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2025届高三5月二模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民的创造,人民性是城市的第一社会属性;城市是多样文明的空间化聚集,空间性是城市的第一自然属性。城市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具体统一。从空间与城市哲学的维度,探索完善城市建设的空间实现方式、空间落地方式,对于营建高质量的人民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提出与落地,为化解诸多城市问题提供了原则性指导,标志着我们的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并向纵深推进。从空间哲学、空间权利维度看,我国的城市建设也面临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空间关系问题。比如如何可持续性统筹空间生产的社会性与生态性。从人与人的关系看,城镇化水平得到提高,市民生活得以改善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共同生产、共同营建、共同拥有了更高质量的建成空间、人化空间;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城镇化进程良性可持续,人民的美好生活得以实现的重要表现,是人们在享有更高质量人化空间的同时,也享有更为优质的自然空间和生态环境。在实践中,能否可持续统筹人化空间与自然空间、空间权利社会性与生态性的关系,对人民城市营建有长期性影响。
(摘编自陈忠、徐延民《城市建设的空间哲学思考》)
材料二:
城市化中的科学决策问题,这一点现在看起来尤为重要。从我的经验来看,要做到科学决策,不是说要完全听专家的,而是专家和行政各方要良好结合,大家在一起共同论证,用科学的观点来得出结论,谁对就听谁的。
说到底,城市化的话题特别值得讨论,对它必须要有一个综合深远的理解。不能简单孤立地去看待城市化,而要从改革开放的全局去理解。我们对城市化的认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变,从历史角度看,城市化的内涵和重点是动态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并不存在什么边界,也不可能有统一标准。我们规划界有一句话——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文明不断发展,科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和乡村也永远会在前进中发展。
现在,中国城市发展和建设可以做的具体事情很多,这是我们的好机会。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跟城市化现象放在一块来谈,会更有看点。我们面对的困难不少,但我总是讲城市的春天,“一五”计划是第一个春天,改革开放伊始是第二个春天,现在应当说是第三个春天。当然,春天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并不都是春暖花开、春意融融,就像早春的天气一样,还有乍暖还寒的一面。所以,以我这几十年的经历,对于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看法是:太着急不行,太慢也不行,而是要实事求是跟着经济规律,把城市和城市化看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科学内涵和过程,要有这样的观念,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既要总结经验,又要面向问题;既要看准一个问题,又不能看死一个问题。改革开放是历史的选择,绝不是一个短期、暂时的命题,而是一个长远、永久的主题,所以,我们要走的科学发展道路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四个字的包容面很大,我们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把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做好,以这样一种思想准备,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城市的春天。
(摘编自《为了城市的春天——亲历新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周干峙口述)
材料三:
