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
一、选择题
1.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这一划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①划分不全
②子项相容
③多出子项
④划分标准不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在世界杯足球赛中,A、B、C、D四支球队进入半决赛,四位球迷一起预测冠军归属。决赛结果表明,他们中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夺冠球队应该是( )
甲:a队不能夺冠,因为A队在小组赛和淘汰赛中胜得艰难;
乙:b队队员年轻、速度快、教练足智多谋,B队会得冠军;
丙:c队队员配合好、攻守平衡、有超级球星,D队将夺冠;
丁:d队磕磕绊绊走到四强已是奇迹,B队不可能最终夺冠。
A.a队
B.b队
C.c队
D.d队
3.在辽沈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由此观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这段话( )
①体现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②抽象思维比形象思维更重要
③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来反映认识对象
④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漫画中完整推理过程应该是:周围都是蒿草长不成栋梁—你周围都是蒿草—所以你长不成栋梁。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该推理( )
①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
②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
③依据的前提虚假其结论不可靠
④结论不可靠因而前提必然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来自英、法、日、德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刚好碰在一起。他们除懂本国语言外,每人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的一种,有一种语言是三个人都会说的,但没有一种语言四人都懂,现知道:①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替他们做翻译。②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③乙、丙、丁交谈时,找不到共同语言。④四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既能用日语交谈,同时又能用法语交谈。针对他们的语言,选项正确的是( )
A.甲日德、乙法德、丙英法、丁英德
B.甲日德、乙法德、丙英德、丁英法
C.甲日法、乙日德、丙英法、丁日英
D.甲日法、乙英德、丙法德、丁日德
6.“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推理是正确的;“放火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电信诈骗行为不是放火行为,所以,电信诈骗行为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个推理是错误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理结构是影响结论的正确与否的唯一因素
②推理结构不正确,它就是无效的推理
③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④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年年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总书记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由此观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习总书记的这段话( )
①使用的是演绎推理方法
②体现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③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
④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来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4年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总书记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由此观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 )
①体现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②使用的是演绎推理方法
③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
④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来反映认识对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所以,地球也有灭亡的那一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这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
②这种推理具有普遍的保真性,即能够保证从真实的前提推出真实的结论
③在这种推理中,如果前提真实,而结论虚假,说明推理结构是错的
④只要推理结构正确,就能推出真实的结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某活动的情况。甲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小张没有参加,那么小李也没有参加;丙说:小李参加了;丁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参加。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知( )
A.甲说的不正确,小张没参加 B.乙说的不正确,小张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小张没参加 D.丁说的不正确,小张参加了
11.法国作家雨果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广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一译文( )
①表述中有逻辑问题,不符合矛盾律
②表述中有逻辑问题,不符合排中律
③既包含直言判断,也包含关系判断
④属于类比推理,其结果具有或然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以“如果要增强企业活力,就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不进行体制改革”为前提,可推出的必然结论为( )
A.不要增强企业活力
B.既要增强企业活力,又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C.能增强企业活力
D.或者要增强企业活力,或者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1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某活动的情况。
甲说:我班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
乙说: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不会参加。
丙说:李航参加了。
丁说:我班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参加。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知( )
A.甲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
B.乙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李航没参加
D.丁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14.常绿乔木生存在南方,松树属于常绿乔木,也生存在南方。这一推理( )
①属于归纳推理 
②属于演绎推理 
③前提真实 
④结构正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 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推理过程( )
A.正确,前提真实,结构正确
B.不正确,违反推理规则
C.正确,属于类比推理
D.不正确,前提不真实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虚拟数字人场景化应用落地和不断拓宽,这一新兴业态正处于产业风口,其商业价值保护需求也成为飞速发展过程中的聚焦点。
由魔法公司综合应用AI表演动画技术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虚拟数字人Ada,2019年通过公开活动发布,并在 bilibili 平台发布两段视频,一段介绍 Ada 的场景应用,一段记录真人演员徐某与 Ada 的动作捕捉画面。2022 年7月,杭州某网络公司通过抖音账号发布了这两段视频。视频的居中位置使用魔法公司发布的相关视频内容,但在片头片尾替换了有关标识,并在整体视频中添加虚拟数字人课程的营销信息。其中一段视频还添加了杭州某网络公司的注册商标,并将其他虚拟数字人名称写入视频标题。
