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试卷
1.(2025六下·惠城期中)书写展示:请把以下句子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025六下·惠城期中)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在日常学习中,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与时间为友,我知道了珍惜时间,成长路上不再徘徊;与美景为友,我的生活不再①chén yù____,而是变得明媚;与艺术为友,我的心灵不再感到②kōng xū____无聊……这些朋友,让我得到了③kuān wèi____,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3.选出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徘徊(huí huái)    明媚(mèi méi)   
4.读语段中画横线部分,我想到了学过的诗句“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
5.(2025六下·惠城期中)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花纹)
B.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C.盈盈一水间(美好的样子)
D.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
6.(2025六下·惠城期中)下列诗句中,寄托诗人志向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2025六下·惠城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藏戏的开山鼻祖是西藏僧人唐东杰布。
B.《北京的春节》重点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详略得当,突出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C.《匆匆》一文中,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感叹。
D.《腊八粥》的作者主要描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其中,喝粥的过程比较详细。
(2025六下·惠城期中)按要求写句子。
8.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9.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10.我只好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2025六下·惠城期中)积累与运用。
11.“   ,   ”告诉我们,要想认识一件事物,就必须近距离观察,把它了解透彻。
12.伶伶读书时因为读不懂就想扔在一边,妈妈语重心长地说:“   ,一字值千金。”于是伶伶很认真地阅读起来,终于看明白了,她高兴地对妈妈说:“   ,   。”妈妈的话让她豁然开朗。
13.“   ,   ”,清代诗人郑燮借赞美竹子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多少人不懂“良药苦口利于病,   ”的道理,对于老师的苦口婆心置之不理。
(2025六下·惠城期中)你是小李,是班上著名的小书虫。隔壁班里正在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班长想邀请你也来参加。
14.推荐书籍《   》。
15.从下列话题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①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②书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她)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③书中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我选择   :   
16.听了你的心得,琳琳想和你交流快乐读书吧的书籍,请你补全对话。
①琳琳:“小李,《汤姆·索亚历险记》你也看过吧?你能和我分享一下你书中喜欢的人物吗?”
②小李:“这本书中我特别喜欢A   。我觉得他(她)是一个B   的人。”
③琳琳:“我最近在读《骑鹅旅行记》,我觉得最精彩的情节是   。你也去读一读吧!”
(2025六下·惠城期中)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7.“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从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照应的语句,并抄写在下面。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八儿的   和   的描写,这样写生动地把一个   的八儿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19.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中,“跌”可以换成“   ”字,但无疑“跌”这个字用得最生动。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跌”字运用的妙处。   
(2025六下·惠城期中)课外阅读。
李大钊(节选)
①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士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 筹备)中国共产党。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②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在1922一1924年间,李大钊(奔走 留恋)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联系 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④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 热血沸腾)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20.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词语。
21.“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的“南陈”指的是   ;“北李”指的是   ,“党”指的是   。
22.下列事项中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多选)
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D.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23.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从李大钊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2025六下·惠城期中)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一定读过许多书籍,看过许多故事,也经历过许多事情。正是一本本书中的故事和一次次印象深刻的经历,你才学会了很多。请在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题完成习作,要求不少于400字。
24.以“一次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通过具体的事例、生动的细节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
25.请你选择一本印象深刻的书籍,并对这本书籍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来写作。要求:①故事完整,脉络清晰,语言简练,突出作品的主要情节;②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不要把”薄“写成左右结构,不要把”初“写成示部。
故答案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抄写句子。要认真观察,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答案】2.沉郁、空虚、宽慰
3.huí;mèi
4.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
【知识点】字音;看拼音写汉字;古诗词填空
