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6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6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
荷花<节选>
(1)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  )。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  )。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把选文补充完整。
2.画“___________”的句子把 比作 ,“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长得 。
3.读画“ ”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照样子连一连。
4.“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中的“画家”指的是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
下面是欢欢准备参加“小达人”评选活动讲的故事,请你阅读并完成习。
鹿角和鹿腿(节选)
①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yāngyìng)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②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chēng chèn),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zhìzì),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③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pèi bèi)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5.用“\”划掉文中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 比作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
7.体会鹿的心情变化,选出符合鹿当时心理状态的词语,写在横线上。(填序号)
A.得意和自我陶醉 B.抱怨和伤心 C.惊讶
①咦,这是我吗?
②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③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8.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妹妹 :“哥哥,我拿到了讲故事比赛一等奖。”
9.有的同学认为鹿腿重要,有的同学认为鹿角、鹿腿都重要,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
陶罐和铁罐(节选)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②“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④“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⑤“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⑥“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10.文段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 )(多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11.短文把陶罐的 和铁罐的 性格进行对比,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 ,正视自己的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12.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阅读。
纸的发明<节选>
①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②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3.根据选文内容填表,体会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
时间 造纸用的材料 纸的特点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轻便又好用等
14.画“________”的句子写了蔡伦造纸的过程,请选择其中的动词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
剪碎或切断→( )→( )→( )→( )
15.选文中加点的“改进”一词能否换成“创造”?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能换,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就是创造。( )
(2)不能换,因为造纸术是蔡伦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变得来的。( )
16.2010年8月2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我国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这足见蔡伦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请结合选文内容写一写你想对蔡伦说的话。
课内阅读。
花钟(节选)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7.用“ ”画出选文的关键句。
18.选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九种花的开放?(  )(填序号)
A.时间 B.地点 C.事情发展
19.结合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选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写出了蔷薇开花的时间和姿态。( )
(2)选文中加点的词语“左右”可以去掉,去掉后句子意思不变。( )
(3)选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各种花开。( )
20.仿照选文中表达蔷薇开放的语句,写一写牡丹的开放。
快乐阅读。
①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②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 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21.读画“ ”的句子,这么多形状的鸟窝,可以用 “__________”一词来形容。
22.语文要素展示你奇特的想象,补全下面的句子。
你猜,我最想变成什么呢?当然不是 啦, 也不对——对了, ! 。
阅读。
①星光洒进我的眼睛,在我身体里汩汩流淌,告诉我一个秘密: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②那个孩子是另一个我吗?当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的时候,他是不是正把作业本放回书包?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的时候,他是不是正下楼去?当我趴在窗台看着星空的时候,他会不会也趴在窗台,看着星空,想着我呢?我们的目光会在哪里相遇?
③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的吗?在宇宙的这一边,太阳从东边升起;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吗?
④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
——《宇宙的另一边》节选
23.作者想到宇宙的另一边的事物都有什么特点?
24.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妙的想象呢?
