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龙东十校联盟高二学年4月化学学科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三四月间,松花江佳木斯段开江,下列有关“冰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刚刚融化为液态水时(温度低于4℃),水分子的空隙减小,密度增大
B. 冰是由水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分子晶体,故冰中不含共价键
C. 接近水沸点的水蒸气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值为18
D. 向冰雪路面上撒盐,可提高冰雪的熔点
2. 下列有关物质聚集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极光和雷电里,存在离子液体
B. 液晶是常温下呈液态的晶体
C. 某些纳米晶体的熔点会随着颗粒大小发生变化
D. 非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只有分立的斑点,没有明锐的衍射峰
3. 杭州某民营企业的主导产品是人形机器人,它由关节模组、躯体结构、灵巧手和计算平台等构成。有关各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关节模组:空心杯电机的转子材料铜含有阴阳离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B. 躯体结构:外壳所用的聚醚醚酮()的链节中有手性碳原子
C. 计算平台:中央处理器材料中的单晶硅,可以通过“拉单晶”的方法由熔融态硅制备
D. 灵巧手: 腱绳材料 中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普通聚乙烯纤维属于同系物
4. 下列晶体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 LiPF6和NaAlCl4
B. 干冰和NaCl
C. MgCl2和AlCl3
D. 石墨和晶体硫
5. 下列制备晶体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用于制造激光器的KH2PO4大晶体是由其水溶液结晶出来的
B. 用装有冷水的表面皿或小烧瓶盖在碘蒸气上,可得到碘晶体
C. 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入浓盐酸,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D. 将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得到无水氯化铁晶体
6. 某同学认真阅读教科书后,提出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分区,d区、f区的元素种类相同
B. 由于Be、Al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它们化合物的许多性质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C. 元素周期表中p区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
D.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成功预测了几种当时未知元素的性质
7.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
B. 第三周期内,比左右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大的元素有两种
C. 每个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增
D. 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与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不容易形成二元化合物
8. 下列每组物质中,前者的数据大于后者的是
A. 沸点:邻羟基苯甲醛和对羟基苯甲醛
B. 水中溶解度: 1-戊醇和乙醇
C. 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铬(Cr)和锰(Mn)
D. 阳离子的配位数: NaCl晶体和CsCl晶体
9.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因有一种特殊的腥臭味而得名,关于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在静电作用下会被氧化为臭氧,所以在复印机工作时会闻到特殊腥味
B. 中心氧原子形成的sp2杂化轨道,两个轨道与两旁的氧原子形成σ键,另一个轨道容纳孤对电子
C. 已知臭氧中O-O键的键长比氧气中的略长,可知其键能也较大
D. 臭氧是含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可微溶于水
10. 白磷与红磷是磷元素的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有热量放出。下图为某种红磷分子结构,它是由P4分子断开一个键转变成等边三角形而连成的链状巨分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白磷分子中的键角为60 ,比p轨道间的夹角90 小,p-p键的张力较大
B. 红磷较白磷稳定
C. 1个该红磷分子的基本单元中4个磷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 1个白磷分子可结合10个氧原子形成P4O10
11. Al2O3具有12种晶体结构,其中α- Al2O3(刚玉)不溶于水和酸,用作切削工具等;β- Al2O3有离子传导能力(允许Na+通过);γ- Al2O3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和碱。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γ-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其物理性质与其他晶型相同
B. 以β- Al2O3为固体电解质的钠-硫蓄电池,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C. α- Al2O3的晶体中Al3+与O2-个数比为3:2
D. α- Al2O3的晶体虽属于共价晶体,但其中也有一定离子键的成分,最好看成混合型晶体
12. 某储氢材料由La、H两种原子构成,立方晶胞结构如下。在储氢时,每个氢原子结合4个H形成类似甲烷的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LaH2中,H原子位于由La原子围成的四面体空隙中
B. LaHx中,La与H原子数之比为1:10
C. LaH2中,H原子的配位数为8
D. 储氢后晶胞参数发生了变化