【解析】【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字音和古诗句默写。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来作答,平时注意多积累。
2.书写时要注意,不要把“空虚”的“虚”写成“虑”。
故答案为:沉郁、空虚、宽慰
3.徘徊:páihuái,其基本含义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明媚:míngmèi。释义:1. 鲜明可爱。2. 明亮美好。3. 女子的体态、眼神妩媚明艳。
故答案为: huái mèi
4.由上句“百川东到海”可知下句是“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5.【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盈盈:清澈的样子。
故答案为: C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诗句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诗句写出了对权贵豪门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讽刺。该选项错误。
B.诗句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该选项错误。
C.诗句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表现了作者不怕牺牲,为国尽忠的志向。选项正确。
D.诗句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委婉的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只要平时认真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就能很好完成题目。
7.【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误,因为课文详写了等粥。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回答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平时的学习、积累与实践来完成。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平时在学习中多掌握此类知识,平时多做练习、多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答案】8.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9.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10.我不得不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8.改为陈述句,把“还有……呢”改为“没有”,结尾用句号。
故答案为: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9.改为夸张句,把“真高兴”形容为“高兴得要疯了”。
故答案为: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10.改为双重否定句,把“只好”改为“不得不”。
故答案为:我不得不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
【答案】11.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2.读书须用意;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忠言逆耳利于行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和名言的积累运用。学习古诗名言,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能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1.由“要想认识一件事物,就必须近距离观察,把它了解透彻。”可知对应的诗句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故答案为:近水知鱼性 、 近山识鸟音
12.比如,由下句“一字值千金”可知上句是“读书须用意”。
故答案为:读书须用意、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3.比如,由上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可知下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答案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忠言逆耳利于行
【答案】14.鲁滨逊漂流记
15.③;书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制作陶器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断尝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始终没有放弃。从这个情节中,我感受到鲁滨逊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轻易退缩,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16.汤姆·索亚;聪明顽皮、富有冒险精神;尼尔斯骑鹅旅行途中,雄鹅莫顿带着他一起被大雁群接纳的情节。
【知识点】推荐介绍
【解析】【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14.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来写推荐的书籍即可。比如:推荐《鲁滨逊漂流记》。
故答案为:鲁滨逊漂流记
15.从题目提供的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来交流自己的心得,通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③书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制作陶器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断尝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始终没有放弃。从这个情节中,我感受到鲁滨逊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轻易退缩,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16.根据书籍的内容来补全对话,通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汤姆·索亚 ;聪明顽皮、富有冒险精神;尼尔斯骑鹅旅行途中,雄鹅莫顿带着他一起被大雁群接纳的情节。
【答案】17.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18.心理(或语言);动作;天真可爱、对腊八粥充满好奇
19.掉、放;“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栗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子掉入锅中的情景,使栗子的形象更加鲜活,也让整个场景充满了趣味性。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分析。与“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对应的语句是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因为前文说八儿只能猜想,后文说一切如他所猜,形成了呼应。
故答案为: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1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分析。画横线句子是对八儿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这样的描写生动地把一个充满好奇、天真可爱的八儿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故答案为:心理(或语言);动作;天真可爱、对腊八粥充满好奇
19.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可知,“跌”可以换成“掉”或“放”字。但都不如“跌”字好。因为“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子初入锅里时的硬实,从而体现了腊八粥熬制的火候足,粥浓稠。
故答案为:掉、放;“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栗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子掉入锅中的情景,使栗子的形象更加鲜活,也让整个场景充满了趣味性。
