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历史解释)2.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确立过程,理解四大理论在中国的形成顺序。(时空观念)3.通过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做贡献和对他的评价,体会邓小平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增强爱国意识。(家国情怀)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确立过程。2.难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知识梳理: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过程(1)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十三大: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初。①观点:发展才是硬道理。②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4)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5)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地位和作用:(1)地位: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作用: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在北京召开。1.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在北京召开。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在北京召开。1.内容:(1)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四、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17年,在北京召开。1.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主要内容: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量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意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中共二十大:20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部分会议绘制如下,对①②③处会议关键词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 B.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理论 中国梦C.一国两制 城市改革 邓小平理论 D.经济建设 中国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下面是某同学参照化学方程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主题制作的等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探索实践=======科学发展观B.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实践=======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新发展理念D.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国梦3.以下主题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主题 史实A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开国大典B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宝成铁路的修建、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二大的召开、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D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九二共识的提出、中美建交A.A B.B C.C D.D4.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一国两制 B.良好开端、走自己的路、邓小平理论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 D.多快好省、中国特色、“三个代表”5.王芳同学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绘制了下面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①处可填写(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6.他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使中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使社会主义焕发勃勃生机。“他”是( )A.马克思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邓小平7.中共七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九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经济特区——中国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A.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B.坚持工农武装割据C.借鉴苏联建设经验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综合题9.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关系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济起步政策]材料一 到1957年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到1957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企业改造政策]材料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年底全面进行。党对它的改造采取了★★★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对外开放政策]材料三“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哪一事件的实施?这事件有何历史性的标志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所指代的内容,分析社会主义改造与“一五”计划的内在联系。(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成的最新指导思想。这一理论成果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10.某校九年级学生以“从文献看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邀请你参加。探究一【觉醒:文献中的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文献 作者 年份 内容时务报 梁启超 1896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则通,通则久……开民智、兴学校,非变法不可。”民报 孙中山 1905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新青年 陈独秀 1919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1)根据材料概括以上三位作者的核心主张。(2)请分析为什么在戊戌变法之后短期内相继出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探究二【崛起:文献中的道路开辟与建设实践】文献 作者 年份 内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 1919 平心而论,马氏(马克思)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马氏的时代是一个最大的发见(现),我们现在固然不可拿一个时代环境造成的学说去解释一切历史,或者就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也却不可抹煞他那时代的价值和特别的发见(现)。毛泽东选集反对本本主义第一卷 毛泽东 1930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邓小平 1982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根据材料回答李大钊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道路探索历程中的继承与发展关系。(4)结合以上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历程,你认为中国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难度】0.65【知识点】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召开、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召开、科学发展观【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 年召开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在开幕式上明确提出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所以①处对应 “走自己的路”。1992 年召开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所以②处对应 “市场经济”。2012 年召开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所以③处对应 “科学发展观” ,A项正确;四项基本原则是 1979 年提出;中国梦是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提出,与对应会议不符,排除B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是 1984 年;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对应会议不符,排除C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梦提出时间与中共十八大不对应,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召开【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实践中重要的指导思想,B项正确;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属于革命时期的道路探索,排除A项;2015年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排除C项;中国梦提出于2012年,与1953年至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C【难度】0.65【知识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召开【详解】据题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应史实:十二大的召开、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和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走自己的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两个史实均符合主题,C项正确;开国大典属于新中国政权建立的标志,而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的,与“政权巩固”时期(1949-1953年)无关,排除A项;宝成铁路(1956年)属于“一五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但2012年辽宁舰入列属于新时代国防建设,两者时间跨度大,主题不符,排除B项;中美建交是外交成就,但九二共识属于两岸关系,不属国防或外交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中共八大的召开、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召开、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召开【详解】据材料“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五大’”并结合所学可知,以《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项正确;国企改革涉及的会议是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改革开放涉及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C项;多快好省涉及的八大二次会议,不是中共八大。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B【难度】0.85【知识点】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召开【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择路”阶段改革开放提供直接理论指导,符合①处作为核心理论支撑的定位,B项正确;毛泽东思想主要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间线不重合,属于前期理论,排除A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总称,属于整合性概念,通常在总结或理论框架中出现,而非具体节点填充,排除C项;科学发展观提出于21世纪初(胡锦涛时期),侧重可持续发展,时间线较晚,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D【难度】0.85【知识点】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召开【详解】根据材料“他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和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D项正确;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且在大革命期间被迫害,排除B项;毛泽东领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D【难度】0.65【知识点】中共七大、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召开、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大(1945年)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二大(1982年)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共十五大(1997年)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2017年)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最恰当的关键词组合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项正确;中共七大(1945年)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C项;中共十二大(1982年)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排除B项。故选D项。8.【答案】A【难度】0.85【知识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都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别开创了我国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A项正确;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只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相符,与其余两个道路无关,排除B项;借鉴苏联建设经验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等相关,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关,与其它道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综合题9.【答案】(1)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意义:我国开始的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内容:“和平赎买”;联系:三大改造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进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由于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它们也是相互促进的。(3)第一步:设立经济特区;最新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议:中共十九大(4)认识:经济发展需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同时注重开放创新。【难度】0.4【知识点】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济特区的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详解】(1)事件:从材料一“到1957年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施,至1957年底超额完成,交通运输业得到相应的发展。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内容:从材料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年底全面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内在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进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由于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它们也是相互促进的。(3)第一步: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 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 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最新指导思想: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会议:据所学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认识:这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是什么、怎么做回答,如:据上述材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对外开放等知识可知,经济发展需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同时要注重开放创新。10.【答案】(1)核心主张:梁启超:主张变法图强,提出开民智、兴学校,走改良道路。孙中山: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权利。陈独秀:倡导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反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2)原因:辛亥革命: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证明改良道路在清王朝专制下难以实现,促使部分知识分子转向革命,同时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剧,革命派认为必须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亡;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因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3)看法: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所处时代的重大理论发现(肯定其时代价值)。但他强调不能将这学说机械地照搬用于中国社会(承认其历史局限性),而应在尊重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灵活运用。继承: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发展: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结合,开创改革开放新道路。(4)发展道路: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不盲目照搬,立足国情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实践路径。【难度】0.65【知识点】戊戌变法的经过、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邓小平南方谈话【详解】(1)核心主张:梁启超:根据探究一“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以得出梁启超主张主张变法图强,根据探究一“开民智、兴学校,非变法不可”可以得出梁启超提出开民智、兴学校,走改良道路。孙中山:根据探究一“是为众生谋幸福,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可以得出孙中山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权利。陈独秀:根据探究一“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可以得出陈独秀倡导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反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2)原因:辛亥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人转向革命,是因为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证明改良道路在清王朝专制下难以实现,促使部分知识分子转向革命,同时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剧,革命派认为必须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亡; 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完全胜利,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因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3)看法:根据探究二“平心而论,马氏(马克思)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马氏的时代是一个最大的发见(现)”可以得出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所处时代的重大理论发现(肯定其时代价值)。根据探究二“我们现在固然不可拿一个时代环境造成的学说去解释一切历史,或者就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可以得出他强调不能将这学说机械地照搬用于中国社会(承认其历史局限性),而应在尊重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灵活运用。继承:根据探究二“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被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同时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 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集成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也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包括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结合,开创改革开放新道路。(4)发展道路:根据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所以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同时也证明盲目照搬马克思主义,例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这说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不盲目照搬,立足国情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