13. 镍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正四面体形的Ni(CO)4、平面正方形的[Ni(CN)4]2-和八面体形的[Ni(NH3)6]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i(CO)4中的配位原子是氧原子
B. [Ni(CN)4]2-中Ni、C、N不可能处在同一直线上
C. [Ni(NH3)6]2+中H-N-H键角比NH3中的小
D. 根据微粒空间结构与杂化轨道的关系,[Ni(CN)4]2-和 [Ni(NH3)6]2+中可能有d轨道参与杂化
14. 干冰的晶胞结构如图,晶胞参数为a,下列有关干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1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分子
B. 晶胞中含有4个CO2分子
C. 紧邻CO2分子的碳原子距离为a
D. CO2分子的空间取向(有四种)影响其热稳定性
15. 分子间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等)自发地形成有序分子聚集体的过程称为超分子的自组装。下列过程不能表现这种特性的是
A.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通过疏水作用自发形成胶束
B. DNA 中两条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A-T和C-G配对)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
C. 淀粉与丙烯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以淀粉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
D. 两亲水性分子(如磷脂)在水溶液中自发排列形成双层膜结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14分)1886年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备氟气之后,氟元素日益受到关注。由于氟原子有半径很小,电负性很大且d轨道一般不参与成键等特性,使得含氟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及应用。
(1)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可由NH3和F2在Cu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直接得到:
4NH3+3F2NF3+3NH4F
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5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______(填序号)。
a. 离子晶体 b. 分子晶体 c. 共价晶体 d. 金属晶体
(2)BF3与一定量的水形成 (H2O)2·BF3晶体(记作Q),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R:
Q转化为R的过程中,破坏的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______(填序号)。
a. 离子键 b. 极性共价键 c. 非极性共价键 d. 金属键 e. 氢键 f. 范德华力
(3)GaF3的熔点高于1 000 ℃,GaCl3的熔点为77.9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H4BF4(氟硼酸铵)是合成氮化硼纳米管的原料之一。1 mol NH4BF4含有____mol配位键。
(5)CaF2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Al3+的溶液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结合离子方程式进行解释)。已知AlF63-在溶液中可稳定存在。
(6)静电作用是影响超分子识别的重要因素之一,15-冠-5-醚(空腔直径170-220pm)依靠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Na+(直径204pm)的静电作用,实现对Na+的识别,而二十氟-15-冠-5-醚(如下图)可识别Li+(直径152pm),已知这两种冠醚的空腔直径接近,从静电作用的角度分析,二十氟-15-冠-5-醚可以识别Li+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5分)碳族元素对于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意义重大,碳元素依靠C-C键构成了有机界,硅元素以Si-O-Si键构成了几乎整个矿物界。
(1)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 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_____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_____个C原子。
② 在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也为六元环,每个C原子连接_____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_____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
(2)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C60),富勒烯属于______晶体。某金属M与C60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立方晶胞如图所示,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该晶胞中M原子的个数为_____,该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
(3)二氧化硅和硅酸盐,都以硅氧四面体作为结构单元。镁橄榄石{Mg2[SiO4]}中[SiO4]四面体以孤岛状存在,各顶点之间并不互相连接,每个O2-一侧与1个___连接,另一侧与其它金属离子相配位使电价平衡。结构中Si与O个数比为_____。
(4)2个、3个、4个或6个[SiO4]四面体通过共用氧相连接形成单独的硅氧阴离子团(结构如下图),硅氧阴离子团之间再通过其它金属离子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硅酸盐矿石。
① 其中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B结构的Si与O个数比为_________。