【答案】20.筹建、奔走、勾结、慷慨激昂
21.陈独秀;李大钊;中国共产党
22.B;C;D
23.从李大钊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会取得胜利,即使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也毫不退缩中我学习到了他坚定的信念。从他为了筹建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奔走于大江南北,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中我学习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是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懂短文内容,把握短文的主旨。学习本文,理解本文内容,认真回答本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
20.比如,”筹建“这个词语的基本含义是筹备、组织建设。它强调在开始实施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如明确目标、制订计划、调配资源等。”筹备“这个词语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描述准备某个活动、项目、考试或事件之前的各种工作。结合具体的语境可知,应填词语”筹建“。
故答案为:筹建、奔走、勾结、慷慨激昂
2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问题,可从短文这些内容“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士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寻找出答案,故本题按要求可填空回答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的“南陈”指的是陈独秀,“北李”指的是李大钊,“党”指的是中国共产党。
故答案为:陈独秀、李大钊、中国共产党
2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可知,这些是李大钊为筹建中国共产党主导完成的事项。因此题目中的B、C、D项符合短文内容,题目中的“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与短文内容不相符,可从文中这句话“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士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 B C D
2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可知,我们可从李大钊身上体会到他的爱国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以及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故答案为:从李大钊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会取得胜利,即使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也毫不退缩中我学习到了他坚定的信念。从他为了筹建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奔走于大江南北,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中我学习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24.范文:
一次难忘的坚持
“坚持不懈,勇攀高峰。”这是令我刻骨铭心的一句话。人生中也有许多让人难以选择的事,但如果将“坚持”和“选择”放在一起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八岁那年,我接触到了街舞。那时,我还是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学的是街舞,还是比较累的。一次上课,我们在一个大舞蹈教室里,前面有面大镜子,音响在我们镜子的两边,像两个战士。后面的墙上喷满了涂鸦,看起来有趣极了。由于我跳得使劲,累得汗流浃背,头上那一滴滴豆大的汗珠“叭哒叭哒”地往下掉,面前那一面面镜子也被蒸气熏得看不清楚。下课后,一个声音发问了:“儿子,要不咱不上了吧!我看你太累了!”声音正是妈妈。刚开始,听完她的话我打起了退堂鼓,心想:哎呀,确实太累,跳三个小时街舞,还不如在家里喝喝饮料看看书呢!
过了几天,我过五关斩六将,从明星班升到了“团训班”,这可是整个舞团最好的一个班。中途下课后,我的街舞老师张鹏飞对妈妈说:“这孩子很有天赋,节奏感很强,表情也很好!”可是啊!这几次上课,那是越来越累呀!以前我曾多次向妈妈请求“停课”,可是在老师夸我以后,我便将“停课”这两个字抛到了九霄云外,我选择了--坚持。
直到现在,我还在执着地学着街舞。我和伙伴们获得无数奖杯。在学校里,几乎没有一个同学不认识跳街舞的我。总而言之,我的坚持关乎了我的童年,让我结识了好的朋友,也获得了名誉。
“坚持不懈,勇攀高峰。”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它激励着我,鼓舞着我。
25.范文:
《童年》故事梗概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写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在外祖父那里并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两个争强好胜的舅舅为争夺家产,没日没夜的争吵,还时不时打架斗殴,其中一个舅舅甚至将自己的妻子殴打致死。有一次阿廖沙被残暴的外祖父毒打,晕了过去,并因此得了场大病,他的母亲也因为忍受不了这种委屈和痛苦离家出走了。
小茨冈是阿廖沙的好朋友,可在一次意外事故,小茨冈死去了,这对阿廖沙的打击很大。不久后,阿廖沙遇到了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好事儿”,他发现“好事儿”对科学十分着迷,但“好事儿”做的那些科学实验,除了阿廖沙,大家都不理解,并深感不安,于是,阿廖沙的外祖父把“好事儿”赶了出去,之后的很长时间,都是由彼得大伯来安慰阿廖沙的心灵。
离家出走的阿廖沙的母亲突然回来了,于是新的家庭战争又开始了……特别是外祖父因为母亲的婚姻问题闹得最凶。此后两年里,外祖父家衰败致破产,而阿廖沙的母亲也经常遭继父毒打,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外祖父吝啬无情,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这就是童年所讲述的故事,它不仅是苦难童年的叙述,更是一部反映了沙皇黑暗统治时期的影子。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点评】(1)作者叙述了自己学习街舞的收获--贵在坚持。结尾“‘坚持不懈,勇攀高峰。’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它激励着我,鼓舞着我。”点明中心。
(2)这篇梗概语言简练,能抓住重点将故事的主要内容写清楚,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4.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去写。要选择健康向上的。写时要注意把事情过程具体、写生动,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注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25.这次习作要求写一本好书,写一写它的梗概。写之前想一想,在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一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的时候,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哪些内容应该作为重点写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应该大胆地舍去。注意语言要简练,重点内容要突出,线索要清楚,表达要连贯。
1 / 1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试卷
1.(2025六下·惠城期中)书写展示:请把以下句子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答案】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不要把”薄“写成左右结构,不要把”初“写成示部。
