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易错训练 物质构成的奥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易错训练 物质构成的奥秘(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构成的奥秘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如金刚石、石墨、硅等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2.微粒(如分子)的性质
(1)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间有空隙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5.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改变,只是分子空隙在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7.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8.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9.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0.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般相似。
11.稳定结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只有一层时为2。
1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离子一定带电(填一定或不一定)。
13.离子符号的意义: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离子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正(或负)电荷数
1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 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 < 电子数
1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16.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17.地壳中质量含量前五位: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生物体内前五位:氧O、碳C、氢H、氮N、钙Ca
18.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特殊:某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4)数字+元素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几个原子。
如:5O:表示5个氧原子; 3Ne:表示3个氖原子。
19.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0.元素周期表每一格包含的信息:
21.化学式的意义:表示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也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一个水分子由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2.化合价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例如:标出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氯化镁:2; 硫酸钠:2SO4
23.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4.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AmBn为例)
相对分子质量Mr(AmBn)=Ar(A)×m+Ar(B)×n
各元素的质量比=[ Ar(A)×m] :[Ar(B)×n ]
某元素质量分数ω= ×100%
易错陷阱1 微粒的性质易错点
【易错典例】
1.(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汽油置于敞口容器中逐渐减少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 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D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微粒的性质理解错误 氨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氨——氨气分子体积变小 气体变为液体,状态改变,是分子空隙在改变;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压缩气体,体积变小,是分子空隙在改变;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
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水虽然凝结成冰,但冰中的水分子仍然在不停地运动,没有停止,
不能正确运用微粒观点解释现象 海绵之间的空隙、鹅卵石之间缝隙可以填砂子、黄豆之间缝隙可以装小米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以上现象中的空隙并非分子或原子间空隙,均不能用“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来解释
尘土飞扬、柳絮飘飘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以上现象中的尘土、柳絮虽然小,但也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运动
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分子在做永不停歇的无规则运动,水虽然凝结成冰,但冰中的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没有停止
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是因为分子空隙变大汞柱会上升 汞是金属,由汞原子构成,不是分子构成;温度的升高,汞原子的大小不变,汞原子间空隙变大
【举一反三】
【变式1-1】(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物质的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体积变大
B.臭氧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银温度计汞柱升高——分子间隔增大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变式1-2】(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将密封良好的饼干从平原带到高原,包装袋会鼓起的原因是
A.袋内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B.袋内单个气体分子质量变大
C.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袋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变多
【变式1-3】(2024·陕西商洛·模拟预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A.CO能燃烧,不能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水通电分解有氧气产生——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火锅店门口香气袭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易错陷阱2 分子和原子易错点
【易错典例】
2.(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液氮遇热汽化——分子间隔变大
B.常温下,氮气很稳定,氧气较活泼——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对分子、原子的概念理解错误 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的性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观粒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们的微观粒子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哪种微观粒子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观粒子保持。
混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因此,无论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既可由分子构成,也可由原子或其他微观粒子构成。
认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不能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不能在没有限定条件下说不能再分。
对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理解错误 认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分子重,原子轻; 其实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大原子小。但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大,如汞原子就比氢分子大得多。
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则不一定不变。
【举一反三】
【变式2-1】(2025·上海奉贤·一模)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均可分 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变式2-2】(2024·湖南株洲·二模)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变式2-3】(2024·吉林白城·一模)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图“”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的分子
C.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能再分 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
易错陷阱3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易错点
【易错典例】
3.(2024·辽宁·中考真题)高纯硼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硼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x为2 B.硼原子的核外电子带正电
C.硼原子的质子数为3 D.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g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对原子结构认识错误 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不是所有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如氢原子不含中子。
误认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但氦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因为氦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2个电子即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镁原子最外层的2个电子容易失去。
对离子的形成理解错误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能通过得失电子变成原子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核内的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举一反三】
