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1.(2025五下·龙岗期中)小岗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篝火(gōu) 丞相(chén) 挠痒(ráo) 镌刻(juàn)
B.秉性(bǐng) 旖旎(nǐ) 猕猴(mí) 提挈(qì)
C.玷污(diàn) 燕园(yān) 迸发(bèng) 忌讳(huì)
D.倭瓜(wěi) 肋骨(lèi) 血泊(bó) 石窍(qiào)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的读音辨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①准确记忆常见易错字的正确读音;②区分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发音;③排除干扰项,通过逐项排除法锁定正确答案。
选项A:丞相(chén):错误。“丞 ”读作“chéng”。镌刻(juàn):错误。“镌”正确读为"juān”。
选项B:提挈( qì ):错误。“挈"读作“ qiè ”。
选项C正确。
选项D:倭瓜( wěi ):错误。“倭”读作“wō”。 血泊(bó):错误。“泊”读作“pō”。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2025五下·龙岗期中)在阅读古诗文时,小岗把难理解的字词用点做了标记,并将自己的理解写进了括号里,其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B.南望王师又一年(再)
C.也傍桑阴学种瓜(山阴)
D.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选项中,“却看妻子愁何在”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里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孩子,解释正确。
B选项中,“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里的“又"表示再的意思,解释正确。
C选项中,“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里的“阴”指的是桑树下的阴凉处,而不是山阴,所以解释有误。
D选项中,“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的《村晚》,这里的“信口”表示随口的意思,解释正确。
综上所述,C选项中的字词解释有误,是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文,读出文字背后的感情,抓住关键词句。作答此题,要认真读文,体会文字背后的感情,然后仔细审题,即可作答。
3.(2025五下·龙岗期中)调查发现,相比于正版书籍,非正版书籍上更易出现错别字,根据下面从四本书上分别摘录的词语可以看出,(  )选项代表的书籍更可能是正版书籍。
A.第一本:手婉 伤疤 精神斗擞
B.第二本:舅爷 家眷 三抓两绕
C.第三本:豆桨 欺付 翻来复去
D.第四本:轰动 搜索 全神贯注
【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选项A:第一本:手婉:正确为“手腕”(“腕”为手腕,与“婉”字形相近但意义不同)。
精神斗擞:正确为“精神抖擞”(“抖擞"表示振作。与“斗”无关)。
伤疤:书写正确。
错别字数量:2个。
选项B:第二本:
舅爷:书写正确。家眷:书写正确。三抓两绕:正确为“三抓两挠”(“挠”表示动作,与“绕”意义不同)。
错别字数量:1个。
选项C:第三本:豆桨:正确为“豆浆”(“浆"为液体,与“桨”字形相近但意义不同)。
欺付:正确为“欺负”(“负”表示压迫,与“付”无关)。
翻来复去:正确为“翻来覆去”(“覆”表示重复,与“复"意义不同)。
错别字数量:3个。
选项D:第四本:书写都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能力,核心在于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数量,从而判断书籍的正版可能性。正版书籍通常经过严格校对,错别字较少;而非正版书籍因制作粗糙,错别字较多。解题关键在于逐项分析每个词语的正确写法,统计错别字数量,选择错误最少的选项。
4.(2025五下·龙岗期中)将“但后来长期滥垦、过度放牧使它逐渐沙化。”这句话插入下列语段,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毛乌素沙漠中,有一座古城的废墟。②它曾是北魏时代声威品赫的国都城,规模宏大,风景宜人。③到了宋代,古城已陷在沙漠中,居民很难生存,最终被统治者下令废毁。④这座古城的废墟是生态学上的有力例证。⑤它仿佛在同我们诉说,要过有节制、有远见的生活。
A.①一②之间 B.②一③之间 C.③一④之间 D.④一⑤之间
【答案】B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A.①-②之间:插入后会打断对古城废墟的描述,不合适。
B.②-③之间:插入后可以承接上文,说明古城虽然规模宏大,但因长期滥垦、过度放牧而逐渐沙化,导致下文描述的古城被废毁,逻辑上是连贯的。
C.③-④之间:插入后会打断对古城废墟作为生态学例证的阐述,不合适。
D.④-⑤之间:插入后会打断对古城废墟的启示性描述,不合适。
综上所述,B选项(②-③之间)最适合插入“但后来长期滥垦、过度放牧使它逐渐沙化。”这句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衔接,要求将句子插入到语段中的恰当位置。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给出的句子“但后来长期滥垦、过度放牧使它逐渐沙化。"这句话描述了一个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沙化过程。接下来,分析语段中每个位置的内容,判断哪个位置最适合插入这句话。
5.(2025五下·龙岗期中)2025年1月27日,中国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发布的最新开源模型引起热议。美国媒体报道称,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场“地震”,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大模型”、
美国股市的神话,代表了中国AI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球AI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捷报频传,这些科技成果被世界瞩目,真是(  )。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D.霜后的萝卜——动(冻)了心
【答案】B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A选项“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表示情况没有改变,与题目描述的情境不符。
B选项“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表示高度或水平很高,与题目描述的情境相符。
C选项“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表示事先说明,与题目描述的情境不符。
D选项“霜后的萝卜——动(冻)了心”表示内心受到触动或感动,与题目描述的情境也不符。
综上所述,只有B选项“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能够形容中国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众多科技成果。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歇后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求选出能形容中国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众多科技成果的歇后
语。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描述的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众多科技成果,这是解题的基础。接着,逐个分析每个选项中的歇后语,理解其含义,并将其与题目描述的情境进行对比。
6.(2025五下·龙岗期中)小岗在看《国家宝藏》时,对其中一个名叫“jué白”的东西感兴趣。下边是它的图片,这是古代人们佩戴的玉器,环形,有缺口。但小岗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请帮他选择正确的字。(  )
A.决 B.玦 C.觖 D.诀
【答案】B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根据古代玉器的描述选择正确的汉字“jue”。首先明确玉器的特征:环形,有缺口。A“决”与决定相关,不符合玉器特征。
B“玦”古代指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符合描述。
C“觽”与酒器相关,不符合。
D“诀”与口诀相关,不符合。
因此,根据玉器的描述和选项含义,正确答案是B“玦”。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汉字的读音与字义,重点在于根据古代玉器的描述选择正确的汉字。
7.(2025五下·龙岗期中)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判断,下面几句话所表现的人物内心世界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②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
③“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A.生气 敬佩 悲痛
B.生气 愤怒 着急
C.钦佩 愤怒 着急
D.钦佩 愤怒 悲痛
【答案】D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①“沃克医生惊呆了”,这表示他被某件事情或某人的表现所震撼。接着他“"大声嚷道”,这显示出他的情绪很激动。他称对方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样的评价非常高,
充满了敬佩和钦佩之情,因此,对于沃克医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判断为“钦佩”.
