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3.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的拨乱反正。重难点:1.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难点: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知识梳理: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二、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略★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三次历史巨变诞生了三位伟人:(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2)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毛泽东)(3)第三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展开改革开放,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A.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现共同富裕 D.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2.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发表,此后被十几家媒体全文转载,引发一场酝酿已久、影响深远的大讨论。由此可见,当时( )A.新闻媒体决定舆论导向B.国家重视平反冤假错案C.人们渴望冲破思想束缚D.实践标准得到普遍认同3.没有40年前那场‘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没有对党内错误思想观念的澄清与纠正,难有真正的思想解放。”这句话说明了这场讨论( )A.推动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B.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领导核心C.促进了思想领域出现剧烈变革 D.是党历史上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4.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出:“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事非。”该观点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意义主要在于( )A.破除了两个“凡是”,解放思想 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长期动乱C.纠正当时主要领导人严重错误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5.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新闻出版事业不断发展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 )A.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C.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7.下图是历史老师课堂上的板书,板书中的“结论”应该是( )A.三大改造如火如荼 B.“大跃进”运动结束C.国家出现重大转折 D.拨乱反正的结束8.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民在1919、1949和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知识小贴士: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A.民族振兴、民族觉醒、民族独立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二、综合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越过不断变化的“急流险滩”时,“惊涛骇浪”也跟着一波接着一波,一个获得独立的新生政权,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恢复国民经济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这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大实践难题。——摘编自赵朝明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时代历程》材料二: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由原先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应对恢复国民经济和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困难与挑战,采取了哪些具体做法?(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成就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见证道路抉择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加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近代以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求索,试图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方案,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现代化方案都是外源式的,这些不顾本国国情盲目照搬照抄他国的做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打开了前进通道,中国开启了主动现代化的征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奋斗中,逐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致力于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摘编自王晓青《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材料二 引领奋斗历程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1)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发生的转变(2)重大会议影响历史发展进程。选择上面图片中任意一个会议,说明其是如何引领党的奋斗历程的。(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你的启示?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可知通过实践对了,就放开,错了,就纠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思想理念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项正确;“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指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人们共同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共同战胜困难和挑战的一种精神状态 ,与题干信息“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没有联系,排除A项;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反映的是通过实践对了,就放开,错了,就纠正;排除C项;合作共赢是指交易双方或共事双方或多方在完成一项交易活动或共担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能够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同收益,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反映的是通过实践对了,就放开,错了,就纠正;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难度】0.65【知识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详解】根据材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发表,此后被十几家媒体全文转载,引发一场酝酿已久、影响深远的大讨论”可知,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且引起党和全国人民的注意,这体现了人民对解放思想的关注,即人们渴望冲破思想束缚,C项正确;“决定”太过绝对,新闻媒体影响舆论导向,排除A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才开始平反冤假错案,排除B项;“共同认可”说法错误,当时还有部分人坚持“两个凡是”,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C【难度】0.85【知识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于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但并没有直接推动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 主要是在思想领域起到了澄清与纠正错误观念的作用,没有直接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领导核心,排除B项;“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 是为这个伟大转折做了思想准备,本身并不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A【难度】0.65【知识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材料中观点意义主要在于破除了“两个凡是”,解放思想,A项正确;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事件的通知》。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胜利,标志着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内乱从此结束,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思想的观点,并没有涉及纠正当时主要领导人严重错误,排除C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C【难度】0.65【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经济建设成为重点工作,社会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大增,所以《市场报》创刊,《人民日报》也开辟经济类新栏目且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C项正确;拨乱反正主要是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侧重于思想、政治等领域的纠错,虽然它为改革开放等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并非《市场报》创刊和《人民日报》改版以经济新闻为重点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1979——1980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此时经济建设刚刚起步,尚未取得巨大成就 ,排除B项;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是一种宏观的背景趋势,但不是这一时期报纸突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要推动因素,它是随着整体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并非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详解】据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B项正确;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早于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且会议本身未发起该讨论,排除A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排除C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由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C【难度】0.85【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详解】根据材料“历史老师课堂上的板书”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C项正确;1953年我国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促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的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排除B项;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C【难度】0.65【知识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它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青年学生冲锋在前,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广泛参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着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所以1919 年对应的是民族觉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独立,所以1949年对应的是民族独立;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 ,所以1979 年对应的是民族振兴,C项正确;ABD项顺序排列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二、综合题9.【答案】(1)做法: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2)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技创新的推动;全国人民的努力。启示:要坚持改革开放;要重视科技创新;要坚持党的领导。【难度】0.65【知识点】土地改革、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详解】(1)做法:根据材料一“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恢复国民经济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这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大实践难题”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措施、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可从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2)原因:根据材料二“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后取得经济成就的原因,可从改革开放、党的领导、科技创新、全国人民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技创新的推动;全国人民的努力。启示: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党的领导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要坚持改革开放;要重视科技创新;要坚持党的领导。10.【答案】(1)转变:从外源型方案到内生型方案;从被动式探索到主动式探索。(2)示例一:选遵义会议。说明: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示例二: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等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启示:民族独立、国家安定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拓创新等。【难度】0.65【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详解】(1)转变:根据材料一“现代化方案都是外源式的,这些不顾本国国情盲目照搬照抄他国的做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逐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方案”可得出,从外源型方案到内生型方案;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加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和“中国开启了主动现代化的征程”可得出,从被动式探索到主动式探索。故转变:从外源型方案到内生型方案;从被动式探索到主动式探索。(2)示例一:根据题干要求可选遵义会议。说明:结合所学遵义会议的知识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它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示例二:根据题干要求可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说明: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等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启示: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化探索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从民族独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民族独立、国家安定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拓创新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