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名师专版·2025 年中考全真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2 分)mài 贯 蓄 ɡēnɡ评分说明:每空 0.5 分。2.(2 分)(1)自投罗网 (2)绫罗绸缎评分说明:每空 1 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3.(2 分)D【解析】下联末字应为一声或二声。排除 A 项和 C 项。根据第一小题语段中的“穿巴蜀,过荆楚,行赣皖,经吴越,茫茫九脉,浩荡东流,奔腾入海”可知,第一空应填“舟行天下”。根据第三小题语段中的“治水兴邦的民族期盼”可知,第二空可填“治水兴邦”。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治水兴邦,体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所以第三空可填:展情怀。故选 D。4.(8 分)君子好逑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江入大荒流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折戟沉沙铁未销 回首向来萧瑟处评分说明:每空(见序号)1 分,每错、增、漏 1 字则该空扣 0.5 分。5.(3 分)示例:该标识中,三条纵的线条向上扩展构成水花状,代表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1 分)四条横线形成龙形,代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1 分)整个图案庄重大方,象征南水北调工程将中华腹地四条江河联系起来,形成宏观调控水资源的巨大能力。(1 分)评分说明:联系图片主要元素,诠释合理,语言简明有条理,酌情赋分。6.(3 分)(1)把“连续”改为“连接”(2)在“龟山”后加“之间”(3)把书名号改为引号评分说明:每小题 1 分,改对一处得 1 分。7.(2 分)暗 哀评分说明:每空 1 分。8.(2 分)岂(0.5 分) 表示反问,这样的壮美的景色,是因为受了贬谪才能看到,欧阳修的 郁愤之情在景色中得到了释怀,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豪迈气概。(1.5 分)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9.(4 分)(1)偏爱 (2)就是 (2)的确、确实 (3)互为依靠的双方评分说明:每小题 1 分,其他意近答案亦可。10.(2 分)矣 耳 也评分说明:每空 1 分,全对得 2 分;一词多填则整题无分。11.(2 分)进 可 并 兼 天 下 /退 可 鼎 足 而 立 /此 理 之 自 然 也 。评分说明:断对一处得 1 分;多断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12.(2 分)现在皇上年幼弱小,刚刚即位,应该派遣重要使臣到吴再次申明和好的愿望。评分说明:意思相近、表达通顺即可。关键词明显翻译错误,每处扣 1 分,扣完为止。13.(4 分)甲文中的邹忌能够以小见大,采取类比说理、委婉劝谏的方法。乙文中的邓芝采用比喻说理,将两国关系比喻成唇齿关系,取得良好效果。评分说明:答对一点 2 分,意近即可。附乙文参考译文:蜀汉尚书邓芝向诸葛亮进言说:“现在皇上年幼弱小,刚刚即位,应该派遣重要使臣到吴再次申明和好的愿望。”诸葛亮回答:“我考虑这件事很久了,只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罢了,今天才找到合适的人。”邓芝问:“这个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您啊。”于是派遣邓芝以中郎将的身份去东吴重修友好。冬季十月,邓芝抵达东吴。当时吴王孙权尚未与曹魏断绝关系,犹豫不决,没有立即接见邓芝。邓芝于是上表请求觐见说:“臣今日前来,也是想为东吴着想,不仅仅是为了蜀汉。”吴王接见了他,说:“我确实愿意与蜀汉和亲,但担心蜀主年幼,国家弱小处境危急,会被曹魏趁机攻击,无法自我保全啊。”邓芝回答说:“东吴与蜀汉两国,占有四州之地。大王是闻名当世的英杰,诸葛亮也是当代的俊杰。蜀汉有重重险关固守,东吴有三江天险阻隔。结合这两大优势,互为唇齿相依,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三足鼎立,这是合乎自然道理的。大王如果现在向曹魏称臣,曹魏必定会上要大王入朝觐见,下要太子作人质,如果不服从命令,他们就会以讨伐叛逆为名出兵,蜀汉也会顺长江而下见机进攻,这样一来,江南之地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吴王沉默良久说:“您说得对。”于是与曹魏断绝关系,专心与蜀汉结盟。14.(2 分)A【解析】依次介绍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及其文化价值。15.(2 分)先总说后分说 绣制工序评分说明:每点 1 分。16.(3 分)示例:①持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构建,为传统手工艺的发掘、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个平台;②在保证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底蕴的同时,积极与时俱进,激活并提升其商业价值,形成正向循环。③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评分说明:每点 1 分,意近即可。17.(3 分)C【解析】 C.第⑩段“原来,训练休息间隙,这里的官兵喜欢以剑麻为纸,在叶片上刻字”,这体现官兵们在训练休息时间,以在叶片上刻字为乐,这是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寻找乐趣和表达心声的方式,并不能直接表明官兵们生活单调,反而可能反映出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寻找乐趣和表达心声的方式。18.(3 分)种植玫瑰和果树苗失败 心渐渐敞亮 怀念评分说明:每空 1 分。19.(3 分)通过写“我”种植玫瑰和果树苗失败的内容,与后文种植剑麻成功形成对比,(1 分)突出了剑麻的生命力和适应性,(1 分)同时也反映了“我”在挫折中成长的过程。(1 分)评分说明:每点 1 分,意近即可。20.(3 分)①剑麻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②剑麻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守岛官兵坚韧不拔的精神。