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1.Fe和Cl2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一定生成FeCl3,与Fe和Cl2的量无关(Cl2具有强氧化性)。2.尽管NO2溶于水后的溶液显酸性,但是NO2不是酸性氧化物。HNO3的酸酐是N2O5。SiO2能与NaOH、HF反应,但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两性氧化物。3.SiO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的基本原料;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半导体、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等。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主要成分是含水的铝硅酸盐,而不是二氧化硅。4.常见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硅和二氧化硅;新型陶瓷,如碳化硅、氮化硅等;碳纳米材料,如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5.SO2、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SO2中的CO2时要先用酸性KMnO4溶液吸收SO2,再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CO2。6.SO2和Cl2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均褪色,加热后溶液又变红的为SO2,根据此实验可以鉴别二者。7.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2Al2O3(熔融)4Al+3O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时不导电。工业上可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冶炼镁,而不用电解熔融MgO的方法,因为Cl-的半径比O2-的大,MgCl2的熔点较低。8.明矾[KAl(SO4)212H2O]中的Al3+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而使水澄清,是净水剂,不能消毒;氯气、臭氧、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而能杀菌消毒,用于水消毒;高铁酸钾(K2FeO4)中+6价Fe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且其还原产物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水澄清,从而达到净水效果。9.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对环境友好,如硅胶、CaO、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等;P2O5是常见的化学干燥剂,但因其自身的腐蚀性及吸水过程中会生成剧毒的偏磷酸(HPO3)而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10.抗氧剂本身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非氧化性,如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作为补铁剂的抗氧剂。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标准状况 非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H2O、苯、醇、HF为液体,乙酸、SO3为固体,均不能根据物质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及所含的微粒数目只有浓度 缺体积 当只给出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缺少溶液的体积时,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而无法求某微粒的数目溶液中的溶剂微粒被忽视 只分析了溶质中的微粒数目而未考虑溶剂中的微粒数目,导致计算某微粒数目时出错胶体微粒、 聚合体 忽略某些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合体或忽略有机高分子的聚合度,可能会导致计算某微粒数目时出错可逆反应未 进行到底 忽略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导致计算电子转移数目或产物微粒数目时出错浓度变化反 应停止或发 生其他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未考虑反应停止或发生其他反应,可能会导致计算某微粒数目时出错有关离子共存及离子反应1.透明≠无色,溶液都是透明的,透明溶液不能排除有色离子,只有“无色透明”才能排除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紫色)等有色离子。2.pH=7的溶液中,弱碱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等。3.注意区分“一定能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三种条件,如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与H+和OH-都不反应的离子,而可能大量共存的是与H+、OH-中的一种不反应的离子。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微溶物作反应物,若为澄清溶液,则需要拆分,若为悬浊液,则不能拆分;微溶物作生成物,一般不拆分。5.当存在多种氧化性离子或多种还原性离子时,要注意离子的反应顺序。如Cl2与FeBr2溶液反应时,由于还原性:Fe2+>Br-,因此Cl2先与Fe2+反应,Fe2+反应完全后,Cl2再与Br-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考虑其氧化性,与Fe2+、S2-、、I-等还原性粒子不共存,但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不考虑其氧化性。7.ClO-在任何条件的溶液中均有强氧化性,与Fe2+、S2-、等不能共存。物质结构与性质1.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除第ⅣA族元素外还有H;O没有最高正价,只有与F形成化合物(OF2)时才显正价;F无正价。2.元素周期律应用中的2个限定词——“最高价”“简单”(1)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只决定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如非金属性:Cl>S,则酸性:HClO4>H2SO4,而不能说明酸性:HClO>H2SO4。(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只决定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如非金属性:O>S,则稳定性:H2O>H2S,而不能说明稳定性:H2O2>H2S。3.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但离子半径的变化趋势不同,阳、阴离子半径分别逐渐减小,但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P3-)>r(S2-)>r(Cl-)>r(Na+)>r(Mg2+)>r(Al3+)。4.不是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H是2电子稳定结构。BF3中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3=6,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NF3中N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3=8,是8电子稳定结构。5.非金属原子之间大多形成共价键,也可形成离子键,如NH4Cl中N和H之间形成共价键和Cl-之间形成离子键。一些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共价键,如AlCl3中的Al—Cl等。