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6.2 自然选择与适应性的形成
人教版(2019)
枯叶蝶翅膀合起来很像一片枯叶,这是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有什么意义?
这是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
拟叶蝗
菲律宾叶虫
钩线青尺蛾幼虫
兰花螳螂
找找看,虫虫在哪里
适应有什么意义?
事例1:保护色
水母等水生生物的躯体近乎透明
能巧妙地隐身于水域中
斑马身体上黑白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吸收和反射的光线各不相同
使身体轮廓变得模糊起来,远远望去,很难将它同周围环境分辨开来。
北极狐白色的皮毛
适于隐藏在冰天雪地中
毒蛾的幼虫多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误食这种幼虫的小鸟常被毒毛损伤口腔粘膜,以后这种易于识别的色彩和斑纹就成为小鸟的警戒色
事例2:警戒色
火焰箭毒蛙的警戒色
伞形毒菌
一些无毒的假珊瑚蛇也具有与剧毒的真珊瑚蛇相似的红、黑、黄相间的横纹
事例3:拟态
竹节虫,因身体修长而得名,多数竹节虫的体色呈深褐色,少数为绿色或暗绿色。
体色会受环境影响:高温、低温、暗光可使体色变深,相反,则体色可变浅。白天与黑夜体色不同,成为节奏性体色变化。
事例4:巢寄生
鸟类大杜鹃属于孵卵寄生动物,又称巢寄生,这种鸟类不自己营巢和孵卵,而是将卵产于其他鸟类巢中。
杜鹃的卵精确模拟寄主鸟类的卵,可大大增加寄生的成功率。
如右图:被大杜鹃寄生的东方大苇莺巢,红色箭头标记为杜鹃卵。
事例5:器官的变形
仙人掌
叶→刺
减少水分蒸发
防止动物伤害
茎→肥大,含有叶绿体
储藏水分,
进行光合作用
适应沙漠高温干旱环境
事例6:小肠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小肠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
适于
一.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人的小肠
小肠内壁
根据以上事例,思考:适应有哪些含义?有哪些特性?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1)适应的含义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形态结构 → 功能 → 生存和繁殖
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形态结构 完成一定的功能
适合于
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适应
适合于
一.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适应具有普遍性
资料:雷鸟是寒带地区特有的鸟类。羽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与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相适应。雷鸟在冬季来临之前将羽毛换成白色,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
雷鸟在冬季来临之前将羽毛换成白色,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这种适应现象有没有局限性?
适应具有相对性
有局限性,例如,如果降雪延迟,已经换成一身白色羽毛的雷鸟反而容易被天敌发现。
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即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
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讨论: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适应相对性的原因。
拉马克(1774--1829)
阅读教材P107,思考下列问题: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2、你是否认同拉马克的观点?请举例支持(或反对)。
神创论?物种不变论?
问题: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
拉马克: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③适应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核心)。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
A.彻底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B.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历史进步意义:
①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的适应特征性特征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用进废退: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例如:
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由于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化。
获得性遗传:这些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长颈鹿祖先以植物为食,气候干旱使草地退化(环境改变)后,只能吃树叶,于是使劲将颈伸长(主观意愿),这样颈越伸越长(用进),并且这一性状能遗传给后代(获得性遗传)。长此以往,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项目 拉马克进化学说
进化原因
变异方向
适应性
进化方向
外界环境的影响
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器官使用情况)可导致定向变异。
定向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即全部为有利变异
生物自身决定的。
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请运用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长颈”“长腿”的形成原因。
事实1:
环境是多变的
事实2:
动物能主动决定使用或不用某种器官
推论1:
器官越用越发达(用进)或不用逐渐退化(废退)
事实3:性状可遗传给后代(获得性遗传)
推论2:获得性性状逐渐积累最终产生生物新类型。
②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解释模型
结合已学知识,你认为拉马克学说存在什么问题?
