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在一个阳光míng mèi( )的午后,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路旁的花朵zhàn fàng( )着,散发出阵阵迷人的香气。远处,一群孩子在草地上kuáng bēn( )嬉戏,他们的笑声在空中回荡。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正辛勤地劳作,他们期待着秋天能有一个fēng shōu( )的季节。我被眼前的美景所xī yǐn( ),不禁停下脚步,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切,感受着大自然带来的wú xiàn( )美好,心中充满了xìng fú( )与满足,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留下此刻的宁静与ān wèi( )。
二、照样子,换部首并组词(6分)
例:请——晴(晴天)——睛(眼睛)
伴——( )( )——( )( )
村——( )( )——( )( )
杨——( )( )——( )( )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8分)
提供(gōng gòng) 尽管(jǐn jìn) 薄雾(bó báo) 模样(mú mó)
附和(hé hè) 勉强(qiáng qiǎng)悄然(qiāo qiǎo)嫉妒(jí jì)
四、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出错。
B. 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
C. 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一知半解,却还在那里夸夸其谈。
D. 小明的书法作品笔走龙蛇,真是让人赞不绝口。
五、根据所学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
《石灰吟》和《竹石》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 )
《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 (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话是反问句。 ( )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展现了他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 )
六、我会按要求改句子(6分)
他的家乡是一个小镇。(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非常着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写错字不给分)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
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
第二部分:阅读与感悟(30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阅读《匆匆》选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意思的递进
C. 表示语音的延长 D. 表示话题的转换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5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慷慨( ) 刁难( ) 气喘如牛( )
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让乞丐搬砖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交流与表达(30分)
九、写作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事、物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或许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感动、启示,或许让我们懂得了成长的意义。请以“难忘的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瞬间”等。
2.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明媚 绽放 狂奔 丰收 吸引 无限 幸福 安慰
二、1.伴→畔(河畔)、拌(搅拌)
2.村→材(木材)、忖(忖度)
3.杨→扬(飞扬)、汤(汤水)
三、1.gōng 2.jǐn 3.bó 4.mú 5.hè 6.qiǎng 7.qiǎo 8.jí
四、D(“笔走龙蛇”形容书法洒脱,使用正确)
五、1.√ 2. √ 3. ×(设问句) 4. √
六、1.夸张句示例:他的家乡是一个巴掌大的小镇。
2.比喻句示例: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缩句:这是铁路干线。
七、1.老大徒伤悲
2.忠言逆耳利于行
3.粉骨碎身浑不怕
4.任尔东西南北风
5.专心致志
八、(一)1.A(破折号解释“日子不复返”的猜想)
2.排比、比喻;用自然现象对比时间一去不返,突出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贵。
3.因意识到八千多日子无声无息流逝,内心感到惶恐和愧疚。
4.用细腻的描写(如“针尖上一滴水”的比喻)将抽象时间具象化,融入个人情感,引发共鸣。
(二)1.注音: kǎi nán chuǎn
2.母亲想让乞丐通过劳动获得尊严,而非施舍。
3.“搬”代表自食其力,能激发斗志;“不搬”则延续乞讨的惰性,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4.母亲是善良、智慧、有原则的人,她用独特的方式教会他人自立自强。
九、参考范文:
难忘的眼神
窗台上的风信子又开了,淡紫色的花瓣簇拥着嫩黄的花蕊,像极了那年深冬里那个温暖的眼神。
记得那是我小升初前的最后一次演讲比赛,报告厅里坐满了老师和同学,我的手心不断渗出冷汗,攥着演讲稿的手指泛白。轮到我上场时,高跟鞋在台阶上发出慌乱的声响,原本烂熟于心的开场白突然从脑海里溜走了。台下开始传来细碎的议论声,我死死盯着天花板上的吊灯,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往头顶涌。
"别着急,慢慢来。"一个温柔的声音从评委席传来。我慌乱地循声望去,看见张老师正看着我,她的眼睛弯成月牙,嘴角上扬的弧度像春天的柳枝般柔软。那双眼睛里没有我想象中的失望,而是盛着一汪清澈的湖水,泛着鼓励的涟漪。她轻轻朝我点点头,指尖在桌面上敲出舒缓的节奏,仿佛在说:"我知道你可以的。"
不知为什么,那一瞬间我的心突然安定下来。那些被紧张揉皱的词句,竟顺着她眼神里的光,重新在脑海里排列整齐。我听见自己的声音逐渐平稳,讲到动情处时,甚至能看见她眼中闪烁的光芒。当最后一个字落下,全场爆发出掌声,我看见她率先站起身来,眼里满是赞许的笑意,像捧着一颗刚刚破土的种子般欣喜。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张老师发着高烧,却坚持坐在评委席上。她眼底的红血丝被灯光揉碎在鼓励的眼神里,直到多年后我站上更大的舞台,依旧能清晰忆起那份温暖。原来真正的师者,从不吝啬把自己的目光化作星辰,照亮学生脚下的路。
风信子的香气漫进窗台,我轻轻触碰它的花瓣。那些曾在岁月里给予我力量的眼神,早已长成了生命里的花草,在每个需要勇气的时刻,重新绽放出温柔的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