②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这通常表示不愉快或愤怒的情绪。而“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可能是军长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这进一步指向了愤怒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军长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判断为"愤怒"。
③(3)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这表明他在深思或感到困扰。他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岸英!岸英!",这显示出他对岸英的深深怀念和悲痛,因此,对于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判断为""悲痛",三个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内心世界依次是:钦佩、愤怒,生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语句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
8.(2025五下·龙岗期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第一句歌词是:“雄赳赳,气昂昴,跨过鸭绿江,”从歌名和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首歌和课文(  )的创作时间为同一时期。
A.《青山处处埋忠骨》 B.《军神》
C.《清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名和歌词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关键信息:‘志愿军'和'跨过鸭绿江'。这两个元素直接指向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一历史事件与所给的四个选项进行关联分析。
A选项《青山处处埋忠骨》,从标题和课文内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这是关于志愿军烈士的描写,与抗美援朝战争紧密相关。
B选项《军神》,此标题和课文内容更多体现的是对军人的赞美,并不特指抗美援朝战争。
C选项《清贫》,此标题和课文内容与抗美援朝战争无直接关联,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清廉的生活态度。
D选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杜甫的诗作,与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节点明显不符。综上所述,通过排除法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我们可以确定A选项《青山处处埋忠骨》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创作时间为同一时期。
故答案为:A
【点评】通过歌词识别与课文创作时间的关联,考查对历史事件时间节点的理解。
9.(2025五下·龙岗期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人们常用的一些词语如今正慢慢被其他词语所代替。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括号内词语古今意义对应不同的一项是(  )
A.主人迎接上坐,问道:“客官要往那里去?”(客人)
B.当日宋江大设筵宴,亲捧兵符印信,领布号令。(复印)
C.众人道:“说甚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不管你!扯了去见主上!”(公告)
D.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文人)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项中,“客官"在古代是指客人,与括号内的“客人”古今意义相同,不符合题意。
B项中,“印信"在古代是指公章或者图章,用于证明身份或文件的真实性。而括号内的“复印”是指通过打印或复印设备复制文件,两者在意义上明显不同,符合题意。
C项中,“榜文"在古代是指公告或告示,与括号内的“公告"古今意义相同,不符合题意。
D项中,“墨客"在古代是指文人或诗人,与括号内的“文人”古今意义相同。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项中的“印信”与括号内的“复印”古今意义不同,是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含义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0.(2025五下·龙岗期中)读书的作用,除了让读者知情节,还可以帮助读者明方法。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把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渗透在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写中。
B.读古典名著的时候,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儿、籰(yuè)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C.在网上收集资料,输入的关键词很重要。如,收集汉字字体演变的资料,只需要检索关键词“演变”,或者检索关键词“汉字”。
D.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也能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实践作业、诗歌翻译,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A、B、D正确。
C、有误,需要检索“汉字演变”。
故答案为: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1.(2025五下·龙岗期中)默写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
                        书写提示: ①书写内容:诗题,诗人朝代、姓名,诗的内容。 ②书写要求:写楷书,规范、端正、整洁,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注意诗句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
【答案】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故答案为: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2025五下·龙岗期中)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请结合汉字之意,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诗句。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看到“童年”二字,我们会想起范成大的“   ,也傍桑阴学种瓜”和杨万里笔下天真的孩童“敲成玉整穿林响,   ”;看到“泪”字,我们会想到“   ,南望王师又一年”和“   ,初闻涕泪满衣裳”:看到“玉门关”,我们会想到“青海长云暗雪山,   ”和“羌笛何须怨杨柳,   ”。
【答案】童孙未解供耕织;忽作玻璃碎地声;遗民泪尽胡尘里;剑外忽传收创北;孤城遥望玉门关;春风不度玉门关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这首诗填空题考察对古诗的识记和理解。第一组诗句描绘了孩童的天真烂漫,分别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和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填空内容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和“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第二组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分别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填空内容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第三组诗句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边防将士的孤独与坚韧,分别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填空内容为“孤城遥望玉门关”和“春风不度玉门关”。
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忽作玻璃碎地声;遗民泪尽胡尘里;剑外忽传收创北;孤城遥望玉门关;春风不度玉门关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025五下·龙岗期中)请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铸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②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③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3.毛主席为什么会“铸躇”?联系选文及课文内容填一填。
铸躇:作为父亲 希望   ,因为   。
铸躇:作为领袖 希望   ,因为   。
14.下面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
B.句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都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痛苦。
C.“示意”说明毛主席不想说话,他在纠结,想再拖延一段时间。
15.请你根据画横线的句子写写毛主席那一刻的心理活动。
夜深人静,毛主席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翻涌:   。
【答案】13.作为父亲,希望岸英能活着回来;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与不舍;作为领袖,希望签署电报让儿子留在朝鲜;因为不能搞特殊化,要与普通战士同等待遇。
14.A
15.(示例)"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人民的战士。他为国捐躯,我怎能要求特殊待遇 可这枕巾上的泪痕,又怎能不让我心如刀绞.…."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做阅读理解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②审清题意,回读原文。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③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组织好语言作答。
13.本题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心理,需结合上下文理解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双重身份矛盾。
抓住"踌著"这一动作,联系文中"父子不能相见"与"签署电报"的冲突,区分私人情感与国家责任。
注意"作为父亲"与"作为领袖“的不同选择逻辑,前者强调亲情,后者强调国家大局。
作为父亲,希望:岸英能活着回来;原因:父亲对儿子的爱与不舍,渴望团聚。
作为领袖,希望:签署电报让儿子留在朝鲜;原因:不能搞特殊化,要与普通战士同等待遇。
故答案为:作为父亲,希望岸英能活着回来,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与不舍;作为领袖,希望签署电报让儿子留在朝鲜,因为不能搞特殊化,要与普通战士同等待遇。
14.错误选项分析:C选项错误:"示意"是无声的命令;体现毛主席强忍悲痛的克制,而非拖延时间。A、B正确:神态描写(黯然目光)、动作描写(转向窗外)均符合人物心理。
故答案为:C
15.心理活动:①对儿子牺牲的悲痛;②对不能见遗体的遗憾;③作为领袖的抉择痛苦;④用诗句表达的豁达与奉献精神。
故答案为:(示例)"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人民的战士。他为国捐躯,我怎能要求特殊待遇 可这枕巾上的泪痕,又怎能不让我心如刀绞.…."
