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救大厦于将倾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救大厦于将倾——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任务一、根据已掌握的线索,猜猜他们是谁?(锁定范围,明朝皇帝)
深度肥宅爱好者
即位一月嗑药而亡
深度高达手办热爱者
被勒索巨额赎金的肉票
明英宗:朱祁镇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这些明朝皇帝的故事,反映了明朝什么样的问题?
问题①:明代中后期,皇帝大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救大厦于将倾——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任务二、根据材料和教材P97,说一说明朝统治还存在哪些问题?导致了什么后果?
明朝末年的党派斗争从明神宗万历中期开始持续了五十多年,一直到南明王朝灭亡。主要有以浙党为首的五党集团和东林党之争、东林党与阉党之争。这些党派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造成明朝末年风雨飘摇的局面。
——尹鑫、刘军民《明朝晚期的党派斗争》
问题②:宦官专权跋扈
问题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忧。
——《明清史料》
官员贪赃枉法,盘剥百姓;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影响:
明代《流民图》(局部)
社会动荡,统治危机
救大厦于将倾——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任务三、阅读教材P98,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内阁首辅——张居正
在位君主
主要措施
取得效果
最终结果
万历皇帝(明神宗)
经济措施“一条鞭法”
为什么称为“一条鞭法”
田赋
徭役
杂税
征收管理
征收期限
征收银两
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
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清查后,土地增额300万顷左右,政府税收也由此增加
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可以减少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
1.百姓要交换白银,被迫进入市场交换,促进了经济发展;
2.徭役可以用白银替代,人身更加自由,同样促进了经济发展。
救大厦于将倾——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任务三、阅读教材P98,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内阁首辅——张居正
在位君主
主要措施
取得效果
最终结果
万历皇帝(明神宗)
经济措施“一条鞭法”
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意义: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摧枯拉朽力千钧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摧枯拉朽力千钧——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任务一、根据材料回答,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三饷”
辽饷
练饷
剿饷
(1)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臣乡延安府(陕北),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1641年
1643年
1644年
1624年
陕西北部
首先爆发反明农民起义
摧枯拉朽力千钧——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二、阅读教材P99总结,明末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
1624年
1643年
1644年
摧枯拉朽力千钧——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641年
李自成进军中原
提出
均田免粮
的口号
任务二、阅读教材P99总结,明末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
1641年
1624年
1644年
摧枯拉朽力千钧——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二、阅读教材P99总结,明末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
1643年
李自成占领西安,
次年建立大顺政权
摧枯拉朽力千钧——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二、阅读教材P99总结,明末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
1643年
1641年
1624年
1644年
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朝灭亡
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
摧枯拉朽力千钧——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三、阅读教材P99材料研读,分析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幕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明末歌谣
原因: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针对土地集中
平均主义思想
针对赋税繁重
反封建压迫
农民第一次提出针对土地的斗争口号
(2)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明朝政府腐败,民心尽失。
摧枯拉朽力千钧——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四、回顾中国古代重要的农民起义,总结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材料一 公元前209年,……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材料二 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材料三 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朝廷已无力有效地控制藩镇。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最终,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唐朝受到致命打击。
材料四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建立明朝。
——以上材料均引自统编版《中国通史》上册和下册
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当王朝统治腐朽时,阶级矛盾尖锐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农民起义即阶级斗争的体现
农民起义爆发,王朝被推翻或受到致命打击
新王朝建立,总结教训,缓和矛盾,社会向前发展
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白山黑水再兴澜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白山黑水再兴澜——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任务一、根据教材p100内容,李自成的农民军是否完成了全国政权的统一。
1644年4月攻入北京,初期还能严肃军纪,但很快农民军便开始腐败,李自成与其他首领瓜分宫嫔,畅饮宫中,唯一关注的事就是登基大典。
——《国史概要》
农民阶级有其自身局限之处,没有办法摆脱封建统治阶级腐化的命运,最后走向覆灭……
白山黑水再兴澜——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任务二、阅读教材P100,归纳满洲兴起的概况。
明后期
东北女真(建州女真)
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
1635年
1636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女真
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
改国号为大清(定都盛京)
清太宗·皇太极
历史冷知识:摆脱与明朝的联系,原女真各部属于明朝奴儿干都司管辖,修改族名和国名可以摆脱明朝藩属国的地位。
白山黑水再兴澜——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任务二、阅读教材P100,归纳满洲兴起的概况。
明后期
东北女真(建州女真)
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
1635年
1636年
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女真
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
改国号为大清(定都盛京)
1644年
1645年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清朝以北京为首都
李自成兵败遇难
清军战力为何如此之强?
白山黑水再兴澜——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知识拓展、根据教材p101,了解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受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腐化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作“八旗子弟”。
知识拓展
正黄旗
正白旗
正蓝旗
正红旗
镶黄旗
镶白旗
镶蓝旗
镶红旗

以汉治汉图长远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以汉治汉图长远——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任务一、根据教材p101,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统治的?
清世祖·顺治帝
材料一:面尊明太祖,封建其后(分封他的后人),以减少汉族的反感。圣祖(康熙)南巡,每过南京,必向明太祖陵致祭……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衮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
——稻叶君山《清朝全史》
政治制度上:
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
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巩固提升
1.明朝末年,皇亲、国戚、达官、贵僚或以暴力,或以各种名义,大肆搜刮地产。“近来田地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然而“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据此可知,明末( )
A.朝廷赋税沉重 B.官僚机构臃肿 C.自然灾害频繁 D.土地兼并严重
D
2.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闯王”领导的军队( )
A.攻进北京后建立张楚政权 B.与明军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C.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D.统领明末各支农民起义军
C
巩固提升
3.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1626年,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女真族改变自己族名和国号的目的是( )
A.尽快灭亡明朝 B.镇压李自成起义军
C.尽快创建“八旗制度” D.更好地创建统一多民族国家
D
4.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吏科给事中韩一良上疏曰:“臣所闻见,一督抚也,非五六千金不得;道府之美缺,非二三千金不得;以至州县并佐贰之求缺,各有定价;举监及吏承之优选,俱以贿成。”这主要体现了( )
A.选官制度的变革 B.阶级矛盾的激化
C.皇帝权力的旁落 D.晚明官场的腐败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