A.拉马克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
观臆测。
B.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具有局限性。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不足:
你能举例反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观点吗?
用眼过度视力会加强吗?
健美运动员的后代一定有健硕的身体吗?
达尔文:
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阅读教材P10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用文字和箭头归纳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①主要内容:
A.过度繁殖:
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后代。(即,后代数目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
荚迷
鱼群
例如:鲫鱼,每条鲫鱼一年所产的卵中,大约有3000个可以受精并孵化成小鱼。一年后小鲫鱼成熟,再产生下一代。按照这个数目计算,经过三年,一对鲫鱼繁殖的后代数目可达67.5亿条。
事实上,自然界里其他一些生物的繁殖能力远远超过鲫鱼。因此,若按理论上计算,即使繁殖最慢的生物,也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地球。
B.生存斗争:
生物一方面过度繁殖,使数目剧增,另一方面,生存条件(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生物都要为争夺生存条件而发生斗争。斗争不仅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相互斗争,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
生物大量死亡,少量存活。对生物个体往往有害,但对生物物种是有利的。
C.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有的却不适应环境。
有利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生物产生的后代会发生变异,产生各种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变异是不定向的
经过生存斗争,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D.适者生存:
每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是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即适者生存。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
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能遗传的
推论2: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推论3: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具有这些有利变异的个体越来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长颈鹿
的祖先
大量长颈鹿
后代长颈鹿出现差异
(长颈长腿)
长颈长腿的长颈鹿存活
现代长颈鹿
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请你运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长颈”“长腿”的形成原因,并比较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
③达尔文关于适应形成的解释
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
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内因);
环境的定向选择(外因)。
拉马克:先选择,后变异
你认为达尔文与拉马克的观点最关键的区别是什么?
达尔文:先变异,后选择
项目 拉马克进化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
区 别 进化原因
变异方向
适应性
进化方向
共同点 外界环境的影响
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使用情况决定进化的方向
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
生物自身决定的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变异是自发的,不定向的
有些变异适应环境的,适者生存,有些变异不适应环境,被淘汰。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都认为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进化的
小结: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
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条件
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手段,进化的动力
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基础,进化的内因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④意义
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和发展
A.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
地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
B.揭示了生物界统一性的原因 —— 所有生物都有共
同的祖先,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A.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认为生物进化
是以个体为单位。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深入到基因水平
以种群为单位
【资料1】在一个细菌群体中,细菌会自发产生突变,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其中一些突变会让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而成为耐药菌。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般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因此细菌对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快则数月,慢则两年。细菌群体耐药率达到70%~80%也仅需10年左右。
知识迁移
【资料3】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针对我国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
(1)我国感冒病人中至少有60%使用抗生素,而且发烧就用抗生素。
(2)一般家庭中常备抗生素药品,有时当作预防药品使用。喜欢选择价格贵的和新的抗生素药品。
(3)现在某些感染性疾病患者青霉素静脉注射使用量达到800万~1200万单位。(说明:在青霉素发现之初,只要肌肉注射几十万单位就能控制住细菌感染。)
【资料2】抗生素的发现及应用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许多细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甚至产生了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的“超级细菌”,人类可能会回到“无抗菌药的年代”。
分析讨论:
1.分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增强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应该从哪些方面遏制抗生素滥用。
3.为避免产生“超级细菌”,在抗生素使用上个人仅仅“独善其身”行吗?我们还能为阻止“超级细菌”的产生做些什么?
考点剖析
1、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 )
A.遗传变异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用进废退的结果
2、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同样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
B.人工选择进化的过程可不受自然选择限制
C.自然选择进化的过程可不受人工选择限制
D.两种选择的前提均是生物存在可遗传变异
C
B
考点剖析
3、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要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就能长期生存和繁衍
D
考点剖析
4、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________,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的普遍性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适应的相对性 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C.适应的多样性 变异是不定向的
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B
谢谢观看
--为学习加油
人教版(201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