离子化合物中也含有共价键,如Na2SO4中S和O之间、Na2O2中O和O之间形成共价键等。6.在核外电子排布半充满和全充满时较稳定,如Cr:[Ar]3d54s1,Cu:[Ar]3d104s1。7.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其中第ⅡA族和第ⅤA族的第一电离能反常。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反应焓变=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快慢取决于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但活化能大小并不影响反应热;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2.利用燃烧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3.多步反应的ΔH与平衡常数K:ΔH是“相加减”,K是“相乘除”。如已知:A(g)+B(g) C(g) ΔH1 K1C(g)+B(g) D(g) ΔH2 K2则A(g)+2B(g) D(g) ΔH=ΔH1+ΔH2 K=K1K24.原电池的电极不仅可以称为正、负极,也可称为阴、阳极,其中正极也称阴极,负极也称阳极,切勿弄反。5.书写电极反应时,酸性介质中不能出现OH-,碱性介质中不能出现H+,熔融电解质或固体电解质中只出现其电离出的离子。6.阳离子移向原电池的正极或电解池的阴极;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或电解池的阳极,即“阳离子移向得电子的电极,阴离子移向失电子的电极”。7.“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即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或电解池阳极流出,经导线等流入正极或阴极,不会进入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由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平衡正向移动,并不是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如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只是吸热反应方向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含有气体的体系中,增大压强(导致浓度变化),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2.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但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3.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恒容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情况不相同:(1)若有多种反应物,一般情况下,加入的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2)如果只有一种反应物,加入该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应根据加压时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如恒温恒容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3,发生反应:2NH3(g) N2(g)+3H2(g),平衡后再充入NH3,平衡正向移动,但恒容条件下充入参与反应的气体相当于加压,故NH3的转化率减小。4.计算平衡常数K时,不要忽略体系体积的变化。如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恒温恒压下达到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发生变化,恒温恒容下达到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强发生变化,因此,要先借助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计算出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或总压强,然后再计算平衡常数Kc或Kp。5.若反应达到平衡后,又同时投入了若干反应物和产物,则平衡移动的方向要根据Qc与K的相对大小进行判断,不容易出错。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一般情况下,酸溶液中,c(OH-)=c水(OH-),但c(H+)≠c水(H+),c(H+)=c酸(H+)+c水(H+)。同理,碱溶液中,c(H+)=c水(H+),但c(OH-)≠c水(OH-)。无论什么溶液中,均有c水(H+)=c水(OH-)。2.(1)常温下,c水(H+)<10-7 molL-1时,溶液既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2)当溶液中的H+均由水电离而来,溶液为碱溶液或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当溶液中的H+大部分由电解质电离而来,则c水(OH-)=c水(H+)<10-7 molL-1,电解质电离出的c(H+)=>10-7 molL-1,溶液为酸性。3.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不一定增大。如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CH3COOH的电离度减小。4.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不一定呈碱性,需将Kh与Ka2进行比较确定,若Kh>Ka2,溶液呈碱性,如NaHCO3、NaHS等;若Kh5.同类型的难溶物,Ksp越大,物质的溶解度就越大。不同类型的难溶物,不能根据Ksp的大小直接比较溶解度大小。6.一般情况下,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Ksp小的难溶电解质,但当某一离子浓度较大,使Qc>Ksp,也能实现Ksp小的难溶电解质转化为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如Ksp(AgCl)>Ksp(AgBr),但向饱和AgBr溶液中加入NaCl,会有白色AgCl沉淀析出。常见有机物1.醇能与金属钠反应,但不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羧酸既能与金属钠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酚能与金属钠、NaOH溶液、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与NaHCO3溶液反应。2.不是所有醇羟基都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醇中羟基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实质是脱去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和羟基上的氢原子,因此羟基所连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即“本碳有氢”。3.醇中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的实质是脱去羟基及与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因此必须“邻碳有氢”。4.有机物分子中只要含有醛基就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但能发生银镜反应的不一定是醛类,可能是其他的有机物(如甲酸、甲酸某酯等)。5.烷烃气体中含少量乙烯杂质时,可以用溴的水溶液除去,但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因为酸性溶液能将乙烯氧化为CO2,又会引入新的杂质。6.(C6H10O5)n能表示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n的值不确定,且多糖本身就是混合物,故不能说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7.淀粉和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但糖类中的单糖(如葡萄糖等)不能水解。8.