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评分说明:每点 1 分,意近即可;除以上三点,其他合乎情理的答案酌情赋分。21.(2 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主力需要转移到新革命根据地。评分说明:意近即可。22.(2 分)通过直接描写人们挖土等具体行为,以及侧面烘托如“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等环境描写,(1 分)凸显了筑路工人们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工作,无私奉献的顽强拼搏精神。(1 分)评分说明:每点 1 分,意近即可。23.(2 分)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评分说明:意近即可。24.(2 分)示例一:我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坚定的革命信仰使保尔勇敢反抗压迫,投身革命,在战场厮杀;使他在修筑铁路时忍受着严寒,忘我地工作;支撑着他克服双目失明和身体瘫痪的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的故事鼓舞我在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时,要坚定信仰并为之不懈奋斗。 示例二:我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汲取“勇气”的力量。红军战士们长途跋涉,穿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到达陕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遭受敌人的围追堵截。但是,他们凭借无畏的勇气,最终战胜了所有困难,取得了胜利。这本书教会了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不畏艰难,不惧风险,勇往直前。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其他合乎情理的答案酌情赋分。25.任务一示例 1:松弛感确实需要,一张一弛本是文武之道。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遇事就躺平的懈第 2 页 共 5 页怠,而是要学会在压力面前放慢脚步,稳步前进。不和别人,不和自己过度较劲。还记得里约奥运会吗?希望我们也能像傅园慧那样笑着对大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示例 2:一味松弛是不行的,一味较劲也是不对的。张弛有度才是我们迎接中考的正确方式。面对竞争,不断内耗,以致于学习效率低下,自然不可取。重压之下,仍能云淡风轻,不抗拒也不拧巴,这才是竞争中该有的姿态。任务二示例:红旗飘扬红旗飘扬在风中,/号角吹响在耳边,/抗战的历史铭记心中,/新的征程在脚下延伸。评分说明:任务一符合设计情境,内容突出主题。任务二小诗要有诗歌样式,语言精练有韵味,不要求押韵。26.(50 分)作文评分说明任务一:半命题作文,我用______改变了自己1.审题立意。以“我用______改变了自己”为题,题目中的空白处填写的应是让我或他与她发生了改变的事物或事件,比如,我用一次出行改变了自己、一次相遇改变了自己、一次别离改变了自己、知识、志向、理想等等。写作本文,需要从生活中取材,以身边人,身边事或自身事为写作对象,重在表现某人的产生变化的过程,选材要以实取胜,写出真情实感。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文章可以写人记事,围绕让某人发生了积极变化的某件事来展开故事情节。2.选材构思。根据题目中的“我”可知,要运用第一人称来叙事。可以这样写,首段直接点明题目中的“改变”一词,开篇明义。主体部分写人记事,记叙自己因为自己树立的目标的积极影响而从懦弱变得坚强勇敢的过程。叙事需要详略得当。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以议论收束全篇,并与题目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在写作的时候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在文末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任务二:材料作文一、审题立意。本次作文题目要求根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面对规则不公平,毅然决定改变并喊出“我想试试”这一情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解析题目时,需精准把握哪吒的反抗精神与“我想试试”所蕴含的勇敢尝试之意。写作主题可明确为“勇于挑战,敢于尝试”,旨在强调在遭遇不公与困境时,我们应秉持哪吒般的无畏勇气,不惧质疑,果断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以现实生活为例,不少人在面对职场性别歧视、教育资源不均等社会不公现象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或消极逃避,缺乏主动挑战现状的决心。而哪吒的故事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在面对不公时,要勇敢地站出来,用坚定的信念和切实的行动去改变世界。本文正是要通过哪吒这一鲜活形象,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勇气与力量,促使我们在面对不公时,敢于发声,勇于尝试,以不懈的努力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二、选材构思。在选择素材和构思行文方面,我们可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挖掘。首先,可选取古今中外勇于挑战不公、敢于尝试的杰出人物事例作为有力论据。比如,科学家屠呦呦,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勇于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巨大贡献。其次,可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人的故事,讲述在面对困难时如何鼓起勇气去尝试、去改变。在构思行文时,可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清晰结构。