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郑州市2025年中招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
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图片中的内容共同反映了
刻有文字的甲骨
利簋及铭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徽标
A.一片甲骨惊天下
B.钟鸣鼎食藏礼仪
C.文化节目焕新颜
D.千年汉字贯古今
2.吴晓波在其《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最
早打破贵族制度的国家,这其中,商鞅的作用可谓最大。下列商鞅变法的举措,
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确立县制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度
3.有学者认为,东汉经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更为轻便易得、书写便利、承
载更多内容的书写载体,这是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深层次动因。这一观点体现出
A.经济发展促进工艺进步
B.社会需求推动技术革新
C.杰出人物助力科技发展
D.思想解放利于文化繁荣
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8页)
4.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在《无家别》
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
唐诗
A.深受大众喜欢
B.折射时代变迁
C.蕴含浪漫情怀
D.导致社会动荡
5.这套制度的设计思想以“防弊”为核心理念,以收权、分权和重文轻武为
实践手段,以“与士大夫治天下”为时代特色。“这套制度”
A.造就了大唐盛世的局面
B.导致了五代十国的更迭
C.加强了宋代的中央集权
D.巩固了元朝的边疆治理
6.有学者考证发现,“胡同”一词可能来源于蒙古语。元朝定都北京后,居
民往往在水井周围聚居,而在蒙古语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类似,久而久之
便演变为了居民点的代称。该研究成果从侧面反映了元朝
A.国家统一B.民族交融
C.经济繁荣
D.文化昌盛
7.郑和船队运用“牵星板”(如下图)观测定位的方法测定天(体)的高度,判
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反映了明初
用牵星板观星图
米天体
A.指南针应用广泛
牵星板
B.天文导航技术先进
C.造船业成就突出
角
水天线
D.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一跟到奉至板的距离
8.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下层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他们没有能力和途径
就国家大事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们自发地再次联合起来,用自己独特的应
变方式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运动。这一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9.1918一1919年,鲁迅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
样做父亲》等随笔,对儒家伦理“三纲”中的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给予了有力的批
判。这主要表明鲁迅
A.弘扬传统文化
B.抨击封建礼教
C.提倡民主科学
D.倡导文学革命
历中计颗羚第?而(北8而)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