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诊断考试化学试题(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诊断考试化学试题(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诊断考试(一)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浄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务必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Fe-56 Zn-65 Cl-35.5
一、选择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生活垃圾应放入下面垃圾桶的是
A.鱼骨 B.书本
C.过期药丸 D.废旧电池
A. A B. B C. C D. D
2.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书中记载的下列生产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蚕丝织锦 B. 玉石琢器 C. 垩土烧瓷 D. 海水晒盐
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与材料:钛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 化学与食品:鱼、牛奶、鸡蛋富含糖类
C. 化学与安全:家用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D. 化学与健康:应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剂量
4.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5.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可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 B. 碳酸钠可治疗胃酸过多
C. 火碱可改良酸性土壤 D. 甲醛可用于食品的消毒防腐
6. 下列有关低碳行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碳减排目标:2060年前达到峰值 B. 低碳行动的“碳”指二氧化碳
C. 大力植树造林符合低碳理念 D. 低碳行动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7.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 B. C. D.
8. 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A. 甲和乙 B. 甲和丁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9. 下图是关于水的3个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B. 乙中试管2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 丙中活性炭可吸附水中色素 D. 河水经甲和丙净化后均变成纯水
10.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NH3 B. 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 该反应生成了3种新分子 D. 参加该反应的与的个数比为1∶3
11. 部分含碳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a可能是C60 B. c和d能相互转化
C. b和c化学性质相同 D. e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12. 某小组同学利用杠杆原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前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均已打磨),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个金属球分别浸没在盛有稀硫酸和FeSO4溶液的烧杯中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观察到左端烧杯中无明显现象 B. 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
C. 一段时间后移走烧杯,杠杆左端下沉 D. 该实验可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13. 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如图1所示的三次实验,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通过多次实验,绘制出了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①为不饱和溶液 B. 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
C. 升温可使③中固体继续溶解 D. 将t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t ℃,一定有晶体析出
14. 氨气(N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N2与H2O合成NH 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 B. 反应②中LiOH属于碱
C. 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 D. 整个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Li
二、填空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5. 我国科学家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合图中科学家取得的显著成就。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制碱与制氨相结合的“侯氏制碱法”,突破国外对制碱技术的封锁。其反应原理有:,。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上述反应中氧化物共有_______种。
②“侯氏制碱法”的“碱”是指_______(填“NaOH”或“NaHCO3”或“Na2CO3”)。
③农业生产中NH4Cl可作氮肥,其作用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促进植物生长
B.增强植物抗寒抗旱能力
C.使植物叶色浓绿,提高蛋白质含量
D.增强植物抗病虫害能力
(2)2008年徐光宪院士和他的团队,提出了稀土分离技术,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钪、镧是两种重要的稀土元素,根据图片信息回答。
①钪元素与镧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核内_______不同。
②图b表示的微观粒子属于_______(填“原子”或“阴离子”或“阳离子”),可用符号_______表示。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3)1973年,屠呦呦率领团队运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①双氢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②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6.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氢气。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依据不同制取方式,可分为“绿氢”“灰氢”“蓝氢”“紫氢”和“金氢”(如下图所示)。
储氢是实现氢能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常见的氢气储存方式有金属氢化物储氢、低温液化储氢、高压压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等。其中,“液氨储氢”是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液氨,进行储存。而“金属氢化物储氢”则是把氢气以氢化物的形式储存在金属或合金中,下图为一些储氢材料(以储氢后的化学式表示)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
【资料卡片】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
(1)下列制取方式得到的氢气属于“绿氢”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风能发电制氢 B. 煤燃烧发电制氢 C. 核能发电制氢
(2)将氢气降温液化进行储存时,氢分子发生_______改变。
A. 分子数目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3)“液氨储氢”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储氢。
(4)结合两个储氢图示,下列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LaNi5H6 B. LiAlH4 C. MgFeH6 D. Al(BH4)3
(5)0.2m3储氢材料Mg2FeH6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kg。
17. 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含少量不溶性杂质)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a.Na2CO3溶液呈碱性;b.FeSO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Fe(OH)2沉淀。
(1)“酸浸”时,为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任写一条)。
(2)“还原”时,加入铁粉,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同时有无色气体生成。“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操作X”是为了除去过量铁粉和不溶性杂质。“操作X”是_______(填操作名称)。
(4)“沉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实验时需将Na2CO3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其原因是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 图1为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示意图,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和②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能选用装置B和D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C.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在上述反应中,任写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写1个即可)。
(3)采用图2所示方法检查装置A气密性时,向左推动活塞,若观察到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
(4)装置E被称作“万能瓶”,下列关于装置E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用装置E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b通入
B. 将装置E收集的氧气排出,应从b通入水
C. 用装置E检验二氧化碳时,瓶内应装澄清石灰水
D. 装置E内盛放浓硫酸,可以干燥氨气
19. 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科技节”中“吹气生火”实验非常好奇,咨询老师得知“奥秘”是棉花中包有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该固体在常温下能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1和图2的两个探究实验。
探究一:模拟“吹气生火”实验
向烧杯中倒入CO2,其中A处棉花未包过氧化钠、B和C处棉花包有相同质量的过氧化钠。实验中观察到B、C处棉花依次燃烧,A处棉花未燃烧。
(1)对比图1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
(2)B处比C处棉花先燃烧证明CO2的性质是_______。
探究二:探究棉花燃烧的原因
【实验设计】
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③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氯化氢气体。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3)①装置D中的无水硫酸铜_______(填“没有变成”或“变成”)蓝色。
②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P处带火星木条_______(填“复燃”或“不复燃”)。
【实验分析】
(4)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
【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放出热量。
【拓展提高】
(5)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你认为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你判定的依据是_______。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四、计算题:共8分。
20. 某化工厂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具体原理为:。
(1)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______。
(2)欲制备16吨NaOH,理论上需要______吨NaCl固体做原料。(写出计算过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诊断考试(一)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浄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务必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Fe-56 Zn-65 Cl-35.5
一、选择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D
二、填空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CO2 ②. 2 ③. Na2CO3 ④. AC
(2) ①. 质子数 ②. 阳离子 ③. Sc3+ ④. 138.9
(3) ①. 9:4 ②. >
【16题答案】
【答案】(1)A (2)C
(3)化学 (4)D
(5)30
【17题答案】
【答案】(1)将烧渣粉碎或搅拌或加足量稀硫酸
(2)
(3)过滤 (4) ①. Na2CO3+FeSO4=Na2SO4+FeCO3↓ ②. FeSO4在碱性条件下会生成Fe(OH)2,使FeCO3不纯
三、实验与探究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2) ①. B ②.
(3)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BC
【19题答案】
【答案】(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密度比空气大 (3) ①. 没有变成 ②. 复燃
(4)反应放出热量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
(5) ①. 甲 ②. 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③.
四、计算题:共8分。
【20题答案】
【答案】(1)2NaCl+2H2O2NaOH+1H2↑+1Cl2↑
(2)设:需要NaCl固体质量为x。
x=23.4t
答:理论上需要23.4吨NaCl固体做原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