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温故知新(1)总: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的基本作用)(2).法律维护社会秩序。(3).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4).法律促进社会发展。法律的作用(法律如何保障生活) 10.1认识民法典自学导航01.民法典的地位?02.民法典的调整范围(内容)?03.实施民法典的意义?04.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05.民法典坚持的基本原则?初识-民法典我国自己的《民法典》民法典知多少1.民法典是多久正式实施的?2.民法典是我国首部__________的法律,号称________________.3.民法典共几编几条?涉及哪些内容?2021年1月1日以法典命名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7编1260条民法典知多少结合小明生活片段,说一说民法典保护我们哪方面的权利?未成年打赏被追回依票乘坐禁止霸座婚前不得隐瞒重大疾病不得偷拍他人隐私严禁高空抛物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生命健康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1)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共7编、1260条。(2)民法典的地位:①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②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3)民法典的调整范围: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1.民法典善用-民法典模拟法官,请你来断案作为法官,你会做出怎样的判决?这样的判决有什么意义?案件172岁的沈老太在药店买药时突然晕倒在地,小李见状急忙施救,为老人做了心肺复苏。后送往医院,老人12根肋骨在做心肺复苏中被压骨折,右肺挫伤。沈老太儿子认小李救助不专业致母亲受伤,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等9800余元及后续近10万元赔偿金。案件2大学生小吴通过线上贷款平台以周息30%的高额利息借款5000元买手机,因无法按期归还,利息不断增加,6个月后,小吴的“贷款”总金额滚雪球般增长至17万元。家人朋友收到恐吓短信,家门口被泼油漆。最终小吴将该线上平台诉至法院,请求按本金和正常市场利息偿还。法院根据《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判决不承担赔偿,驳回沈老太诉讼请求。法院根据《民法典》第680条规定,因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判决认定超出法律规定利率的利息约定无效,无需支付超出部分利息。使用威胁、恐吓方式强迫还款,涉嫌敲诈勒索罪。最终法院以诈骗罪、敲诈勒索罪对该公司人员判处一年至八年不等有期徒刑。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稳定公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2.实施民法典的意义?①.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②.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解读-民法典P84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上述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诚信文明和谐友善、公正法治、公正友善、和谐、文明民法典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法中有德①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德中有法②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相关链接“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解读民法典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如果你是审判的法官,你会如何判?你的判决依据是什么?支付悬赏金不支付悬赏金法院根据《民法典》第317条规定,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诚信原则以下内容分别描述的是民法典的什么原则?《民法典》第4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则《民法典》第5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自愿原则《民法典》第6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民法典》第7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信原则《民法典》第8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法典》第9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4.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公序良俗-解读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如:不得危害和扰乱国家社会公共秩序,危害家庭关系,为了谋取暴利损害他人权益,违背伦理等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诚信原则作为民法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民法的“帝王条款”。)解读民法典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活学活用:判断以下生活情景违背了民法典哪一基本原则?案例 判断父亲身患重病,小李说我们早就断绝了父子关系,没有义务照顾你。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网购遭遇虚假宣传,买家秀和买家秀严重不符乙企业将生产后的污水偷偷排入河流中刘雪承包土地时,村民说一个女人凭什么承包土地车辆违停被贴罚单,车主却发现邻车同情况未被处罚 。丈夫身患重病订立遗嘱,决定将名下财产赠与第三者违反公序良俗违反自愿原则违反诚信原则违背绿色原则违背平等原则违背公平原则违背公序良俗认识民法典课堂小结地位调整范围实施意义治国理念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第一部“法典”命名的法律,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基本原则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课堂训练1.我国民法典调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这里的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指的是( )A.特殊主体 B.一般主体C.平等主体 D.平等客体C2.民法典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下列适用民法典调整的有( )①段某非法搜集军事情报涉嫌犯罪②乙违反法律规定,被公安机关实施了行政拘留③丙装修房屋,因未做好防水导致楼下住户墙面损坏,从而引起纠纷④丁所在地因洪灾道路受阻,导致不能按期交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刑事违法行政违法3.“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的这一规定( )①引领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风尚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有助于将全部中华传统美德都上升为法律④体现出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无关4.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下面对公民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违反的原则判断错误的是( )A.服装店店主李某强迫询问衣服价格的人购买其店内服装——违反了自愿原则B.张某知道自己手里的一幅画是假货,仍然将其当作真迹卖给了赵某——违反了诚信原则C.王某经常在公寓和朋友聚会至深夜,大声喧哗,播放音乐——违反了保护环境原则D.陈某在菜市场卖菜,对老人有缺斤短两的行为——违反了平等、公平原则C违反公序良俗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第一框《认识民法典》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规定有助于消除救助者的后顾之忧,鼓励更多人在紧急情况下勇 于伸出援手,从而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这一规定( )A.说明崇正义只糯要敢于斗争即可 B.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实现社会正义C.要求我们坚持多样性统一 D.要求我们俭约自守,不为物役2.小华见池塘玩耍的孩子不幸落水,跳下河奋力救人,并及时送往医院。两天后,这名小男孩的家长找到小华,称小孩在河里被小华拉动时太过用力导致胳膊骨折,要求小华赔偿。小华感到很冤枉,于是找到律师求助。律师依据《民法典》第184条规定跟家长解释,家长不再找小华赔偿,并对小华表示感谢。可见,民法典(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入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①给见义勇为者送上“护身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②让见义勇为者的善行得到尊重,彰显社会公平与正义③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友善助人的道德风尚④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这体现了民法典确立的原则是( )A.创新 B.绿色 C.自由 D.平等4.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下列选项中,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是( )A.程某参加摄影比赛获得1000元奖金B.李某在出租车上拾得一部苹果手机C.刘某买了一台偷来的电动自行车D.王某把他人的平板电脑卖了5000元5.民法典,是镌刻人民权利的“宝典”,既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更为维护人民权益织密防护网。我们一生的每一个民事行为基本都与民法典相关。这说明( )①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②民法典保护我们的所有权益③民法典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行事的唯一准则④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于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此项规定充分体现了( )A.民法典的规定与宪法没有差别B.民法典的规定本身就自相矛盾C.民法典确立了绿色、正义等基本原则D.民法典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7.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按法律规定的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是( )A.遗嘱继承 B.法定继承 C.遗赠继承 D.遗赠扶养协议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实施民法典( )①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②通过公正司法保护和促进人权③通过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保护促进人权④有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我国的民法典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民法典第九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有利于( )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可持续发展②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③激发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热情④倡导公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小明在购买商品时,商家强制要求他购买其他商品,这违背了民法典的____原则。( )A.平等 B.自愿C.公平 D.绿色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指公共秩序。下列行为属于遵守公共秩序的有( )①在景区自觉排队②经常收拾自己的房间③不在图书馆打电话④在公共场所嬉戏打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民法典被称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____命名的法律。( )A.宪法 B.法典 C.民法 D.总则二、简答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开启了新纪元。(1)民法典的地位是怎样的?(2)民法典是怎样的一部法律?(3)民法典的实施具有怎样的意义?参考答案1.B2.C3.B4.A5.D6.D7.B8.B9.C10.B11.B12.B13.(1)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3)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1 认识民法典 课件.pptx 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第一框《认识民法典》同步练习.doc 民法典.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