南望泰山,北依黄河,城区东西最长处超9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0多公里……长期以来,济南被黄河分隔为主城区(南岸)和生态空白区(北岸),形成了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带状发展格局。在此格局下的城市,面临着来自人口、就业、交通等多方面压力。2016年底,济南提出“真正北跨”的具体方案,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济南开启了城市变革之旅。
于济南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产业布局的演变宛如一场深刻而壮丽的变革画卷在黄河两岸徐徐展开。以前北岸多是相对传统的乡村风貌和少量零散产业,如今在济南北岸的起步新区高楼林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驻,依托南岸成熟的科技资源与人才储备,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与南岸形成良好的互补协同,这一转变,不仅为济南的产业升级迭代注入了澎湃活力,更为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的城市竞争与区域发展格局中,锚定了全新的坐标与方向,真正让黄河两岸在产业布局上打破隔阂,开启了从“南岸”到“两岸”融合共进的全新篇章。
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对济南北跨产生了积极影响。《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着重强调要充分释放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引领与带动效能,推动城市与黄河的关系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从往昔简单的城河相邻迈向深度的城河相融境界。这一理念旨在实现拥河而兴、水城共融的美好愿景,精心雕琢出一条人、城、河三者和谐共生、彼此相依共荣的活力走廊,让黄河真正成为济南城市发展的生态根基与魅力源泉。济南在北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的原则,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吸引着更多目光聚焦于这座正在生态转型中焕发无限魅力的黄河明珠。
(摘编自《城市格局重塑与文化焕新:解读济南的高质量建设发展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民创造体现的人民性,多样文明聚集的空间性,都是城市重要的属性,城市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B.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如果能可持续统筹一些空间关系,会对人民城市营建有积极影响。
C.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化的内涵和重点是不同的,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待它,对我们认识城市化非常重要。
D.黄河对城市空间的分隔直接导致济南面临人口、就业、交通等多方面压力,“北跨”方案旨在打破此限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某市在老城改造中,积极探索完善城市建设的空间实现方式和落地方式,这有利于营建高质量的人民城市。
B.如果要在社会发展的某个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在制定决策时,就要结合各方意见共同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
C.材料二巧妙设喻,以春天来写新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特点,更突出强调了在此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D.进入“黄河时代”,济南的发展格局兼顾了城市的社会性与自然性,正走上一条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道路。
3.下列实践案例不能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一项是( )(3分)