魔珠公司认为,该公司上述行为构成侵权,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该公司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含维权费用)50万元。被告公司辩称,本公司并未直接使用原视频,只是对视频的一种借鉴,这是创新之举,其行为不构成侵权。
2023年4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全国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杭州某网络公司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判决其承担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含维权费用)12万元的法律贵任。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法律与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杭州互联网法院对本案的判决结果。
(2)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请指出被告公司辨称中的逻辑错误。
1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来区分推理的种类。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推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材料二 某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已形成东湖、西岛、南山三个著名景点。每处景点都有二日游、三日游、四日游三种路线。李明、王刚、张波拟赴上述三地进行九日游,每个人都设计了各自的旅游计划。后来发现,每处景点他们三人都选择了不同的路线:A李明赴东湖的计划天数与王刚赴西岛的计划天数相同;B李明赴南山的计划是三日游;C王刚赴南山的计划是四日游。
(1)试分析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2)根据以上陈述,请你推理一下:李明计划赴东湖是几日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
一、选择题
1.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这一划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①划分不全
②子项相容
③多出子项
④划分标准不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可见,题中划分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
④: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来划分的;必然推理与或然推理是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来划分的,可见,题中划分犯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④符合题意。
①③: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本题划分没有“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选项①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2.在世界杯足球赛中,A、B、C、D四支球队进入半决赛,四位球迷一起预测冠军归属。决赛结果表明,他们中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夺冠球队应该是( )
甲:a队不能夺冠,因为A队在小组赛和淘汰赛中胜得艰难;
乙:b队队员年轻、速度快、教练足智多谋,B队会得冠军;
丙:c队队员配合好、攻守平衡、有超级球星,D队将夺冠;
丁:d队磕磕绊绊走到四强已是奇迹,B队不可能最终夺冠。
A.a队
B.b队
C.c队
D.d队
【答案】A
【详解】A:乙、丁两位球迷的预测构成矛盾论题,根据排中律,这两种预测必定有一真,再根据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则甲、丙预测都是错误的,据此可推知夺冠球队应该是A队,A正确。
BCD:四人中只有丁的预测合理,夺冠球队应该是A队,B、C、D排除。
故本题选A。
3.在辽沈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由此观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这段话( )
①体现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②抽象思维比形象思维更重要
③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来反映认识对象
④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总书记由三大战役中人民的作用推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故①正确。
②: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各有其特点,不能认为抽象思维比形象思维更重要,故②错误。
③:形象思维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来反映认识对象,材料没有体现形象思维,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总书记得出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论证,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B。
4.漫画中完整推理过程应该是:周围都是蒿草长不成栋梁—你周围都是蒿草—所以你长不成栋梁。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该推理( )
①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
②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
③依据的前提虚假其结论不可靠
④结论不可靠因而前提必然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演绎推理的前提反映的是一般性知识,而结论反映的是特殊性知识。本题中“周围都是蒿草长不成栋梁”的前提是一般性认识,“你长不成栋梁”的结论是特殊性知识。故①入选。
②:本题是由一般性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的演绎推理,因此,②错误。
③:演绎推理要求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要求,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周围都是蒿草长不成栋梁”强调外因,忽视内因决定作用,说明前提错误,故③入选。
④:演绎推理如果结构不正确,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所以“你长不成栋梁”这一结论不可靠,不能必然推断前提错误,即结论错误原因不唯一,故④错误。
故本题应选B。
5.来自英、法、日、德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刚好碰在一起。他们除懂本国语言外,每人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的一种,有一种语言是三个人都会说的,但没有一种语言四人都懂,现知道:①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替他们做翻译。②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③乙、丙、丁交谈时,找不到共同语言。④四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既能用日语交谈,同时又能用法语交谈。针对他们的语言,选项正确的是( )
A.甲日德、乙法德、丙英法、丁英德
B.甲日德、乙法德、丙英德、丁英法
C.甲日法、乙日德、丙英法、丁日英
D.甲日法、乙英德、丙法德、丁日德
【答案】A
【详解】A:根据材料信息所给的信息,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替他们做翻译,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乙、丙、丁交谈时,找不到共同语言,四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既能用日语交谈,同时又能用法语交谈,可知甲日德、乙法德、丙英法、丁英德,A正确。
BC:根据①的表述,当甲与丙交谈时,需要翻译,说明甲丙没有共同语言, BC不选。
D:根据①的表述可知乙不会说英语,D不选。
故本题选A。
6.“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推理是正确的;“放火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电信诈骗行为不是放火行为,所以,电信诈骗行为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个推理是错误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理结构是影响结论的正确与否的唯一因素
②推理结构不正确,它就是无效的推理
③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④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材料中的两种推理表明推理结构不正确,它就是无效的推理,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②④符合题意。
①:推理结构正确,结论不一定正确,推理结构并非影响结论的正确与否的唯一因素,①错误。
③: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③错误。