开篇通过哪吒的故事引出“勇于挑战,敢于尝试”的主题;接着深入分析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它是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最后提出具体的践行方法,如培养批判性思维、勇于迈出第一步、坚持不懈等,并呼吁大家在面对不公和困难时,像哪吒一样,勇敢地说出“我想试试”,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任务三:想象类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结合材料“我们渴望生活能有改变,我们渴望生活多样化,我们想要的从来不只是一种生活。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种物种,将会怎样呢?”可知,本文写作需第 3 页 共 5 页要想象能力。大胆运用想象,可以搜寻脑海中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现。只有善于把想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联系起来,巧妙地设计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生动有趣。想象作文也要求想象新颖。根据材料要求展开想象,假如“我”会变,“我”要把自己变成什么?结合材料“变成了另外一种物种”限定了变化的范围,可以是动物,比如鸟、鱼、狼、狗等等,也可以是植物,比如花、草、树,还可以是没有生命的自然万物,比如白云、风、山等等………然后考虑变化了以后“我”做了什么,注意应当围绕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思考立意,积极向上。第二,选材构思。通过“变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个蜗牛,一棵草,一粒石子,一个路灯等。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一个星球等。变形后,生活方式,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改变。如果变成一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树枝上探险,可以结交几位蚂蚁朋友……也可能会跟着另外一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变成一个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的身边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在你身边发生的故事。总之在写作本文时,想象要丰富,要合理,内容要具体,写出奇趣来。让变形的事物成为自己所看、所听、所闻、所感的生活体验的宣泄口,用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任务一作文评分标准主题 内容 结构 语言一类文 45-50 分 表达意图明 确,主题较为 深刻或新颖。 内容具体充实, 选材新颖;突出 个性化体验,给 人以启示。 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叙事性强,细节典型生 动;结构完整、严谨。 语言流畅生动;表 达方式丰富准确; 表达效果好;叙述 手法恰当。二类文 表达意图明 39-44 分 确。 内容具体充实, 选材恰当;有个 性化体验。 条理较为清楚,有详略 之分;叙述为主,有细 节;结构较为完整、思 路清晰。 语言连贯通顺;表 达方式恰当;表达 效果较好;叙述手 法较为恰当。三类文 30-38 分 表达意图基 本明确。 内容较为具体充 实;选材基本符 合要求。 条理基本清楚,叙述为 主;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表意基本清 楚;语病少。四类文 表达意图不 内容不完全合乎 叙述不明显,结构不完 语言表意不明确,29 分以下 明确。 情理且不具体。 整,思路不清晰。 语病较多。任务二作文评分标准论点 论据 论证 语言语言通顺简明,能观点明确,较 材料准确丰富, 符合议论文的结构,合 够准确地表达自一类文 为 深 刻 或 新 新颖具体;与观 乎逻辑,能够运用恰当 己的观点与看法,45-50 分 颖,且有清晰 点一致,且能够 的论证方法,能够多方 有恰当的生动表准确的表达。 支撑观点。 面、多角度展开论述。 达,富有鼓动性和感召力。二类文 39-44 分 观点明确,且 有 清 晰 准 确 的表达。 材料准确具体; 与观点一致,且 能够支撑观点。 符合议论文的结构,能 够运用恰当的论证方 法,能够多方面或多角 度展开论述。 语言通顺明白,能 够准确地表达自 己的观点与看法, 有鼓动性和感召 力。第 4 页 共 5 页三类文 30-38 分 观 点 基 本 明 确 ,有 比 较 清 楚 准 确 的 表 达。 材料准确;与观 点基本一致,大 致 可 以 支 撑 论 点。 基本符合议论文的结 构,能够运用基本的论 证方法进行展开论述。 语言基本通顺,能 够表达自己的观 点与看法,有个别 病句。四类文 观点不明确, 29 分以下 表达不清楚。 材料与观点不一 致,不能够支撑 论点。 结构混乱,基本没有运 用论证方法。 语言不通顺,不能 够表达自己的观 点与看法,病句较 多。任务三作文评分标准主题 内容 结构 语言一类文 45-50 分 主题突出,较 为 深 刻 或 新 颖。 能 围 绕 主 题 进 行 虚 构,内容较为新颖, 合乎情理且具体。 结构完整,思路清 晰。 语言流畅、生动, 表达效果好。二类文 39-44 分 主题明确。 能 围 绕 主 题 进 行 虚 构,内容合乎情理且 具体。 结构完整、思路清 晰。 语言流畅、较为生 动。三类文 30-38 分 主 题 基 本 明 确。 能围绕主题进行联想 与想象,内容较为具 体。 结构基本完整、思 路基本清晰。 语言基本流畅,语 病较少。四类文 29 分以下 主题散乱。 不能围绕主题进行联 想与想象或没有联想 与想象,内容不具体。 结构杂乱,思路混 乱。 语言不流畅,表意 不明确,语病较 多。第 5 页 共 5 页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汉尚书邓芝言于诸葛亮曰:“念主上幼弱初即草位宜遗太使熏申吴好”亮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B),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以中郎将修好于吴。冬,十月,芝至吴。时吴王犹未与魏绝,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C)。”