故答案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抄写句子。要认真观察,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025六下·惠城期中)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在日常学习中,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与时间为友,我知道了珍惜时间,成长路上不再徘徊;与美景为友,我的生活不再①chén yù____,而是变得明媚;与艺术为友,我的心灵不再感到②kōng xū____无聊……这些朋友,让我得到了③kuān wèi____,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3.选出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徘徊(huí huái)    明媚(mèi méi)   
4.读语段中画横线部分,我想到了学过的诗句“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
【答案】2.沉郁、空虚、宽慰
3.huí;mèi
4.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
【知识点】字音;看拼音写汉字;古诗词填空
【解析】【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字音和古诗句默写。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来作答,平时注意多积累。
2.书写时要注意,不要把“空虚”的“虚”写成“虑”。
故答案为:沉郁、空虚、宽慰
3.徘徊:páihuái,其基本含义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明媚:míngmèi。释义:1. 鲜明可爱。2. 明亮美好。3. 女子的体态、眼神妩媚明艳。
故答案为: huái mèi
4.由上句“百川东到海”可知下句是“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5.(2025六下·惠城期中)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花纹)
B.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C.盈盈一水间(美好的样子)
D.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盈盈:清澈的样子。
故答案为: C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2025六下·惠城期中)下列诗句中,寄托诗人志向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诗句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诗句写出了对权贵豪门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讽刺。该选项错误。
B.诗句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该选项错误。
C.诗句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表现了作者不怕牺牲,为国尽忠的志向。选项正确。
D.诗句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委婉的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只要平时认真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就能很好完成题目。
7.(2025六下·惠城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藏戏的开山鼻祖是西藏僧人唐东杰布。
B.《北京的春节》重点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详略得当,突出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C.《匆匆》一文中,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感叹。
D.《腊八粥》的作者主要描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其中,喝粥的过程比较详细。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误,因为课文详写了等粥。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回答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平时的学习、积累与实践来完成。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平时在学习中多掌握此类知识,平时多做练习、多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2025六下·惠城期中)按要求写句子。
8.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9.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10.我只好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案】8.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9.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10.我不得不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8.改为陈述句,把“还有……呢”改为“没有”,结尾用句号。
故答案为: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9.改为夸张句,把“真高兴”形容为“高兴得要疯了”。
故答案为: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10.改为双重否定句,把“只好”改为“不得不”。
故答案为:我不得不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
(2025六下·惠城期中)积累与运用。
11.“   ,   ”告诉我们,要想认识一件事物,就必须近距离观察,把它了解透彻。
12.伶伶读书时因为读不懂就想扔在一边,妈妈语重心长地说:“   ,一字值千金。”于是伶伶很认真地阅读起来,终于看明白了,她高兴地对妈妈说:“   ,   。”妈妈的话让她豁然开朗。
13.“   ,   ”,清代诗人郑燮借赞美竹子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多少人不懂“良药苦口利于病,   ”的道理,对于老师的苦口婆心置之不理。
【答案】11.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2.读书须用意;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忠言逆耳利于行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和名言的积累运用。学习古诗名言,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能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1.由“要想认识一件事物,就必须近距离观察,把它了解透彻。”可知对应的诗句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故答案为:近水知鱼性 、 近山识鸟音
12.比如,由下句“一字值千金”可知上句是“读书须用意”。
故答案为:读书须用意、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3.比如,由上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可知下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答案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忠言逆耳利于行
(2025六下·惠城期中)你是小李,是班上著名的小书虫。隔壁班里正在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班长想邀请你也来参加。
14.推荐书籍《   》。
15.从下列话题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①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②书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她)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③书中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我选择   :   
16.听了你的心得,琳琳想和你交流快乐读书吧的书籍,请你补全对话。
①琳琳:“小李,《汤姆·索亚历险记》你也看过吧?你能和我分享一下你书中喜欢的人物吗?”
