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认同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遭遇的挫折,能分析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学习难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1.利用双色笔圈画出如下知识: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如何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及其理论成果是什么,有何意义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5)《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通读教材后,完成基础感知部分中的情景讨论,并作出标记。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对立
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事!理想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
(1)背景:
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出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莫尔
闵采尔
康帕内拉
马布利
摩莱里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发展的三个阶段:P11
时期 代表人物或作品 主要思想(特点)
初期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
中期 (18世纪)
晚期 (19世纪初)最高阶段
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闵采尔
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情感)
摩莱里《自然法典》
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法律)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大生产与协作相结合,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经济)
(3)局限性:①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未触及本质问题)
③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未认清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倡导建立“实业制度”,采用说服的方法,结果钱财花光,他的理想未能实现。
倡导“和谐制度”,寄希望于富翁出资,结果没有富翁支持他。
在美国买地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结果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无法持续下去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4)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揭露,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三大工人运动: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名称 时间 斗争目的 斗争形式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 提高工资
英国第二次宪章运动 1842 获得选举权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4 反抗资本家的过度剥削
经济/政治斗争
政治斗争
经济/政治斗争
三大工人运动
工人运动的相继失败,使无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哎,怎么就被镇压失败了呢?
哎,还不是因为咱缺指导!
那就找个理论大神好好指导呗!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
工人不能生活,
毋宁战斗而死!
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
我们全都知道,什么是你们的贪欲,剥削穷人的最后一件衣裳,掏干他们的心肝五脏!
卡尔.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及教材对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的叙述,请思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过程如何凸显出了其科学性?最后形成的科学体系批判吸收了哪些理论?
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结论二: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及教材对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的叙述,请思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过程如何体现其科学性?最后形成的科学体系批判吸收了哪些理论?
结论一:将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创立唯物史观
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①唯物史观
创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主要内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唯物史观
马克思
创立: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主要内容: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②剩余价值学说
两大发现的重要意义: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现存于世的唯一一页手稿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的部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无产阶级运动的正确方向,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感受《共产党宣言》的力量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5.《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
(1)“两个必然”
(2)一个政党
(3)一个目标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第二部分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马克思
1、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教材P17“探究与分享”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之后,就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俄国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
1947年: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3个飞跃”总结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创造的奇迹
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个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3.真理之光永不灭
(1)道路曲折 前途光明
(2)中国道路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之光
①道路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②前途光明: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
实践
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从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的发展
曲折发展和必然趋势
胜利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意义
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