【变式3-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氯原子、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元素
C.图中“”表示两种原子带正电荷 D.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变式3-2】(2024·江苏苏州·一模)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是化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种类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变式3-3】(2024·湖南郴州·二模)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突破了美国对芯片技术的封锁。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下列有关硅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硅原子中有15个质子 B.单质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C.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硅原子的原子核上 D.硅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
【变式3-4】(2024·陕西宝鸡·二模)2024年2月29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里,“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名列其中。如图A为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中质子数为 。
(2)如图五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字母)。
(3)E粒子的符号是 。
易错陷阱4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易错点
【易错典例】
4.(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金属材料等领域。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B.钛的原子序数是22
C.钛原子变为钛离子()时核外电子数不变
D.钛元素与其它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对元素的概念理解错误 水(H2O) 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误认为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H2O)、氖原子(Ne)都是含有10个质子的粒子,但不属于同种元素。
对元素周期表给出的信息理解不清 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关系不明确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可以确定质子数、电子数与其相同,中子数不能确定,不一定等于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中数字的意义混淆 H2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2H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从元素角度对单质概念理解错误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CH4分子中质子数为10,并不是氖元素。
对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描述不清 过氧化氢(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描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宏观对宏观, 微观对微观,可以将其改成:过氧化氢(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
H2、H2O、H2O2三种物质均含有2个氢原子 描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宏观对宏观, 微观对微观,可以将其改成:每个H2、H2O、H2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氢原子。
【举一反三】
【变式4-1】(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锂电池应用广泛。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锂的原子序数为3
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C.锂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1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变式4-2】(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我国科研人员在钛酸锶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制冷技术的革新。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由 (填离子符号)和构成,其中的化合价为 。
【变式4-3】(2024·广东深圳·三模)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某些白酒之所以有特殊的香味是因为酿酒过程中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下列关于乙醇、乙酸、乙酸乙酯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均属于有机物
B.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变式4-3】(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元素观、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繁多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
B.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不变
易错陷阱5 化学式和化合价易错点
【易错典例】
5.(2024·西藏·中考真题)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表示2个氧原子
B.2Al:表示2个铝元素
C.:表示7个二氧化硫
D.:表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或错误 化合价或离子符号表示方法混淆 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符号,再写数字,“1”要省略。
对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描述错误 过氧化氢(H2O2)是由H、O两个元素组成的 过氧化氢(H2O2)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
过氧化氢(H2O2)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过氧化氢分子只能由原子构成,不含有其他的分子。可以说一个过氧化氢(H2O2)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对化合价理解有误 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显负价;与氧或氯元素化合时显正价。
【举一反三】
【变式4-1】(2024·广东深圳·三模)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某些白酒之所以有特殊的香味是因为酿酒过程中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下列关于乙醇、乙酸、乙酸乙酯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均属于有机物
B.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变式4-2】(2024·陕西咸阳·一模)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分子
B.中的“”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表示2个氧元素
D.、、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变式4-3】(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对NH3、H2O、HCl三种物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元素
B.均由氢原子和另外一种原子构成
C.三种物质中除了氢元素的另一种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2、-1
D.三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NH3
【变式4-4】(2024·甘肃金昌·一模)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读作硫酸铁
B.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定是
C.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两种
D.“”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
1.(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气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子种类不同
2.(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下列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间间隔变大
B 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D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A.A B.B C.C D.D
3.(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充电时放出二氧化碳。放电时,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二氧化碳分子: B.碳酸钠的化学式:
C.碳酸根离子: D.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4.(2025·山西·一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①因为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②因为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因为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定是单质
⑤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⑥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A.①②④ B.② C.②③ D.②⑥
5.(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我国科研工作者将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玄武岩中的磷灰石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B.中阳离子的符号为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由三种元素组成
6.(2025·陕西西安·二模)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分类观 B.能量观