核酸、蛋白质、淀粉属于生物大分子,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学实验1.烧杯、坩埚均不能用于蒸发结晶,蒸发结晶要用蒸发皿,高温灼烧可用坩埚。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即可。2.烧瓶、锥形瓶在加热时均要垫上陶土网;盛放液体反应物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3.在蒸馏或分馏实验中若尾接管未带支管,则锥形瓶作接收器时瓶口不能加橡胶塞。4.温度计不能当搅拌棒使用;不同实验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位置:测液体温度时,液泡全部位于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部或器壁,蒸馏实验时,液泡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5.蒸馏或分馏实验中用直形冷凝管,冷凝回流时用球形冷凝管;冷却水均是下口进上口出。6.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将滴管尖嘴伸入容器内,但制取Fe(OH)2时需要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FeSO4溶液液面下,并缓慢挤出碱液。7.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8.KMnO4、K2Cr2O7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的溶液用酸式滴定管盛装;Na2CO3、Na2SiO3等水解显碱性的物质的溶液用碱式滴定管盛装。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专项五关注常见误区·规避错误认知1.Fe和Cl2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一定生成FeCl3,与Fe和Cl2的量无关(Cl2具有强氧化性)。2.尽管NO2溶于水后的溶液显酸性,但是NO2不是酸性氧化物。HNO3的酸酐是N2O5。SiO2能与NaOH、HF反应,但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两性氧化物。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3.SiO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的基本原料;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半导体、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等。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主要成分是含水的铝硅酸盐,而不是二氧化硅。4.常见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硅和二氧化硅;新型陶瓷,如碳化硅、氮化硅等;碳纳米材料,如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5.SO2、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SO2中的CO2时要先用酸性KMnO4溶液吸收SO2,再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CO2。9.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对环境友好,如硅胶、CaO、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等;P2O5是常见的化学干燥剂,但因其自身的腐蚀性及吸水过程中会生成剧毒的偏磷酸(HPO3)而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10.抗氧剂本身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非氧化性,如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作为补铁剂的抗氧剂。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标准状况非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H2O、苯、醇、HF为液体,乙酸、SO3为固体,均不能根据物质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及所含的微粒数目只有浓度缺体积 当只给出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缺少溶液的体积时,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而无法求某微粒的数目溶液中的溶剂微粒被忽视 只分析了溶质中的微粒数目而未考虑溶剂中的微粒数目,导致计算某微粒数目时出错胶体微粒、聚合体 忽略某些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合体或忽略有机高分子的聚合度,可能会导致计算某微粒数目时出错可逆反应未进行到底 忽略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导致计算电子转移数目或产物微粒数目时出错浓度变化反应停止或发生其他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未考虑反应停止或发生其他反应,可能会导致计算某微粒数目时出错有关离子共存及离子反应1.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除第ⅣA族元素外还有H;O没有最高正价,只有与F形成化合物(OF2)时才显正价;F无正价。物质结构与性质2.元素周期律应用中的2个限定词——“最高价”“简单”(1)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只决定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如非金属性:Cl>S,则酸性:HClO4>H2SO4,而不能说明酸性:HClO>H2SO4。(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只决定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如非金属性:O>S,则稳定性:H2O>H2S,而不能说明稳定性:H2O2>H2S。3.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但离子半径的变化趋势不同,阳、阴离子半径分别逐渐减小,但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P3-)>r(S2-)>r(Cl-)>r(Na+)>r(Mg2+)>r(Al3+)。4.不是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H是2电子稳定结构。BF3中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3=6,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NF3中N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3=8,是8电子稳定结构。1.反应焓变=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快慢取决于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但活化能大小并不影响反应热;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2.利用燃烧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6.阳离子移向原电池的正极或电解池的阴极;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或电解池的阳极,即“阳离子移向得电子的电极,阴离子移向失电子的电极”。7.“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即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或电解池阳极流出,经导线等流入正极或阴极,不会进入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由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1.