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一、第一部分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某博物馆准备在“国运泱泱——隋朝大运河文化展”中搭建真实场景,再现隋朝大运河中心城市的繁荣。为此,工作人员应该搜集哪座城市的相关史料(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2分)“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3.(2分)武则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她以女子之身,只身跨进中国古代封建男权统治的核心,其心不可谓不大,其志不可谓不坚,其谋不可谓不深。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改国号为周
C.她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
D.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贞观盛世
4.(2分)有记载描述唐朝的生产工具时说,“如纺车,经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它描述的是如图哪一生产工具?(  )
A. B.
C. D.
5.(2分)唐代社会各阶层包括女性都爱好体育。唐高祖爱下围棋,唐太宗是射箭好手,唐玄宗不仅是马球能手,还爱好围棋、斗鸡、打猎等,很多皇帝都爱好马球。大诗人杜甫曾是足球爱好者。这反映了唐朝(  )
A.君主专制加强 B.崇尚重武轻文
C.社会经济繁荣 D.社会风气开放
6.(2分)韦庄在《秦妇吟》中写道:“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的景象。这说明黄巢起义(  )
A.使得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导致唐王朝最终灭亡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D.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7.(2分)以下示意图空格内应填的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辽宋夏金
8.(2分)“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上述内容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  )
A.加强了唐朝对西藏的管辖
B.显示了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为研究吐蕃社会发展提供资料
9.(2分)册封是古代中央政权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被唐朝政府册封为怀仁可汗的首领属于(  )
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渤海国
10.(2分)遣唐使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例如“端午(阳)节”“重阳节”等;舶来的奇珍异宝与日常用品成为唐朝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各国使节、商人、僧侣云集长安,使其成为汇聚各种文明因素的大都市。以上内容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诗歌创作繁荣
11.(2分)在西行路上,备经艰难险阻,走过八百里大沙漠的行程,情况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有时忍饥挨饿,有时盗贼威胁,但法师志向坚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材料体现了法师(  )
A.为法忘我、不怕牺牲的精神
B.意志坚定、东渡传法的精神
C.披荆斩棘、开拓丝路的精神
D.不辱使命、传播文明的精神
12.(2分)假如我们生活盛唐时期,为了推广一篇好文章,你会采取哪种省力省时并准确传播的方式(  )
A.认真抄写 B.电脑打印 C.雕版印刷 D.快速背诵
13.(2分)学校开展“艺术节”活动,同学们使用如图图片布置展板。适合这一展板的主题是(  )
A.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 B.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C.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D.唐朝积极的进取精神
14.(2分)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甚至使用文臣统兵。当时的文官地位与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宋代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  )
A.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
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
C.促进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加强全国各地军队战斗能力
15.(2分)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财政收入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16.(2分)10世纪初期,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的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17.(2分)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之间的和议,其相同影响是(  )
A.加快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B.彻底消除了双方的矛盾
C.减轻了宋朝人民的负担
D.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18.(2分)“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这里的“他”是指(  )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完颜阿骨打 D.赵匡胤
19.(2分)宋金对峙期间,岳家军战功卓著,岳飞威望大增。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外,士大夫也难以容忍武人力量的崛起,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据此可知,岳飞被害根本是由于(  )
A.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
B.士大夫对武将打压诋毁
C.岳飞抗金不利于民族交融
D.岳飞反对朝廷与金议和
20.(2分)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请说出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
A.朝鲜族 回族 B.蒙古族 回族
C.土家族 藏族 D.蒙古族 满族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60分)
21.(12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朝末年,许多老百姓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因严重饥荒又得不到赈济,有的地区百姓连草根树皮也找不到,只好“煮土而食”。起义军在发布的檄(xí)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摘编自2024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卷七
(1)(4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与哪位皇帝相关?
(2)(4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贞观时期的社会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4分)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国家兴亡的因素。
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地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4分)材料一反映了唐玄宗开元时期怎样的盛世画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2)(4分)根据材料二,归纳唐玄宗后期腐败昏庸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带来了什么恶果?
(3)(4分)综上所述,你认为统治者个人的素养对历史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
23.(1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某班级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材料一《步辇图》(唐)
材料二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近代著名诗人闻一多
(1)(3分)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哪一重大事件?
(2)(3分)列举材料二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3)(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闻一多先生将唐朝称之为“诗唐”?请列举“诗唐”的一位代表人物。
(4)(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24.(12分)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都特别重视制度的革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的制度,比较注重才学,而不重门第,为普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入仕参政创造了条件。采取考试办法,相对公平些,多少可以把更广泛的地主阶级中有用人才选拔出来,有些“任人唯贤”的性质……中央政府通过这一制度给普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以政治出路,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皇权。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如图所示是唐朝的一种重要制度。
材料三 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派遣各路转运使把本路各州的税粮、金帛等如数上交中央财政。同年,宋太祖采取措施解除藩镇军权,把地方精兵集中到京师充当禁军。宋代地方制度建设,削弱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有利于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屈超立《宋代地方政府权力制衡机制研究》
(1)(4分)材料一所示隋朝所实行的“新的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是哪一种制度?
(2)(4分)根据材料三,指出宋太祖削弱了地方哪些方面的权力?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3)(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上述王朝进行制度革新的共同目的。
25.(12分)中华民族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是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纵观中华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材料一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材料二
材料三 元朝的统治
国土疆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①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政治制度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中央逐步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被称为②(制度名称)。
边疆管辖 设置③(机构名称),中央政府直接统辖西藏。
(1)(4分)说说材料一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2)(4分)材料二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在蒙古草原上,做出了什么贡献?
(3)(4分)依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三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B D C D C C C B A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A D C A B
21.(1)隋炀帝。
(2)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减轻刑罚等。
(3)政策的制定、统治者个人的素养、制度的创新等。
22.(1)盛世画卷: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粮食充足、社会安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男耕女织的繁荣景象。原因:前期统治清明、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继承前代基础等。
(2)表现:骄奢淫逸、任人唯亲、沉溺酒色。恶果: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3)统治者个人素养对历史发展影响重大,优秀素养推动国家兴盛,不良素养阻碍历史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3.(1)文成公主入藏。
(2)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4)我们要大力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4.(1)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2)财政权、军权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巩固封建统治。
25.(1)蒙古草原上部落之间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
(2)铁木真(成吉思汗);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3)①少数民族。②行省制。③宣政院。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