A.某市对城市古建筑群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让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当代也属于子孙万代。
B.某市为了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味,要求商户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某市城管局推进市政管网互联互通,督促供暖企业提前开展设施“大体检”,让市民温暖过冬。
D.某市文化馆加强制度创新,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共享共建,让群众更便捷地享受优质的文化资源。
4.从空间生产的社会性与生态性角度看,济南市是如何实施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三则材料从不同侧面写城市的建设,请据此谈谈这对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有什么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梨花白,杏花红
朱莲花
每到清明时节,五里槐村的杏花就泛起一片春意。哑叔的故事,滋长在我的怀念中,如花香渐起。
“我知道,若是没有哑叔,就没了你,更不会有我。”女儿一听我又要念叨哑叔,赶紧抢过我的台词,阻止我祥林嫂般的碎碎念。
我嗔怒地拍拍女儿不安分的小脑壳,眼前闪过从战争硝烟中走来的哑叔,裹挟着岁月的风沙,在五里槐村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心中悲戚和感恩不断涌出。
女儿看我悲从中来,忙闭上嘴,乖巧地捧起鲜花,照例陪我去给哑叔扫墓。
我年少时颇为顽劣,常跟着村中的男孩子们上墙揭瓦,河边摸鱼。一次在河边和小鱼虾们正玩得兴起,不料咕咚一声栽入水中,在我吭哧吭哧喝饱水快要迷糊之前,哑叔跳进小河的影子一闪而过。
我从昏睡中醒来,看到的是哑叔急切的眼神。而五里槐村的夕阳,周围正绕着七彩的霞光。
从此,我收敛了性子,安静地跟在哑叔身后,变成他的小尾巴。
五里槐村杏花盛开,沁人心脾,越发能勾起人肚中的馋虫,而这时,正是村中青黄不接的时节,孩子们饿得像瘦猴,肚中咕咕咕地唱着“空城计”。哑叔从口中省出点吃食,青稞、豌豆和闲暇时采摘的蘑菇,细心地或炒或炖,变成香喷喷的美食,喜滋滋地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
那些年,哑叔总抢着干村中的活,平田整地,修水库垒坝,修补毁坏的路面,清理村口成堆的垃圾,帮孤寡老人料理家事。尤其阴雨天,村中老少爷们都歇在家,只有他顶着风雨,清理溪水浮草,疏通各家院落排水暗沟,防止水淹村落,打了猪草丢给饿得乱转的猪崽子们。乡邻们常过意不去,叫他去自家吃饭,他却甚少去麻烦乡邻。
杏花婶的丈夫曾经给西路红军接济过吃食,被马家军杀害,她独自养育一双儿女着实不易。哑叔常帮她做重体力的农活,每每杏花婶做好饭让他吃,哑叔摇头拒绝。
有次天降大雨,我和哑叔正躲在麦垛下看麦场,杏花婶提着瓦罐来给他送饭,哑叔却把饭递到我手上。我吃完饭后,才发现杏花婶还站在麦场中,浑身被冷雨浇得湿透,怜惜地看着远远躲开的哑叔,眼中闪过亮晶晶的泪珠儿。
光阴悠悠而过,村里来了政府工作人员,到处找寻散落的西路红军。年迈的哑叔颤微微地捧出一枚红五星,大家才晓得原来他是会说话的,也才明白他是流落到村子里的西路红军。这个秘密令乡亲们震惊万分。
原来,哑叔是南方人,随西路红军一路北上,来到凉州城。
随军前,年少的哑叔尚不知人间疾苦,站在家乡的田野里,梨花如雪缓缓飘下,心爱的姑娘沐浴在带点甜味儿的阳光中,晃一晃身子,便摇醉哑叔的整个春天。
哑叔眉梢眼角爬满喜悦,只期盼着过上安稳日子。然肩上有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后,才懂得生活的艰难。
革命的烽烟燃遍乡野时,一支有理想情怀的队伍走过哑叔的家乡,那些为世上的穷人谋幸福的誓言打动了哑叔,哑叔看看亲人们灰暗的日子,决定跟随这支队伍前行,想为更多生活贫苦的人们,争得容身院落和一顿饱饭。
那日,哑叔穿着红军服,踏着遍地梨花,和心爱的女子道别。他清晰记得,梨园中虬枝如刀,刻满岁月的风霜,但梨香萦绕在身旁,让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从此,远离故土,山高水长,辗转于烽火狼烟间。
哑叔告诉我,那次西渡黄河后的战争很惨烈,沿着河西走廊,西路军孤军奋战,与火力强悍的马家军在凉州城西的四十里铺再次交锋,尽管西路军顽强拼搏,由于兵力悬殊,无数的战友们最终躺在血泊中。
暮色幽深,村中二大爷心血来潮,去马家军和红军作战的小山坡上捡拾子弹头,没想到在死人堆中碰到血肉模糊的哑叔。二大爷本不愿多生事端,又不忍眼睁睁看着哑叔丢掉性命,便悄悄推着农用架子车,从死人堆里把哑叔拉回家。
