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卷(T8联盟)生物学试题(一)试卷浦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湖北省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省内具有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协同进化B.自然选择C.遗传与变异D.生殖隔离2.关于生命起源的猜测有很多,有学者猜想最初生命起源于RNA,RNA既具有信息载体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随着进化的发生,逐渐产生了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以下不能作为该猜想的依据的是A.演化过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RNA单链结构比DNA双链结构更简单B.演化过程遵循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规律,RNA更不稳定使得进化更具有可能C.中心法则中RNA占据了中心位置,可以逆转录形成DNA,还可翻译成蛋白质D.RNA的种类很多,不同的RNA行使不同的功能3.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信息判断栖息地适宜度的能力,但当人类活动或自然变化导致信息与栖息地真实情况脱节时,生物会被诱导至不利于其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态陷阱”。下列现象不符合“生态陷阱”的是A.生境隔离导致野生动物种群无法交流B.生境破碎化后,草食动物无法迁徙至新区域C.靛蓝彩码选择在人类改造后的森林边缘筑巢D.机场周边利用强光或声波驱鸟4.草地贪夜蛾(F蛾)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该蛾孵化的幼虫喜食玉米,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时可造成毁种绝收。玉米的次生代谢产物Bxs对F蛾的幼虫有毒性。下页图是不同处理条件下F蛾幼虫的平均体重,已知抗生素能杀死幼虫的肠道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生物学试题(一)河南专版第1页共8页20饲料中图注:添加Bxs饲料中未添加抗生素15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1050组1组2组3组4A.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和Bxs对F蛾幼虫的抑制强度相同B.由实验可知,肠道细菌能够缓解Bxs对F蛾幼虫的毒性C.运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Bxs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F蛾在捕食玉米时,玉米同化的能量有10%~20%流向了F蛾5,某农业基地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名贵花卉。研究人员需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随后使其再分化出芽和根。再分化阶段的关键操作是A.再分化过程需改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比例B.再分化过程提供光照条件以促进叶绿素的形成C.再分化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蔗糖作为碳源D.再分化阶段需保持无菌环境避免微生物污染6.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江豚种群数量显著回升。研究发现,禁渔减少了渔业捕捞和水体污染,使鱼类资源自然增加,并通过食物链促进了江豚等顶级消费者的恢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禁渔政策直接引人多种濒危鱼类,提高了长江流域的物种多样性B.禁渔后长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是江豚数量回升的基础C.禁渔后生态系统的恢复,体现了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D.鱼类资源恢复导致群落垂直结构层次增加,提升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7.科学家以RNA干扰技术为原理,研制新型绿色农药。已知PSMB5基因是马铃薯甲虫生存所必需的基因,蛋白酶体是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能够催化细胞中特定目标蛋白质的降解。dsRNA进人马铃薯甲虫细胞的过程及引发RNA干扰的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细胞核受体L11SMB5基因蛋白酶体地dsRNA其中RNAdsRNA一条链的片段组装+与多种跨膜蛋白dsRNA蛋白质结合SID-1mRNA被切割马铃警甲虫细胞生物学试题(一)河南专版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