吴王见之,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吴王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绝魏,专与汉连和。(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邓芝: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根据语境推断(联系上下文)即使君也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即:①靠近;②就是:③即使。孤诚愿与蜀和亲关联教材: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共为唇齿联系成语:唇亡齿寒10.(2分)请将“也”“矣”“耳”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A.(B.()C.()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今主上幼弱,初即尊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13.(4分)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邓芝最终劝谏成功,他们有哪些劝说艺术?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汉绣,讲述针尖上的传奇高桃芝①汉绣作为我国特色传统刺绣工艺,流行于湖北武汉、荆州、洪湖一带,被称作“荆楚艺术瑰宝,针尖上的传奇”,一度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齐名,斐声海内外。名师专版·2025年中考全真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共8页)第3页②汉绣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具有鲜明湖北地城特色的新绣法,作品构思大胆、手法夸张、对比强烈、色彩浓丽、层次分明、绣工精细,充满神奇的想象力。据史书记载,汉绣由战国时期的楚绣发展而来,因而极具楚韵遗风。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坐拥荆州,由大乔、小乔发动当地妇女手工刺绣战旗、龙凤旗、标志旗,当时布满整个江陵地区,有“绣旗如林”之说。从此,汉绣经长江水域流传至武汉。到清朝,汉绣进入鼎盛时期,《湖北民俗志》记载:“楚地上至官贾,下至名妓优伶,多有喜用汉绣为服者。”咸丰年间,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各地锈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③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凡生活所用,皆可以针作笔,将五彩斑斓的丝线绣成各种美丽图案。一针一线,一来一往,光阴在循环往复的飞线游针之间,被镌刻在一代代汉绣匠人的作品之中。汉绣画面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出枝,充分体现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自古楚地崇尚亮丽五色,汉绣配色承袭楚文化传统,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为首选,并夹以金银,使绣品产生绚丽夺目的效果,这就是汉绣中的“平金夹绣,分层破色”特征。另外,绣面也采用红、青、绿、蓝等重色来衬托热闹气氛,形成了汉绣如大自然中灿烂彩霞、鲜艳花朵和亮丽飞鸟之夺目效果。这种装饰蓬苹生辉,广受大众喜爱。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先后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④汉绣题材丰富,大致分为金线人物和花草禽兽两大类,以吉祥喜庆为主题,诸如“龙凤呈祥”“莲生贵子”“平安富贵”等图案,结合抽象的条纹、圆格图案来构图,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大胆描绘想象中的人物花鸟、瑞兽祥云。每种纹样都有其蕴含的寓意,反映出祈福纳祥的民间习俗。⑤用针方面,汉绣也有自己的绝活,与“四大名绣”用针不同,它采用了一套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和扣等针法。技艺高超的汉绣艺人,讲究下针果断,图案边缘齐整,名曰“齐针”。多从外围起绣,然后层层向内走针,进而铺满绣面。除“齐针”基本针法外,还根据绣品不同的质地和花纹,灵活运用多种针法,使绣品富有很强的质感和立体感,在绣业中独树一帜。⑥汉绣绣制工序为“一画、二绣、三修饰”。一画,就是要创作出适合各类绣品的彩色、黑白画稿,主要靠画工设计,不依附名人名家字画:二绣,由绣工依样绣制绣品,包括穿针、运针、起花、剪丝等,刺绣时起落针要快,收线要松紧一致,这样才能使绣面光滑匀称;三修饰,指绣工进行收饰修改,以达到画龙点睛、出神入化之境界。修饰是汉绣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绣工的针法更为娴熟,技艺更为高超。⑦在荆楚大地上,汉绣拉出一根根彩线,丈量着历史长河。在传承人的努力下,汉绣脉搏再次与时代撞击,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汉绣续写针尖上的传奇。在武汉三镇,每家汉绣店铺人头攒动,顾客们喜不自胜,各式绣品如水流动,汇入千家万户。⑧十指春风,让灿烂夺目的汉绣重现芳华,尽显风流。(有删改)14.(2分)下列关于汉绣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全文以“汉绣”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史料,先后介绍了汉绣的文化价值、工艺特点及其历史渊源。B.画面上,汉绣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充分体现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C.题材上,汉绣以吉祥喜庆为主题,且每种纹样都有其蕴含的寓意,反映出析福纳祥的民间习俗。名师专版·2025年中考全真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共8页)第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中考全真模拟(三)语文试卷.docx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