(2025五下·龙岗期中)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关注网络语言
【材料一】小学生使用网络新词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年级及人数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从不使用
一、二年级(100人) 10人 25人 65人
三、四年级(100人) 65人 19人 16人
五、六年级(100人) 89人 11人 0人
【材料二】由于时代的不同,人类的语言也日浙丰富,网络新词也快速席卷到校园,它如一场新的文化大爆炸,在校园中“炸”开了,“点赞”“官宣”“逆袭”“拿捏”“杠精”“凡尔赛”等网络新词在许多学生口中被时常就着,在作文里被偶尔用着,俨然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16.读【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发现:   
17.【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现象是:   
18.请你从【材料二】列举的网络新词中选择一个,说说它的意思。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网络新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与勤奋相伴,每个人都能收获生活的锦鲤。
B.夺冠呼声最高的乒乓球队果然逆袭成功,获得了冠军。
C.2024年12月,龙岗区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各县(区)公共文化服务好评第一名,我为龙岗点赞!
D.《人民日报》官宣:“全红婵勇夺多哈世锦赛冠军。”
20.有人说:如果你不说几句网络新词,别人会说你“老土”“0UT”:如果你总是说网络新词,别人会说你“忘本”“丢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一些东西”。针对这种现象,小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新词?写写你的看法。
【答案】16.小学阶段,年级越高,使用网络新词的人数越多。
17.使用网络新词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18.逆袭:形容本应该是失败的行为,却最终获得了成功的结果。凡尔赛: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过度炫耀或虚荣的人或行为。
19.B
20.网络新词新潮、有表现力,对于好的新词,可以学习使用;对于不好的新词,应坚决不使用。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包括从统计表中提取信息、概括材料内容、解释网络新词的含义、判断网络新词使用的正确性以及网络新词的正确使用态度。
16.通过观察材料一中的调查统计表,可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经常使用网络新词的人数在逐渐增加,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的人数在逐渐减少。因此,可以简洁地概括为:小学阶段,年级越高,使用网络新词的人数越多。
故答案为:小学阶段,年级越高,使用网络新词的人数越多。
17.材料二主要描述了网络新词在校园中的流行程度,许多学生在使用这些新词,并将其视为一种时尚。因此,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现象是:使用网络新词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故答案为:使用网络新词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18.从材料二中列举的网络新词中选择一个,如“逆袭"或“凡尔赛”,然后解释其意思。逆袭原本指在比赛中反败为胜,后来也用于形容生活中原本看似失败却最终获得成功的情况。而凡尔赛则是一种炫耀或自夸的表达方式,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自我感觉良好、过度炫耀的人或行为。
故答案为:逆袭:形容本应该是失败的行为,却最终获得了成功的结果。凡尔赛: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过度炫耀或虚荣的人或行为。
19.逐一分析每个选项中的网络新词使用是否恰当。
A项中,“锦鲤”是网络新词,用于形容好运,与句子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项中,“逆袭"虽然也是网络新词,但通常用于形容比赛或竞争中的反败为胜,而句中描述的是足球队获得冠军,并未体现反败为胜的过程,因此使用不正确。
C项中,“点赞”是网络新词,用于表示赞赏或支持,与句子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D项中,“官宣”是网络新词,用于正式公布消息,与句子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综上所述,B项中“逆袭”的使用不正确,因为它与句子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20.网络新词具有新颖性、表现力和时代性,对于好的新词,可以学习使用,以丰富语言表达。然而,对于不好的新词,如含有负面或不良含义的词汇,应坚决不使用,以避免被其负面影响。因此,小学生对待网络新词的正确态度是:对于好的新词,学习使用;对于不好的新词,坚决不使用。
故答案为:网络新词新潮、有表现力,对于好的新词,可以学习使用;对于不好的新词,应坚决不使用。
(2025五下·龙岗期中)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之战①
①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想夺取东吴。东吴的周瑜调兵谴将,驻扎在赤壁,同曹军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②曹操的兵士多是北方人,坐不惯船。于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解决了兵士晕船之苦,便于渡江打仗。
⑤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名叫黄益。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黄盖又向周瑜说明了计策,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④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入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那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归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⑤这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跳望,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②硫黄③“。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⑥黄盖的船快得像离弦的箭,而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以为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里想到防备呢?
⑦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蹿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伤亡的曹军士兵不计其数。
⑧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④,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客道逃跑。
(选自《三国演义》,有删改)
【注释】①赤壁之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②火硝: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之一。③硫黄:一种淡黄色晶体或粉末,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之一。④丢盔弃甲:形容打败仗后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21.关注回目有助于我们把握古典名著的内容。下列哪个回目与赤壁之战有关?(  )
A.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B.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C.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D.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进斜谷
22.根据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
起因 经过 高潮 结局
               
23.根据短文内容,梳理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情况,填写表格。(填序号)
人物 战前 战时 战后
周瑜 将帅定计     派兵追击
曹操     毫无防备    
①无心应战 ②铁索连船 ③实施火攻
24.短文中的曹操是失利者,可历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结合下面的名人评价和人物简介,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写写你对曹操的评价。
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无论如何,我总是非常佩服他。
人物简介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擅长书法。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答案】21.B
22.曹军南下;火烧赤壁;曹军大败;曹操带兵将从华容道逃跑
23.②;③;①