①干冰和冰均为氧化物,火碱和纯碱都属于碱②百炼成钢、铁杵磨针均为化学变化③铁元素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缺铁易导致贫血 ①燃烧反应都散热,缓慢氧化吸热②蓄电池充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③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守恒观 D.微粒观
①甲烷燃烧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都不变②化学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可能不变③还原CuO的反应中,结合的氧原子数目一定等于CuO失去的氧原子数目 ①化学反应中离子一定可以再分②、、均由分子构成③和两种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A.A B.B C.C D.D
7.(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硫、氯和硒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B.硫和硒两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硫和氯为常量元素是由于摄入的营养物质中硫、氯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大
8.(2024·四川资阳·中考真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研制出抗疟药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琥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青蒿素衍生抗疟药,下列关于青蒿琥酯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无机化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是206
C.由三种元素组成 D.该物质由55个原子构成
9.(2025·山西忻州·一模)生产二氧化氯高效消毒剂的原理为,其涉及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
10.(2025·广东深圳·一模)二氧化氯是一种自来水高效消毒剂,它消毒过程中有如下图所示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①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转化②过程中分子总数不变
C.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CI 分子
D.晒太阳能降低自来水中乙物质的含量
11.(2024·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青色来自于天然矿石颜料——石青,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请按要求填空。
(1)两个氢氧根 。
(2)中“3”的含义 。
(3)下图是铜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铜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x的值为 。
(4)从石青的主要成分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写出一种既能表示物质,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微粒符号 。
12.(2025·陕西西安·一模)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 种分子;其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图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参加反应的X与Y的分子个数比为 (最简整数比)。
13.(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元素符号 。
(2)图中②为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图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是 (填序号)。
(4)图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5)元素①、③、⑤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4.(2024·宁夏·中考真题)我国化学家张青莲在测定铒、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1所示,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1)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图2中x= 。
(3)铒、铟属于不同种元素,因为 。
15.(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世界是物质的。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铍原子的质子数为 ,铍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与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图2中B单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4)图2中A和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其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
(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近期,天津大学焦魁教授的团队与合作者研发出超薄碳纳米纤维薄膜及泡沫镍,这项研究的应用使氢燃料电池性能提高近两倍。回答下列小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元素的符号 。
(2)3个氢原子 。
(3)氢气的化学式 。
17.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1)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从元素分类角度,镍元素属于 元素。
(4)对电池的研发方向,提出你的设想 (答一条即可)。
18.(2024·福建·中考真题)我国正在筹建月球科考站。针对“月球上是否存在大气”,查阅资料:
资料1 当天体中气体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20%时,该气体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气体分子的脱离速率均为。
资料2 使用质谱仪测定,在月球黑暗处发现有极微量的气体生成,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氖气和氩气等。日出时,月球表面有极微量的甲烷和氨气产生。
(1)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氩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分别如下图所示。
①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比氩原子的少 个。
②氩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0℃时,氢气、氦气和氮气的分子运动示意图分别如下所示。
①由上图分析,分子运动平均速率与 有关。
②日出时,月球表面产生的氨气(NH3)是由氨分子()聚集而成的。画出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氨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③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氢气、氦气等气体分子,所以不存在稳定大气,结合资料信息说明其原因: 。
19.(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处表示的是 ,②处表示的是 。
(2)根据下图钠、镁、氯、钾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
②钠原子和钾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均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钠和镁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原子中 不同。
(3)我国某研究团队通过构筑原子级分散的钌催化剂实现高效氮气电还原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和解析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如金刚石、石墨、硅等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2.微粒(如分子)的性质
(1)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间有空隙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5.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改变,只是分子空隙在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7.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8.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9.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0.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般相似。
11.稳定结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只有一层时为2。
1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离子一定带电(填一定或不一定)。
13.离子符号的意义: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离子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正(或负)电荷数
1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 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 < 电子数
1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16.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17.地壳中质量含量前五位: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生物体内前五位:氧O、碳C、氢H、氮N、钙Ca
18.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特殊:某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4)数字+元素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几个原子。
如:5O:表示5个氧原子; 3Ne:表示3个氖原子。
19.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0.元素周期表每一格包含的信息:
21.化学式的意义:表示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也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一个水分子由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2.化合价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例如:标出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氯化镁:2; 硫酸钠:2SO4
23.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4.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AmBn为例)
相对分子质量Mr(AmBn)=Ar(A)×m+Ar(B)×n
各元素的质量比=[ Ar(A)×m] :[Ar(B)×n ]