25.你一定也有很多和作者一样奇妙的想法,写一写。
在宇宙的另一边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 )等候着。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是,直到家里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妈妈( )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2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心疼地 伤心地 耐心地 着急地
27.联系上下文可知,画“ ”的句子中加点的“熟”的意思是( )
A.熟练 B.程度深 C.成熟
28.读了画“ ”的句子,我们可以用“( )”一词来形容庆龄当时的心情。
A.惶恐不安 B.忐忑不安
29.联系全文,下列对“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两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庆龄觉得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心里很不愉快,有点儿埋怨小珍。
B.说明庆龄等了小珍很长时间,小珍没有来,但庆龄并不后悔,因为她信守了诺言。
快乐阅读。
①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②“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
③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④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⑤“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⑥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30.根据语段中的相关语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完成导图。(填序号)
31.下面是两位同学对文中画“﹏﹏﹏”句子的理解, (甲 乙)同学的说法最准确。
《第1-6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嫩黄色的小莲蓬 马上要破裂似的 2. 荷叶 碧绿的大圆盘 多而密 3. 4. 大自然 对这一池荷花由衷的喜爱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荷花》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文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将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的密集与生机。同时,通过对荷花不同形态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荷花的多样性与生命力。文章最后将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画家(自然)的敬佩。整体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传递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1.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
书写时注意“嫩”“蓬”“裂”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形象地描绘了荷叶的形态。“挨挨挤挤”形象地表现了荷叶的密集生长。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欣然怒放:在一种愉悦、满足的心态下,某物(尤其是花朵)展现出最为绚烂的状态 。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即将开放但尚未展开的状态 。具体来说,“含苞”指的是花蕾被包裹在萼片或花瓣内的状态,而“待放”则预示着花朵即将绽放,展现出其美丽和魅力 。
蓓蕾初绽 :指花朵开始绽放的初期阶段,花瓣刚刚开始展开,露出花心的部分。此时的花朵尚未完全开放,但已经可以看到花瓣的形态和颜色,给人一种清新、娇嫩的感觉。
根据例子可知: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通过“蓓蕾初绽”可以联想到荷花刚刚展开两三片花瓣的样子,这与图三中的画面相符。
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通过“欣然怒放”可以联想到荷花展现出最为绚烂的状态 ,这与图二中的画面相符。
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含苞待放”可以联想到荷花展现出花蕾被包裹在萼片或花瓣内的状态,这与图一中的画面相符。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自然段“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可知,文中的“画家”指的是大自然,因为荷花的美景是由自然形成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yāng chēng zì bèi 6. 鹿角 珊瑚 鹿角的精美别致 7. C A B 8.眉开眼笑,兴奋地跳起来 9.鹿角、鹿腿都重要。鹿角美观,鹿腿实用,能助鹿逃生,二者对鹿生存和生活都不可或缺。
【导语】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鹿对自身形象的认知变化,展现了自我认知的矛盾与成长。文章以池塘倒影为媒介,巧妙运用对比手法:鹿角的精美与鹿腿的纤细形成鲜明反差,暗示外表与功能的辩证关系。文中细腻的动作描写与情感递进(惊讶-陶醉-抱怨)生动呈现了心理变化,为读者留下关于美与实用价值的思考空间。文本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比喻和反问句的运用增强了表现力,是一篇能引发儿童辩证思考的寓言佳作。
5.本题考查的是字音。
文章第①自然段“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yāng yìng)在水中的影子”,“倒映”是指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映”读“yìng”,故应划掉“yāng”。
文章第②自然段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chēng chèn)”,“匀称”表示均匀、比例和谐,“称”在这里读“chèn”,故划掉“chēng”。
同样在第②自然段“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zhì zì)”,“别致”意思是新奇、与众不同,在文中指鹿的角样式独特好看。“别致”的“致”读“zhì”,故划掉“zì”。