马家军层层封锁路口,火药味笼罩五里槐村,村中鸡飞狗上墙,马家军到处寻找受伤存活的西路红军。最后,找到接济过红军吃食的杏花婶丈夫,将其枪毙在杏花树下。
全村人都陷入恐慌,只有二大爷假装淡定,如往常一般过着生活,把哑叔藏在地窖中,悄悄送饭送水。哑叔的伤口感染后,也不敢请大夫,独自昏睡十多天,硬生生从鬼门关挺了过来。
千里奔波作战,长久的黑暗阴郁,北方彻骨的寒冷,哑叔都流血不流泪。当二大爷拼命救下他,且精心照顾他时,哑叔却流下热泪,看到清风徐来,阳光芬芳。
二大爷告诫哑叔,若想活命,就要闭口当哑巴。此后,哑叔变成二大爷的远房侄子,在五里槐村长住下来。
我记事起,哑叔的家就很破旧,黄土墙头搭上树枝麦草,穿着素净的土布粗衣,吃着最清淡的饭食,日日忙碌在五里槐村,却时常唇眼含笑。
哑叔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叹道:“现如今广厦千舍林立,我曾经的理想终于变成现实,可是,家乡的亲人,心中的爱人,只能出现在梦中。”
哑叔眸光沧桑却温柔至极,在五里槐村的暗香中沉沉睡去。
远望山川,往事蜂拥而至,想必梦中梨花纷纷扬扬,皆落在他心头。
我到达哑叔墓地时,五里槐村杏花微雨,山影村落相依,乡邻们皆怡然自得。我怅然回望,没有哑叔的五里槐村,终是有点寂寞,有点清冷。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词颇有特色,“滋长”“爬满”等词语,把人物抽象的情感描绘得具体生动。
B.哑叔远远地躲开前来送饭的杏花婶,因为他担心被杏花婶等村民识破真实身份。
C.文章标题“梨花白,杏花红”不仅富有诗意,也巧妙地串联起哑叔在两个时空的故事。
D.哑叔离别家乡,辞别亲人,踏上战场,与林觉民一样,都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
7.对文中画横线处景物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里槐村的杏花就泛起一片春意”营造了一种忧伤的氛围。
B.“五里槐村的夕阳,周围正绕着七彩的霞光”舒缓了叙事节奏。
C.“梨花如雪缓缓飘下”富有浪漫气息,烘托了少年哑叔的形象。
D.“清风徐来,阳光芬芳”写出了哑叔被救后产生的心灵触动。
8.文章最后一段说“我怅然回望,没有哑叔的五里槐村,终是有点寂寞,有点清冷”,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学校文学社团拟编辑校刊,如果收录这篇文章,你认为将其编入哪个栏目最合适?请说明理由。(6分)
①山乡巨变 ②战争风云 ③义薄云天 ④成长蜕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臣伏见朝廷新制,俵散①青苗钱以来,中外之议,皆称不便,多乞寝罢,至今未蒙省察。臣以老病昏忘,虽不能究述利害,苟有所见,其敢不言?臣今有起请事件,谨具画一如后:
臣窃见议者言青苗钱取利于民为非而朝廷深恶其说至烦圣慈命有司具述本末委曲申谕中外,以朝廷本为惠民之意。然告谕之后,缙绅之士,论议益多。至于田野之民蠢然,固不知周官泉府②为何物,但见官中放债,每钱一百文要二十文利尔。是以申告虽烦,而莫能谕也。臣亦以谓等是取利,不许取三分,而许取二分,此孟子所谓以五十步笑百步者。以臣愚见,必欲使天下晓然知取利非朝廷本意,则乞除去二分之息,但令只纳元数本钱,如此,始是不取利矣。盖二分之息,以为所得多耶?固不可多取于民;所得不多耶?则小利又何足顾,何必以此上累圣政?
臣检详元降指挥③,如灾伤及五分已上,则夏料青苗钱令于秋料送纳,秋料于次年夏料送纳。臣窃谓年岁丰凶,固不可定,其间丰年常少,而凶岁常多。今所降指挥,盖只言偶然一料灾伤尔。若连遇三两料水旱,则青苗钱积压拖欠数多。若才遇丰熟,却须一并催纳,则农民永无丰岁矣。至于中小熟之年,不该得灾伤分数,合于本料送纳者,或人户无力,或顽猾拖延,本料尚未送纳了当,若令又请次料合命俵钱数,则积压转多,必难催索。臣今欲乞人户遇灾伤,本料未曾送纳者,及人户无力或顽猾拖延不纳者,并更不支俵与次料钱。如此,则人户免积压拖欠,州县免鞭扑催驱,官钱免积久失陷。
臣窃闻议者多以抑配人户④为患,所以朝廷屡降指挥,丁宁约束州县官吏,不得抑配百姓。然诸路各有提举、管勾等官,往来催促,必须尽钱俵散而后止。由是言之,朝廷虽指挥州县不得抑逼百姓请钱,而提举等官又却催促尽数散俵,故提举等官以不能催促尽数散俵为失职,州县之吏亦以俵钱不尽为弛慢不才。上下不得不递相督责者,势使之然,各不获已也。由是言之,理难独责州县抑配矣。以臣愚见,欲乞先罢提举、管勾等官,不令催督,然后可以责州县不得抑配。其所俵钱,取民情愿,专委州县随多少散之,不得须要尽数,亦不必须要阖县之民户户尽请。如此,则自然无抑配之患矣。
(选自欧阳修《欧阳文忠集》)
[注]①俵散:发放。②周官泉府:周代掌管财务以及货物流通等事的部门。③指挥:政令。④抑配人户:按户头摊派。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臣窃见议者A言青苗钱B取利于民C为非D而朝廷深恶其说E至烦F圣慈命有司G具述本末委曲H申谕中外