24.示例:曹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有勇有谋,善于用人,但又生性多疑,心狠手辣。他曾经刺杀董卓,又曾经屠城。他礼贤下士,曾光脚迎接许攸,又曾经割发代首,严明军纪。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①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②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③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④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2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诸葛亮出山后指挥的第一场战争。A项的回目中,诸葛亮火烧新野是诸葛亮出山后指挥的第一场战役。
B项的回目中,“三江口周瑜纵火”指的就定向趣仕选年里野是诸打败曹操。
C项的回目中,孔明一气周公瑾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中的第一气。D项的回目中,诸葛亮智取汉中是诸葛亮出山后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
故答案为:B
2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短文主要写了赤壁之战的经过。起因是曹操率军南下想夺取东吴。经过是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军隔江相对。黄盖向周瑜献计,用火攻。高潮是黄孟作降,费操中计,西车大双。曹操带兵将从华容道逃跑。
故答案为:曹军南下;火烧赤壁;曹军大败;曹操带兵将从华容道逃跑
23.东吴:文中明确提到黄盖提出火攻计策并实施,所以东吴对应③实施火攻。
曹操:曹操一方为了解决兵士坐船不习惯的问题,采取了铁索连舟的办法,②铁索连船;
最后曹操败走时,其手下兵将无心应战,对应 ①无心应战 。
故答案为:②③①
2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能干的一面。答题时,要结合具体事例,从两个方面来写。
故答案为:示例:曹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有勇有谋,善于用人,但又生性多疑,心狠手辣。他曾经刺杀董卓,又曾经屠城。他礼贤下士,曾光脚迎接许攸,又曾经割发代首,严明军纪。
25.(2025五下·龙岗期中)照样子,围绕“安静”一词,用具体的情景写句子,
【例】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答案】深夜的图书馆,多安静。翻书声轻得像蝴蝶扇动翅膀,笔尖在纸上划过几乎听不见,连阳光落在桌角都放慢了脚步。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围绕中心词展开具体描写的能力。1.确定描写角度
选择与"安静"相关的典型场景,如教室、图书馆、夜晚的街道等,注意场景需能自然体现安静的特点。
2.选取具体事物
在选定场景中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对象,例如:
教室:粉笔、书本、呼吸声‘图书馆:翻书声、笔尖、阳光;夜晚街道:路灯、猫、落叶
3.设计具体描写
用拟人、夸张、细节描写等手法,避免直接描述“安静”。例如:
粉笔“屏住呼吸”
翻书声“像蝴蝶扇动翅膀”,落叶“犹豫着飘落”
4.组合成句
按照例句结构“事物+具体表现”,用分号或逗号连接三个分句,保持句式整齐。
故答案为:深夜的图书馆,多安静。翻书声轻得像蝴蝶扇动翅膀,笔尖在纸上划过几乎听不见,连阳光落在桌角都放慢了脚步。
【点评】题目要求仿照例句,用具体情景表现“安静"这一特点。例句通过三个并列的拟人化描写(鸡、狗、蝉的反应),生动展现了“热”的程度。仿写时需要抓住“安静”的不同表现形式,选择三个相关但有差异的场景,用具体动作或状态进行描写,避免直接出现“安静”—词。
(2025五下·龙岗期中)轻松习作。
26.题目一:他 了
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不少于450字。
27.题目二: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它源于生活中的爱,对理想执着的追寻,对责任虔诚的坚守……你一定看到、听到过一些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情,请选择一件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答案】26.他生气了 生活中每个人遇到不同的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情绪,表弟的那次生气让我印象很深。
那天表弟来到了我家,我想逗逗他,于是我大步走到他面前。他应该是以为我来迎接他,也向我跑了过来。我给了他一个深情的拥抱,并顺手摘走了他的帽子。他还没有察觉出有什么异样,过了一会儿他才发现帽子没有了。回头一看,咦,帽子怎么跑到我的手上了 一开始他还心平气和地跟我说:“哥哥你把帽子给我吧。”“不给,不给,你自己拿啊!”我逗他,一听我这样说,他就有些生气了。发出了警告:“你究竟还不还给我帽子 ”“不还不还就不还。”我在心里想看你怎么办。弟弟好像看出来我故意整他,这下真生气了,小脸涨得通红,眼里似乎闪烁着泪光,他又一次用威胁的语气对我说:“最后一次,你究竟还不还给我帽子 ”一听他那口气,我拿着帽子跑了起来,看见我这样做,激怒了他,他跺着脚,喊道:“你快给我,快给我!“见我不理他,他便像一只小老虎一样,来抢我手中的帽子。
他来抢我手中的帽子,我便把手中的帽子举得高高的。他又想把我推倒来抢帽子。可是没想到我是一位重量级选手,根本推不动。弟弟咬着嘴唇使劲推我。可是还是不管用。
表弟见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用出了他的杀手锏。只见他的大嘴一张,“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我只好赶紧认输,将帽子还给了他。他一把接过帽子,破涕为笑。
27.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爱,像空气般每时每刻都围绕在我的身边。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中,流尚着许许多多令我感动的往事,其中一件事,让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是妈妈送给我最珍贵的感动。
那是妈妈送给我最珍贵的感动。
记得那是我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出差没在家。我可能是白天着凉了,半夜就发了高烧,妈妈让我吃了退烧药后躺床上休息,然后妈妈就坐在我身边看着。过了一会儿,我还是很难受,烧也没有退,妈妈见我这样,就连忙给我穿上衣服,背我去医院。
在路上,走路太慢了,那么晚,也没车,于是妈妈就背着我向医院跑去,看着妈妈那么累,我真想下来自己走,可是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怎么去医院呢 我趴在妈妈的背上,眼泪流了下来,到了医院,妈妈背着我去挂号,然后去验血,妈妈忙前忙后,忙里忙外,而我却什么也做不成,妈妈直起腰已经有一些吃力,可她脸上却依然挂着笑容,不顾自己有多累,还在一直鼓励我,让我坚持下去。
看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排了好长一列队,妈妈就那样一直背着我。终于到我了,护士配好了药,给我输液,我迷迷糊糊就睡着了。等我醒来,发现妈妈在我身边坐着,从她那疲惫的眼神中我知道妈妈一直看着我,一直在照顾我,我再一次流下了眼泪。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我却不能忘怀的是这份来自妈妈的最深情的令我感动的爱。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点评】(1)作者叙述了弟弟生气的过程,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等人物描写方法。叙述时条理清楚,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这篇习作构思巧妙,采用倒叙的形式,引起读者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在叙述事情时,能够抓住事物的六要素,详写事情的经过,详略得当。
26.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他了"为题写一篇习作。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谁的什么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选择你印象深刻或最想给大家介绍的去写。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叙事类作文的写作能力,重点在于围绕'感动'主题选材,并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描写传递情感。难点在于如何用真实生活素材体现‘爱'的主题,运用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增强感染力。
1.审题:题目要求写‘触动心灵的事情’,需明确感动'的核心是爱、责任或对理想的坚持。2.选材:范文选择母亲深夜送医的常见事件,但通过‘背我去医院"“忙前忙后'等细节让平凡小事变得动人。
3.结构:开头用比喻引出主题,中间按‘生病一送医一治疗一感悟’顺序展开,结尾呼应开头点明感动。
4.写作技巧:注意动作描写(如‘背着我向医院跑去')、神态描写(如‘疲惫的眼神'),通过两次流泪强化情感递进。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1.(2025五下·龙岗期中)小岗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篝火(gōu) 丞相(chén) 挠痒(ráo) 镌刻(juàn)
B.秉性(bǐng) 旖旎(nǐ) 猕猴(mí) 提挈(qì)
C.玷污(diàn) 燕园(yān) 迸发(bèng) 忌讳(huì)
D.倭瓜(wěi) 肋骨(lèi) 血泊(bó) 石窍(qiào)
2.(2025五下·龙岗期中)在阅读古诗文时,小岗把难理解的字词用点做了标记,并将自己的理解写进了括号里,其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B.南望王师又一年(再)
C.也傍桑阴学种瓜(山阴)
D.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3.(2025五下·龙岗期中)调查发现,相比于正版书籍,非正版书籍上更易出现错别字,根据下面从四本书上分别摘录的词语可以看出,(  )选项代表的书籍更可能是正版书籍。
A.第一本:手婉 伤疤 精神斗擞
B.第二本:舅爷 家眷 三抓两绕
C.第三本:豆桨 欺付 翻来复去
D.第四本:轰动 搜索 全神贯注
4.(2025五下·龙岗期中)将“但后来长期滥垦、过度放牧使它逐渐沙化。”这句话插入下列语段,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毛乌素沙漠中,有一座古城的废墟。②它曾是北魏时代声威品赫的国都城,规模宏大,风景宜人。③到了宋代,古城已陷在沙漠中,居民很难生存,最终被统治者下令废毁。④这座古城的废墟是生态学上的有力例证。⑤它仿佛在同我们诉说,要过有节制、有远见的生活。
