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高三二模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竹林资源丰富。福建省永安市生产的竹产品畅销国内外,被称为“中国竹都”。近年来,该市使用竹产品对部分公共空间、酒店、餐饮店等进行装饰,打造“全竹空间”。据此完成 1~2 题。
1.永安市称为“中国竹都”的主要原因是
A.竹资源丰富 B.竹文化悠久C.竹市场广阔 D.竹产业发达
2.永安市打造“全竹空间”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品牌宣传 B.提升消费体验C.助力产业转型 D.弘扬地域文化
雷暴是一种强对流天气。雷暴有时会形成远低于环境温度的局部强下沉气流,其触地时形成“冷池”,“冷池”辐散出的气流与暖湿空气接触时形成阵风锋(下图)。阵风锋移动至大气层结不稳定区域常触发对流,这种现象称为对流新生。据此完成 3~5 题。
3.阵风锋多出现在
A.夏季清晨 B.冬季傍晚 C.夏季午后 D.冬季午夜
4.对流新生发生时多伴随
A.阵性降雨 B.狂风暴雨 C.和风细雨 D.连绵阴雨
5.有利于触发对流新生的环境场条件是
①近地面大气升温明显 ②高空水汽条件充足 ③低空存在逆温层 ④高空有冷空气侵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省际人口流动包括城→城、乡→城、城→乡、乡→乡四种类型。我国中西部大多数省份城→城省际人口流动表现为净流出。近年来,湖北、四川等省城→城省际人口净流出明显减少。下图示意 2020 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据此完成 6~8 题。
6.甲、乙、丙、丁分别对应
A.乡→乡、城→乡、乡→城、城→城 B.乡→乡、城→乡、城→城、乡→城
C.城→乡、乡→乡、城→城、乡→城 D.城→乡、城→城、乡→乡、乡→城
7.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类型中
A.城→城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工业 B.乡→城流动人口平均年龄最小
C.城→乡流动人口文化水平最低 D.乡→乡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最高
8.近年来,湖北、四川等省城→城省际人口净流出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中心城市发展较快 B.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C.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D.人居环境日趋完善
分汊河口是指河流在河口区通过两个或多个口门入海,是三角洲地区的常见地貌。珠江入海河段形成“八门入海、径潮交汇”的水系特征,其中蕉门和虎门(下图)是八大口门重要的泄洪排沙通道。伴随鸡抱沙岛形成,蕉门由单一河道入海演变为分汊入海。目前,凫洲水道与蕉门南水道分流比为 4:1,形成一主一次的分汊格局。据此完成 9~11 题。
9.与“八门入海”水系特征的形成关联度最低的是
A.气候 B.地形 C.潮汐 D.植被
10.导致蕉门由单一河道入海演变为分没人海的地质作用有
①流水侵蚀②潮流顶托③流水堆积④海浪侵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能导致凫洲水道与蕉门南水道分流比增大的是
A.蕉门流速加快 B.凫洲水道变浅 C.虎门河道疏浚 D.鸡抱沙岛扩张
黄淮海平原七省市(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和天津的所有区域范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小麦产量约占全国 80%,稻谷产量约占全国 25%。下图示意 2004-2016 年黄淮海平原七省市粮食增产贡献状况及增产量。据此完成 12~13 题。
12.影响黄淮海平原七省市粮食生产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政策
13.对山东粮食增产贡献最大的是
A.荒地开垦 B.优质粮种 C.粮食价格 D.种粮补贴
表 1 示意山东菏泽与新疆哈密两地地理坐标和某日日出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 14~15 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日出时刻
山东菏泽 35°N,116°E X
新疆哈密 44°N,94°E 7:27
14.该日最可能是
A.1 月 1 日 B.4 月 1 日 C.7 月 1 日 D.10 月 1 日
15.表 1 中 x 最接近
A.5:48 B.6:04 C.7:19 D.7:35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下图)中间是一个“绿心”-乡村地带,周围分布着四个主要城市。该地区严格限制城市扩张,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联动发展,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形成竞争态势。“绿心”是受保护区域,70%用于花卉种植、养殖和民俗旅游,是荷兰花卉种植业最发达的地区。
(1)从产业发展角度,说明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群的竞争优势。(6 分)
(2)说明“绿心”对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的作用。(6 分)
(3)从城市群角度,分析“绿心”发展花卉种植业的区位优势。(4 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 分)
