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三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三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
化学试卷共4页,考试时间为40分钟,满分50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2.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种下的南芥、水稻生长状态良好,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等营养元素。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配制营养液的是( )
A. B. C. D.
3.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铝基碳化硅材料。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4.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B.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5.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取用块状固体
C.倾倒液体药品 D.加热液体药品
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
B.在氧气中点燃铁丝,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成无色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2:1
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9.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一百多年前,虎门销烟是中国禁毒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吗啡(化学式)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吸食容易成瘾,对自身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据记载:在虎门销烟中,把烟土倒入盐水池浸泡,再投入生石灰,生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湮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吗啡是有机物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C.“生石灰遇水便沸”是吸收热量 D.人人应该“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10.部分含碳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a可能是 B.b和c能相互转化 C.能与水反应生成 D.不能直接转化成
二、非选择题[19题(4)2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35分]
1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诗中的“锄”是由_____合金制成。
(2)“汗”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填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3)“餐”中的米,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
12.完成下列小题。
(1)自然界里的水经沉降、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得到自来水,自来水属于物质的类别是_____。
(2)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日常生活可通过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13.宏微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图①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②推测氧化铷的化学式为_____。
(2)从陶瓷、玻璃到电子芯片,硅元素用途非常广泛。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②所示。反应中,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14.中国政府已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增强。
(2)煤、天然气、木炭等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燃料,在空气不足时燃烧,可能会产生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_____(写物质名称)。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汽油
15.黄铜(锌和铜的合金)在古代应用非常广泛。
(1)黄铜常用于制造钱币,表现出黄铜的一条性质是_____。
(2)黄铜与黄金外观上非常相似,请用一种方法对两者进行区分_____
16.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1 2 3
目的 验证不支持燃烧 鉴别溶液和盐酸 配制(3)_____溶液
操作 已知:
现象 (1)_____ ①产生蓝色沉淀,②不变色 固体全部溶解
(1)实验1中,现象是_____。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补全实验3的目的:配制_____。
17.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①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②所示实验,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
(1)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2)由图①可知:℃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
(3)结合图①和图②判断:烧杯内的物质R是_____。①、②、③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_____(填序号)。
18.下列是实验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图A-D中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填字母序号)。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导管连接正确的顺序是_____(用a-g的符号表示)。
19.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同学们通过下列实验来探究“与是否反应”。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与发生了反应?
【设计实验】
(1)同学们根据碱的化学性质,推测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验证】
I.从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的角度探究。
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
(2)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呈红色,原因是_____。
(3)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_____。
(4)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观察到气球鼓起,同学们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经过小组讨论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_____。(2分)
(5)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溶液换成_____,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II.重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探究。
(6)利用图丙的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III.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
(7)如图丁中进行实验。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由图可推知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少的物质是_____。
三、计算题(共5分)
20.生产乙醇的两个反应如下:
①②
(1)若用反应①制取乙醇,理论上至少需要乙烯的质量是多少?
(2)原子经济性,它是绿色化学的重要指标。上述两个反应中,原子经济性更好的是反应_____(填“①”或“②”)。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C 6.A 7.B 8.B 9.C 10.D
11.(1)铁
(2)(或)
(3)糖类(或淀粉)
12.(1)混合物
(2)煮沸
(3)氢元素与氧元素
13.(1)①85.47

(2)
14.(1)温室效应
(2)一氧化碳
(3)B
15.(1)有金属光泽或耐腐蚀(或硬度大等,合理即可)
(2)用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的是黄铜,无明显现象的是黄金或灼烧,变色的是黄铜(等合理即可)
16.(1)蜡烛熄灭
(2)(等合理即可)
(3)6%NaCl溶液
17.(1)增大
(2)
(3)硝酸钾 ②③
18.(1)BD
(2) afge
19.(1)
(2)溶液呈碱性
(3)烧瓶内二氧化碳减少导致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
(4)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1分),而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1分)
(5)蒸馏水
(6)稀盐酸倒吸进入集气瓶,且有气泡产生
(7)氢氧化钠
20.解:(1)设制取乙醇,理论上至少需要乙烯的质量为。
28 46
x 23g
答:制取乙醇,理论上至少需要乙烯的质量为。
(2)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