平衡正向移动,并不是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如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只是吸热反应方向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含有气体的体系中,增大压强(导致浓度变化),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2.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但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恒容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情况不相同:(1)若有多种反应物,一般情况下,加入的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2)如果只有一种反应物,加入该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应根据加压时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如恒温恒容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3,发生反应:2NH3(g) N2(g)+3H2(g),平衡后再充入NH3,平衡正向移动,但恒容条件下充入参与反应的气体相当于加压,故NH3的转化率减小。4.计算平衡常数K时,不要忽略体系体积的变化。如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恒温恒压下达到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发生变化,恒温恒容下达到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强发生变化,因此,要先借助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计算出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或总压强,然后再计算平衡常数Kc或Kp。5.若反应达到平衡后,又同时投入了若干反应物和产物,则平衡移动的方向要根据Qc与K的相对大小进行判断,不容易出错。1.一般情况下,酸溶液中,c(OH-)=c水(OH-),但c(H+)≠c水(H+),c(H+)=c酸(H+)+c水(H+)。同理,碱溶液中,c(H+)=c水(H+),但c(OH-)≠c水(OH-)。无论什么溶液中,均有c水(H+)=c水(OH-)。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不一定增大。如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CH3COOH的电离度减小。4.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不一定呈碱性,需将Kh与Ka2进行比较确定,若Kh>Ka2,溶液呈碱性,如NaHCO3、NaHS等;若Kh5.同类型的难溶物,Ksp越大,物质的溶解度就越大。不同类型的难溶物,不能根据Ksp的大小直接比较溶解度大小。6.一般情况下,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Ksp小的难溶电解质,但当某一离子浓度较大,使Qc>Ksp,也能实现Ksp小的难溶电解质转化为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如Ksp(AgCl)>Ksp(AgBr),但向饱和AgBr溶液中加入NaCl,会有白色AgCl沉淀析出。1.醇能与金属钠反应,但不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羧酸既能与金属钠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酚能与金属钠、NaOH溶液、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与NaHCO3溶液反应。常见有机物2.不是所有醇羟基都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醇中羟基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实质是脱去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和羟基上的氢原子,因此羟基所连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即“本碳有氢”。6.(C6H10O5)n能表示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n的值不确定,且多糖本身就是混合物,故不能说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7.淀粉和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但糖类中的单糖(如葡萄糖等)不能水解。8.核酸、蛋白质、淀粉属于生物大分子,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学实验4.温度计不能当搅拌棒使用;不同实验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位置:测液体温度时,液泡全部位于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部或器壁,蒸馏实验时,液泡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5.蒸馏或分馏实验中用直形冷凝管,冷凝回流时用球形冷凝管;冷却水均是下口进上口出。6.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将滴管尖嘴伸入容器内,但制取Fe(OH)2时需要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FeSO4溶液液面下,并缓慢挤出碱液。7.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8.KMnO4、K2Cr2O7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的溶液用酸式滴定管盛装;Na2CO3、Na2SiO3等水解显碱性的物质的溶液用碱式滴定管盛装。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1.Fe和Cl2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一定生成FeCl3,与Fe和Cl2的量无关(Cl2具有强氧化性)。2.尽管NO2溶于水后的溶液显酸性,但是NO2不是酸性氧化物。HNO3的酸酐是N2O5。SiO2能与NaOH、HF反应,但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两性氧化物。3.SiO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的基本原料;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半导体、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等。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主要成分是含水的铝硅酸盐,而不是二氧化硅。4.常见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硅和二氧化硅;新型陶瓷,如碳化硅、氮化硅等;碳纳米材料,如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5.SO2、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SO2中的CO2时要先用酸性KMnO4溶液吸收SO2,再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CO2。6.SO2和Cl2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均褪色,加热后溶液又变红的为SO2,根据此实验可以鉴别二者。7.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2Al2O3(熔融)4Al+3O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时不导电。工业上可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冶炼镁,而不用电解熔融MgO的方法,因为Cl-的半径比O2-的大,MgCl2的熔点较低。