某元素质量分数ω= ×100%
易错陷阱1 微粒的性质易错点
【易错典例】
1.(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汽油置于敞口容器中逐渐减少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 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D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汽油置于敞口容器中逐渐减少,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形成新物质,所以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隔变小,故C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氧气和臭氧的分子结构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微粒的性质理解错误 氨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氨——氨气分子体积变小 气体变为液体,状态改变,是分子空隙在改变;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压缩气体,体积变小,是分子空隙在改变;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
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水虽然凝结成冰,但冰中的水分子仍然在不停地运动,没有停止,
不能正确运用微粒观点解释现象 海绵之间的空隙、鹅卵石之间缝隙可以填砂子、黄豆之间缝隙可以装小米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以上现象中的空隙并非分子或原子间空隙,均不能用“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来解释
尘土飞扬、柳絮飘飘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以上现象中的尘土、柳絮虽然小,但也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运动
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分子在做永不停歇的无规则运动,水虽然凝结成冰,但冰中的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没有停止
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是因为分子空隙变大汞柱会上升 汞是金属,由汞原子构成,不是分子构成;温度的升高,汞原子的大小不变,汞原子间空隙变大
【举一反三】
【变式1-1】(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物质的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体积变大
B.臭氧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银温度计汞柱升高——分子间隔增大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B
【详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 水银是金属单质汞,由汞原子构成,温度计在温度升高时,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水银柱升高,故选项解释错误;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变式1-2】(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将密封良好的饼干从平原带到高原,包装袋会鼓起的原因是
A.袋内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B.袋内单个气体分子质量变大
C.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袋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变多
【答案】C
【分析】将密封良好的饼干从平原带到高原时,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会变大,故包装袋鼓起,而袋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和个数都不发生变化.
【详解】A、袋内气体分子数目不变,说法错误;
B、袋内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单个气体分子质量不变,说法错误;
C、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说法正确;
D、袋内气体分子的种类不变,说法错误;
故选:C。
【变式1-3】(2024·陕西商洛·模拟预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A.CO能燃烧,不能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水通电分解有氧气产生——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火锅店门口香气袭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答案】D
【详解】A.CO和CO2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A正确;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正确;
C.火锅店香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正确;
D.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说明原子间隔变大,D错误;
故选D。
易错陷阱2 分子和原子易错点
【易错典例】
2.(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液氮遇热汽化——分子间隔变大
B.常温下,氮气很稳定,氧气较活泼——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D
【详解】A、液氮气化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氮气和氧气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D。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对分子、原子的概念理解错误 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的性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观粒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们的微观粒子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哪种微观粒子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观粒子保持。
混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因此,无论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既可由分子构成,也可由原子或其他微观粒子构成。
认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不能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不能在没有限定条件下说不能再分。
对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理解错误 认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分子重,原子轻; 其实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大原子小。但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大,如汞原子就比氢分子大得多。
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则不一定不变。
【举一反三】
【变式2-1】(2025·上海奉贤·一模)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均可分 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答案】B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能保持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变式2-2】(2024·湖南株洲·二模)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B
【详解】A 、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不是分子大小改变,错误;
B、墙内开花墙外香,花香分子会从墙内扩散到墙外,从而使墙外的人也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的物理性质不一定由分子保持,错误;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但在物理层面,原子可以再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错误。
故选B。
【变式2-3】(2024·吉林白城·一模)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图“”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的分子
C.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能再分 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B
【分析】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有2个“ ”没有参加 反应,实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
【详解】A、由实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B、由实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分子,说法错误;
C、由实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即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能再分,说法正确;
D、由实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两种物质的分子,反应后生成一种新分子,即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分,说法正确。
故选B。
易错陷阱3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易错点
【易错典例】
3.(2024·辽宁·中考真题)高纯硼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硼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x为2 B.硼原子的核外电子带正电
C.硼原子的质子数为3 D.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g
【答案】A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5=x+3,x=2,符合题意;
B、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硼原子的质子数为5,不符合题意;
D、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硼原子的质子数为5,不是相对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对原子结构认识错误 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不是所有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如氢原子不含中子。