故本题选D。
7.2024年年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总书记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由此观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习总书记的这段话( )
①使用的是演绎推理方法
②体现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③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
④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来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②③:思维的概括性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思维的能动性指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反映。材料中总书记认识到了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由此观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这体现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也做到了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②③符合题意。
①:习总书记从辽沈战役胜利的原因推理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使用的是归纳推理方法,即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①说法错误。
④:材料中习总书记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来认识对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2024年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总书记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由此观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 )
①体现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②使用的是演绎推理方法
③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
④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来反映认识对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概括了三大战役的共性,进而得出结论,这体现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①符合题意。
②: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运用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②错误。
③: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③正确。
④: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运用的是抽象思维,而非形象思维,④错误。
故本题选A。
9.“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所以,地球也有灭亡的那一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这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
②这种推理具有普遍的保真性,即能够保证从真实的前提推出真实的结论
③在这种推理中,如果前提真实,而结论虚假,说明推理结构是错的
④只要推理结构正确,就能推出真实的结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③:“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所以,地球也有灭亡的那一天”是一个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这种推理的结构是稳定的具有普遍的保真性,这种推理如果前提不真实,仅仅推理结构正确也不能得出正确结论,①②③正确。
④:演绎推理如果前提不真实,仅仅推理结构正确也不能得出正确结论,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某活动的情况。甲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小张没有参加,那么小李也没有参加;丙说:小李参加了;丁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参加。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知( )
A.甲说的不正确,小张没参加 B.乙说的不正确,小张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小张没参加 D.丁说的不正确,小张参加了
【答案】D
【详解】D:题干中甲和丁的说法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则根据“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可知:乙和丙的说法都正确,说明小李参加了。乙说:如果小张没有参加,那么小李也没有参加,说明“小张参加”是“小李参加的”充分必要条件,推出“只有小张参加了,小李才参加,”而丙说“小李参加了”,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小张参加了班级活动,故丁的说法不正确,故D正确。
ABC:由以上D项分析可知丁说的不正确,小张参加了,故ABC都错误。
故本题选D。
11.法国作家雨果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广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一译文( )
①表述中有逻辑问题,不符合矛盾律
②表述中有逻辑问题,不符合排中律
③既包含直言判断,也包含关系判断
④属于类比推理,其结果具有或然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世界上最广阔的东西是海洋”,意思是没有比海洋更广阔的了,而后面又表述“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所以表述中有逻辑问题,不符合矛盾律,故①正确。
②: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根据①中解释,表述中有逻辑问题,不符合矛盾律,而不是不符合排中律,故B错误。
③:直言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世界上最广阔的东西是海洋”属于直言判断;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关系的判断。“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属于关系判断,故③正确。
④:推理是从一个或者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世界上最广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并没有由已有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所以不属于推理,更不属于类比推理。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以“如果要增强企业活力,就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不进行体制改革”为前提,可推出的必然结论为( )
A.不要增强企业活力
B.既要增强企业活力,又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C.能增强企业活力
D.或者要增强企业活力,或者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答案】A
【详解】A: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不进行体制改革”否定后件,所以结论一定否定前件,为“不要增强企业活力”,A正确。
BCD: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不进行体制改革”否定后件,所以结论一定否定前件,为“不要增强企业活力”,BCD错误。
故本题选A。
1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某活动的情况。
甲说:我班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
乙说: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不会参加。
丙说:李航参加了。
丁说:我班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参加。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知( )
A.甲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
B.乙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李航没参加
D.丁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答案】D