② 若镁方柱石化学式写作Ca2Mg[Si2O7],绿宝石(Be和Al的硅酸盐)的硅氧阴离子结构如D,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钒酸根VO43-与PO43-结构相似,钒酸盐也有类似硅酸盐的聚合,则二聚钒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偏钒酸根是由[VO4]四面体通过共享氧原子连接而成的无限链状结构(如下图),则偏钒酸铵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8. (12分)周期表第ⅢA族有硼、铝、镓、铟和铊等元素,也称为硼族,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1)Al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AlN,其晶体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中N的配位数是______。
(2)利用“卤化硼法”可合成含B和N两种元素的功能陶瓷,下图为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则每个晶胞中含有B原子的个数为______,以溴化硼和氨气为原料制备该陶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① 氮化硼(BN)晶体有多种结构。六方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可作高温润滑剂。立方氮化硼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它们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关于这两种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立方氮化硼含有σ键和π键,所以硬度大
b. 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作用力小,所以质地软
c. 两种晶体中的B-N键主要为共价键
d. 两种晶体均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 六方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的相邻氮原子围成______形,六方氮化硼的结构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立方氮化硼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相似,硼原子位于面心立方晶胞的顶点和面心位置,氮原子位于晶胞内部的四个四面体空隙。某同学在阅读教科书时发现,氮化硼熔点高于碳化硅,一时感到困惑,查某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如下信息(网络截图):
该同学结合以上信息,得到如下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 立方氮化硼中氮的配位数为4,硼的配位数为3
b. 需结合原子半径数据分析共价键B-N和Si-C的键长大小
c. 键的极性的大小可用于比较结构相似的晶体的熔点
d. 信息中的“离子性较强”一句,说明氮化硼和碳化硅晶体中存在离子键
④ 立方氮化硼晶体的天然矿物在青藏高原地下约300 km的古地壳中被发现。根据这一矿物形成事实,可推断实验室由六方氮化硼合成立方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______。
(3)GaAs的熔点为1 238 ℃,密度为ρ g·cm-3,其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Ga与As以______键键合。Ga和As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Ga g·mol-1和MAs g·mol-1,原子半径分别为rGa pm和rAs 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GaAs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___。
19. (14分)铁、铜对人类文明发展史意义重大,至今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在鉴定硝酸盐的棕色环实验中,[Fe(H2O)6]2+与NO反应生成棕色的[Fe(NO)(H2O)5]2+,NO以N原子与Fe2+形成配位键。请在[Fe(NO)(H2O)5]2+结构示意图的相应位置补填缺少的配体。
(2)Cu、Au能形成多种组成固定的合金,其中一种晶体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铜原子a的分数坐标为_____________。
(3)已知Cu2O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晶胞边长为c pm,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列出计算式)。
(4)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过程如下图左所示,FeS2的立方晶胞如下图右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SO3晶体硬度小于FeS2
b. FeS2的立方晶胞的质量为g
c. FeS2的立方晶胞中,Fe2+紧邻的阴离子个数为8
d. S22-位于Fe2+形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
(5)铜蓝(CuS)是一种重要的铜矿,可用于半导体材料和催化剂的研究,其晶胞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 S22-个数为2,S2-个数为2
b. S22-的配位数为6,S2-的配位数为3
c. 离子个数比N(Cu2+):N(Cu+)=1:2
d. 在晶体中Cu2+和S2-形成六元环为单元的层状结构
(6)LiFePO4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a)所示。其中O围绕Fe和P分别形成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它们通过共顶点、共棱形成空间链结构。每个晶胞中含有LiFePO4的单元数有____个。
电池放电时,FePO4嵌入部分Li+,形成Li1 xFePO4,结构示意图如(b)所示,则x=_____。充电过程中n(Fe2+):n(Fe3+) _______(填“逐步增大”、“逐步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及详解
1. 选A
详解:A项,冰分子间有氢键的作用,且氢键有方向性,所以比液态水密度小,冰开始融化时,冰(水)分子间间距变小,密度增大,至4℃时,密度最大,随后,因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增大,而导致密度变小,故A项正确;B项,冰中的水分子内部含有H-O共价键,B项错误;C项,接近水沸点的水蒸气,由于氢键的作用,部分水分子形成缔合分子(H2O)n,故“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大,C项错误;D项,向冰雪上撒盐,形成冰盐混合物,破坏了冰晶结构,熔点降低(一般说法为‘降低了冰点’,其实这里的冰已经是混合物了),冰雪在温度较低时融化,D项错误。
