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再别康桥》课件 (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再别康桥》课件 (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第6.2课 《再别康桥》
每个人都有一段或者几段,短暂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这些记忆的碎片,会在你人生中的某个时刻,牵动你最为诚挚的内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去体会徐志摩难忘的回忆。
新课导入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了解作者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并开始创作新诗,期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1922年回国后,发表大量诗文,与同学成立“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坠机身亡。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笔耕不辍,被梁启超赞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了解“新月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成立于1923年,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以1927年为界分前后期,其中闻一多、徐志摩贯穿整个新月派的发展,对新诗成熟做出重大的贡献。闻一多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相关背景
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诵读掌握
注意字音、把握节奏、听出情感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pàn
yàng
xìng
zǎo
gāo

lán
shēng xiāo
这首诗像一首小夜曲,读的时候节奏要轻慢一点。
感 情:热爱、眷恋
  语 调:舒缓、低沉
节 奏:轻柔、和谐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 舍
对什么不舍?
(意象把握)
找一找!!!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
把握意象,体悟情感
整体把握,体悟情感
(承上启下)
挥手作别图
金柳荡漾图
青荇招摇图
梦满清潭图
寻梦放歌图
康桥沉默图
悄悄离别图
【思考】诗的开头为什么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与最后一节的“悄悄的”可以互换吗?
深入研读
(1)开头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反复强调动作之轻,写出了诗人不愿惊动康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同时,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桥给诗人留下的最美丽的印象。
(2)不可以互换。“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做铺垫;而“悄悄”放在结尾一节,与上节中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心情的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离去时情感的黯然神伤。
第一节挥手作别云彩图
因声求气,缘景明情
1、在夕阳的映照之下,柳树像镀上了一层金,显得艳丽,与新娘相似; 绘出了在“夕阳”这一特定情境中的色彩,具有色彩美——金色是华丽的色彩,也是温暖的色彩。
2、柳枝随风摇曳,婀娜多姿,与窈窕的新娘相似;
3、“柳”与“留” 有一种谐音关系,古人折柳送别,以示对远行人的挽留,在这里表达出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
第二节河畔金柳倒影图
【思考】把“金柳”比喻成新娘有什么好处?
因声求气,缘景明情
第三节青荇水底招摇图
(1)“油油的” :第一,有光泽;第二,绿的浓郁,显示出青荇的 生机勃勃 ;
(2)“招摇”:常含贬义,此处“招手摇摆”义。另有 “逍遥”义,用 “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极具 动态美、轻盈美 。仿佛康桥在对诗人招手示意,表示欢迎,拟人手法,更显生动、形象。
【思考】“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油油的”“招摇”两个词有什么好处?能不能换成“轻摇”?
因声求气,缘景明情
第四节榆阴浮藻清潭图
①比喻:先把“清泉”比作天上的彩虹,形象地描摹出晚霞映照在水中,湖水变得色彩斑斓,继而比“梦”,以梦的绚丽多姿变幻莫测突出了河水美得如梦似幻特点,而且化实为虚,引发读者的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②揉碎,带有拟人色彩,似乎有双纤纤素手轻轻把彩虹揉乱,撒进康河,使河水斑驳摇曳,更添情味。
【思考】第四节采用了哪些手法?有何好处?“揉碎”有何好处?
因声求气,缘景明情
第五节撑篙漫溯寻梦图
①慢溯,即慢慢地逆水而上,只能写出速度的慢;
漫溯,随意地、漫无目的地逆水而上,不仅能写出速度之慢,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对昔日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康桥的无比喜爱。
②从“满载”看出诗人收获颇丰,显示了他的兴奋、喜悦。
【思考】“漫溯”、“慢溯”,哪一个效果更好些?为什么?“满载”体现了作者何情感?