11.下列对文本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伏,敬辞,古代多用于臣对君奏言,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伏”意思相同。
B.以,因为,介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中的“以”用法不同。
C.理,按照情理,名词用作状语,与《六国论》“理固宜然”中的“理”用法相同。
D.委,委托,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曷不委心任去留”中的“委”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认为,青苗法实施以来,朝廷内外皆称不便,请求废止,但未得到皇帝的认真审察。于是直言进谏,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
B.欧阳修指出,如果认为二分利息太多,那就不应向百姓索取;如果认为并不算多,就不应因这点小利给朝廷增添麻烦。
C.原政令规定偶然一年遇到灾情,就可以延缓补交利息,但欧阳修认为若连续两三年都有灾情,那么拖欠之款就会越积越多。
D.欧阳修指出,在政策实施中,有些提举、管勾等把不能催促全额发放看成失职,有些州县官吏把发放不尽看成能力不足,导致摊派成患。
13.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窃谓年岁丰凶,固不可定,其间丰年常少,而凶岁常多。(4分)

(2)上下不得不递相督责者,势使之然,各不获已也。(4分)

14.针对“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欧阳修提出了哪些改进意见?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扬州
[明]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注。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注]南朝:代指南京,南京是历史上南朝时宋、齐、梁、陈的都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首句写诗人极目远眺,“望”与《沁园春·长沙》中的“看”都有领起下文之妙。
B.诗歌第二句将“南京”称作“南朝”,增添了历史沧桑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怀古基调。
C.诗歌颔联描绘了扬州的自然景色,“半映”与“斜连”两个词语表现出了景色的层次感。
D.诗歌颈联以虚笔写景,将历史遗迹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
16.本诗尾联和《扬州慢》结尾“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在表情达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表明孔子对曾皙的赞许;孔子赞赏曾皙之志并不意味着否定子路等人的说法,事实上就治理国家而言,子路讲的“________________”,即强兵,也是很重要的。
(2)在《春江花月夜》中,所有场景的转换都有内在的连续性,自然而流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问句,从对美景的赏鉴跳跃到美景对人的哲思的启发。
(3)在古诗词中,衣服的颜色常常承载着文化和情感意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新疆的春讯,总是由杏花递来的。江南烟雨逐渐朦胧之时,天山脚下的杏花才缓缓睁眼,褪去半载寒冬的①蜇伏,一夜间化作漫天云霞。虽说 A ,却也声势浩大。
每年3月下旬,从吐鲁番盆地到帕米尔高原再到伊犁河谷,杏花次第开放。它耐旱、抗寒、不惧贫瘠,以顽强的生命力将根系深深扎进大地,绽放出明艳繁茂、纵情热烈的花朵。
有人问,哪里不能看杏花,非得到新疆去?
你且看伊犁河谷——蜿蜒的山坡披覆锦绣,层层叠叠的粉白自谷底漫卷山腰。风起时,花瓣簌簌飘落,远处的牧人勒马驻足。恍惚间,难辨是大地托起了云霞,还是云霞坠入了人间。
再看那拉提杏花谷——没有杂树纷扰,唯见绿草铺陈,花儿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如巨幅水墨恣意②晕(yùn)染。枝枝干干昂首向天,与远处巍峨雪山 B 。一柔一刚,构成天地间最壮阔的留白。令人屏息凝神,叹一句“好个人间至景”!