2. 选C
详解:A项,在极光和雷电里,存在等离子体,它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A项错误;B项,液晶是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的物质状态,不是晶体,B项错误;C项,纳米晶体是晶体颗粒尺寸在纳米量级的晶体,由于晶体的表面积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可能随晶粒变大熔点增大,故C项正确;D项,非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既没有分立的斑点,也没有明锐的衍射峰,D项错误。
3. 选C
详解:A项,铜为金属晶体,只含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没有阴离子,A项错误;B项,聚醚醚酮链节中没有手性碳原子,B项错误;C项,这个选项来自教科书,是熔融态结晶的一个具体且很有意义的例子,有点像“拔丝地瓜”!故C项正确;D项,同系物必须是纯净物,而聚合物都为混合物,D项错误。
4. 选A
详解:A项,由于这两种晶体的阴离子半径较大,熔点比较低,熔化时破坏离子键,故A项正确;B项,干冰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氯化钠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B项错误;C项,氯化镁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而氯化铝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C项错误;D项,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熔化时需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等,而晶体硫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D项错误。
5. 选D
详解:A项,同样来自教科书,是从溶液中结晶获取晶体的一个比较“高科技”的例子,要特别注意一下这里面的“大”字,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93页关于“明矾晶体的制备”这一栏目,这其实是一个得到较大而规整明矾晶粒的实验,A项正确;B项,碘蒸气的凝华可以得到晶体,B项正确;C项,饱和氯化钠溶液(氯离子浓度小于浓盐酸)加入浓盐酸后,溶液氯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氯化钠溶解,C项正确;D项,由于铁离子水解程度较大且加热后更大,极容易生成氢氧化铁,蒸干灼烧后得到氧化铁,故D项错误。
6. 选C
详解:A项,按现行人教版教科书,d区有30种元素,注意:不包括镧和锕,f区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各15种,A项正确;B项,对角线相似的几对元素,其主要性质还是符合本族元素的特征,只是有些呈现对角线相似,B项正确;C项,p区元素种的惰性气体不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项错误;门捷列夫除了绘制出第一张现代周期表,他的贡献还包括根据周期性预测了预测了镓(Ga)、锗(Ge)和钪(Sc)等的存在及性质,D项正确。
7. 选B
详解:A项,稀有气体元素难以失去电子,其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大,A项错误;B项,第二、三周期内,比左右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大的元素各有两种分别为Be、N,Mg、P,故B项正确;C项,每个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从左至右,原子半径减小,C项错误; D项,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与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D项错误。
8. 选C
详解:A项,对羟基苯甲醛容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故沸点高于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的邻羟基苯甲醛,A项错误;B项,1-戊醇和乙醇虽然都能与水形成氢键,但后者的-OH与水中的-OH相似度更高,因而乙醇更易溶于水,而戊醇的溶解度却不大,而且可以降低某些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错误;C项,铬的未成对电子数为6,锰的为5,故C项正确;D项,NaCl晶体和CsCl晶体的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和8,D项错误。
9. 选B
详解:A项,氧气转变为臭氧的过程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B项,中心氧原子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1个轨道容纳孤对电子,2个轨道与两旁的氧原子形成σ键,故B项正确;C项,键长越长,一般键能越小,C项错误;D项,臭氧的中心氧原子受到两旁氧原子作用,带部分正电,两旁氧原子带部分负电,故O-O键为极性键,整个分子也因为正负电中心不重合,而成为极性分子,D项错误。
10. 选C
详解:A项,张力(角张力)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如四面体理想键角为109 28′,小于这个角度的键角会有比较大的张力,导致稳定性下降,同理,键角60 较p轨道间夹角小,也会比较“紧张”,稳定性下降,A项正确;B项,由白磷转化为红磷放热,可判断出后者较稳定,B项正确;C项,基本单元中的4个磷原子(采取sp3杂化)分别处于异面内的两个正三角形中,故 C项错误;D项,P4O10是所谓五氧化二磷的分子式,D项正确。
11. 选B
详解:A项,不同晶型的Al2O3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也有一定差异,A项错误;B项,固体电解质中阳离子向正极(电势高)移动,故B项正确;C项,Al3+与O2-个数比应为2:3,C项错误;D项, 根据人教版教科书,结合题意,α- Al2O3应为过渡晶体,可看作共价晶体,D项错误。
12. 选C
详解:A项,面心立方晶胞的8个四面体空隙被氢原子占据,A项正确;B项,8个氢原子,每一个均结合4个氢原子,氢原子总数为40,而镧原子总数为4,B项正确; C项,氢原子处于镧原子形成的四面体空隙中,所以氢原子配位数为4,故C项错误;D项,根据图示可知D项正确,晶胞参数的这种变化,也证明了晶体中的微粒的振动性,神奇的是,LaH2吸氢后晶胞参数变小了!