误认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但氦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因为氦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2个电子即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镁原子最外层的2个电子容易失去。
对离子的形成理解错误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能通过得失电子变成原子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核内的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举一反三】
【变式3-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氯原子、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元素
C.图中“”表示两种原子带正电荷 D.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A
【详解】A、氯原子和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有7个电子,故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原子、不能表示2个氯元素,错误;
C、原子是不带电的,同时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圆圈表示原子核,故图中“”表示两种原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通常容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通常容易得电子,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故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错误;
故选A
【变式3-2】(2024·江苏苏州·一模)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是化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种类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答案】B
【详解】A 、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气分子(O2)和臭氧分子(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正确;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汞原子体积变大,错误;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而不是因为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错误。
故选B。
【变式3-3】(2024·湖南郴州·二模)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突破了美国对芯片技术的封锁。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下列有关硅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硅原子中有15个质子 B.单质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C.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硅原子的原子核上 D.硅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
【答案】A
【详解】A、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硅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4,所以一个硅原子中有14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的原子核上,所以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硅原子的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硅原子的核外有14个电子,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数有8个电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变式3-4】(2024·陕西宝鸡·二模)2024年2月29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里,“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名列其中。如图A为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中质子数为 。
(2)如图五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字母)。
(3)E粒子的符号是 。
【答案】(1)3
(2)BD
(3)S2﹣
【详解】(1)根据锂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中质子数为3,故填写:3。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D属于原子,且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故填写:BD。
(3)E粒子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故填写:S2﹣。
易错陷阱4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易错点
【易错典例】
4.(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金属材料等领域。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B.钛的原子序数是22
C.钛原子变为钛离子()时核外电子数不变
D.钛元素与其它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答案】B
【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 “g”,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错误;
B 、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中左上角数字是原子序数,钛的原子序数是 22,正确;
C、钛原子变为钛离子(Ti4+)时,失去了 4 个电子,核外电子数发生了改变,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钛元素与其它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错误。
故选B。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对元素的概念理解错误 水(H2O) 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误认为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H2O)、氖原子(Ne)都是含有10个质子的粒子,但不属于同种元素。
对元素周期表给出的信息理解不清 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关系不明确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可以确定质子数、电子数与其相同,中子数不能确定,不一定等于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中数字的意义混淆 H2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2H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从元素角度对单质概念理解错误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CH4分子中质子数为10,并不是氖元素。
对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描述不清 过氧化氢(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描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宏观对宏观, 微观对微观,可以将其改成:过氧化氢(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
H2、H2O、H2O2三种物质均含有2个氢原子 描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宏观对宏观, 微观对微观,可以将其改成:每个H2、H2O、H2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氢原子。
【举一反三】
【变式4-1】(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锂电池应用广泛。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锂的原子序数为3
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C.锂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1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A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故A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单位是“1”,不是“克”,故B不符合题意;
C、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故C不符合题意;
D、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4-2】(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我国科研人员在钛酸锶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制冷技术的革新。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由 (填离子符号)和构成,其中的化合价为 。
【答案】(1) 金属 38
(2)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信息可知,的名称中含有“钅”,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8。
(2)属于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且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设的化合价为a,则有,则。
【变式4-3】(2024·广东深圳·三模)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某些白酒之所以有特殊的香味是因为酿酒过程中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下列关于乙醇、乙酸、乙酸乙酯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均属于有机物
B.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详解】A、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均是含碳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此选项说法正确;
B、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此选项说法正确;
C、乙醇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故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题中给出的化学式一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变式4-3】(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元素观、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繁多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