文章第③自然段“怎么配(pèi bèi)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配得上”意思是在条件、价值等方面相当、能够相匹配,文中指鹿觉得自己的腿在美观程度上与角不相匹配。“配”读“pèi”,故划掉 “bèi”。
6.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第②自然段的“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chēng chèn),我的角多么精美别 致(zhì zì),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从“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可以明确本体是鹿角,喻体是珊瑚。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鹿角比作珊瑚,是因为珊瑚通常具有美丽的形状和独特的造型,以珊瑚来形容鹿角,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鹿角的漂亮、精致,以及那种独特的美感,仿佛鹿角就像珊瑚一样,有着吸引人的魅力,从而突出了鹿对角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故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鹿角比作美丽的珊瑚,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鹿角的精美别致和美丽。
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文章第①自然段提到“咦,这是我吗?”这句话出现在鹿突然发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时。从 “咦”这个语气词以及后面的疑问句,可以看出鹿此时是惊讶的,它没有想到自己的样子在水中会是这样,故选C。
②文章第②自然段提到“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在这句话中,鹿用“多么……多么……”这样的句式来描述自己的身段和角,并且将角比作美丽的珊瑚,通过这种充满感情的表达,能够明显感受到鹿对自己的身段和角非常满意,处于一种得意和自我陶醉的状态,故选A。
③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到“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这里的“唉”字体现出鹿的叹息,它觉得腿太细,与美丽的角不相配,从这种描述中可以体会到鹿对自己腿的不满,有一种抱怨和伤心的情绪,故选B。
8.本题考查的是补充句子。
句子为文章第③自然段的“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pèi bèi)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原句“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通过对鹿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出鹿对自己腿不满意的情绪。仿写时同样要通过描写妹妹的神态和动作,来体现她获奖后的兴奋与喜悦。
示例:妹妹眼睛亮晶晶的,脸蛋红扑扑,跳着扑进哥哥怀里:“哥哥,我拿到了讲故事比赛一等奖。”
9.本题考查的是表达能力。
需结合故事后续情节(如鹿角卡住、鹿腿逃生)表达观点。答案需体现辩证思考,说明两者各有价值,不可只看外表。
示例:我认为鹿角和鹿腿都重要。鹿角虽然美丽,但可能卡住树枝;鹿腿虽然细,但能帮助鹿逃跑。每个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
10.AC 11. 谦虚 傲慢 长处 短处 12.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友善,不骄傲自满,在铁罐无礼时仍能保持平和,倡导和睦相处,这种品质值得赞赏。
【导语】这篇寓言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生动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铁罐傲慢轻蔑的语言神态,与陶罐谦和理性的回应形成鲜明对比,暗喻人性中自负与谦逊的冲突。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器物人格特征,语言描写精准传神,“傲慢”“轻蔑”等神态描写的加入更强化了角色性格。故事以简练的对话推进情节,在冲突中揭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结尾陶罐关于和睦相处的呼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智慧。
10.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文中大量呈现人物对话,如第①段“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等,这是语言描写;第①段和第②、第③段同时有“傲慢”“轻蔑的神气”以及第⑤段的“恼怒”等对人物神态的描述,属于神态描写。
故选:AC。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短文把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对比。从第②段陶罐的回答 “不敢,铁罐兄弟。”以及第⑥段“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能看出陶罐谦虚友善;从第②、第③、第⑤段铁罐“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表现出它傲慢无礼。道理是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所以①填谦虚友善,②填傲慢无礼,③填长处,④填短处。
1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问喜欢陶罐还是铁罐及原因。比如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骄傲,面对铁罐的无礼仍能保持温和,倡导和睦,这种品质好。
示例:我喜欢陶罐。因为陶罐谦虚友善,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它始终保持平和的态度,不与之争吵,还倡导 “和睦相处”,这种不骄傲、宽容的品质值得欣赏。
13.麻 粗糙不便书写
皮、麻头、破布 14. 浸 捣烂 捞 晒 15.(2)√ 16.蔡伦先生,您好!您改进的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在您之前,书写材料要么昂贵,要么粗糙不便,严重制约了知识的传播。而您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以树皮、麻头等常见材料,造出了轻便又好用的纸。从此,书籍得以大量印刷,文化得以广泛流传,无数思想的火花在纸张上绽放。您的贡献,让知识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直至今日,我们依然受益于您的伟大发明,这份恩泽,永志难忘!