【详解】ABCD:题干中甲和丁的说法相互矛盾,其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则根据“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可知:乙和丙说的是正确的。而结合条件语句“只有A,才B”和“如果不A,就不B”是可以互推的,即从“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没参加”是可以推出“只有张帆参加了,李航才参加”,自然可得知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D错误,ABC正确。
故本题选D。
14.常绿乔木生存在南方,松树属于常绿乔木,也生存在南方。这一推理( )
①属于归纳推理 
②属于演绎推理 
③前提真实 
④结构正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②④: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常绿乔木生存在南方,松树属于常绿乔木,也生存在南方”这一推理是通过一般推出个别,属于演绎推理而非归纳推理,而且推理结构正确,①排除,②④正确。
③:常绿乔木并不都生存在南方,前提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5. 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推理过程( )
A.正确,前提真实,结构正确
B.不正确,违反推理规则
C.正确,属于类比推理
D.不正确,前提不真实
【答案】A
【详解】A:该推理的逻辑形式结构是: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有S是P。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属于演绎推理,前提“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是真实的判断,而且符合推理结构正确,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正确。故A正确。
BD:由A选项分析可知,BD错误。
C:该推理属于演绎推理,不属于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类比推理,故C错误。
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虚拟数字人场景化应用落地和不断拓宽,这一新兴业态正处于产业风口,其商业价值保护需求也成为飞速发展过程中的聚焦点。
由魔法公司综合应用AI表演动画技术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虚拟数字人Ada,2019年通过公开活动发布,并在 bilibili 平台发布两段视频,一段介绍 Ada 的场景应用,一段记录真人演员徐某与 Ada 的动作捕捉画面。2022 年7月,杭州某网络公司通过抖音账号发布了这两段视频。视频的居中位置使用魔法公司发布的相关视频内容,但在片头片尾替换了有关标识,并在整体视频中添加虚拟数字人课程的营销信息。其中一段视频还添加了杭州某网络公司的注册商标,并将其他虚拟数字人名称写入视频标题。
魔珠公司认为,该公司上述行为构成侵权,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该公司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含维权费用)50万元。被告公司辩称,本公司并未直接使用原视频,只是对视频的一种借鉴,这是创新之举,其行为不构成侵权。
2023年4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全国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杭州某网络公司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判决其承担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含维权费用)12万元的法律贵任。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法律与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杭州互联网法院对本案的判决结果。
(2)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请指出被告公司辨称中的逻辑错误。
【答案】(1)我国民法典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虚例数字人Ada由魔珐公司技术打造,对其享有著作权,被告未经著作权人许句使用著作标人的作品。其行为侵害其对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被告对原有视频的信息内容进行删减并添加营销信息或自身商标,误导消费者,直接损害魔珐公可的商业利益,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杭州互联网法院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依法判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有利于促进创新的发展。
(2)被告公司认为,未直接使用原视频,对视频的修改是一种借鉴和创新,这是在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要求;
被告同时认为,只有直接使用原视频,才是侵权行为。该观点结构正确,但前提与法律事实不符,前提虚假,由此得出的结论不能保真。
【分析】背景素材:著作权侵权案例
考点考查:著作权、不正当竞争、诉讼的基本原则、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演绎推理的条件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杭州互联网法院对本案的判决的原因,注意作答主体为本案的判决结果,需要调用著作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诉讼的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从原因、意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魔法公司综合应用AI表演动画技术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虚拟数字人Ada→可联系教材知识著作权。
关键词②:杭州某网络公司使用魔法公司发布的相关视频内容,但在片头片尾替换了有关标识,并在整体视频中添加虚拟数字人课程的营销信息→可联系教材知识不正当竞争,承担侵权责任。
关键词③:认定被告杭州某网络公司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判决其承担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含维权费用)12万元的法律贵任→可联系教材知识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被告公司辨称中存在哪些的逻辑错误,注意作答主体为被告公司的辨称,需要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演绎推理的条件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本公司并未直接使用原视频,只是对视频的一种借鉴→可联系教材知识同一律。
关键词②:只有直接使用原视频,才是侵权行为→可联系教材知识演绎推理的条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来区分推理的种类。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推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材料二 某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已形成东湖、西岛、南山三个著名景点。每处景点都有二日游、三日游、四日游三种路线。李明、王刚、张波拟赴上述三地进行九日游,每个人都设计了各自的旅游计划。后来发现,每处景点他们三人都选择了不同的路线:A李明赴东湖的计划天数与王刚赴西岛的计划天数相同;B李明赴南山的计划是三日游;C王刚赴南山的计划是四日游。
(1)试分析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2)根据以上陈述,请你推理一下:李明计划赴东湖是几日游
【答案】(1)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由B可知:李明赴东湖的计划是二日游或四日游。由C可知:王刚赴西岛的计划是二日游或三日游。又因为A中提到李明赴东湖的计划天数与王刚赴西岛的计划天数相同,所以我们取相同的天数,即李明计划赴东湖二日游。
【分析】解析背景素材:推理的种类、某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考点考查:推理的种类、演绎推理必备条件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1)
分析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即可: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演绎推理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上陈述,推理李明计划赴东湖几日游。通过信息找到李明赴东湖与王刚赴西岛的相同计划天数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李明赴南山的计划是三日游→李明赴东湖的计划是二日游或四日游。
有效信息②:王刚赴西岛的计划是四日游→王刚东湖的计划是二日或者三日游。
有效信息②:李明赴东湖的计划天数与王刚赴西岛的计划天数相同→结合有效信息①及有效信息②的结论,可知李明赴东湖的计划是二日游。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本题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通过推理,找相同的天数得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