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含水量适宜有助于冬小麦吸收Mg2+等矿质离子B.冬小麦细胞内的自由水相对含量会随气温降低而增大C.冬小麦根细胞的液泡充分吸水膨胀会导致细胞破裂D.不同发育时期的同一株冬小麦对水的需求无明显差异2.人体皮肤组织发生损伤后经修复可愈合伤口,该过程经历炎症期、组织塑型期等阶段,需要皮肤干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参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愈合过程说明人皮肤细胞具有全能性B.炎症期细胞坏死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C.组织塑型期的相关细胞中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D.皮肤组织中的干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3.发酵茶是指在茶叶制作过程中有“发酵”这一工序的茶的统称,发酵茶刚制成时,有明显的酒香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茶叶的发酵过程依赖于多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B.发酵过程中,部分大分子物质会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C.茶叶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网状结构D.茶叶中的多糖、蛋白质等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4.DNA甲基化能够影响生物体的代谢过程。研究发现,瘦素基因的表达也受到表观遗传的调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甲基化的瘦素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B.DNA甲基化可能影响瘦素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瘦素的合成量C.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的一种方式,不可遗传给后代D.瘦素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属于基因表达的调控,与环境因素无关5.某二倍体生物个体(2n=16)的细胞中存在染色体异常:①该个体细胞中的一条5号染色体某一片段发生了重复;②8号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分离时多的一条随机分配)。该染色体异常个体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结构异常的配子所占比例、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异常的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1/4;1/4 B.1/2;1/2 C.1/2;1/4 D.1/4;1/26.在一个家族中,部分成员患有“蜘蛛人症”(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出现四肢细长、手指脚趾细长、关节松弛等症状。该家族的第I、Ⅱ、Ⅲ代中均有该病患者出现,但不都是男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该遗传病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C.该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少7.过敏反应和艾滋病都是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下列关于过敏反应和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B.过敏体质者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不发生体液免疫C.过敏原可与肥大细胞直接发生结合,然后肥大细胞会释放组胺D.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8.在果树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果树的结果率和单果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人工合成获得或从植物体内提取获得B.大量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能提高果树的结果率和单果质量C.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二倍体番茄可形成四倍体番茄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不都与植物激素的分子结构类似9.在群落结构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群落中物种之间的成境关系是指一个物种的生命活动使另一个物种的居住条件发生改变;助布关系指一个物种参与另一个物种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可以通过成境关系影响动物的分布B.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等C.助布关系可以体现在动物对植物分布的影响D.种间竞争使同营养级生物的生态位高度重叠10.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蝙蝠通过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利用的是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C.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生态系统中各种类型的信息传递一定是单向进行的11.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在发酵工程中,有关微生物培养和应用十分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罐中溶解氧的含量不会影响酵母菌的无氧呼吸B.培养基中加入的琼脂不会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C.用纤维素酶处理秸秆可以提高秸秆中能量的利用率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12.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优良物种的产生和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核移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能够成功的基础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操作中受体细胞一般选择减数分裂Ⅱ中期的卵母细胞C.操作时去核是为了保证克隆动物的核基因全部来自供体细胞D.重构胚在形成后,应立即转移至代孕个体体内进行下一步的发育13.白芸豆提取物可影响α-淀粉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糖类的吸收。在酶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科研人员检测了白芸豆提取物对α-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甲。科研人员进一步对提取物进行不同温度的保温处理,处理后恢复至适宜温度再分别与α-淀粉酶、淀粉混合,一段时间后检测淀粉剩余量,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曲线中的酶促反应速率可通过测量单位时间产物的生成量来体现B.据图甲分析,与对照组比较,白芸豆提取物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C.白芸豆提取物保温后恢复至适宜温度再进行实验可排除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D.由图乙可知,食用开水煮熟后的白芸豆对人体吸收糖类影响较小14.原核生物的操纵子结构如图所示,阻遏蛋白可结合到操纵基因上,使RNA聚合酶向结构基因的滑动受阻,导致结构基因不能转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阻遏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B.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中嘌呤碱基的数目不等于嘧啶碱基的数目C.若操纵基因突变无法结合阻遏蛋白,则基因Z、Y、A表达量下降D.推测该段DNA分子上的基因表达时P、O片段不会被表达15.糖尿病是一种表现为高血糖的疾病。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如图为胰岛素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体血糖浓度为3.9~6.1mmol/L,刺激X可代表血糖浓度升高B.血糖浓度降低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图中②为下丘脑,过程③依赖于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D.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乏可能导致人患糖尿病16.如图是生产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是将β干扰素注入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B淋巴细胞B.过程②中加入聚乙二醇溶液是为了促进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C.过程④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并多次筛选D.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能获取β干扰素二、非选择题17.为探究光照强度对白玉枇杷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生长状态良好且长势一致的白玉枇杷幼苗,分别用一层、二层、三层遮荫网对白玉枇杷幼苗进行遮荫处理(记为Ti、T2、T3组,网层数越多,遮荫效果越好),对照组不进行遮荫处理,其他条件一致。