8.明矾[KAl(SO4)212H2O]中的Al3+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而使水澄清,是净水剂,不能消毒;氯气、臭氧、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而能杀菌消毒,用于水消毒;高铁酸钾(K2FeO4)中+6价Fe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且其还原产物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水澄清,从而达到净水效果。9.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对环境友好,如硅胶、CaO、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等;P2O5是常见的化学干燥剂,但因其自身的腐蚀性及吸水过程中会生成剧毒的偏磷酸(HPO3)而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10.抗氧剂本身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非氧化性,如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作为补铁剂的抗氧剂。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标准状况 非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H2O、苯、醇、HF为液体,乙酸、SO3为固体,均不能根据物质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及所含的微粒数目只有浓度 缺体积 当只给出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缺少溶液的体积时,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而无法求某微粒的数目溶液中的溶剂微粒被忽视 只分析了溶质中的微粒数目而未考虑溶剂中的微粒数目,导致计算某微粒数目时出错胶体微粒、 聚合体 忽略某些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合体或忽略有机高分子的聚合度,可能会导致计算某微粒数目时出错可逆反应未 进行到底 忽略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导致计算电子转移数目或产物微粒数目时出错浓度变化反 应停止或发 生其他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未考虑反应停止或发生其他反应,可能会导致计算某微粒数目时出错有关离子共存及离子反应1.透明≠无色,溶液都是透明的,透明溶液不能排除有色离子,只有“无色透明”才能排除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紫色)等有色离子。2.pH=7的溶液中,弱碱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等。3.注意区分“一定能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三种条件,如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与H+和OH-都不反应的离子,而可能大量共存的是与H+、OH-中的一种不反应的离子。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微溶物作反应物,若为澄清溶液,则需要拆分,若为悬浊液,则不能拆分;微溶物作生成物,一般不拆分。5.当存在多种氧化性离子或多种还原性离子时,要注意离子的反应顺序。如Cl2与FeBr2溶液反应时,由于还原性:Fe2+>Br-,因此Cl2先与Fe2+反应,Fe2+反应完全后,Cl2再与Br-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考虑其氧化性,与Fe2+、S2-、、I-等还原性粒子不共存,但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不考虑其氧化性。7.ClO-在任何条件的溶液中均有强氧化性,与Fe2+、S2-、等不能共存。物质结构与性质1.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除第ⅣA族元素外还有H;O没有最高正价,只有与F形成化合物(OF2)时才显正价;F无正价。2.元素周期律应用中的2个限定词——“最高价”“简单”(1)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只决定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如非金属性:Cl>S,则酸性:HClO4>H2SO4,而不能说明酸性:HClO>H2SO4。(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只决定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如非金属性:O>S,则稳定性:H2O>H2S,而不能说明稳定性:H2O2>H2S。3.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但离子半径的变化趋势不同,阳、阴离子半径分别逐渐减小,但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P3-)>r(S2-)>r(Cl-)>r(Na+)>r(Mg2+)>r(Al3+)。4.不是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H是2电子稳定结构。BF3中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3=6,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NF3中N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3=8,是8电子稳定结构。5.非金属原子之间大多形成共价键,也可形成离子键,如NH4Cl中N和H之间形成共价键和Cl-之间形成离子键。一些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共价键,如AlCl3中的Al—Cl等。离子化合物中也含有共价键,如Na2SO4中S和O之间、Na2O2中O和O之间形成共价键等。6.在核外电子排布半充满和全充满时较稳定,如Cr:[Ar]3d54s1,Cu:[Ar]3d104s1。7.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其中第ⅡA族和第ⅤA族的第一电离能反常。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反应焓变=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快慢取决于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但活化能大小并不影响反应热;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2.利用燃烧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3.多步反应的ΔH与平衡常数K:ΔH是“相加减”,K是“相乘除”。如已知:A(g)+B(g) C(g) ΔH1 K1C(g)+B(g) D(g) ΔH2 K2则A(g)+2B(g) D(g) ΔH=ΔH1+ΔH2 K=K1K24.原电池的电极不仅可以称为正、负极,也可称为阴、阳极,其中正极也称阴极,负极也称阳极,切勿弄反。5.书写电极反应时,酸性介质中不能出现OH-,碱性介质中不能出现H+,熔融电解质或固体电解质中只出现其电离出的离子。6.阳离子移向原电池的正极或电解池的阴极;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或电解池的阳极,即“阳离子移向得电子的电极,阴离子移向失电子的电极”。7.“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即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或电解池阳极流出,经导线等流入正极或阴极,不会进入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由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平衡正向移动,并不是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如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只是吸热反应方向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含有气体的体系中,增大压强(导致浓度变化),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2.