A.①一②之间 B.②一③之间 C.③一④之间 D.④一⑤之间
5.(2025五下·龙岗期中)2025年1月27日,中国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发布的最新开源模型引起热议。美国媒体报道称,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场“地震”,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大模型”、
美国股市的神话,代表了中国AI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球AI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捷报频传,这些科技成果被世界瞩目,真是(  )。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D.霜后的萝卜——动(冻)了心
6.(2025五下·龙岗期中)小岗在看《国家宝藏》时,对其中一个名叫“jué白”的东西感兴趣。下边是它的图片,这是古代人们佩戴的玉器,环形,有缺口。但小岗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请帮他选择正确的字。(  )
A.决 B.玦 C.觖 D.诀
7.(2025五下·龙岗期中)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判断,下面几句话所表现的人物内心世界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②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
③“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A.生气 敬佩 悲痛
B.生气 愤怒 着急
C.钦佩 愤怒 着急
D.钦佩 愤怒 悲痛
8.(2025五下·龙岗期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第一句歌词是:“雄赳赳,气昂昴,跨过鸭绿江,”从歌名和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首歌和课文(  )的创作时间为同一时期。
A.《青山处处埋忠骨》 B.《军神》
C.《清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2025五下·龙岗期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人们常用的一些词语如今正慢慢被其他词语所代替。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括号内词语古今意义对应不同的一项是(  )
A.主人迎接上坐,问道:“客官要往那里去?”(客人)
B.当日宋江大设筵宴,亲捧兵符印信,领布号令。(复印)
C.众人道:“说甚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不管你!扯了去见主上!”(公告)
D.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文人)
10.(2025五下·龙岗期中)读书的作用,除了让读者知情节,还可以帮助读者明方法。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把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渗透在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写中。
B.读古典名著的时候,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儿、籰(yuè)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C.在网上收集资料,输入的关键词很重要。如,收集汉字字体演变的资料,只需要检索关键词“演变”,或者检索关键词“汉字”。
D.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也能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11.(2025五下·龙岗期中)默写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
                        书写提示: ①书写内容:诗题,诗人朝代、姓名,诗的内容。 ②书写要求:写楷书,规范、端正、整洁,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注意诗句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
12.(2025五下·龙岗期中)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请结合汉字之意,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诗句。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看到“童年”二字,我们会想起范成大的“   ,也傍桑阴学种瓜”和杨万里笔下天真的孩童“敲成玉整穿林响,   ”;看到“泪”字,我们会想到“   ,南望王师又一年”和“   ,初闻涕泪满衣裳”:看到“玉门关”,我们会想到“青海长云暗雪山,   ”和“羌笛何须怨杨柳,   ”。
(2025五下·龙岗期中)请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铸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②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③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3.毛主席为什么会“铸躇”?联系选文及课文内容填一填。
铸躇:作为父亲 希望   ,因为   。
铸躇:作为领袖 希望   ,因为   。
14.下面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
B.句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都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痛苦。
C.“示意”说明毛主席不想说话,他在纠结,想再拖延一段时间。
15.请你根据画横线的句子写写毛主席那一刻的心理活动。
夜深人静,毛主席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翻涌:   。
(2025五下·龙岗期中)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关注网络语言
【材料一】小学生使用网络新词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年级及人数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从不使用
一、二年级(100人) 10人 25人 65人
三、四年级(100人) 65人 19人 16人
五、六年级(100人) 89人 11人 0人
【材料二】由于时代的不同,人类的语言也日浙丰富,网络新词也快速席卷到校园,它如一场新的文化大爆炸,在校园中“炸”开了,“点赞”“官宣”“逆袭”“拿捏”“杠精”“凡尔赛”等网络新词在许多学生口中被时常就着,在作文里被偶尔用着,俨然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16.读【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发现:   
17.【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现象是:   
18.请你从【材料二】列举的网络新词中选择一个,说说它的意思。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网络新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与勤奋相伴,每个人都能收获生活的锦鲤。
B.夺冠呼声最高的乒乓球队果然逆袭成功,获得了冠军。
C.2024年12月,龙岗区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各县(区)公共文化服务好评第一名,我为龙岗点赞!
D.《人民日报》官宣:“全红婵勇夺多哈世锦赛冠军。”
20.有人说:如果你不说几句网络新词,别人会说你“老土”“0UT”:如果你总是说网络新词,别人会说你“忘本”“丢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一些东西”。针对这种现象,小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新词?写写你的看法。
(2025五下·龙岗期中)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之战①
①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想夺取东吴。东吴的周瑜调兵谴将,驻扎在赤壁,同曹军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②曹操的兵士多是北方人,坐不惯船。于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解决了兵士晕船之苦,便于渡江打仗。
⑤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名叫黄益。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黄盖又向周瑜说明了计策,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④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入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那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归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⑤这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跳望,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②硫黄③“。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⑥黄盖的船快得像离弦的箭,而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以为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里想到防备呢?