13. 选D
详解:A项,配体CO中电负性较小的C提供孤对电子,C是配原子,A项错误;B项,根据[Ni(CN)4]2-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可知Ni位于4个配原子C形成的四方形的中心,由于CN-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离子呈直线形,所以Ni、C、N处在同一直线上,B项错误;C项,NH3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为1 ,而六氨合镍离子中氮原子与具有空轨道的镍离子形成配位键,孤对电子对数为0,而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较大,所以NH3的H N H键角较小,C项错误;D项,看似超纲,实则可以根据已知推得,4个杂化轨道的sp3杂化既然是四面体结构,那么同样是形成4个杂化轨道的dsp2杂化就应该是四方形,正八面体形的[Ni(NH3)6]2+由于中心离子需形成6个杂化轨道故必须有d轨道参与杂化,D项正确。
14. 选D
详解:A项,CO2晶胞属于密堆积,配位数为12,A项正确;B项正确;C项,CO2晶胞是面心立方,CO2分子间最近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一半,C项正确;D项,CO2分子有四种空间取向,会影响其部分物理性质,而其热稳定性主要与键能有关,故D项错误。
15. 选C
详解: A项, 疏水作用指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会形成亲水基团向外、疏水基团(或称憎水基团)向内的胶束,胶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超分子,胶束的形成也表现了超分子的自组装能力,A项,能表现;B项,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形成也是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超分子的典型例子,B项,能表现;C项,淀粉与丙烯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以淀粉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这是通过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而发生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不属于超分子的自组装范畴,故C项不能表现;D项,与A、B项类似,D项能表现。
16. (14分)
(1)a(1分)、b(1分)、d(1分)。
评分标准:1个1分,选C扣1分,扣完为止。
讲解说明:NF3、NH3、F2属于分子晶体,NH4F属于离子晶体,Cu属于金属晶体。
(2)a(1分)、c(1分)、d(1分)。
评分标准:1个1分,选b、e、f中的任何一个,每选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讲解说明:Q转化为R的过程中,破坏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有H-O极性共价键,O…H-O氢键以及与H2O之间的范德华力。
(3)GaF3为离子晶体,GaCl3为分子晶体,一般地说,离子晶体熔点较高(2分)。
评分标准:答出GaF3为离子晶体为1分,答出GaCl3为分子晶体为1分,离子晶体熔点较高不采分。
讲解说明:GaF3、GaCl3组成相似,离子晶体熔点较高,一般在接近1000 ℃或更高,分子晶体的熔点多在几百度及以下。
(4)2(2分)。
讲解说明: NH4BF4中NH4+有1个配位键,BF4-有1个配位键。
(5)CaF2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aF2(s)Ca2+(aq)+2F-(aq),溶液中的F-与Al3+形成配离子AlF63-,使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导致氟化钙溶解(2分)。
评分标准:方程式1分,答出形成AlF63-或溶解平衡右移均可得1分。
讲解说明:由题给信息可知:AlF63-较CaF2稳定,也可从稳定常数和溶度积常数分析。
(6)氟原子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它的引入改变了冠醚分子的电子分布,增强了氧原子的孤对电子与Li 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Li 具有很高的电荷密度(半径小,电荷高),使其更容易与冠醚形成强静电相互作用(2分)。
评分标准:答出(氟原子的引入)增强了氧原子对锂离子的静电作用得1分,答出锂离子半径小给1分。
讲解说明:氟原子电负性很大,增强了氧原子与锂离子的作用力,可以参考FCH2COOH酸性强于CH3COOH的分析。
17. (15分)
(1)①3(1分)、2(1分);②12(1分)、4(1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
讲解说明:略
(2)分子(1分);12(1分);M3C60(1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
讲解说明:M原子12个位于棱心,1个位于体心,8个四面体空隙各1个,M原子数:12×+1+8=12;C60位于顶点和面心,共4个,所以化学式为M3C60。
(3)Si4+(1分);1:4(1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第一问,写成Si不给分。
讲解说明:独立的硅氧四面体中Si:O=1:4。
(4)①[Si2O7]6-(1分)、1:3(1分);②Be3Al2[Si6O18]或Al2Be3 [Si6O18](2分)。
评分标准:第一问不写[]也给分。②问如果将金属元素写在后面也可酌情给分
