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天然循环,其中水蒸气液化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质量 C.分子间的间隔 D.分子的体积
2.商场有富硒大米、富硒西瓜,其中“硒”指的是
A.原子 B.离子 C.元素 D.单质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A.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C.氧气能助燃——用作燃料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用作氮肥
4.下列粗盐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粗盐 B.溶解粗盐
C.除去不溶物 D.蒸发结晶
5.“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生存质量,我们既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要保住绿水青山。下列措施对实现“双碳”目标、保住绿水青山没有帮助的是
A.增建火力发电厂 B.植树造林,将沙漠变成绿洲
C.回收利用废旧纸张 D.推广使用氢能源汽车
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减少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氧化铜粉末
7.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对文献内容解释错误的是
A.《梦溪笔谈》—石油:“燃之如麻,但烟甚浓”——石油的不完全燃烧
B.《天工开物》:“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金的延展性强
C.《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吕氏春秋》:“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铜锡合金的硬度比铜、锡小
8.下表中概念间不符合图所示的从属关系的是
选项 X Y Z
A 非金属单质 单质 纯净物
B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
C 饱和溶液 溶液 混合物
D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化合物
A.A B.B C.C D.D
9.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戊二醛属于有机物,化学式为
B.戊二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
D.保持戊二醛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10.某同学绘制了含铁元素的部分物质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实现转化①
B.转化②可通过Fe3O4与CO发生置换反应实现
C.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是实现转化③的主要条件
D.通过Fe与ZnSO4溶液反应可实现转化④
11.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对“和溶液是否反应”进行数字化实验再探究。实验1:在盛满的烧瓶中滴加80mL蒸馏水;实验2:在同样的烧瓶中滴加溶液。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1得到的图像是A曲线
B.A曲线中ab段上升是因为加液体使烧瓶内分子数增多
C.该实验能证明与溶液发生了反应
D.通过此实验说明,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实现对化学反应由定性到定量的研究
12.某同学学习酸、碱的知识后,构建了有关酸、碱与X、Y、Z三种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X为黑色固体,Y、Z为氧化物,常温下,Z为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 B.若Y与稀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Y为
C.X与Z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X与Y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3.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B.t1℃时,将10g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0g
C.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5.分离提纯是获取物质的重要方法,其思路有两种:一是除去杂质,二是提取目标产物。如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操作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该粗盐中含泥沙、、、等杂质。
A.流程Ⅰ中X、Y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
B.流程Ⅱ中的石灰乳可用生石灰替代
C.流程Ⅱ中提纯氯化镁是通过“提取目标产物”的思路实现的
D.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是由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差异决定的
二、填空与简答
16.“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
Ⅰ.科技助力文物发掘
(1)用作测定文物年代的碳-14,衰变时核内质子数发生改变,则衰变后元素种类 (填“改变”或“不变”)。
Ⅱ.璀璨文明再现
(2)石青[主要成分为]是彩绘陶俑的一种矿物颜料,铜元素化合价为+2,则 。
(3)“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在空气中加热,反复捶打,成为韧性十足的“百炼钢”,该过程中,生铁的含碳量 (填“升高”或“降低”)。
(4)古籍记载“凡煎炼亦用洪炉,入(锡)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气)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高温下木炭还原锡砂()的化学方程式为 ;锡铅合金的熔点比纯锡 (填“高”或“低”)。
Ⅲ.文物修复与保护
(5)熟石膏()可用于文物修复,当其与适量水混合时会逐渐变硬、膨胀,生成生石膏(),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6)发掘的某些珍贵文物可放入氮气保护箱中,是因为氮气 。
17.火炬中的化学。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火炬造型高雅华丽、内涵厚重,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使古老的东方文明和现代的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迸发出耀眼的火花。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则采用了氢燃料,实现了火炬燃烧接近零排放,体现了绿色冬奥理念和科技冬奥成果,一经亮相便惊艳世界。
(1)火炬燃料