②小李:“这本书中我特别喜欢A   。我觉得他(她)是一个B   的人。”
③琳琳:“我最近在读《骑鹅旅行记》,我觉得最精彩的情节是   。你也去读一读吧!”
【答案】14.鲁滨逊漂流记
15.③;书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制作陶器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断尝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始终没有放弃。从这个情节中,我感受到鲁滨逊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轻易退缩,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16.汤姆·索亚;聪明顽皮、富有冒险精神;尼尔斯骑鹅旅行途中,雄鹅莫顿带着他一起被大雁群接纳的情节。
【知识点】推荐介绍
【解析】【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14.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来写推荐的书籍即可。比如:推荐《鲁滨逊漂流记》。
故答案为:鲁滨逊漂流记
15.从题目提供的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来交流自己的心得,通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③书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制作陶器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断尝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始终没有放弃。从这个情节中,我感受到鲁滨逊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轻易退缩,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16.根据书籍的内容来补全对话,通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汤姆·索亚 ;聪明顽皮、富有冒险精神;尼尔斯骑鹅旅行途中,雄鹅莫顿带着他一起被大雁群接纳的情节。
(2025六下·惠城期中)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7.“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从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照应的语句,并抄写在下面。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八儿的   和   的描写,这样写生动地把一个   的八儿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19.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中,“跌”可以换成“   ”字,但无疑“跌”这个字用得最生动。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跌”字运用的妙处。   
【答案】17.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18.心理(或语言);动作;天真可爱、对腊八粥充满好奇
19.掉、放;“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栗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子掉入锅中的情景,使栗子的形象更加鲜活,也让整个场景充满了趣味性。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分析。与“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对应的语句是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因为前文说八儿只能猜想,后文说一切如他所猜,形成了呼应。
故答案为: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1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分析。画横线句子是对八儿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这样的描写生动地把一个充满好奇、天真可爱的八儿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故答案为:心理(或语言);动作;天真可爱、对腊八粥充满好奇
19.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可知,“跌”可以换成“掉”或“放”字。但都不如“跌”字好。因为“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子初入锅里时的硬实,从而体现了腊八粥熬制的火候足,粥浓稠。
故答案为:掉、放;“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栗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子掉入锅中的情景,使栗子的形象更加鲜活,也让整个场景充满了趣味性。
(2025六下·惠城期中)课外阅读。
李大钊(节选)
①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士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 筹备)中国共产党。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②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在1922一1924年间,李大钊(奔走 留恋)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联系 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④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 热血沸腾)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20.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词语。
21.“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的“南陈”指的是   ;“北李”指的是   ,“党”指的是   。
22.下列事项中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多选)
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D.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23.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从李大钊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答案】20.筹建、奔走、勾结、慷慨激昂
21.陈独秀;李大钊;中国共产党
22.B;C;D
23.从李大钊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会取得胜利,即使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也毫不退缩中我学习到了他坚定的信念。从他为了筹建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奔走于大江南北,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中我学习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是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懂短文内容,把握短文的主旨。学习本文,理解本文内容,认真回答本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