B.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B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虽然元素的种类是有限的,但由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是繁多的,故说法正确;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碳12、碳13、碳14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则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说法错误;
C、原子核体积相对于原子体积来说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故说法正确;
D、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其质子数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B。
易错陷阱5 化学式和化合价易错点
【易错典例】
5.(2024·西藏·中考真题)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表示2个氧原子
B.2Al:表示2个铝元素
C.:表示7个二氧化硫
D.:表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答案】D
【详解】A、:表示1个氧离子,选项错误;
B、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故2Al:表示2个铝原子,选项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前出现数字表示几个分子,故:表示7个二氧化硫分子,选项错误;
D、:表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价,选项正确;
故选D。
【避错大招】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解读
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或错误 化合价或离子符号表示方法混淆 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符号,再写数字,“1”要省略。
对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描述错误 过氧化氢(H2O2)是由H、O两个元素组成的 过氧化氢(H2O2)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
过氧化氢(H2O2)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过氧化氢分子只能由原子构成,不含有其他的分子。可以说一个过氧化氢(H2O2)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对化合价理解有误 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显负价;与氧或氯元素化合时显正价。
【举一反三】
【变式4-1】(2024·广东深圳·三模)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某些白酒之所以有特殊的香味是因为酿酒过程中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下列关于乙醇、乙酸、乙酸乙酯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均属于有机物
B.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详解】A、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均是含碳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此选项说法正确;
B、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此选项说法正确;
C、乙醇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故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题中给出的化学式一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变式4-2】(2024·陕西咸阳·一模)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分子
B.中的“”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表示2个氧元素
D.、、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答案】B
【详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H2CO3、H2O中都不含氢分子,A选项错误;
B、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中的“”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B选项正确;
C、表示2个氧原子,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用个数衡量,C选项错误;
D、微粒结构示意图左侧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因此、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而表示的是阳离子,D选项错误。
故选:B。
【变式4-3】(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对NH3、H2O、HCl三种物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元素
B.均由氢原子和另外一种原子构成
C.三种物质中除了氢元素的另一种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2、-1
D.三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NH3
【答案】B
【详解】A、由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这三种物质中均含氢元素,故A正确;
B、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三种化合物中氢元素均显+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NH3中氮元素显-3价,H2O中氧元素显-2价,HCl中氯元素显-1价,故C正确;
D、NH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HCl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
故选B。
【变式4-4】(2024·甘肃金昌·一模)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读作硫酸铁
B.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定是
C.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两种
D.“”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
【答案】C
【详解】A、读作硫酸亚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不一定是,也有可能是,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中铵根显+1价,硝酸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因此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两种,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气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子种类不同
【答案】A
【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合理;
B、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增大,降低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之间间隔减小,所以气体的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不合理;
C、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故选项解释不合理;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二者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不合理;
故选:A。
2.(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下列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间间隔变大
B 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D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选项正确;
B、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正确;
C、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选项正确;
D、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选项错误,故选。
3.(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充电时放出二氧化碳。放电时,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二氧化碳分子: B.碳酸钠的化学式:
C.碳酸根离子: D.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A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个二氧化碳分子:,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B、碳酸钠化合物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化合价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碳酸钠的化学式:,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离子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省略不写,碳酸根离子:,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单质化合价为0,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说法错误;
故选:A。
4.(2025·山西·一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①因为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②因为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因为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定是单质
⑤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⑥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A.①②④ B.② C.②③ D.②⑥
【答案】B
【详解】①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但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水中氢元素显+1价,但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②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故选项正确;