【导语】这篇《纸的发明(节选)》,行文简洁明了。通过时间线索,对比西汉与东汉造纸情况,清晰呈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语言平实准确,以说明性文字为主,突出蔡伦改进造纸术在原料、工艺及纸张特性上的突破,彰显其对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大意义,让读者直观感受造纸术演变价值。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②自然段“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可知,西汉时代造纸用的材料是麻,纸的特点是粗糙,不便书写。东汉时代造纸用的材料是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纸的特点是轻便好用。
14.本题考查找关键词及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可知需要填写的动词有:浸、捣烂、捞、晒。
15.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结合第①段“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民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可知,“改进”强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良、优化;“创造”侧重于从无到有。蔡伦是在吸收前人经验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改良,并非凭空创造,所以不能换成 “创造”。故“不能换,因为造纸术是蔡伦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变得来的。”判断正确。
故(2)判断正确。
16.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结合蔡伦的造纸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展开来写,合理即可。
例如:蔡伦先生,感谢您改进造纸术!您用树皮、破布等材料造出轻便便宜的纸,让更多人能用上纸,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您真了不起!
17.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18.A 19. √ × × 20.牡丹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导语】这篇《花钟》节选以生动的拟人手法展现了不同花卉的开放时序,形成了一幅自然界的“生物钟”图景。文章结构清晰,先总述“花钟”现象,再按时序列举九种花卉,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性。语言风格清新优美,“吹起小喇叭”“绽开笑脸”等表达既准确又富有童趣,将植物生长过程人格化。作为科普类文本,既传递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观察能力,同时为语言训练提供了仿写范例,实现了知识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17.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关键句一般能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是关键句。
这段文字主要围绕不同的花在一天内开放时间不同展开,后文“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列举了多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都是对这句话的具体说明,所以此句为关键句。
18.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文段中出现了“凌晨四点”“五点左右”“七点”“中午十二点左右”等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介绍九种花的开放。
故选A。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五点左右”明确了蔷薇开花时间,“绽开了笑脸”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描绘出蔷薇开花时的姿态。故正确。
(2)“左右”表示大概的时间范围,去掉后就变成确切时间,与实际情况不符,改变了句子原意。故错误。
(3)文段中“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等语句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并非比喻。故错误。
20.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选文中表达蔷薇开放的语句“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点明时间,再赋予花以人的动作神态来描写花开放。仿写时,先确定牡丹开放的大概时间,再用拟人手法描绘牡丹开放的姿态,如“清晨六点”是时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赋予牡丹人的神态动作。
示例:正午十二点,华贵的牡丹优雅地展开了裙摆。
21.各种各样 22. 小鸟 蝴蝶 蜗牛 我要变成一只蜗牛,体会背着那重重的壳行走是什么滋味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一个小男孩的奇妙想象,展现了他希望变成一棵树的愿望。文章语言生动,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特别是对树上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描写,既富有创意又贴近儿童的心理。通过这样的想象,作者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由和不受打扰的渴望。文章结构清晰,段落间过渡自然,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是一篇适合儿童阅读的优秀作品。
21.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第②段中“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这么多形状的鸟窝进行形容,可用“形态各异”一词。“形态各异”意思是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文中列举了多种不同形状的鸟窝,充分体现了鸟窝在形状上各不相同的特点,正好符合“形态各异”所表达的含义。
22.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观察文本中“你猜,我最想变成什么呢?当然不是……也不对——对了,……”的表述,明确其采用先设悬念,否定常规可能,最后揭示奇特答案的结构。补写时要遵循这一结构,先思考一些常见事物进行否定,再引出新奇独特的想法。例如在原文中,先排除“苹果”“梨”这些常见树上生长的东西,最后给出“鸟窝”这一独特答案,我们仿写时也要构建类似的思维路径。
示例:你猜,我最想变成什么呢?当然不是一朵普通的花啦,一只平凡的蝴蝶也不对——对了,一把能变大变小的神奇雨伞!下雨时,我可以变大,为所有被雨淋湿的小动物和人们遮风挡雨。