⑦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蹿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伤亡的曹军士兵不计其数。
⑧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④,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客道逃跑。
(选自《三国演义》,有删改)
【注释】①赤壁之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②火硝: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之一。③硫黄:一种淡黄色晶体或粉末,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之一。④丢盔弃甲:形容打败仗后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21.关注回目有助于我们把握古典名著的内容。下列哪个回目与赤壁之战有关?(  )
A.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B.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C.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D.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进斜谷
22.根据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
起因 经过 高潮 结局
               
23.根据短文内容,梳理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情况,填写表格。(填序号)
人物 战前 战时 战后
周瑜 将帅定计     派兵追击
曹操     毫无防备    
①无心应战 ②铁索连船 ③实施火攻
24.短文中的曹操是失利者,可历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结合下面的名人评价和人物简介,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写写你对曹操的评价。
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无论如何,我总是非常佩服他。
人物简介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擅长书法。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25.(2025五下·龙岗期中)照样子,围绕“安静”一词,用具体的情景写句子,
【例】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2025五下·龙岗期中)轻松习作。
26.题目一:他 了
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不少于450字。
27.题目二: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它源于生活中的爱,对理想执着的追寻,对责任虔诚的坚守……你一定看到、听到过一些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情,请选择一件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的读音辨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①准确记忆常见易错字的正确读音;②区分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发音;③排除干扰项,通过逐项排除法锁定正确答案。
选项A:丞相(chén):错误。“丞 ”读作“chéng”。镌刻(juàn):错误。“镌”正确读为"juān”。
选项B:提挈( qì ):错误。“挈"读作“ qiè ”。
选项C正确。
选项D:倭瓜( wěi ):错误。“倭”读作“wō”。 血泊(bó):错误。“泊”读作“pō”。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选项中,“却看妻子愁何在”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里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孩子,解释正确。
B选项中,“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里的“又"表示再的意思,解释正确。
C选项中,“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里的“阴”指的是桑树下的阴凉处,而不是山阴,所以解释有误。
D选项中,“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的《村晚》,这里的“信口”表示随口的意思,解释正确。
综上所述,C选项中的字词解释有误,是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文,读出文字背后的感情,抓住关键词句。作答此题,要认真读文,体会文字背后的感情,然后仔细审题,即可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选项A:第一本:手婉:正确为“手腕”(“腕”为手腕,与“婉”字形相近但意义不同)。
精神斗擞:正确为“精神抖擞”(“抖擞"表示振作。与“斗”无关)。
伤疤:书写正确。
错别字数量:2个。
选项B:第二本:
舅爷:书写正确。家眷:书写正确。三抓两绕:正确为“三抓两挠”(“挠”表示动作,与“绕”意义不同)。
错别字数量:1个。
选项C:第三本:豆桨:正确为“豆浆”(“浆"为液体,与“桨”字形相近但意义不同)。
欺付:正确为“欺负”(“负”表示压迫,与“付”无关)。
翻来复去:正确为“翻来覆去”(“覆”表示重复,与“复"意义不同)。
错别字数量:3个。
选项D:第四本:书写都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能力,核心在于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数量,从而判断书籍的正版可能性。正版书籍通常经过严格校对,错别字较少;而非正版书籍因制作粗糙,错别字较多。解题关键在于逐项分析每个词语的正确写法,统计错别字数量,选择错误最少的选项。
4.【答案】B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A.①-②之间:插入后会打断对古城废墟的描述,不合适。
B.②-③之间:插入后可以承接上文,说明古城虽然规模宏大,但因长期滥垦、过度放牧而逐渐沙化,导致下文描述的古城被废毁,逻辑上是连贯的。
C.③-④之间:插入后会打断对古城废墟作为生态学例证的阐述,不合适。
D.④-⑤之间:插入后会打断对古城废墟的启示性描述,不合适。
综上所述,B选项(②-③之间)最适合插入“但后来长期滥垦、过度放牧使它逐渐沙化。”这句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衔接,要求将句子插入到语段中的恰当位置。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给出的句子“但后来长期滥垦、过度放牧使它逐渐沙化。"这句话描述了一个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沙化过程。接下来,分析语段中每个位置的内容,判断哪个位置最适合插入这句话。
5.【答案】B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A选项“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表示情况没有改变,与题目描述的情境不符。
B选项“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表示高度或水平很高,与题目描述的情境相符。
C选项“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表示事先说明,与题目描述的情境不符。
D选项“霜后的萝卜——动(冻)了心”表示内心受到触动或感动,与题目描述的情境也不符。
综上所述,只有B选项“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能够形容中国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众多科技成果。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歇后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求选出能形容中国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众多科技成果的歇后
语。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描述的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众多科技成果,这是解题的基础。接着,逐个分析每个选项中的歇后语,理解其含义,并将其与题目描述的情境进行对比。
6.【答案】B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根据古代玉器的描述选择正确的汉字“jue”。首先明确玉器的特征:环形,有缺口。A“决”与决定相关,不符合玉器特征。
B“玦”古代指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符合描述。
C“觽”与酒器相关,不符合。
D“诀”与口诀相关,不符合。
因此,根据玉器的描述和选项含义,正确答案是B“玦”。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汉字的读音与字义,重点在于根据古代玉器的描述选择正确的汉字。
7.【答案】D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①“沃克医生惊呆了”,这表示他被某件事情或某人的表现所震撼。接着他“"大声嚷道”,这显示出他的情绪很激动。他称对方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样的评价非常高,
充满了敬佩和钦佩之情,因此,对于沃克医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判断为“钦佩”.