③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KClO3,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⑤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一定是分子错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如铁的化学性质是由铁原子保持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我国科研工作者将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玄武岩中的磷灰石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B.中阳离子的符号为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由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详解】A、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不符合题意;
B、磷酸钙由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构成,钙离子属于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填:Ca2+,不符合题意;
C、氧是8号元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故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磷酸钙由Ca、P、O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5·陕西西安·二模)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分类观 B.能量观
①干冰和冰均为氧化物,火碱和纯碱都属于碱②百炼成钢、铁杵磨针均为化学变化③铁元素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缺铁易导致贫血 ①燃烧反应都散热,缓慢氧化吸热②蓄电池充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③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守恒观 D.微粒观
①甲烷燃烧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都不变②化学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可能不变③还原CuO的反应中,结合的氧原子数目一定等于CuO失去的氧原子数目 ①化学反应中离子一定可以再分②、、均由分子构成③和两种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①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冰是固态的水,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均属于氧化物;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错误;
②百炼成钢,发生了碳的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杵磨针,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③铁元素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缺铁易导致贫血,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燃烧和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错误;
②蓄电池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
③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甲烷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都不变,正确;
②化学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可能不变,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沉淀或气体生成,溶液质量不变,正确;
③ 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氢气还原CuO的反应中,H2结合的氧原子数目一定等于CuO失去的氧原子数目,正确。符合题意;
D、①在化学反应中,离子不一定可以再分,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再分,错误;
②过氧化氢、水、硫酸均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均是由分子构成,正确;
③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相同,但是氢原子属于非金属原子,钠原子属于金属原子,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硫、氯和硒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B.硫和硒两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硫和氯为常量元素是由于摄入的营养物质中硫、氯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大
【答案】B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说法正确;
B、硫和硒两种元素位于同一纵列,所以属于同族元素,故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故说法正确;
D、硫和氯为常量元素是由于摄入的营养物质中硫、氯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大,故说法正确。
故选B。
8.(2024·四川资阳·中考真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研制出抗疟药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琥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青蒿素衍生抗疟药,下列关于青蒿琥酯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无机化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是206
C.由三种元素组成 D.该物质由55个原子构成
【答案】C
【详解】A、青蒿琥酯(C19H28 O8)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且不属于CO、CO2、H2CO3、碳酸盐中的任何一种,所以属于有机化合物,不是无机化合物,该选项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为,不是 206,该选项错误;
C、从化学式C19H28 O8可知,青蒿琥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该选项正确;
D、青蒿琥酯由青蒿琥酯分子构成,一个青蒿琥酯分子由个原子构成,不能说该物质由 55 个原子构成,该选项错误。
故选:C。
9.(2025·山西忻州·一模)生产二氧化氯高效消毒剂的原理为,其涉及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A、NaClO3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和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2)×3=0,解得x=+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标出其中化合价为,该选项不正确;
B、HCl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1价,标注化合价时,“1”不能省略,为,该选项不正确;
C、Cl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y,则y+(-2)×2=0,解得y=+4,则为,该选项不正确;
D、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则为,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0.(2025·广东深圳·一模)二氧化氯是一种自来水高效消毒剂,它消毒过程中有如下图所示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①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转化②过程中分子总数不变
C.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CI 分子
D.晒太阳能降低自来水中乙物质的含量
【答案】B
【详解】A、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之和为0,根据图示,甲是ClO2,其中氧元素显-2价,则氯元素化合价为+4价,乙是HClO,其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所以转化①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选项正确;
B、转化②是HClO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HCl、O2,化学方程式为,每2个HClO分子反应生成2个HCl分子和1个O2 分子,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该选项错误;
C、丙是HCl,由HCl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Cl分子 ,该选项正确;
D、乙是HClO,HClO在光照条件下会分解,所以晒太阳能使HClO分解,降低自来水中乙物质的含量,该选项正确。
故选:B。
11.(2024·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青色来自于天然矿石颜料——石青,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请按要求填空。
(1)两个氢氧根 。
(2)中“3”的含义 。
(3)下图是铜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铜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x的值为 。
(4)从石青的主要成分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写出一种既能表示物质,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微粒符号 。
【答案】(1)
(2)1个碳酸根离子含有3个氧原子
(3)1
(4)Cu/C
【详解】(1)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1个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氢氧根离子的符号为;表示多个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氧根表示为。
(2)对于离子符号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中所含某原子的个数,所以中 “3” 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含有 3 个氧原子。
(3)元素信息示意图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根据图像,铜的原子序数为29。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则,解得x=1。
(4)石青的主要成分Cu3(CO3 )2 (OH)2 中含有的元素有铜、碳、氧、氢。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固态单质等由原子直接构成,其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个原子,所以可写Cu 或C。
12.(2025·陕西西安·一模)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 种分子;其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图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参加反应的X与Y的分子个数比为 (最简整数比)。
【答案】(1) 4/四 NO、H2O
(2)N
(3)3:2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与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有四种分子,一氧化氮和水,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填:四;NO、H2O。
