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 (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 (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云深不知处
唐·柳宗元
种树
郭橐驼

顺木之天木以致其性
1.《拟行路难》(其四)中,“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2.《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
3.《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写出了自己回归田园后的独居生活。杜甫《客至》诗中也有类似的意象的句子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5.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自己志不得伸,与其被投闲置散,不如回乡躬耕的句子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6.《登快阁》中,“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两句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
7.《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8.《客至》中“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殴日日来”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9.《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句子是: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通过阅读知识链接,能复述寓言、对举和类比的含义。
2.通过精读文本3、4段,分析对比和类比的说理方式。(重点)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分析“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难点)
学习目标
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情景导入
1.背诵【知识链接】寓言、对举、类比的含义。(3分钟)稍后检测
2.精读文本,根据学案的表格圈画课本。(2分钟)
自主学习(5分钟)
1.小组内两两组队互相检查知识链接的内容。
2.小组共同讨论【合作探究】部分的题目。
要求:全体起立 站姿端正
积极讨论 补充修改
合作学习(5分钟)
展示(5分钟)
口展
教师随机提问【知识链接】寓言、对举和类比的含义。
板展:
【合作探究】1、2题
G9/B2 G5A2 G6B1
要求:回答问题口齿清晰 板展有条理
贰·知识链接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
“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如《五石之瓠》
本文从形式上看是一篇传记,但从内容上看实际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讽喻性极强的寓言式说理文。
对举
对举,就是相对列举或描摹之意。具体说就是运用整齐的句式,即对偶、排比、反复修辞等常见句式。
范仲淹在描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后,感慨系之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将“喜”和“悲”这两种不同的情绪进行对举,凸显出作者超然物外的达观。
一如古人所说“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类比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又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到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的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
本文寓意深刻,重在因事明理、针砭时弊。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章融叙事说理于一体、婉而多讽的写法,把握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这篇文章采用了传记的常见写法,从郭橐驼的名字由来、乡里职业、本领特长写起,重点记述他的两段话。阅读这部分内容,注意思考郭橐驼与“他植者”在种树方面的根本不同,郭橐驼所说的“顺木之天”与“植木之性”之间的关系等。把这些问题理解透了,才能真正领会文中的道理。
柳宗元是一位关注现实的文学家,《种树郭橐驼传》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文中由种树之道“移之官理”,借郭橐驼之口指出“长人者”政令频出的危害,批评了当时的弊政。这种“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态度,至今还值得学习和提倡。
学习提示
思考1: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从郭橐驼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①自己瞧得起自己,不能妄自菲薄。
②正视他人讥讽和嘲笑,坚持走自己的路。
③要懂得自我解嘲,不为外界所烦扰。
个人信息 姓名
籍贯
职业
形象
特长
性格
不知始何名
郭橐驼
长安丰乐乡
种树
隆然伏行、类橐驼
种果树
乐观豁达、自信坚强
思考2:
1.郭橐驼的“种树妙招”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结合文章第3段,找出郭橐驼和别人种树的方法、种树后的态度、结果和原因各有什么不同?(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郭橐驼 其他种植者
种树方法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种树态度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结果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木之性日以离矣
原因分析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
寓意:
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比。在原理、态度、 方法和结果等方面都构成了对比。体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看到郭橐驼尊重自然规律。
思考3:
2.本文融叙事、说理为一体,婉而多讽。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请结合文本完成下面表格。
做法 结果 实质 手法
种树误区 种树 培育 木之性日以离矣 勤虑害树 由此及彼,类比说理
根拳,土易,培不当 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肤,摇其本 理民误区 其言 其行 无以蕃生、安性,病且怠 繁政扰民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击木而召 寓意:
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养树 类比 治民
过于殷勤的他植者 类比 好烦其令的长人者
他植者扰树 类比 官吏扰民
扰树的结果 类比 扰民的结果
(木之性日以离矣) (而卒以祸故病且怠)
作者通过层层类比,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借这种方式抨击了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真正意图
主旨点睛
当堂检测(5分钟)
解析:
选A  A项,“因”,副词,于是,就。
B项,“且”,连词,并且,而且;副词,将要。
C项,“故”,连词,所以;形容词,旧的,原来的。
D项,“然”,连词,表转折,但是;代词,这样。
2.下面对课文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秦驼,不知始何名”,可见主人公是个身份普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
B.“甚善。名我固当”,“乡人”号之曰“驼”,本是开玩笑,甚至有嘲讽意味,而郭橐驼却欣然接受,表现了其善良、豁达的性格。
C.人们“争迎取养”,是为了说明郭橐驼种树技能非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是为了说明“他植者”的效法仅得皮毛,不得要领。
D.郭橐驼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四个“欲”字,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C.“是为了说明'他植者’的效法仅得皮毛,不得要领”错误,此句重点不在“他植者”身上,而是以此衬托郭橐驼种树技术的高明。
3.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②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③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④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