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数据见表1(表中叶绿素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回答下列有关问题:表1实验组测量指标 对照 T1 T2 T3单株总干重(g) 7.02 9.01 7.75 6.15叶绿素(SPAD) 41.52 46.49 43.84 35.03叶片可溶性糖(mg/g) 25.09 20.41 15.41 11.14(1)提取白玉枇杷叶片中的色素时,选择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的依据是 。提取液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光。(2)与对照组相比,遮荫后T3组单株总干重较低,造成这个结果的内因是 ,外因是 。与对照组植株相比,T1、T2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低、单株总干重却高,原因可能是 。(3)研究人员对盐胁迫状态下的白玉枇杷幼苗的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丙二醛是生物膜中的脂质过氧化的产物),结果如表2.NaCl(g·kg-1) 叶绿素(mg·kg-1) 光合速率(μmol·m-2·s-1) 脯氨酸含量(μg·g-1) 丙二醛含量(μmol·g-1)0 6.2 17 20 50.25 3 14 440 36①盐胁迫会造成植物生物膜损伤,判断依据是 。②盐胁迫会导致白玉枇杷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下降,从而降低其光合速率,原因是 。18.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过程依次是①轴突的动作电位(AP)传至末梢;②轴突末梢Ca2+内流;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④ACh与突触后膜上N型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钠通道开放,Na+内流:⑤突触后膜产生小电位(EPP),与周围的肌膜形成了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⑥当突触后膜局部电流达到一定大小时,将刺激周围肌膜发生动作电位(AP)。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兴奋在突触间隙以 (填“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2)当ACh与N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Na+内流,会引起肌肉收缩。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会被乙酰胆碱酯酶降解,其生理意义是 。若某种药物能抑制该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则会导致 。(3)某患者的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异常是由于患者自身产生的抗体与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Ca2+内流,导致肌肉不能收缩,据此判断,该疾病在免疫学上属于 病。(4)研究发现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在心脏的迷走神经末端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实验小组提取骨骼肌处的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抗原,制备抗骨骼肌处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用该抗体分别处理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后再用乙酰胆碱刺激,发现骨骼肌细胞不收缩,而心肌细胞收缩频率减慢。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 。19.群落中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称为相对多度。科学家统计了某退耕地中五种草本植物相对多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裂科草和须芒草能将土壤中硝酸盐和氨态氮的浓度降到更低水平。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 ;计数时,需要统计样方内以及 的个体数。(2)根据图中各种植物相对多度的起点可知群落发生了 (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3)在演替时间10年到40年间, 因其相对多度最高而成为优势种。剪股颖被淘汰的原因可能是 。(4)草原上出现“一岁一枯荣”的季节性变化 (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具有 (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20.人乳铁蛋白(hLF)在人初乳中含量较高,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种方案来获取hLF。方案1:培育乳汁中含hLF的转基因山羊,其关键步骤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方案2:利用转基因枯草芽孢杆菌或丝状真菌(如曲霉)等微生物来生产hLF,并从发酵液中提取和分离产物。回答下列问题:注:1.RT-PCR过程需先利用RNA进行逆转录,然后再利用所得产物进行PCR。2.图中SalI、BamHI代表相关限制酶切点,BLG基因为β-乳球蛋白基因(山羊泌乳时在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1)过程①中用到的酶有 ;扩增hLF基因时需要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两种短单链核酸作为引物,它们的特性是 。(2)过程③中的山羊细胞X多选用 细胞。(3)方案2中如果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发酵菌株,得到的hLF功能异常,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4)相比方案1,使用微生物表达系统具有生长快、操作简单的特点,但是这些微生物无法达到高细胞浓度,难以实现乳铁蛋白的高密度发酵,这是因为 。21.某闭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基因M、m控制;花的位置有顶生和腋生两种,由基因N、n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用红花腋生植株人工传粉给白花顶生植株,F1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腋生:红花顶生=1:1,F1中红花腋生植株自花传粉,F2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腋生:红花顶生:白花腋生:白花顶生=6:3:2:1.实验二:从F1两种表型中各选取一株,对它们和两个亲本的两对基因(M、m和N、n)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电泳分离,结果如图。已知:①条带1和条带2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条带,条带3和条带4是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条带;②图谱二为实验一中亲代红花腋生植株的电泳图谱。(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2)F2表型比例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3)基因m、N分别用条带 表示,F1中红花腋生植株自花传粉,F2中表型与图谱四代表的植株表型相同的概率为 。(4)有一株红花腋生植株,设计最简便的实验判断此植株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 。参考答案1.A2.C3.C4.B5.C6.A7.A8.D9.D10.C11.A12.D13.B14.D15.B16.D17.(1) 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蓝紫(2) T3组叶绿素含量太低 T3组光照强度太低 T1、T2组叶片合成的有机物更多的运输到茎秆并积累,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更有利于适应弱光环境(3)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盐胁迫状态下白玉枇杷幼苗的丙二醛含量急剧增加 盐胁迫条件下,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下降,导致进入叶肉细胞的CO2量减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减弱,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18.(1) (一定的)流动性 化学信号(2) 确保神经调节的精准性 肌肉持续兴奋(3)自身免疫(4) 探究乙酰胆碱作用差异是否与受体类型有关 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上识别乙酰胆碱的受体不同19.(1) 随机取样 相邻两边及其夹角(2)次生演替(3) 草地早熟禾 对土壤中低水平氮元素的利用率更低(4) 不属于 恢复力20.(1) 逆转录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能分别与两条DNA母链(3'端)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2)受精卵(3)枯草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无法对蛋白质进行加工(4)hLF具有抗菌作用,微生物的表达产物会抑制自身的正常生长和繁殖21.(1)红花、腋生(2)基因型为NN的(腋生)个体致死(3) 1、4 1/4(4) 实验思路:将红花腋生植株自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有4种表型且比例为红花腋生:红花顶生:白花腋生:白花顶生=6:3:2:1,则该植株基因型为MmNn;若子代有2种表型且比例为红花腋生:红花顶生=2:1,则该植株基因型为MMN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