火炬“祥云”的燃料是丙烷(C3H8),火炬“飞扬”的燃料是氢气。
①写出丙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按照生产氢气过程中碳排放的多少可将氢气分为“灰氢”“蓝氢”“绿氢”。“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发电来电解水制氢,整个过程无碳排放。写出生产“绿氢”的化学方程式 ,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
(2)火炬内部结构
燃烧系统采用多孔燃气管输出燃气。与单孔燃气管相比,等量的燃气从多孔燃气管输出产生的火焰更旺,原因是 。
(3)火炬“飞扬”的外壳采用世界首创的新型复合材料,符合“轻、固、美”的性能要求,下列物品使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玻璃鱼缸 B.橡胶排球 C.尼龙球网 D.玻璃钢管道
18.CO2“捕集”技术为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支持。图1为“氨法”捕集CO2生产甲醇(CH4O)的流程图。氨法捕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捕集二氧化碳(CO2),将其转化为甲醇,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通过将其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可以显著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资料: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②NH4HCO3受热分解为NH3、H2O和CO2。
(1)“吸收室”中为了提高CO2的吸收率,应该先通入的是 (填“NH3”或“CO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合成室”中除了生成甲醇外,还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甲醇可进一步转化为甲醛(CH2O),其中一种转化方法如图2所示,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II需补充H2O2,理论上需补充的H2O2与反应I中生成的H2O2的分子个数比是:n(需补充H2O2):n(反应I生成H2O2)= 。
19.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了解到Fe2O3是绘画颜料的成分之一,它作为一种无机颜料,在涂料工业中用作防锈颜料,以良好的稳定性和耐候性著称,因此在需要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下的艺术品和建筑装饰中尤为适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从食品脱氧剂的废渣中提取氧化铁为项目主题的实践活动,并创作出“红梅图”作为项目成果进行展示。请结合如下实验流程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①该食品脱氧剂废渣中含有Fe、Fe2O3、NaCl和炭粉。
②控制溶液pH,可使Fe(OH)3完全沉淀。
(1)操作①中分离出铁粉的方法是 ,向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生产生活中常利用废料提取所需物质的意义是 。
三、实验题
20.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作为气体发生装置,装置C相较于装置B具有的优点是 ,该实验中最好将发生装置中导出的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后再收集,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3)把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9.8%的稀硫酸,需加水(密度为1.0g/mL)的体积为 mL。
四、科学探究题
21.《天工开物》记载古法造纸术的流程是原料浸泡、蒸煮、抄制、烘干。兴趣小组根据记载,利用回收的废纸进行“制造再生纸”跨学科实践活动,在蒸煮时加入了氢氧化钠。造纸后,为处理剩余的废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
②溶液呈中性;
③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任务一】废液成分分析
【提出猜想】推测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与实施】
(1)填写空白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稀溶液。 废液中有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 溶液变成红色 废液中有
【任务二】废液中碳酸钠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取100g废液样品放入装置A的锥形瓶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称量装置C、D的质量,再向锥形瓶中高加足量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继续通一会儿氮气后,测得装置C、D分别增重2.1g和0.1g。
(2)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需要继续通一会儿,其原因是 。
(3)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废液中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保留到0.1%)。
(5)如果缺少装置B,会使测定的碳酸钠含量 (填“偏大”或“偏小”)。
【任务三】废液的处理
(6)为使废液中的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循环利用,需根据废液中碳酸钠的含量,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物质,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A
6.A
7.D
8.B
9.A
10.C
11.B
12.A
13.A
14.C
15.A
16.(1)改变
(2)3
(3)降低
(4) 低
(5)化学
(6)化学性质稳定
17.(1) 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
(2)增大了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D
18.(1)
(2)
(3)
19.(1) 用磁铁吸引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
(3)Fe2(SO4)3、H2SO4
(4)节约资源(合理即可)
20.(1)
(2) 控制反应的速率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3)
21.(1)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适量无色酚酞试液
(2)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防止部分气体残留在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
(3)
(4)5.3%
(5)偏大
(6)Ca(OH)2+Na2CO3=CaCO3↓+2NaOH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