不仅如此。各地陆续举办的杏花节,早已超越“赏花”的单一叙事,极富特色的民俗活动,带来一场场文旅融合的狂欢。
托克逊万亩杏园里,十二木卡姆的悠扬③和(hè)着昆曲的婉转,在杏花疏影间交织成韵;阿克陶繁花深处,县文工团编导古丽斯坦·吐尔洪舞姿翩跹,映衬着国家级非遗柯尔克孜族刺绣④流光溢彩;柯坪夜市美食展区里,烤肉馆老板艾孜买提·马木提的肉签串起各地食客的笑颜,炭火腾起烟雾,“中国生态驼城”以最豪迈的方式款待八方宾朋……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标序号处字形或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蜇伏 B.②晕(yùn) C.③和(hè) D.④流光溢彩
20.请简要概括到新疆看杏花的理由。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遭遇目标危机,主要有三种表现:其一,( 甲 ),“佛系家长”在孩子发展问题上一切随缘;其二,家庭教育目标期望过高危机,“狼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优先考虑智育、忽视德育的现象;其三,家庭教育目标评价危机,功利主义充斥家庭教育,完全沦陷为应试战场。
①树立成人与成才并重的家庭教育才能化解上述危机。②家庭教育目标可以分解为成才与成人两种层次,③因为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和前提,④也是家庭教育目标的重中之重。⑤无论一个个体成为什么样的人才,都必须先学会做人,以成人为基础。家庭是个体成人与成才的主阵地。立德树人不仅要依靠学校,也要重视( 乙 )。家长可以从优秀家风的历史记载中汲取经验,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论,将丰富的情感、独立的思想和完善的人格作为育人目标,形成全面和正确的教育观。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哲学家帕斯卡尔说,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
2.C
3.B
4.①社会性角度:济南市通过北跨发展使城市建成高质量的人化空间。北岸依托南岸的科技与人才,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两岸产业互补与资源共享。
②生态性角度:济南市通过北跨发展使人民享有更优质的自然空间。北跨方案坚守生态优先原则,推动城市与黄河深度融合,打造人、城、河和谐共生的生态走廊。
(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材料一侧重介绍城市建设的空间哲学,启示我们在治理理念方面城市规划建设应该坚持人民性与空间性的统一。
②材料二侧重探讨城市建设的科学决策机制,启示我们在政策制定方面城市规划建设应该坚持多方协同、动态发展、尊重规律和改革开放等。
③材料三侧重分析济南跨黄建设发展的案例,启示我们在落实政策方面城市规划建设应该坚持产业协同与生态优先。
(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B
7.A
8.①五里槐村的人们生活和乐,但对我来说,五里槐村没有了关爱我的哑叔,所以我感到失落、感伤。②表达了我对哑叔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义薄云天。
理由:①文章主要事件叙写了人物的义行;②文章塑造了一群品行高义的人物;③文章旨在赞美人性之美、人情之美、大义之美。
(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选择,分析合理最高不超过4分。仅选择不分析不给分)
10.DEH
11.D 解析:“曷不委心任去留”中的“委”是顺从的意思。
12.C 解析:“原政令规定偶然一年遇到灾情”错。
13.(1)臣私下认为年成的好坏本来是没有一定的,这期间丰收的年成往往是比较少的,而受灾歉收的年成往往是比较多的。
(本题共4分,“窃”“固”“凶岁”各1分,整体大意1分)
(2)上下官员不得不互相督促责难,是形势让他们这样,谁都不得已啊。
(本题共4分,“递相”、“然”、判断句各1分,整体大意1分)
14.①免除二分利息,只要求百姓归还本钱即可;(1分)
②在本季因各种原因没有能力缴纳利息的,不再发放下一季应该发放的青苗钱;(2分)
③废止各路提举、管勾等官员催逼督责青苗钱的职责,按照百姓需要灵活发放青苗钱,不再平均摊派。(2分)
(本题共5分。意思对即可)
15.D 解析:“以虚笔写景”错。
16.①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柳树诉说遗憾,芍药寂寞开放,将意象人格化;
②都运用了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含蓄隽永,回味不尽,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③都表达了吊古伤今、感时伤怀的情感。
