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东城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一)】
语文试卷
2025.5
学校
班级
姓名
教育ID号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教育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鲜明标
识。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你所在的小组做完相关调查研究,撰写了研究报告。现在你根
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君子文化古韵新声”八个字作为标题。(1分)
第一部分研究目标
理解君子文化的内涵,认识君子文化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
【君子与君子文化】
“君子”一词早在殷周时期已频繁使用。《论语》全书20篇,每一篇都以若干段落从
不同方面对君子人格不断刻画,反复雕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一方面勾勒君子的形
貌,quan shi君子的品格;另一方面又指出君子是一种可望可即【甲】可学可做的正面人
格形象。君子所具有的崇尚道义、好学上进、文质bin bin等品格,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和推崇【乙】君子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对中华民族理想道德人格
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2.根据文段意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quan shi”,这里指孔子对君子品格进行解释,应写作“诠释”。
B.“即”指靠近、接近。“可望可即”这里指君子人格是美好的,也是可实现的。
C.“文质bin bin”,这里形容君子文雅有礼貌,“bin bin'”应写作“彬彬”。
D.【甲】处的标点符号应该用逗号,【乙】处的标点符号应该用分号。
【君子文化与生活】
君子文化不仅见于典籍,而且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君子一言,驷马
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至
今仍活跃于人们口头,影响着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这足以说明人们日常言行对君子
文化有熏陶作用。
3.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2分)
【君子文化与精神气质】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千百年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
行为等发挥着孜孜不倦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种制约和影响,培植和润泽了中华民族
的精神气质。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朝历代多将那些安贫乐道、舍生取义的人称作君
子,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坚持变法的“戊戌六君子”等等。他们身上
体现出修身向善、家国担当等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这些特质一脉相承。
4.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生生不息
B.孜孜不倦
C.舍生取义
D.一脉相承
5.同学在研究中有感而发,写了一副对联。你帮助他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2分)
上联:历代①修身报国丹心②
下联:今朝青年③热血④
A.①君子②昭日月③敬业兴邦
④写春秋
B.①文化②写春秋③弘扬精神
④昭日月
C.①君子
②写春秋③敬业兴邦
④昭日月
D.①文化②昭日月③弘扬精神④写春秋
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君子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新时代,君子文
化这株千年古木不断抽出枝条,不断结出硕果。接续君子文化精神,展现时代君子风
貌,做到知行合一,守本出新,具有重要意义。
6.你想知道文段中“硕果”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硕果”的解释为“大的果实,比
喻巨大的成绩”。根据词典解释,下列对文段中“硕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注定的结果
B.最终的结果
C.有限的成果
D.创新的成果2025北京东城初三一模语文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1.文在城中以文化城(书写正确、规范、端正、整洁得1分,有错误或不规范酌
情扣分)
2.D
3.A
4.C
5.c
6自开放以来,槐轩推出了多种公共文化活动,如文化艺术展览、插花表演茶会、
学术沙龙等,许多参加活动的市民会带来自制的美食与大家分享。(原句“比如
和“等表意重复,可删去“比如”。)
7.A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8、①阴阳割昏晓②雾淞沆砀③会当凌绝顶④一览众山小(或: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率山等,符合文人眼中山的境界的诗句均可)
9.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0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月表达了对亲人(弟弟苏
辙)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天下人美好的祝愿,希望亲人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的月光,体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艾青《月光》中“月明的夜是无比的
温柔与宽阔的啊,给我的灵魂以沐浴”,借月营造出温柔、宁静、宽阔的氛围,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们的喜爱与关怀,以及诗人内心的温柔和安宁。
11.D
12.C
13.①与民同乐②天机清妙③山林之乐
三、名著阅读(5分)
14示例:林冲。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他的妻子被高俅养子
高衙内调戏,他最初选择隐忍,委曲求全,这体现了他性格中懦弱的一面;(3分)
但在经历一系列迫害后,他终于爆发,在山神庙手刃仇人,走上反抗之路,又展
现出他勇敢、果断的一面。(2分)(结合具体情节,人物特点分析合理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15.【乙】(根据材料一,通过对天桥地区地下排水管线调查,发现龙须沟和中轴
线一横一纵两条线的交点应为天桥原址的方位,在图中【乙】处。)
16.D
17.①修复②记录③展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8.①买牛驯牛②牛难产化险为夷(或:牛走失后平安返回等,体现牛与牛二伯之
间情感的事例均可)
19.第④段中牛二伯因牛触电而死、大儿子突然离世,一夜白头,写出他遭受巨
大打击后的悲痛:第⑦段中牛二伯头发全白,写出他经历岁月沧桑后的衰老。(2
分)两次写到白头发,从侧面表现了牛二伯生活的艰辛与坎坷,突出他坚韧不拔、
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1
分)
20描写了明媚的阳光和盛开的金银花,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氛围,(1分)与牛二
伯回忆往昔的酸甜苦辣形成对比,(1分)衬托出牛二伯在经历诸多苦难后依然热
爱生活的乐观态度,突出了文章主旨。(1分)
21.①勤劳能干:牛二伯带着牛辛勤劳作,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给大家带来丰收的
喜悦。②普良友善:在农忙时节帮助乡亲们耕田,与人为善。③坚韧顽强:在经历
牛的死亡、儿子离世、自己重病等重重打击后,依然坚持耕种,不怨天尤人。(每
点1分)
22.B
23.中原文化(或:关中文化等,符合黄河流域地域文化的均可)
24.乙材料更恰当。(1分)第③段的论点是黄河文化昭示着中华民族求新图变、与
时俱进的进取姿态,乙材料中王化云继承前人思想并拓展泥沙用途,体现了创新
求变的精神,与论点相符:(1分)而甲材料主要讲述焦裕禄带领群众治理风沙,体
现的是艰苦奋斗精神,与第③段论点不一致。(1分)
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