讲解说明:①根据Si的化合价为+4、O的化合价为-2,可求得离子的电荷数。②参考镁方柱石的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可知活泼金属在前,较不活泼的金属写在后面,再根据D中硅氧原子个数可知硅原子数为6,氧原子数为18,阴离子的电荷数为-12,据此书写化学式。
(5)Na4V O (1分);NH4VO3(1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阴离子用[]扩上,给分。
讲解说明:偏钒酸根离子可结合图示,每个单元中,有2个氧原子是钒原子独占(其中1个被遮盖)的,另外还有2个氧原子需与另一单元分享,所以每个钒原子平均与3个氧原子结合,且偏钒酸根离子的电荷数为-1,据此书写化学式。
18. (12分)
(1)4(1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
讲解说明:据图示信息可知。
(2)2(1分);BBr3 +NH3 =BN+3HBr(1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
讲解说明:略。
①bc(2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
讲解说明:a项,立方氮化硼中无π键,硼原子2s上的1个电子激发后,采取sp3杂化与4个氮原子形成4个σ键,氮原子则通过孤对电子和3个p电子与硼原子成键,二者的配位数均为4。a项错误。b项,六方氮化硼类似石墨,层间靠分子间作用力连接,质地软。b项正确。c项,考虑到过渡晶体的概念,题干中加了“主要”二字,保证了科学性,c项正确。d项,两种晶体均难溶于水,也不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d项错误。
②平面正三角(1分)、层状结构的层内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1分);
评分标准:平面正三角写成正三角或三角均给分;后一空答出“没有自由电子”即可给分。
讲解说明:虽然结构与石墨相似,但由于硼原子采取sp2杂化与氮原子成键后,没有价电子了,而氮原子虽有孤对电子,但是由于氮元素电负性很大,很难与硼原子形成离域Π键,没有自由移动的p电子,导致其导电性很差。
③a(1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
讲解说明:a项,可参考(2)问的讲解知a项错误。b项,非金属原子半径属于共价半径,为单质双原子分子共价键键长的一半,b项正确。c项,晶胞结构相似的共价晶体,共价键极性越大,一般熔点越高(当然,这仅是初步判断),c项正确。d项,这里考查的是过渡晶体的概念,d项正确。
④高温高压(1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
讲解说明:结合信息可知。可结合教科书84页讲解。
(3)共价(1分);×100%(2分)。
评分标准:第一问按参考答案,第二问酌情给分。
讲解说明:根据晶胞图示可知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As、4个Ga,晶胞中的原子的总体积为:
4×π(rGa3+rAs3)×10-30;晶胞的质量为:4×(MGa g·mol-1+MAs g·mol-1)÷NA mol-1、晶胞的体积为:
4×(MGa g·mol-1和MAs g·mol-1)÷(ρg·cm-3×NA mol-1)。
19. (14分)
(1)(2分)。
评分标准:必须将N、O朝向Fe2+;NO与H2O的位置可互换。
讲解说明:配体为分子或复杂离子时,一般电负性小的原子作配原子,且配原子需与中心离子相连。
(2)(1,0.5,0.5)(2分)。
评分标准:写成分数给分。酌情给分。
讲解说明:略。
(3)(2分)。
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讲解说明:晶胞中4个铜原子、2个氧原子,晶胞质量为:(4×64 g·mol-1+2×16g·mol-1)÷NA mol-1,晶胞的体积为c3×10-30cm3。
(4)c(2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
讲解说明:a项,SO3晶体为分子晶体,硬度小于离子晶体FeS2,a项正确。b项,晶胞中含4个Fe2+、4个S22-,FeS2的摩尔质量为120 g mol-1,一个晶胞的质量为g b项正确。c项,FeS2晶胞与氯化钠晶胞相似,与Fe2+紧邻的阴离子个数为6,c项错误。d项,S22-位于Fe2+形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d项正确。
(5)b(2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
讲解说明:a项,晶胞中每个立棱上有一个S22-,每个顶点有半个S22-,一共有4个棱边,每个棱边分摊1/4,所以S22-个数为(1+1/2+1/2×4×1/4=2,晶胞的体心含有两个S2-,所以S2-个数为2,a项正确。b项,S22-中每个S被3个Cu+所共用,所以S22-的配位数为6。S2-与3个Cu2+(此4个原子形成的平面内,见c项分析)和2个Cu+(上下)紧邻,配位数为5。b项错误。c项,由图可知,晶胞中有2个Cu2+、4个Cu+,故N(Cu2+):N(Cu+)=1:2,c项正确。d项,每个Cu2+处于3个S2-所形成的正三角形中心,每个S2-也处于3个Cu2+所形成的正三角形中心,Cu2+与S2-形成类似石墨的以六元环为单元的片层结构,d项正确。
(6)4(2分) 3/16 (1分)逐步减小(1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
讲解说明:第一个空:由图(a)知,晶胞中由4个八面体和4个四面体,4个锂离子,故有4个LiFePO4单元。第二个空:由图(b)知,Li的个数为8×1/8+3×1/4+3×1/2=13/4,Fe个数为4,Li与Fe的个数比为13:16,则1-x=13/16,x=3/16。第三个空:充电过程中锂原子逐步减少,而阳离子总电荷数保持不变,所以Fe3+比例逐步增大,n(Fe2+):n(Fe3+)应逐步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