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9 古诗三首从军行[唐]王昌龄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约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主要作品:《从军行》《塞》《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等。从军行边塞诗[唐]王昌龄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祁连山青海湖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诗里写了哪些景物?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雪山因何而“暗”呢?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云遮暗了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座城关孤独的矗立在沙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意: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关孤独的矗立在沙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玉门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这样的边关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荒凉寂寞孤独诗人怎么描写守边战士的生活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穿透,磨破。注释[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意: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你从将士们的誓言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不破楼兰终不还!从中能体会到将士们为保家卫国血战到底的豪迈气概,这也是诗人爱国之情的体现。整首诗都写了什么呢?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描写边塞风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 游你从诗的题目里读懂了什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人在秋天的黎明走出篱笆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时的感想。作者简介陆 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代表作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历史背景南宋时期,金兵侵占了中原地区。陆游一直主张抗金,收复中原。晚年时期陆游罢官回到故乡居住,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他心里仍然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南宋比北宋减少的领土南宋领土再读古诗,注意节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 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说一说:诗人想到了什么?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注释[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诗人想到黄河和华山是什么样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黄河的辽阔和华山的巍峨。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意: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诗人为什么想起了黄河和华山呢?黄河华山辽阔的黄河和雄伟的华山代表着沦陷的中原的壮丽河山,诗人想到的不仅仅是这两处景物,他是在惦记着已经沦陷六十多年的中原地区啊!诗人不仅想到了北方的景物,还想到了什么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意: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兵之手六十多年了。发挥想象,说一说:在这六十多年里,遗民会遭受哪些压迫?他们是怎样期盼南宋军队北伐的?当一次次希望变成落空时,他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遗民”的心情是怎样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失 望悲 伤痛 苦这句诗表达的是“遗民”的心情还是诗人的心情?诗人是在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情。陆游一生都在盼望朝廷收复中原,可是直到去世也没有等到这一天。唐朝诗人杜甫终于听到了收复失地的好消息,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杜 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到意思: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个消息。写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注释[剑外]作者所在的蜀地。[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意: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注释[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意: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意: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诗人听说蓟北被收复后,心情十分激动,想回到家乡去。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漫卷诗书喜欲狂。欣喜若狂找出诗人“还乡”的路线。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剑外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诗人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吗?诗人写的是想象中返回故乡的路线和情境。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出了诗人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