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学习目标:1.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过程,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2.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体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重难点:1.重点: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2.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性质。知识梳理: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1.原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导火线)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最主要原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性质:中朝军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3.过程(1)开赴前线: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2)主要战果: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3)典型战役:上甘岭战役。(4)结束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胜利结束。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踊跃参军;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奋战。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英明指挥。抗美援朝的正义性。★抗美援朝胜利给我们的启示(结论、观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是人;面对强敌,要有敢于亮剑的精神;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军之路。★抗美援朝胜利与新中国成立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新中国成立为抗美援朝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物资基础,抗美援朝胜利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1.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2.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3.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使中国成为超级强国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形成美、中两极格局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2.“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主要是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3.年画是时代的记忆。下面年画《新中国的儿童》绘于1950年,画中“小兵”正在驱赶“US”大兵,其时代背景是( )A.“一五”计划顺利进行 B.美帝国主义威胁我国安全C.土地改革成果显著 D.“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4.2024年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讲述了1951年5月28日至6月12日进行的铁原阻击战。此战的双方力量对比:美军投入约4.7万余人,配备1300多门火炮,有180余辆坦克及空中支援;志愿军第63军仅2.4万余人,火炮240余门,无坦克飞机。电影里还有这样的一段对话,指导员说:“听说是块硬骨头,可咱们是什么牙口 ”志愿军战士铿锵有力地回答:“钢!钢!钢!”此材料最能佐证抗美援朝战争的( )A.毁灭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艰巨性5.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指出:“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这一论述意在强调抗美援朝(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6.下列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是(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上甘岭战役7.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这一精神内涵展开研讨,列举了以下史实:①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军枪眼;②志愿军将士高唱“保和平、卫祖国”奔赴前线;③全国民众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支援前线。这些史实集中体现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艰苦奋斗、爱国爱民C.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D.解放思想、开拓进取8.下图是1953年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赠给刘淑珍的搪瓷慰问杯,据此可知刘淑珍的身份应该是( )A.中国人民志愿军 B.一五计划建设者C.分到土地的农民 D.朝鲜的制瓷工匠二、综合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 图1场景发生在1895年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三、腐败无能的清廷被迫派李鸿章作为代表在日本马关(今日本下关市)春帆楼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讲和条约》。材料二图2 图2是1953年7月28日上午9时3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松岳堂在《停战协定》及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参加签字仪式的有志愿军高级军官百余人。得知停战协定签订后,志愿军战士孟传英说:“和平了,祖国的五年建设计划更有保证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讲和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以及该条约签订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停战协定》的签订对朝鲜战争的进程产生的影响,并谈谈你对“和平了,祖国的五年建设计划更有保证了”的理解。(3)综合上述材料,该谈这两次签字使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10.近代中国,山河破碎,百姓蒙难,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代实业家简介(部分)张謇是晚清状元,后投身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主张通过发展工商业增强国力,摆脱列强控制。——摘编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和福新面粉公司,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摘编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卢作孚是民生公司的创始人,致力于发展中国航运业,打破了外国公司对长江航运的垄断,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摘编自莫玉《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部分大纪事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整理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等近代实业家的“救国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实业家的“救国实践”在当时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选取材料二中一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作出这一决策是出于怎样的考虑。(4)结合以上材料,从近代以来中华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的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抗美援朝【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分析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反对美国的侵略,粉碎了美国的侵略,捍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与安全,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项正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是超级强国,排除A项;当时世界是美苏两极格局,排除C项;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抗美援朝提高了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难度】0.65【知识点】抗美援朝【详解】据题干“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和所学知识可知,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表明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任西方侵略者随意欺凌的国家,符合题干中所表达的曾经西方侵略者轻易侵占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意思,D项正确;背景:主要是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进行武装干涉等。题干这句话并非描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排除A项;内容: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等一系列军事行动等。题干内容没有体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具体作战等内容,排除B项;过程:是从志愿军入朝到最终签订停战协定等一系列阶段。题干未涉及战争过程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抗美援朝【详解】据材料“《新中国的儿童》绘于195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军队介入,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到我国安全。年画中“小兵”驱赶“US”大兵,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反抗美国威胁国家安全的情境,B项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1950年时还未启动,排除A项;土地改革主要是变革农村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与年画中驱赶美国大兵所反映的对抗外部威胁的情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文化大革命” 全面发动于1966年,与1950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难度】0.65【知识点】抗美援朝【详解】据题干“美军投入约4.7万余人,配备1300多门火炮,有180余辆坦克及空中支援;志愿军第63军仅2.4万余人,火炮240余门,无坦克飞机。