贺兰山(下图)的植被固碳功能对稳定区域气候具有重要意义。贺兰山东坡单位面积植被固碳量高于西坡,但植被总固碳量低于西坡。近 20 年来,贺兰山植被总固碳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这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密切相关。表 2 示意近 20 年来贺兰山林地、草地、耕地等土地利用方式转化统计(单位:)
图1
表 2
甲 乙 丙 其他
甲 18 7 5 8
乙 4 469 135 30
丙 2 180 1500 180
其他 8 35 200 2600
示例:135km 2 为乙转化为丙的面积。
(1)分析贺兰山东坡单位面积植被固碳量高于西坡,植被总固碳量低于西坡的原因。(8 分)
(2)指出表 2 中甲、乙、丙分别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3 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楚科奇海(下图)沿岸入海径流较少,是太平洋海水进入北冰洋的必经通道。受盛行风、海冰、水位差等影响,5~8 月是太平洋海水进入楚科奇海的高峰期。相对于中西部海域,楚科奇海东部海域水温偏高、盐度偏低。研究发现,这与阿拉斯加沿岸流进入楚科奇海后主要沿北美沿岸流动有关。
(1)分析 5~8 月是太平洋海水进入楚科奇海高峰期的原因。(6 分)
(2)说明楚科奇海东部海域的海水温度、盐度特点与阿拉斯加沿岸流的关系。(6 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科尔沁沙地主要位于西辽河流域,为内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历史时期气候波动频繁。图 8示意科尔沁沙地某沙丘地层剖面。表 3 示意各地层的形成时间和厚度。黑沙土层为有机质含量较高、颜色较深的土层,风成沙层为质地松散、颜色灰黄的沙层,两者呈交替分布。
图8
表 3
地层 形成时间 厚度
S2-第三风成沙层 19世纪初至今 0.94米
Cs-第三黑沙土层 1500年前~18世纪末 0.35米
S3-第二风成沙层 3000~1500年前 0.73米
C2-第二黑沙土层 5000~3000年前 0.45米
S1-第一风成沙层 8000~5000年前 1.46米
C1-第一黑沙土层 1.17万~8000年前 0.51米
R-河湖相沉积层 1.17万年前 >200米(钻孔数据)
(1)推测科尔沁沙地 R 层形成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6 分)
(2)说明科尔沁沙地黑沙土层与风成沙层交替分布指示的气候波动特点。(6 分)
(3)有专家指出,该地沙丘地貌景观自 8000~5000 年前开始形成。请说明依据。(4 分)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 A 5. B 6. C 7. B 8. A 9. D 10. C 11. C 12. A 13. D 14. B 15. B
16.(16 分)
(1)各城市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形成特色优势产业;(2 分)同类产业在同一城市实现空间集聚,形成产业集群;(2 分)不同城市之间避免恶性竞争,借助快速交通系统强化协作,形成群体竞争力。(2 分)
(2)提供生态屏障,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2 分)高效发展农业,为城市提供丰富农产品;(2 分)作为都市后花园,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空间。(2 分)
(3)符合区域限制城市扩张的用地规划,可获得政策支持;城市群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可提供消费市场;可借助快速交通系统,及时响应市场需求。(任答两点得 4 分)
17.(11 分)
(1)贺兰山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东坡接收太阳辐射量多;(2 分)东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较丰富;(2 分)东坡水热条件好,植被长势好,光合作用强,单位面积固碳量高于西坡。(2 分)
东坡坡度较陡,整体面积明显小于西坡,植被总量小,总固碳量低于西坡。(2 分)
(2)甲—耕地;乙—林地;丙—草地。(3 分)
18.(12分)(1)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盛行西风(西南风)吹拂太平洋海水通过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2分)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峡的海冰大量融化,水流通道开放,海水流动阻力减小;(2分)受冰雪融水补给影响,太平洋沿岸入海径流量大,形成对北冰洋的水位差。(2分)
(2)阿拉斯加沿岸流为楚科奇海东部海域输送大量热量,使其水温偏高;(2分)阿拉斯加沿岸流流经北美西部海域时,沿途接纳大量入海径流,海水被稀释;(2分)进入楚科奇海后,为东部海域输送大量低盐海水,使其盐度偏低。(2分)
19.(16分)
(1)沉积层厚度大说明科尔沁沙地处于地壳下沉阶段,地形平坦低洼;(2分)大量河湖相沉积说明此时河流、湖泊游荡频繁,地表长期处于积水状态;(2分)气候相对湿润,风沙活动少。(2分)(2)黑沙土层有机质含量较高、颜色较深,说明其形成时期植被覆盖较好、气候相对湿润;(2分)风成沙层质地松散、颜色灰黄,说明其形成时期植被退化、气候相对干旱;(2分)黑沙土层和风成沙层交替分布反映了气候干湿交替的特点。(2分)
(3)8000 年前形成的河湖相沉积层和黑沙土层 c1,均为水平形态,该时期气候相对湿润,不具备沙丘形成的条件;(2 分)8000-5000 年前,s1 层开始发育,属于最早的风成沙层,且表面为弧形,说明沙丘地貌景观开始形成。(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