②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这通常表示不愉快或愤怒的情绪。而“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可能是军长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这进一步指向了愤怒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军长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判断为"愤怒"。
③(3)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这表明他在深思或感到困扰。他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岸英!岸英!",这显示出他对岸英的深深怀念和悲痛,因此,对于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判断为""悲痛",三个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内心世界依次是:钦佩、愤怒,生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语句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
8.【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名和歌词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关键信息:‘志愿军'和'跨过鸭绿江'。这两个元素直接指向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一历史事件与所给的四个选项进行关联分析。
A选项《青山处处埋忠骨》,从标题和课文内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这是关于志愿军烈士的描写,与抗美援朝战争紧密相关。
B选项《军神》,此标题和课文内容更多体现的是对军人的赞美,并不特指抗美援朝战争。
C选项《清贫》,此标题和课文内容与抗美援朝战争无直接关联,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清廉的生活态度。
D选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杜甫的诗作,与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节点明显不符。综上所述,通过排除法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我们可以确定A选项《青山处处埋忠骨》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创作时间为同一时期。
故答案为:A
【点评】通过歌词识别与课文创作时间的关联,考查对历史事件时间节点的理解。
9.【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项中,“客官"在古代是指客人,与括号内的“客人”古今意义相同,不符合题意。
B项中,“印信"在古代是指公章或者图章,用于证明身份或文件的真实性。而括号内的“复印”是指通过打印或复印设备复制文件,两者在意义上明显不同,符合题意。
C项中,“榜文"在古代是指公告或告示,与括号内的“公告"古今意义相同,不符合题意。
D项中,“墨客"在古代是指文人或诗人,与括号内的“文人”古今意义相同。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项中的“印信”与括号内的“复印”古今意义不同,是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含义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0.【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实践作业、诗歌翻译,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A、B、D正确。
C、有误,需要检索“汉字演变”。
故答案为: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1.【答案】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故答案为: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答案】童孙未解供耕织;忽作玻璃碎地声;遗民泪尽胡尘里;剑外忽传收创北;孤城遥望玉门关;春风不度玉门关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这首诗填空题考察对古诗的识记和理解。第一组诗句描绘了孩童的天真烂漫,分别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和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填空内容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和“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第二组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分别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填空内容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第三组诗句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边防将士的孤独与坚韧,分别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填空内容为“孤城遥望玉门关”和“春风不度玉门关”。
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忽作玻璃碎地声;遗民泪尽胡尘里;剑外忽传收创北;孤城遥望玉门关;春风不度玉门关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答案】13.作为父亲,希望岸英能活着回来;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与不舍;作为领袖,希望签署电报让儿子留在朝鲜;因为不能搞特殊化,要与普通战士同等待遇。
14.A
15.(示例)"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人民的战士。他为国捐躯,我怎能要求特殊待遇 可这枕巾上的泪痕,又怎能不让我心如刀绞.…."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做阅读理解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②审清题意,回读原文。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③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组织好语言作答。
13.本题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心理,需结合上下文理解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双重身份矛盾。
抓住"踌著"这一动作,联系文中"父子不能相见"与"签署电报"的冲突,区分私人情感与国家责任。
注意"作为父亲"与"作为领袖“的不同选择逻辑,前者强调亲情,后者强调国家大局。
作为父亲,希望:岸英能活着回来;原因:父亲对儿子的爱与不舍,渴望团聚。
作为领袖,希望:签署电报让儿子留在朝鲜;原因:不能搞特殊化,要与普通战士同等待遇。
故答案为:作为父亲,希望岸英能活着回来,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与不舍;作为领袖,希望签署电报让儿子留在朝鲜,因为不能搞特殊化,要与普通战士同等待遇。
14.错误选项分析:C选项错误:"示意"是无声的命令;体现毛主席强忍悲痛的克制,而非拖延时间。A、B正确:神态描写(黯然目光)、动作描写(转向窗外)均符合人物心理。
故答案为:C
15.心理活动:①对儿子牺牲的悲痛;②对不能见遗体的遗憾;③作为领袖的抉择痛苦;④用诗句表达的豁达与奉献精神。
故答案为:(示例)"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人民的战士。他为国捐躯,我怎能要求特殊待遇 可这枕巾上的泪痕,又怎能不让我心如刀绞.…."
【答案】16.小学阶段,年级越高,使用网络新词的人数越多。
17.使用网络新词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18.逆袭:形容本应该是失败的行为,却最终获得了成功的结果。凡尔赛: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过度炫耀或虚荣的人或行为。
19.B
20.网络新词新潮、有表现力,对于好的新词,可以学习使用;对于不好的新词,应坚决不使用。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包括从统计表中提取信息、概括材料内容、解释网络新词的含义、判断网络新词使用的正确性以及网络新词的正确使用态度。
16.通过观察材料一中的调查统计表,可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经常使用网络新词的人数在逐渐增加,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的人数在逐渐减少。因此,可以简洁地概括为:小学阶段,年级越高,使用网络新词的人数越多。
故答案为:小学阶段,年级越高,使用网络新词的人数越多。
17.材料二主要描述了网络新词在校园中的流行程度,许多学生在使用这些新词,并将其视为一种时尚。因此,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现象是:使用网络新词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故答案为:使用网络新词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18.从材料二中列举的网络新词中选择一个,如“逆袭"或“凡尔赛”,然后解释其意思。逆袭原本指在比赛中反败为胜,后来也用于形容生活中原本看似失败却最终获得成功的情况。而凡尔赛则是一种炫耀或自夸的表达方式,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自我感觉良好、过度炫耀的人或行为。