电影里还有这样的一段对话,指导员说:‘听说是块硬骨头,可咱们是什么牙口 ’志愿军战士铿锵有力地回答:‘钢!钢!钢!’”可知,题干对话体现了志愿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依然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迎战强敌。材料明确体现了战争任务艰巨、困难重重,D项正确;毁灭性指战争造成的破坏和伤亡,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长期性指战争持续时间长,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复杂性指战争涉及多方因素或局势复杂,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抗美援朝【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论述意在强调抗美援朝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B项正确;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是指保护国家的领土不受任何外来侵犯和干涉,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排除A项;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是指通过历史性事件、综合国力增强及全球治理参与等多维度发展,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影响力及受认可程度显著提高,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排除C项;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是指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措施,消除国内外威胁,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国家统一,确保人民民主专政的有效实施,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D【难度】0.94【知识点】抗美援朝【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甘岭战役属于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军队以他们百折不挠的斗争扭转了白马山之战的败局,并且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D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排除A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排除BC项。故选D项。7.【答案】C【难度】0.65【知识点】抗美援朝【详解】据材料“志愿军将士高唱 “保和平、卫祖国” 奔赴前线(史实②)”可知,体现了他们为了保卫祖国、维护和平,不惧危险、毅然出征的爱国情怀。他们深知抗美援朝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人民的利益,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据材料“全国民众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支援前线(史实③)”可知,展现了全国人民心系前线,为了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增产节约的方式为志愿军提供物资等支持,体现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团结一心,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据材料“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军枪眼(史实①)”可知,在战场上,黄继光为了完成战斗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展现出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胜利开辟道路,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典型代表,C项正确;而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首创精神,排除A项;“艰苦奋斗、爱国爱民” 虽然也有一定关联,但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上述抗美援朝史实所体现的精神,排除B项;“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更多与改革开放等时期的时代精神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A【难度】0.85【知识点】抗美援朝【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慰问,慰问对象主要是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以刘淑珍很可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A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我国进行的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计划,重点是国内的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赴朝慰问团无关,排除B项;1950-1952年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到土地,但这与赴朝慰问团的慰问行为无关,排除C项;慰问杯是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赠给刘淑珍的,目的是慰问参与抗美援朝相关活动的人员,而不是赠给朝鲜的制瓷工匠,排除D项。故选A项。二、综合题9.【答案】(1)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2)影响: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从一落千丈到得到大大提高。【难度】0.65【知识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抗美援朝【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图1场景发生在1895年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三、腐败无能的清廷被迫派李鸿章作为代表在日本马关(今日本下关市)春帆楼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讲和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由此可知,该条约签订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2)影响:根据材料二“图2是1953年7月28日上午9时3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松岳堂在《停战协定》及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变化: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由此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一落千丈到得到大大提高。10.【答案】(1)实业救国。根本原因: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恶劣。(2)示例1: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只要能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得分,或者答出其他有关的、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以得分)示例2: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能够围绕中国共产党在百团大战中的作用即可得分)(3)抗美援朝。只要能够围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意思作答并且没有不符合当时历史的表达即可得分,如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向中朝边境推进,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威胁中国的安全,因此抗美援朝是出于保家卫国的考虑。(4)启示:中华民族具有顽强不屈、勇于抗争、团结一心的精神;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中华民族具有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只有团结一心,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采取正确的策略,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综合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从民族精神、历史条件等方面得出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难度】0.4【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张謇“实业救国”活动、抗美援朝、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详解】(1)道路:据材料一“张謇是晚清状元,后投身实业救国”“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和福新面粉公司,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可知,张謇等近代实业家的“救国道路”为实业救国。根本原因:结合所学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恶劣。(2)从材料二中的事件中选择一个进行说明,重点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如选择九一八事变,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如选择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百团大战的内容和意义知识可知,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事件:据材料三“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可知,该事件为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与材料信息相符。考虑:据材料三“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可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向中朝边境推进,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威胁中国的安全,因此抗美援朝是出于保家卫国的考虑。(4)启示:开放性试题,综合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从民族精神、历史条件等方面得出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华民族具有顽强不屈、勇于抗争、团结一心的精神;据材料一可知,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据材料二可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族具有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只有团结一心,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采取正确的策略,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