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4张PPT) 2024-2025学年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4张PPT) 2024-2025学年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4节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学习目标
1.知道打点计时器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原理,了解频闪照相及其应用。
2.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
3.会收集、处理、分析纸带数据,得出小车的瞬时速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出其加速度。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往往需要记录物体的位置与时间,并进行测量与计算。
一般测量工具:
直尺-测量位置间的距离--位移大小
秒表-测量时间
用这两种工具测量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但当物体运动较快时
两种常用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
交流电,4~6 V
交流电,220 V
打点频率:
由所接电源频率所决定。我国市电频率为50HZ,即每秒可打50个点
打点周期:
0.02 s
任意相邻两点对应间隔的时间均为 0.02 s
实验室常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位移与时间
研究物体运动情况,当缺少相应的实验条件,还可利用“模拟打点计时器”等简易方法获取位移与时间信息。
按一定间隔的时间(如每秒1次或每秒 2 次)点击纸带
模拟打点计时器
拿着底部穿孔、滴水比较均匀的饮料瓶竞走,然后通过留在地上的水印分析他的速度变化情况
特点: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的特点,可得运动物体间隔相等时间的频闪照片,这些照片能反映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信息。
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交变电源的频率,而间隔相等时间出现的影像则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
频闪相机
一、实验目的
1.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
2.判断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或220 V交流电源)、纸带、长木板(或轨道)、U形夹、小车、毫米刻度尺
实验: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
1.纸带上打出的原始点为计时点。
2.为便于测量和计算,选取间距较大且时间间隔相等的计时点来研究,这样的点叫做计数点。
如何选择计数点
舍去开头密集的点,选取便于测量的某点作为计时的起点,记为点0,依次向后每5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隔的时间 T = 0.10s。
0
1
2
3
三、实验原理与设计
如何根据求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
用较短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视为瞬时速度。
3.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长度,分别记为 s1,s2 ,s3....
v/(m·s-1)
0 0.1 0.2 0.3 0.4 0.5
0.1
0.2
0.3
0.4
0.5
1.用描点法可作出小车的v-t图像
2.根据图像的形状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
3.利用v-t图线的斜率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v
t
根据v-t图像判断速度的变化规律
t/s
四、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一端,并将该端垫高,使长木板形成斜面。
2.将长60cm左右的纸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另一端固定于小车,尽量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3.先打开打点计时器开关,稍后(打点稳定后)释放小车,待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止住小车,关闭开关。取下纸带,检查点迹。若有问题,可换上新纸带,调试后重复上述步骤。
4.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避开点迹密集部分,从距打点的开始端几厘米处选择一个点记为点0。在该点后面,依次标出间隔时间相等的计数点1,2,3..
5.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周期,计算各计数点到点0对应的时间t,测量各计数点与下一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将t和s的相应数据填入表中。
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使两限位孔和小车运动轨迹在同一直线上。滑轮不能过高,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2.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3.实验中“接通电源”和“释放小车” 两步应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释放小车;打点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再将纸带取下。
4.实验时要注意保护小车及滑轮,要避免它们被碰坏或跌坏。所以,当小车到达滑轮前需及时用手按住它。
五、注意事项
六、数据分析
1.计算计数点1,2,3…对应的瞬时速度。
六、数据分析
(1)计算计数点 1,2,3,…对应的瞬时速度。
①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描出数据点;
②用一条平滑曲线(包括直线) “拟合”这些点,让这条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
v-t图像的数据点基本分布在一条直线上
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0 0.1 0.2 0.3 0.4 0.5 0.6
1.2
1.0
0.8
0.6
0.4
0.2
t/s
v/(m·s-1)
2.作出v-t图像
误差 产生原因 减小方法
偶然 误差 ①纸带上计数点间隔距离的测量 ②作出的v-t图线并非一条直线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大多数点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尽可能分布在线的两侧
系统 误差 ①小车、纸带运动过程中有摩擦 ②电源的不稳定性 ①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②使用稳压电源
七、误差分析
思考1.为什么画出计数点时要避开点迹密集部分?
避开点迹密集部分是为了减小误差,因为开始打点时打点不稳定,速度小,点之间的间距小,导致测量位移的误差大。
选取的计数点时间间隔越小,平均速度就越接近瞬时速度,但实验误差不一定就越小。时间间隔越小,点之间间距越小,测量位移的误差会越大,且测量的点太少,偶然误差太大。
思考2.选取的计数点时间间隔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实验误差是否就一定越小?
1.在“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1)计算D、C、B各点的瞬时速度,
vD=_____ m/s, vC=_____ m/s,vB=_____ m/s
(2)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如图所示坐标系中作出的v-t图像,并根据图像求出加速度a=_________。
2.64
1.38
3.90
12.6m/s2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选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注明了他对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所接电源是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源。
1.57
(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计算,并将数据填入下表内。(单位:cm)
s2-s1 s3-s2 s4-s3 s5-s4 s6-s5
1.58 1.57 ____ ____ ____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
1.58
1.58
匀变速直线运动
(2)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________ s。
(3)小车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加速度a=______ m/s2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打计数点B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0.1
1.57
0.5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