因声求气,缘景明情
第六节夏虫黄昏沉默图
①“此时无声胜有声”,越是沉默,越代表情感浓烈 。
②不愿意打扰康桥宁静祥和的气氛 。
①笙箫借代音乐,意指今晚的康桥最美的音乐就是寂静无声,宁静中,才有“此时无声胜有声”效果;
②“悄悄”与“笙箫”亦成押韵,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
③“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则是“康桥今晚是沉默的”倒装,这一倒装不仅形成句与句的押韵效果,而且以“沉默”定义康桥此时的特性,再一次突出了康桥的宁静美。
【思考】“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因声求气,缘景明情
第七节挥手惜别云彩图
云彩
①轻柔多变
②五彩斑斓
象征诗人在康桥美好的生活、高远而飘渺的梦想。
着眼现实,分别的离愁
欢喜和眷恋
热烈的眷恋
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感情达到高潮
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照应现实
再写离愁
情感变化过程
诗歌以作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线索
避实就虚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闻一多《诗的格律》
深入研读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
①每节押韵,节节换韵,韵脚严整;
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③开篇结尾处回环往复(诗人无限的情思,由一个“轻轻的招手”这样的动作牵动出来,并以“挥一挥衣袖”这样的动作结束,貌似复唱,实际上情感已得到深化,烘托了伤别的氛围,构成了主题的回旋。)
歌曲《再别康桥》欣赏
深入研读
绘画美
深入研读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幅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等。
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立体感。
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给人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
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共七节,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建筑美
深入研读
诗歌通过描述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同时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明晰主旨
徐志摩与“康桥”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在康桥,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徐志摩为何会写下这样满含眷恋的文字纪念康桥?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在康桥,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重要女性——林徽因。康桥见证了他与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段短暂而珍贵的缘分。
康桥:诗人 爱之梦 追寻的地方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相识,与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朋友。
康桥:诗人 自由 之梦飞翔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师的影响。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林徽因 泰戈尔 徐志摩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love),一个是自由(freedom),一个是美(beauty)。
林徽因——爱
狄更斯——自由
泰戈尔——美
课外拓展
林徽因 - 中国建筑师、诗人、作家、教师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文化人物|社会人物|历史人物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课外拓展
1921年,18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徐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已嫁做人妇的陆小曼很快两人就相恋了,陆小曼为了徐也跟丈夫王赓离婚了。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1]
徐志摩与林徽因情感交往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选自1930年2月《新月》第2卷12期)
课外研读
(注) 此时徐志摩在上海光华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同时任教授,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伴随着世事变迁,诗人从原有的那种空灵潇洒、活泼好动逐渐变得消极颓废,甚至感染了悲观主义情绪。
课外研读
问题:诗歌两节的末尾完全一样,都使用了比喻手法,但比喻的的内容有所不同,请说出其各自展现的内涵,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首节的三个喻体中,“春光”展现生机,给人希望,而“火焰”展现欢快热烈,“热情”则重在展现对前途的信心;因此它们传达了美好和希望,让人愉悦。而末节的“春光”“火焰”和“热情”则侧重于展现时间的短暂这一面,用于表现欢乐转瞬即逝而带来的强烈的失落感。
素材积累--徐志摩名句
1.如果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
2.也许,这只是一个梦,一个破碎了的梦。花凋花谢,最后还是一片凄楚,相识相爱,最后还是不和而散。
3.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
4.青春,如同一场盛大而华丽的戏,我们有着不同的假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经历,却有着相同的悲哀。
5.有个人,爱过了就结束了;有句话,说过了就后悔了;有道伤,痛过了就麻木了;有颗心,颤过了就破碎了
6.我知道总有一种爱超脱于红尘的牵绊,却不知道有没有一种痴缠的等待终于红尘之外!我终究是你千年的白狐,灰飞烟灭后,我会等待下一次的轮回,那碗孟婆的汤,我始终不会去喝的,就是为了记住你的样子,因为我怕我会错过每一次和你在轮回中的相遇。
7.如果一开始,你就不要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么,我也许就不会知道幸福的滋味……你何其残忍,把所有的爱满满地那么卒不及防地都给了我,告诉我,你永远喜欢我,永远不会离开我。让我错以为,我可以幸福得象个被宠溺的孩子,让我错以为,只要抱住你,就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8.曾经在千年树下等候,只求你回眸一笑,曾经在菩提下焚香,只为等一世轮回的相遇。阡陌红尘,终究一场繁花落寞,回忆在岁月中飘落了谁的眼泪,往事在时间中飘落谁的忧伤。如烟往事,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相思,如梦的回忆,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等待。与你作别,不问曾经伤痛几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