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学试题(扫描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学试题(扫描版有答案)

资源简介

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学
2025.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问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2(第3-4章)十选择性必修3(第1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分
C.结核杆菌是细菌,但属于消贵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生产者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自养生物
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6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
B.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C,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3.关于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为生产者周定的太阳能)错误的是
B
D
生产者
初级消费名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十B十C1十A2十B2十C2+D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W,×100%
【高二期中·生物学第1页(共6页)】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十B十C2
D.A,、A2可分别代表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4.研究发现群居蝗虫会释放出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苯乙腈,而散居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
推测苯乙腈可能使蝗虫天敌大山雀具有捕食散居蝗虫的偏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蝗虫群居会使天敌减少对其捕食,最终导致蝗灾,属于正反馈调节
B.群居蝗虫释放的苯乙腈属于化学信息,信息传播的媒介是空气
C,群居蝗虫通过苯乙腈向大山雀传递信息,表明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D.利用信息素干扰蝗虫交配可降低出生率,从而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不是独立进行的
D.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6.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会保持相对稳定
C.加快物质循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都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收支平衡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高、抵抗力稳定性低
7.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由平稳增长转变为快速增长,生态赤字变大,生态环境问
题面临严峻挑战。下列行为中,能减小生态足迹的是
A.由开私家汽车改为使用共享单车
B.多吃肉食,少吃素食
C.生活垃圾一律焚烧处理
D.使用一次性木筷
8.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②地球紫外线辐射
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等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
量破坏、海洋环境被污染、土地荒漠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其原因是有毒物质在
生物体内的富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9.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然林往往比人工纯林具有较强的固氨能力,说明天然林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基因库、种子库,保护频危物种
C.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通过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高二期中·生物学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