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A、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a、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B、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①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③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温故知新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政治认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养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健全人格: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责任意识: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培育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教学难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核心素养目标自主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 (为什么)01美德的内涵或具体体现?(是什么)02要求:阅读教材P65-68,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道法观看视频,共探美德价值“礼”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促进社交和谐、提升个人修养、维护社会秩序、传承中华文化。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作用) 1.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意义)P65、66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道德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蓝字)总结归纳精忠报国,心怀家国育子向善,榜样学习和谐谦让,兄友弟恭保持本心,拒贿守廉守节不移,忠诚祖国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66探究分享“品读《元史》-从许衡身上悟美德内涵”1.许衡说的内心的主人指什么?2.你怎样理解““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原则”“体现了他坚守内心的道德标准,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原则 ,做到自我约束。”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P67相关链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内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合称“八德”,是对诸多德目的概括总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①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②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③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④信,指讲诚信;⑤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⑥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⑦廉,指廉洁奉公;⑧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修其孝弟(悌)忠信”——《孟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你如何评判以下这些行为?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2.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环节二:学习典故,解读美德内涵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 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这一典故体现了什么样的美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P67体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优良传统。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有哪些?(P66——P68)岳飞精忠报国南宋时期,岳飞出生于普通农家。自幼胸怀大志,勤奋好学,练就一身过人本领。其母为让他铭记报国之志,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岳飞投身军旅后,率领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在郾城大捷中,面对金兵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岳飞巧妙布阵,让士兵砍马腿,大破金兵。后遭奸臣秦桧陷害,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但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知识拓展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爱国榜样模范2.中华传统美德的有哪些内容(体现)?P67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体现:a.“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b.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总结归纳任务四:观看视频,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繁荣和衰败,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这是因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那么国家就能繁荣昌盛;反之,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关心国家的发展,那么国家就会陷入衰败。体现: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有哪些?(P66——P68)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2.中华传统美德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内容)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思维导图本课课堂小结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作用/地位内涵/体现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两千多年前,“富贵不能淫”是孟子的高尚品格;革命年代,“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是方志敏一生的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依然是国家的号召、人民的行动。这说明A.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B.勤俭节约体现爱国情怀C.老一辈革命家大爱无疆D.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D课堂练习2.从《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到《尚书》中的“以公灭私”,再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贯穿其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是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C.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D.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C课堂练习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启示我们要A.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B.有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境界C.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D.行己有耻,不能违背道德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