故答案为:逆袭:形容本应该是失败的行为,却最终获得了成功的结果。凡尔赛: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过度炫耀或虚荣的人或行为。
19.逐一分析每个选项中的网络新词使用是否恰当。
A项中,“锦鲤”是网络新词,用于形容好运,与句子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项中,“逆袭"虽然也是网络新词,但通常用于形容比赛或竞争中的反败为胜,而句中描述的是足球队获得冠军,并未体现反败为胜的过程,因此使用不正确。
C项中,“点赞”是网络新词,用于表示赞赏或支持,与句子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D项中,“官宣”是网络新词,用于正式公布消息,与句子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综上所述,B项中“逆袭”的使用不正确,因为它与句子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20.网络新词具有新颖性、表现力和时代性,对于好的新词,可以学习使用,以丰富语言表达。然而,对于不好的新词,如含有负面或不良含义的词汇,应坚决不使用,以避免被其负面影响。因此,小学生对待网络新词的正确态度是:对于好的新词,学习使用;对于不好的新词,坚决不使用。
故答案为:网络新词新潮、有表现力,对于好的新词,可以学习使用;对于不好的新词,应坚决不使用。
【答案】21.B
22.曹军南下;火烧赤壁;曹军大败;曹操带兵将从华容道逃跑
23.②;③;①
24.示例:曹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有勇有谋,善于用人,但又生性多疑,心狠手辣。他曾经刺杀董卓,又曾经屠城。他礼贤下士,曾光脚迎接许攸,又曾经割发代首,严明军纪。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①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②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③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④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2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诸葛亮出山后指挥的第一场战争。A项的回目中,诸葛亮火烧新野是诸葛亮出山后指挥的第一场战役。
B项的回目中,“三江口周瑜纵火”指的就定向趣仕选年里野是诸打败曹操。
C项的回目中,孔明一气周公瑾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中的第一气。D项的回目中,诸葛亮智取汉中是诸葛亮出山后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
故答案为:B
2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短文主要写了赤壁之战的经过。起因是曹操率军南下想夺取东吴。经过是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军隔江相对。黄盖向周瑜献计,用火攻。高潮是黄孟作降,费操中计,西车大双。曹操带兵将从华容道逃跑。
故答案为:曹军南下;火烧赤壁;曹军大败;曹操带兵将从华容道逃跑
23.东吴:文中明确提到黄盖提出火攻计策并实施,所以东吴对应③实施火攻。
曹操:曹操一方为了解决兵士坐船不习惯的问题,采取了铁索连舟的办法,②铁索连船;
最后曹操败走时,其手下兵将无心应战,对应 ①无心应战 。
故答案为:②③①
2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能干的一面。答题时,要结合具体事例,从两个方面来写。
故答案为:示例:曹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有勇有谋,善于用人,但又生性多疑,心狠手辣。他曾经刺杀董卓,又曾经屠城。他礼贤下士,曾光脚迎接许攸,又曾经割发代首,严明军纪。
25.【答案】深夜的图书馆,多安静。翻书声轻得像蝴蝶扇动翅膀,笔尖在纸上划过几乎听不见,连阳光落在桌角都放慢了脚步。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围绕中心词展开具体描写的能力。1.确定描写角度
选择与"安静"相关的典型场景,如教室、图书馆、夜晚的街道等,注意场景需能自然体现安静的特点。
2.选取具体事物
在选定场景中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对象,例如:
教室:粉笔、书本、呼吸声‘图书馆:翻书声、笔尖、阳光;夜晚街道:路灯、猫、落叶
3.设计具体描写
用拟人、夸张、细节描写等手法,避免直接描述“安静”。例如:
粉笔“屏住呼吸”
翻书声“像蝴蝶扇动翅膀”,落叶“犹豫着飘落”
4.组合成句
按照例句结构“事物+具体表现”,用分号或逗号连接三个分句,保持句式整齐。
故答案为:深夜的图书馆,多安静。翻书声轻得像蝴蝶扇动翅膀,笔尖在纸上划过几乎听不见,连阳光落在桌角都放慢了脚步。
【点评】题目要求仿照例句,用具体情景表现“安静"这一特点。例句通过三个并列的拟人化描写(鸡、狗、蝉的反应),生动展现了“热”的程度。仿写时需要抓住“安静”的不同表现形式,选择三个相关但有差异的场景,用具体动作或状态进行描写,避免直接出现“安静”—词。
【答案】26.他生气了 生活中每个人遇到不同的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情绪,表弟的那次生气让我印象很深。
那天表弟来到了我家,我想逗逗他,于是我大步走到他面前。他应该是以为我来迎接他,也向我跑了过来。我给了他一个深情的拥抱,并顺手摘走了他的帽子。他还没有察觉出有什么异样,过了一会儿他才发现帽子没有了。回头一看,咦,帽子怎么跑到我的手上了 一开始他还心平气和地跟我说:“哥哥你把帽子给我吧。”“不给,不给,你自己拿啊!”我逗他,一听我这样说,他就有些生气了。发出了警告:“你究竟还不还给我帽子 ”“不还不还就不还。”我在心里想看你怎么办。弟弟好像看出来我故意整他,这下真生气了,小脸涨得通红,眼里似乎闪烁着泪光,他又一次用威胁的语气对我说:“最后一次,你究竟还不还给我帽子 ”一听他那口气,我拿着帽子跑了起来,看见我这样做,激怒了他,他跺着脚,喊道:“你快给我,快给我!“见我不理他,他便像一只小老虎一样,来抢我手中的帽子。
他来抢我手中的帽子,我便把手中的帽子举得高高的。他又想把我推倒来抢帽子。可是没想到我是一位重量级选手,根本推不动。弟弟咬着嘴唇使劲推我。可是还是不管用。
表弟见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用出了他的杀手锏。只见他的大嘴一张,“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我只好赶紧认输,将帽子还给了他。他一把接过帽子,破涕为笑。
27.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爱,像空气般每时每刻都围绕在我的身边。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中,流尚着许许多多令我感动的往事,其中一件事,让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是妈妈送给我最珍贵的感动。
那是妈妈送给我最珍贵的感动。
记得那是我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出差没在家。我可能是白天着凉了,半夜就发了高烧,妈妈让我吃了退烧药后躺床上休息,然后妈妈就坐在我身边看着。过了一会儿,我还是很难受,烧也没有退,妈妈见我这样,就连忙给我穿上衣服,背我去医院。
在路上,走路太慢了,那么晚,也没车,于是妈妈就背着我向医院跑去,看着妈妈那么累,我真想下来自己走,可是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怎么去医院呢 我趴在妈妈的背上,眼泪流了下来,到了医院,妈妈背着我去挂号,然后去验血,妈妈忙前忙后,忙里忙外,而我却什么也做不成,妈妈直起腰已经有一些吃力,可她脸上却依然挂着笑容,不顾自己有多累,还在一直鼓励我,让我坚持下去。
看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排了好长一列队,妈妈就那样一直背着我。终于到我了,护士配好了药,给我输液,我迷迷糊糊就睡着了。等我醒来,发现妈妈在我身边坐着,从她那疲惫的眼神中我知道妈妈一直看着我,一直在照顾我,我再一次流下了眼泪。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我却不能忘怀的是这份来自妈妈的最深情的令我感动的爱。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点评】(1)作者叙述了弟弟生气的过程,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等人物描写方法。叙述时条理清楚,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这篇习作构思巧妙,采用倒叙的形式,引起读者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在叙述事情时,能够抓住事物的六要素,详写事情的经过,详略得当。
26.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他了"为题写一篇习作。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谁的什么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选择你印象深刻或最想给大家介绍的去写。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叙事类作文的写作能力,重点在于围绕'感动'主题选材,并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描写传递情感。难点在于如何用真实生活素材体现‘爱'的主题,运用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增强感染力。
1.审题:题目要求写‘触动心灵的事情’,需明确感动'的核心是爱、责任或对理想的坚持。2.选材:范文选择母亲深夜送医的常见事件,但通过‘背我去医院"“忙前忙后'等细节让平凡小事变得动人。
3.结构:开头用比喻引出主题,中间按‘生病一送医一治疗一感悟’顺序展开,结尾呼应开头点明感动。
4.写作技巧:注意动作描写(如‘背着我向医院跑去')、神态描写(如‘疲惫的眼神'),通过两次流泪强化情感递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