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但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3.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恒容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情况不相同:(1)若有多种反应物,一般情况下,加入的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2)如果只有一种反应物,加入该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应根据加压时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如恒温恒容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3,发生反应:2NH3(g) N2(g)+3H2(g),平衡后再充入NH3,平衡正向移动,但恒容条件下充入参与反应的气体相当于加压,故NH3的转化率减小。4.计算平衡常数K时,不要忽略体系体积的变化。如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恒温恒压下达到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发生变化,恒温恒容下达到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强发生变化,因此,要先借助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计算出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或总压强,然后再计算平衡常数Kc或Kp。5.若反应达到平衡后,又同时投入了若干反应物和产物,则平衡移动的方向要根据Qc与K的相对大小进行判断,不容易出错。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一般情况下,酸溶液中,c(OH-)=c水(OH-),但c(H+)≠c水(H+),c(H+)=c酸(H+)+c水(H+)。同理,碱溶液中,c(H+)=c水(H+),但c(OH-)≠c水(OH-)。无论什么溶液中,均有c水(H+)=c水(OH-)。2.(1)常温下,c水(H+)<10-7 molL-1时,溶液既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2)当溶液中的H+均由水电离而来,溶液为碱溶液或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当溶液中的H+大部分由电解质电离而来,则c水(OH-)=c水(H+)<10-7 molL-1,电解质电离出的c(H+)=>10-7 molL-1,溶液为酸性。3.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不一定增大。如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CH3COOH的电离度减小。4.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不一定呈碱性,需将Kh与Ka2进行比较确定,若Kh>Ka2,溶液呈碱性,如NaHCO3、NaHS等;若Kh5.同类型的难溶物,Ksp越大,物质的溶解度就越大。不同类型的难溶物,不能根据Ksp的大小直接比较溶解度大小。6.一般情况下,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Ksp小的难溶电解质,但当某一离子浓度较大,使Qc>Ksp,也能实现Ksp小的难溶电解质转化为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如Ksp(AgCl)>Ksp(AgBr),但向饱和AgBr溶液中加入NaCl,会有白色AgCl沉淀析出。常见有机物1.醇能与金属钠反应,但不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羧酸既能与金属钠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酚能与金属钠、NaOH溶液、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与NaHCO3溶液反应。2.不是所有醇羟基都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醇中羟基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实质是脱去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和羟基上的氢原子,因此羟基所连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即“本碳有氢”。3.醇中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的实质是脱去羟基及与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因此必须“邻碳有氢”。4.有机物分子中只要含有醛基就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但能发生银镜反应的不一定是醛类,可能是其他的有机物(如甲酸、甲酸某酯等)。5.烷烃气体中含少量乙烯杂质时,可以用溴的水溶液除去,但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因为酸性溶液能将乙烯氧化为CO2,又会引入新的杂质。6.(C6H10O5)n能表示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n的值不确定,且多糖本身就是混合物,故不能说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7.淀粉和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但糖类中的单糖(如葡萄糖等)不能水解。8.核酸、蛋白质、淀粉属于生物大分子,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学实验1.烧杯、坩埚均不能用于蒸发结晶,蒸发结晶要用蒸发皿,高温灼烧可用坩埚。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即可。2.烧瓶、锥形瓶在加热时均要垫上陶土网;盛放液体反应物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3.在蒸馏或分馏实验中若尾接管未带支管,则锥形瓶作接收器时瓶口不能加橡胶塞。4.温度计不能当搅拌棒使用;不同实验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位置:测液体温度时,液泡全部位于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部或器壁,蒸馏实验时,液泡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5.蒸馏或分馏实验中用直形冷凝管,冷凝回流时用球形冷凝管;冷却水均是下口进上口出。6.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将滴管尖嘴伸入容器内,但制取Fe(OH)2时需要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FeSO4溶液液面下,并缓慢挤出碱液。7.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8.KMnO4、K2Cr2O7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的溶液用酸式滴定管盛装;Na2CO3、Na2SiO3等水解显碱性的物质的溶液用碱式滴定管盛装。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能专项五关注常见误区·规避错误认知.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能专项五关注常见误区·规避错误认知学案.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能专项五关注常见误区·规避错误认知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