23.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24.作者想去了解宇宙的秘密。 25.每年都有一个特别的节日——“梦想成真节”。这一天,孩子们可以画出自己心中的梦想,并把它们挂在校园里的梦想树上。到了晚上,梦想树会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把每一个梦想都送到宇宙中,让它们在星辰大海中生根发芽。有时候,一些特别勇敢和坚持的梦想还会得到宇宙精灵的帮助,变成现实,让孩子们的梦想成真。
【解析】23.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句。
结合第①段中“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可知,宇宙的另一边是一个与这边世界相对应的“倒影”世界。
24.本题考查主旨大意和内容概括。
阅读选段可知,文中的“我”是一个孩子。作者在文本中巧妙地运用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拿出作业本、爬楼梯、看星空等),并将这些细节与宇宙另一边的情境进行对比,展现了两个世界之间的镜像反应。这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为作者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作者之所以会有这样奇妙的想象,是出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对生命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文学创作的艺术追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25.本题考查想象和仿写。
阅读文本和题干可知,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是“宇宙的另一边”和“学习方式的颠倒”。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与当前世界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规则体系。颠倒可能涉及多个层面,如知识的获取方式、学习时间的安排、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学习成果的评估标准等。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展开丰富的想象。
示例:在宇宙的另一边,学校不再是高耸的教学楼和宽敞的操场,而是一座巨大的彩虹色城堡。教室里,每张课桌都长着一对隐形的翅膀。当老师讲到关于飞行的课文时,课桌就会轻轻飘起,带着孩子们在空中翱翔,近距离观察云朵的形状,感受风从耳边掠过的奇妙。
26.耐心地 心疼地 27.A 28.B 29.A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庆龄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她在等待小珍时的复杂情绪。文章通过庆龄的行为变化(如读书、弹琴)和语言表达,生动地刻画了她信守诺言的坚定品格。虽然一个人在家让她感到无聊,但她并不后悔,这种对诚信的坚持令人敬佩。文章语言简洁,情感真挚,能够引发读者对诚信和责任的思考,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
2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心疼:舍不得;惋惜。
伤心:由于遭受不幸或不如意的事而心里痛苦。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着急:急躁不安。
结合词义,可知,与“等候”搭配的应选:耐心地;结合“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可知,是妈妈在担心自己的女儿一个人在家,故选:心疼地。
27.本题考查多义字。
结合句子“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知,“熟”在句中形容的是她把这首钢琴典弹得很熟练。熟:熟练。故选A。
28.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A.惶恐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B.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结合句子“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知,形容宋庆龄一会儿干一件事,弹琴总是弹不准,说明她心神不安。故选B。
2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A.“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这句话表明了宋庆龄独自在家的感受,而她紧接着的话“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凸显了她的诚信和责任感,并不是她埋怨小珍。故叙述有误。
故选A。
30.② ③ ① 31.乙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生动地描绘了“我”初次尝试剃头的过程,展现了从自信到发现错误的心路历程。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尤其是对剃头动作的描写,如“嚓嚓两剪刀”、“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形象地刻画了“我”的自信与得意。然而,随着“我”意识到头发被剪得参差不齐,情绪急转直下,凸显了从自信到慌乱的心理变化。结尾处小沙的反应更是增添了幽默感,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宽容。整体上,文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3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段“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中的“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嚓嚓两剪刀”可知,此时“我”的为自己能够解下头发而感到得意。故选②。
结合文章第④段句子“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可知,此时“我”因为将小沙头发没剪好而感到有一些紧张。故选③。
结合文章第⑤段句子“‘哎呀!’我叫起来,‘坏了!’”可知,此时“我”害怕自己将小沙的头发剪得很难看,害怕小沙会生气,心理很慌张。故选①。
31.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第⑥段“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可知小沙觉得耳朵还在其他的无所畏,体现了他不在意发型是否漂亮,要求很低。这句话不仅表达了“我”对小沙宽容和理解态度的赞赏,也反映了“我”在面对失误时的内心感受和对小沙的感激之情 。从上下文来看,句子主要强调的是小沙的宽容和配合,而不是“我”的技术。因此,乙同学的理解更符合句子的实际含义。
故选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