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生物下册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生物下册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同学们利用包装盒制作水培装置种植菠菜,如图所示。菠菜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2.制作金鱼生态缸时,会在里面放置新鲜水草,这些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
A.为金鱼提供食物 B.增加鱼缸的观赏性
C.增加鱼缸内的氧气 D.为金鱼提供隐蔽的场所
3.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外部条件是( )
a. 适宜的温度 b. 适量的水 c. 充足的空气 d. 光照
A.abd B.abc C.acd D.bcd
4.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中,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分的散失,其“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5.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中和即意味着禁止工厂排放二氧化碳
B.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只消耗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
D.碳排放速率和鱼类、鸟类等动物无关
6.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只有在白天才会进行蒸腾作用 B.水分是由植物的根吸收,经过筛管运输的
C.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减少降雨量 D.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度
7.如图所示,两个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杯内各插有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两个天平均保持平衡。其中图1放置光照通风处,图2放置阴暗通风处。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向甲倾斜、图2向乙倾斜
B.图1向乙倾斜,图2向甲倾斜
C.图1、图2都向甲倾斜
D.图1、图2都向乙倾斜
8.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其细胞特点是(  )
A.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 B.细胞体积大,排列不够紧密
C.细胞迅速伸长,内有较大液泡 D.细胞体积大,排列紧密
9.如图,过程Ⅰ和Ⅱ分别是苹果树的两种生理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①②分别为二氧化碳、有机物、线粒体、叶绿体
B.苹果树在生长期间时刻都在进行过程Ⅱ
C.苹果果实内的淀粉来自叶片的过程I
D.太阳能通过过程Ⅰ进入苹果树的体内
10.下列农业生产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对庄稼进行及时的排涝、松土——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合理密植——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
C.晴朗的中午,给塑料大棚通风——增加氧气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11.结合概念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子房壁
B.大豆油是从⑤中榨取的
C.葵花籽的外壳是由②发育而来的
D.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④中
12.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模仿海尔蒙特做了如下实验:他们把一株0.05kg的白菜幼苗种在花盆里,只用雨水浇灌,3个月后,白菜重量增加了1.45kg,而土壤重量几乎没有减少,下列有关分析全部正确的是(  )
①白菜重量增加的1.45水g全部来源于水分
②白菜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做出了微薄的贡献
③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
④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全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⑤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其中干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
A.②⑤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塞罕坝曾是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历经50多年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下列关于人工林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
B.能够提高空气湿度、净化空气
C.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D.仅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14.油菜进入开花季节、田间一片金黄。油菜花竞相怒放,浓郁花香令人陶醉。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解剖油菜花的展示图,下列说法和步骤,错误的是(  )
A.用镊子依次取下萼片、花瓣,放在纸上观察
B.从图中可知,油菜花是两性花
C.用镊子取下雄蕊,用放大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D.取下雄蕊放在纸上,用解剖刀从中央剖开,用肉眼观察里面的胚珠
15.从海洋不同深度采集甲、乙、丙、丁四种藻类,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推测生活在海洋最深处的藻类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下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a可表示有机物进入植物体内
B.箭头b可表示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运输
C.箭头c可表示水蒸气从叶片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
D.箭头d可表示水蒸气由叶片气孔进入叶片
17.“低碳”生活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低碳”主要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只有绿色植物
B.②过程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C.电动汽车的研发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减少对③过程的依赖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18.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用,如图是洋葱根尖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由导管细胞构成
B.③处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C.②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D.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二、资料分析题
1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散放出的热量,起着温室上的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此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1)与温室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气体可通过植物体的 作用产生。
(2)煤是化石燃料之一,其所蕴含的能量是由古代的 植物通过 作用获得的。
(3)作为一名中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如何做,以减缓温室效应 (说出一点即可)。
(4)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___。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0.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热带雨林降水频繁,其中有不少雨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冷凝而成的。据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水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毫米/年。
资料二: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是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此过程中,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使得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如下图)。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1)据资料一计算,热带雨林的蒸腾量占降水量的比例大约是 %,所以热带雨林的降水频繁。这也说明绿色植物能提高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 。
(2)降雨落到地面,又被植物通过根尖的 吸收,通过茎内的 运输到叶片,“植物体每吸收1 kg水,只有10g左右保存在体内。”其余的水分经由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 作用。
(3)森林除了有“绿色水库”之称,还有“地球之肺”之称,这是因为森林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 ,从而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B D D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A D D D C A D
19.(1)呼吸
(2) 蕨类 光合
(3)绿色出行/节约用电
(4)B
20.(1) 80.5 水循环
(2) 成熟区/根毛 导管 蒸腾
(3) 氧气/O2 碳-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