的地方乡村聚落少。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第一,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第二,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第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乡村空间结构# 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密集型乡村聚落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分散型乡村聚落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地区。呈点状松散布局半聚集型乡村聚落规模不大、住房排列松散。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一个村只有十几户村落格局大而紧凑,但村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这类村落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密集型乡村聚落可分为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村落# 密集型乡村聚落1. 世界上的大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相对密集?2. 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读图 2-13,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1. 世界上的大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相对密集?①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②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所以城市相对密集。2. 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读图 2-13,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地处温带,气候宜人;地形平坦;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交通方式多元,交通便利。3.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年8月设置经济特区,迅速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读图2-14、图2-15,想一想,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深圳与香港两个城市应当怎样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政策支持。香港和深圳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利用港珠澳大桥实现更为便利的交流和沟通。【课堂小节(第二课时)】(共34张PPT)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一课时)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课程标准1.能说出城乡土地利用方式。2.能说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基本特点及在城市中的分布。3.会从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分析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4.理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学习目标思考:城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人口规模大,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人口稠密。建筑物高大密集,交通发达。城镇乡村人口规模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田园景观。城市:房屋高大;道路宽敞而平整;灯光亮度高;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乡村:房屋低矮,道路狭窄而不平;灯光亮度小;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镇:介于二者之间。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01-城镇与乡村的概念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一、城乡土地利用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1、土地分类农业生产耕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农田水利建筑物构筑物住宅、工矿、交通、旅游、军事前两者之外的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乡村以农用地为主。2、城乡土地利用差异城镇土地利用是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对比:小、中、大城市土地利用状况1、城市由小到大,土地利用构成更加复杂了,土地利用类型以居住和工业用地为主,交通线路越来越密集、商业用地增多。2、商业用地主要布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线路沿线,交叉口地带。对比:乡村和镇土地利用的差异2、居住用地、园地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比重减小。乡村主要以耕地、林地为主。1、由乡到镇,地域面积扩大了。土地利用构成复杂了,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了,增加了商业、交通、工业、绿化和市政用地。项目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 作用 景观图城镇乡村2019中图版城乡土地利用自主探究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以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以建设用地为主;居住用地是其最基本的职能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城乡空间结构02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主要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01-空间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位置:(高)郊区、靠山地区、与风景区相连;(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相连居住区11.城镇内部功能区特点:①占地面积大;②分化为高级低级住宅区滨江宜居区中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城市外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低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住宅区形态:点状、条状分布特点:①占地面积较小;②人流量大;③地价高;④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核心。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商业区2.城镇内部功能区2中心商务区( CBD)人员的数量昼夜差别很大。中心商务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在空间上明显有分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多种功能,经济活动最活跃。特点:①工业集聚区;②地价低;位置:分布在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河流的下游工业区2.城镇内部功能区3六景工业园南宁 六景工业园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纽约曼哈顿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云集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所,摩天大楼耸立,因此纽约有“站着的城镇”之称。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东京银座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上海陆家嘴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CBD)——城市核心区域特征:①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②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③商贸服务业发达;④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⑤人流汇集,交通繁忙。与其他功能区的关系在中心商务区周边,分布有市政区、住宅区、生态功能区等,再往外则分布有交通枢纽和工业区。中心商务区内部垂直分区示意图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城镇功能分区的成因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因素城市的空间结构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因素,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化因素: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有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人居建设、交通路网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和园林绿化配置;协调好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关系经济因素——地租水平商业住宅工业0地租水平距市中心距离AB商业区住宅区C工业区商业区:由于付租能力强,布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方便接近最多的消费人群。住宅区:付租能力居于商业、工业之间,所以住宅区布局在两者之间,既方便人们工作又便于购物。工业区:付租能力最弱,由于占地面积广,地租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大,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小,布局在郊区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思考:交通干线两侧房地产价格为什么较高?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因此商业区会沿主干道,道路的交叉口处,道路的拐角处布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图2.8 北京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关系示意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政策因素第页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地租水平交通通达度城市功能分区成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族行政因素引导或者划定不同的功能区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历史背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基础形成功能区分化主要原因影响住宅区分化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沈阳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路两厢,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活动(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团块状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成都城市空间结构呈团块状,与当地的地形有关。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可成片分布。活动(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沈阳城市空间结构呈组团式的松散布局,沿交通干线放射方向发展。(3)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受历史、文化因素影响,北京为了保护故宫的历史文化价值,周围不允许建高层建筑。城市空间结构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各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不一样,但是却有类似的深层规律中心商务区中产阶层住宅带过渡带通勤带工人住宅带a中心商务区中低级住宅区批发、轻工业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bc批发、轻工业区中心商务区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重工业区次级商务区郊外住宅区郊外工业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同心圆模式:(成都、芝加哥)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拓展,同心圆模式由5个同心圆组成。多核心模式:(上海)随着城市的不断向外拓展,原有市中心由于地价高、交通、居住拥堵等原因,使得郊区开始出现新的核心。扇形模式:(沈阳)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拓展的趋势。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1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2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 )A.工业区 B.商业区C.住宅区 D.开发区2、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 商业区 B. 住宅区C. 行政区 D. 工业区CA练习3.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3~4题。4.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CB练习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商业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A.①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④6.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 D.城市绿地AC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城乡空间结构第一课时-湘教版(2019)必修二 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pptx 2.1城乡空间结构第二课时-湘教版(2019)必修二 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