(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吾与点也 可使有勇
(2)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3)示例一: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示例二: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示例三:绿兮衣兮 绿衣黄裳
(本题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8.A姗姗来迟 B遥相呼应
(本题共2分,每处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
19.A 解析:应为“蛰伏”。
20.新疆不仅有伊犁河谷、那拉提杏花谷等地盛开的杏花与云霞、雪山构成的“人间至景”,而且还有各地陆续举办的极富民族特色、文旅融合的杏花节。
(本题共5分。自然、人文两个角度每点2分,递进关系1分。意思对即可)
21.第一处:①;修改为:树立成人与成才并重的家庭教育理念才能化解上述危机。
第二处:⑤;修改为:一个个体无论成为什么样的人才,都必须先学会做人,以成人为基础。
(本题共4分,每处指出序号得1分,修改正确得1分)
22.甲:家庭教育目标缺失危机;乙:发挥好家庭的教育功能。
(本题共4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参考立意】
①在有限的时光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②既要追求人生价值,又要珍视生命。
【参考译文】
臣见到朝廷推行新的法令,发放青苗钱款以来,朝廷内外的议论,都说此法并没有便民,不少人请求尽快将此法废除,至今还没有得到陛下的认真审度。臣因为年纪太大疾病缠身导致精神昏聩健忘,虽然不能深究其中的利与害,但偶尔有些见解,怎敢闭口不言?臣如今有些奏请之事,谨详细地一一书写在下:
臣私下见议论新法的人说发放青苗钱取利于民是不对的,而朝廷对这种言论非常反感,以至于麻烦陛下亲自命相关部门讲述青苗法的形成过程和推行此法的利与害,并将其公布于朝廷内外,来说明朝廷原本是为了给民众恩惠的初衷。然而圣命传出之后,朝廷官员们的议论反倒有增无减。乃至于田野间的农民也懵懵懂懂地开始议论,他们本不清楚周官泉府是什么部门,只看到官府在向百姓放债时,每一百文钱里要收取二十文的利息而已。因此,虽然命令一发再发,也无法使民众懂得其中的道理。臣也认为一样都是征收利息,不允许征收三分之利,而允许征收二分利息,这正是孟子所说的“五十步笑百步”。以臣不成熟的见解,一定要让天下万民真正觉得征收利息并不是朝廷的本意,那就要把二分的利免除掉,只要求他们把本钱还给官府,这样做才是真正的不征收利息。这二分的利息,如果认为的确是太多了,那本就不能过多地向百姓索取;如果认为并不算多,那么这点小利又值得贪图什么,何必因为这而给圣明的朝廷增添麻烦呢?
臣翻阅并查检了当初颁下的圣命,其中说如果遇到天灾受损庄稼伤到五成以上,那么夏季当缴纳的青苗利息钱可以推迟到秋季再缴纳,秋季应该缴纳的利息则推迟到次年的夏季再缴纳。臣私下认为年成的好坏本来是没有一定的,这期间丰收的年成往往是比较少的,而受灾歉收的年成往往是比较多的。如今颁布的政令,却只说到偶然一次灾害应该缴纳的利息而已。如果一连遭遇两三年的水旱之灾,就会造成青苗利息积压拖欠越来越多。如果刚刚遇到一个丰收之年,就要让农民将所欠利息全数缴纳,那么农民将永远也不可能再有丰年了。到了中等或是略有收成的年成,也不应该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归并到当年应该缴纳的利息当中一并收取,再有比如某户劳动力不足,或者是不本分故意拖延缴纳,当年的利息尚未缴纳完毕,如果再让他们申请下一季应该领取的青苗钱,所欠利息就会越积越多,肯定是难以催要了。臣如今请求如果民户真的遇到灾害,本季没有能力缴纳利息的,以及民户因劳动力不足或者是故意拖延缴纳的,都不再发放下一季应该发放的青苗钱。这样一来,能使民户避免积压拖欠,州县衙门也免得对拖欠人鞭抽棍打不住地督促,官府的钱也能避免拖得太久索要不回来。
臣私下听说议论新法的人大多认为按户头摊派发放青苗钱有害无益,所以朝廷多次颁布政令,反复叮嘱和约束州县里的官吏,不准按户平均摊派。然而各路都有提举官、管勾官到处催促督责,务必让州县将青苗钱都发放完为止。从这种情况来看,朝廷虽然约束州县官员不准强迫百姓接受官府发放的青苗钱,而提举、管勾等官员却又在极力催促全额发放,原因是提举、管勾等官员把不能催促全额发放看成是失职,州县官吏也把发放不尽看做是废弛公事缺乏才能。上下官员不得不互相督促责难,是形势让他们这样,谁都不得已啊。根据这些情况来分析,按照情理的确难以只批评州县官员平均摊派了。以臣不成熟的见解,希望能先废止各路提举、管勾等官员催逼督责青苗钱的职责,然后再要求州县官员不准平均摊派。官府发放的青苗钱,要根据老百姓自己的意愿,专门委托州县官员根据需要量的多少灵活发放,不准强迫人人都必须领取,也不必强调全县所有人户必须每户申领。这样一来,自然就不会再出现强迫每户必须申领的情况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