20.比如,”筹建“这个词语的基本含义是筹备、组织建设。它强调在开始实施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如明确目标、制订计划、调配资源等。”筹备“这个词语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描述准备某个活动、项目、考试或事件之前的各种工作。结合具体的语境可知,应填词语”筹建“。
故答案为:筹建、奔走、勾结、慷慨激昂
2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问题,可从短文这些内容“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士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寻找出答案,故本题按要求可填空回答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的“南陈”指的是陈独秀,“北李”指的是李大钊,“党”指的是中国共产党。
故答案为:陈独秀、李大钊、中国共产党
2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可知,这些是李大钊为筹建中国共产党主导完成的事项。因此题目中的B、C、D项符合短文内容,题目中的“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与短文内容不相符,可从文中这句话“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士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 B C D
2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可知,我们可从李大钊身上体会到他的爱国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以及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故答案为:从李大钊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会取得胜利,即使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也毫不退缩中我学习到了他坚定的信念。从他为了筹建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奔走于大江南北,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中我学习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5六下·惠城期中)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一定读过许多书籍,看过许多故事,也经历过许多事情。正是一本本书中的故事和一次次印象深刻的经历,你才学会了很多。请在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题完成习作,要求不少于400字。
24.以“一次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通过具体的事例、生动的细节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
25.请你选择一本印象深刻的书籍,并对这本书籍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来写作。要求:①故事完整,脉络清晰,语言简练,突出作品的主要情节;②题目自拟。
【答案】24.范文:
一次难忘的坚持
“坚持不懈,勇攀高峰。”这是令我刻骨铭心的一句话。人生中也有许多让人难以选择的事,但如果将“坚持”和“选择”放在一起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八岁那年,我接触到了街舞。那时,我还是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学的是街舞,还是比较累的。一次上课,我们在一个大舞蹈教室里,前面有面大镜子,音响在我们镜子的两边,像两个战士。后面的墙上喷满了涂鸦,看起来有趣极了。由于我跳得使劲,累得汗流浃背,头上那一滴滴豆大的汗珠“叭哒叭哒”地往下掉,面前那一面面镜子也被蒸气熏得看不清楚。下课后,一个声音发问了:“儿子,要不咱不上了吧!我看你太累了!”声音正是妈妈。刚开始,听完她的话我打起了退堂鼓,心想:哎呀,确实太累,跳三个小时街舞,还不如在家里喝喝饮料看看书呢!
过了几天,我过五关斩六将,从明星班升到了“团训班”,这可是整个舞团最好的一个班。中途下课后,我的街舞老师张鹏飞对妈妈说:“这孩子很有天赋,节奏感很强,表情也很好!”可是啊!这几次上课,那是越来越累呀!以前我曾多次向妈妈请求“停课”,可是在老师夸我以后,我便将“停课”这两个字抛到了九霄云外,我选择了--坚持。
直到现在,我还在执着地学着街舞。我和伙伴们获得无数奖杯。在学校里,几乎没有一个同学不认识跳街舞的我。总而言之,我的坚持关乎了我的童年,让我结识了好的朋友,也获得了名誉。
“坚持不懈,勇攀高峰。”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它激励着我,鼓舞着我。
25.范文:
《童年》故事梗概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写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在外祖父那里并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两个争强好胜的舅舅为争夺家产,没日没夜的争吵,还时不时打架斗殴,其中一个舅舅甚至将自己的妻子殴打致死。有一次阿廖沙被残暴的外祖父毒打,晕了过去,并因此得了场大病,他的母亲也因为忍受不了这种委屈和痛苦离家出走了。
小茨冈是阿廖沙的好朋友,可在一次意外事故,小茨冈死去了,这对阿廖沙的打击很大。不久后,阿廖沙遇到了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好事儿”,他发现“好事儿”对科学十分着迷,但“好事儿”做的那些科学实验,除了阿廖沙,大家都不理解,并深感不安,于是,阿廖沙的外祖父把“好事儿”赶了出去,之后的很长时间,都是由彼得大伯来安慰阿廖沙的心灵。
离家出走的阿廖沙的母亲突然回来了,于是新的家庭战争又开始了……特别是外祖父因为母亲的婚姻问题闹得最凶。此后两年里,外祖父家衰败致破产,而阿廖沙的母亲也经常遭继父毒打,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外祖父吝啬无情,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这就是童年所讲述的故事,它不仅是苦难童年的叙述,更是一部反映了沙皇黑暗统治时期的影子。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点评】(1)作者叙述了自己学习街舞的收获--贵在坚持。结尾“‘坚持不懈,勇攀高峰。’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它激励着我,鼓舞着我。”点明中心。
(2)这篇梗概语言简练,能抓住重点将故事的主要内容写清楚,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4.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去写。要选择健康向上的。写时要注意把事情过程具体、写生动,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注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25.这次习作要求写一本好书,写一写它的梗概。写之前想一想,在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一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的时候,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哪些内容应该作为重点写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应该大胆地舍去。注意语言要简练,重点内容要突出,线索要清楚,表达要连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