(2)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氮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图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氮元素,故填:N。
(3)由分析可知,X为一氧化氮,Y为氨气,参加反应的X与Y的分子个数比为6:4=3:2,故填:3:2。
13.(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元素符号 。
(2)图中②为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图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是 (填序号)。
(4)图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5)元素①、③、⑤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H
(2)非金属
(3)⑥
(4)Na
(5)Mg(OH)2
【详解】(1)图中①的原子序数为1,为氢元素,元素符号为H;
(2)图中②的原子序数为6,为碳元素,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3)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⑥为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则图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是⑥;
(4)在元素周期表中,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活动性逐渐增强,故图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元素是④,即钠元素,元素符号是:Na;
(5)元素①、③、⑤分别是氢、氧、镁,形成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Mg(OH)2。
14.(2024·宁夏·中考真题)我国化学家张青莲在测定铒、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1所示,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1)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图2中x= 。
(3)铒、铟属于不同种元素,因为 。
【答案】(1)167.3
(2)18
(3)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或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9=2+8+x+18+3,x=18;
(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铒、铟属于不同种元素,因为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或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15.(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世界是物质的。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铍原子的质子数为 ,铍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与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图2中B单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4)图2中A和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其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1) 4 金属
(2) C B
(3)原子
(4) Na2S -2
【详解】(1)图1中铍原子的原子序数(左上角数字)是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铍原子的质子数是4;
铍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个电子层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则图2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是C;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B与C质子数(圆圈内数字)相同,则与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
(3)图2中B是钠单质,钠属于金属由原子构成;
(4)图2中A(硫)和B( 钠)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其中硫元素显-2价,钠元素显+1价,则化学式为Na2S,其中A(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近期,天津大学焦魁教授的团队与合作者研发出超薄碳纳米纤维薄膜及泡沫镍,这项研究的应用使氢燃料电池性能提高近两倍。回答下列小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元素的符号 。
(2)3个氢原子 。
(3)氢气的化学式 。
17.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1)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从元素分类角度,镍元素属于 元素。
(4)对电池的研发方向,提出你的设想 (答一条即可)。
【答案】16. H 3H H2 17. 28 58.69 金属 研究新能源电池
【解析】16.(1)氢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故填:H;
(2)原子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若要表示多个原子,在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个氢原子表示为3H,故填:3H;
(3)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是:H2,故填:H2;
17.(1)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故填:28;
(2)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故填 :58.69;
(3)镍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4)对于电池研发方向,可研究新能源电池,以解决环境问题,故填:研究新能源电池。
18.(2024·福建·中考真题)我国正在筹建月球科考站。针对“月球上是否存在大气”,查阅资料:
资料1 当天体中气体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20%时,该气体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气体分子的脱离速率均为。
资料2 使用质谱仪测定,在月球黑暗处发现有极微量的气体生成,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氖气和氩气等。日出时,月球表面有极微量的甲烷和氨气产生。
(1)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氩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分别如下图所示。
①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比氩原子的少 个。
②氩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0℃时,氢气、氦气和氮气的分子运动示意图分别如下所示。
①由上图分析,分子运动平均速率与 有关。
②日出时,月球表面产生的氨气(NH3)是由氨分子()聚集而成的。画出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氨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③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氢气、氦气等气体分子,所以不存在稳定大气,结合资料信息说明其原因: 。
【答案】(1) 8 39.95
(2) 相对分子质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0℃时,氢分子、氦分子等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20%,且温度升高,速率更快
【详解】(1)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8=10,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则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比氩原子的少18 10=8个;
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氩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2)①由上图分析,分子运动平均速率:H2 >He>N2,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4、28,因此:分子运动平均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②根据氨分子()可知,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氨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③根据资料1:当天体中气体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20%时,该气体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气体分子的脱离速率均为,可知,当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0.48kms-1时,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H2的平均速率为1.84 kms-1,He的平均速率为1.31 kms-1,因此H2、He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氢气、氦气等气体分子,所以不存在稳定大气,结合资料信息说明其原因:0℃时,氢分子、氦分子等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20%,且温度升高,速率更快。
19.(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处表示的是 ,②处表示的是 。
(2)根据下图钠、镁、氯、钾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
②钠原子和钾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均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钠和镁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原子中 不同。
(3)我国某研究团队通过构筑原子级分散的钌催化剂实现高效氮气电还原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1) 元素 原子
(2) 7 失去 质子数
(3)
【详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①表示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因此②表示原子;
(2)①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x=17-2-8=7;
②钠原子和钾原子的最外层具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均容易失去电子,因此钠原子和钾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钠和镁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氮气与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