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人2.下列事件属于下图汉武帝“开疆拓土”中的内容的是(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C.派张骞通西域 D.设置西域长史府3.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女史箴图》(局部) 作者:顾恺之(东晋) 作品风格:线条优美活泼,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形写神,用笔细劲连绵,富有个性。 《送子天王图》(局部) 作者:吴道子(唐) 作品风格:吸收顾恺之的画风,注重线条,笔法简练;又改革传统线描法,融入晕染法的立体效果,颇有动感。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 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4.从设置西域都护到伊犁将军,从宣政院到驻藏大臣,从澎湖巡检司到台湾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政治的成熟与创新 B.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C.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5.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 )A.早期文明的产生 B.青铜文明的辉煌C.中华文明的灿烂 D.中外文明的交流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义律共交出二万零二百八十箱,共计二百数万斤,实一网打尽。林(则徐)在海滩挑成两个池子,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再抛石灰煮之。共计二十三日,全数始尽销毁。”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天京事变 D.黄海海战7.如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A.由内地扩大到了沿海地区 B.由沿海深入到内地C.沿海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仅限东部沿海地区8.某校学生研学期间,考察了以下历史遗址(纪念馆)。其考察的主题是( )A.辛亥革命在新疆 B.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活动C.新疆的和平解放 D.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9.1950年以来,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调整。这些改革和调整从根本上是为了(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0.进入21世纪后,中央政府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中心,在珠海横琴岛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中央政府的上述举措( )A.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 B.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C.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1.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古代希腊文明”思维导图。空格之处应填写( )A.金字塔 B.种姓制度 C.雅典民主制 D.《十二铜表法》12.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组成的社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掌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A.推广大众教育 B.都由教会建立 C.推动城市兴起 D.有一定自主权13.德国法学家茨威格特认为,《拿破仑法典》对于任何想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都具有极大的益处。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拿破仑法典》( )A.体现了自由平等原则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C.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了工人的解放14.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起初怀疑苏联为新社会制定的计划,许多人都认为它们一定会失败。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为真正的兴趣所代替。”西方人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苏联( )A.新经济政策缓解了社会危机 B.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C.独特模式推动工业化的实现 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巨大成效15.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在线课堂等信息技术更加深入百姓生活,人们可以搭建空中课堂,居家学习,可以无接触购买生活用品。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A.科技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B.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C.科技促进经济飞速发展 D.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是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表年份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宋会要辑稿·食货》——摘编自人教社、中图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材料二 到1957年底,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械、基本化工和国防军工企业等均已建立,开始形成了工业布局的新框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党和国家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新的伟大征程。——选编自李忠杰《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生产带来了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扩展、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内部和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约占全世界贸易总量的90%。——选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经济重心的变化。列举一例农业方面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新中国“工业布局的新框架”开始形成于哪一历史事件?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党和国家“踏上了新的伟大征程”的两个依据。(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亚欧大陆自古就存在着诸多文明,各文明间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文明间的联系时而频繁,时而稀疏,各种文明处在相对隔绝的状态中。16世纪起欧洲开始殖民扩张,起初只在人口稀少、文明程度相对低的美洲、非洲等地区进行。工业革命爆发后,殖民扩张进入新阶段,到19世纪末,“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欧洲人”,“凡是有土地的地方,都属于欧洲人”,一个欧洲主宰的,经济上分为“世界工厂”与“原料产地”,政治上分为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出现了。到这时,“世界”才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材料二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主要事件(部分)18世纪末19世纪初 拉丁美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烽火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19世纪50年代 印度掀起民族大起义,反抗英国殖民者,开启争取民族独立的漫长历程1911一1912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20世纪20一30年代 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30年代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952一1953年 埃及人民发动起义,推翻封建王朝,成立共和国1955年 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举行第一次亚非会议1960年 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年”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原有结构。……欧洲元气大伤,国际地位显著下降。美国凭借其绝对优势,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对峙和对抗。二战不仅摧毁了法西斯,而且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蓬勃兴起,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据材料一,说明16世纪前后“世界文明”的不同,并指出“‘世界’,才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的推动因素。(2)据材料二,概括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学习探究历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三、综合题18.历史题材的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历史上的时代变迁、重大事件、人物情感和社会百态。下表为中外电影摘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电影 外国电影《杨靖宇》 《珍珠港》《百团大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血战台儿庄》 《巴领将军》《七七事变》 《战争与和平》《狼牙山五壮士》 《不列颠空战》《平津战役》 《诺曼底登陆》——摘编自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1)呈现人类过往历史的方式是多元的,请写出除电影外的两种呈现方式。(2)为举办主题观影活动,请你从材料中选出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两部电影,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D2.C3.B4.D5.C6.A7.B8.B9.D10.A11.C12.D13.A14.C15.A16.(1)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或:南方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等)举例:宋朝时,占城稻的传入和水稻优良品种的培育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或: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它改进了耕作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南方农业发展。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经济作物茶树、棉花的种植使南方经济地位进一步突出等)(2)历史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依据: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3)趋势:经济全球化。措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17.(1)不同:16世纪前各种文明处在相对隔绝的状态;16世纪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交融。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开展。(2)特点;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大都由资产阶级领导;世俗化、现代化;各国发展道路不同;等等。(3)变化:欧洲国际地位显著下降;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世界形成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各国纷纷争取获得民族独立,形成第三世界。(4)问题:史料的本质属性;运用联系的眼光整体地看待历史事件;史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18.(1)方式: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口述;历史纪录片;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等。(2)【示例1】电影:《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主题:中华民族团结抗日论述: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示例2】电影:《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主题:抗日英雄浴血奋战论述: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们的英勇斗争,有力打击了日军,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等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日军引上了狼牙山峰顶绝路,最后宁死不做日军俘虏,纵身跳下万丈悬崖。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示例3】电影:《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主题: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论述: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1943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示例4】电影:《七七事变》《珍珠港》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论述: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