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平洛济)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平洛济)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豫西北教研联盟(平许洛济)2024-2025学年
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对应位置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辽宁牛河梁遗址呈东北-西南向分布,以“女神庙”为中心,诸积石冢环绕四周。下层积石冢结构简单,规模不大,规格不高;上层积石冢平面规整,其中的高等级墓葬中只随葬玉器,几乎不见有随葬陶器的现象。这可用于研究
A.宗教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B.东北地区出现早期国家雏形
C.阶级社会的形成与演进 D.辽宁地区玉器生产的专业化
2.夏商时期,氏族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则变为宗族。春秋战国时期以户为单位进行管理的“编户齐民”逐渐走上社会舞台。这表明
A.宗法分封体制日趋完备 B.血缘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C.国家统一成为历史主流 D.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增强
3.北魏王朝统治中心历经从“代”到“魏”再到“移构中京”(中京,今河南洛阳)三个时代。孝文帝强调北魏“卜迁中京,垂美无穷”,甚至在皇家碑刻中放弃了“太和”年号而迳以“迁中”纪年。这体现了
A.北魏政权统治范围的扩大 B.南北统一的文化障碍逐渐消失
C.中华民族向心力不断增强 D.中原政治和文化形态发生改变
4.下面是唐宋宰相出身统计表。唐宋时期宰相出身的变化反映了
唐代 “高宗朝,姜恪以边将立功为左相,阎立本为右相”-《旧唐书》
“唐玄宗时,郭元振、薛讷、李适之等“咸以立功边陲,入参钧轴”。 -《大唐新语》
宋代 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为进士出身。其余非科举出身的7人中,又有3人为开国功臣,而在所有宰相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 -《北宋宰相一览表》
A.唐宋政治与社会发生变迁 B.社会阶层流动日趋加速
C.宋代官员的素质高于唐代 D.人才选拔方式趋向成熟
5.明末苏州的园林设计者提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乎”?在江南文人的眼里“生活的格调和方式,包括陈设布置等一切皆是主人爱好、品性和审美意识的体现”。这些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A.文化主导经济的发展 B.经济与人文日益交融
C.经世致用的学说盛行 D.理学的主流地位加强
6.清政府1904年颁布《公司律》,对华洋合股中合股公司的性质以及股东的权责等问题作了明确界定。1908年颁布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规定:“外国人控告中国人之刑事民事案件,须遵中国现行法律并本法办理”。上述法律的颁布
A.有助于抵制侵略维护利权 B.助推新政遏制革命爆发
C.推动了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表明主权意识开始觉醒
7.1933年,闽浙赣苏维埃政府的报告指出,使广大群众具备看苏维埃法令、研究政治问题的识字能力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随后又编制了识字教育新教材。(下图为识字教育插图之一)。这一时期识字教育的开展旨在
A.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
B.推动国民革命的开展
C.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D.动员民众参与土地革命
8.1937年的《解放》周刊刊发了毛泽东的一则讲话。他强调:“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曾因国共合作被坚决的执行,并且得到人民的拥护······现在国共重新合作有了迫切要求”。该讲话
A.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
C.适应了中国革命的时代要求 D.指出了国共两党革命目标的一致性
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把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列为十大关系的第一条。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随后又进一步指出:“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取的”。这些论断意在强调
A.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B.经济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全面完成 D.工业化是建设的首要任务
10.1980年,中关村地区的一大批科技人员走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办民营科技企业,造就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2019年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关村示范区有9家企业上榜,数量首次超过美国硅谷。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国家施行“科教兴国”战略 B.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
C.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建设 D.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占主导
11.古埃及时期,国王希望通过名字表达对神祇的崇敬和感激,王名有固定的格式。在新王国时期,王名发生了新变化,不仅格式齐全,还在国王加冕、战争等活动结束后,在原有的名字里面加入新信息。王名的变化反映了
A.蕴含天人合一思想 B.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C.神治到人治的转变 D.王权统治的权威性
12.有学者指出,中世纪自然哲学家们不仅可以一般地援引上帝的绝对能力,超出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来分析问题;而且自然哲学和数学的概念与技巧被大量运用于与创世无关的神学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
A.自然哲学蕴含理性思想 B.自然科学已初步产生
C.基督教地位受到了冲击 D.科学与宗教交叉融合
13.18世纪末美国青年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使棉花加工效率大幅提高,南方种植园主大量种植棉花并出口英国,获取巨额利润,却未将资金大量投入工业技术研发。这一现象
A.加速了美国工业化的进程 B.导致美国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C.埋下了美国南北战争隐患 D.促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4.1926年5月26日的苏联《真理报》指出:会议(国际裁军大会)的每一个参加国所考虑的都不是裁减自己的军备,而是裁减别人的军备,从而使自己在军备方面更强大一些。······这不是在裁军问题上,而是在各国武装力量“均势”问题上的一笔交易,而且每一个国家都力求对“均势”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这反映了当时
A.一战后的国际秩序面临挑战 B.欧洲军国主义思想盛行
C.英国均势外交得到普遍支持 D.绥靖政策成为各国共识
15.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A.跨国公司的推动 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人口流动的加速 D.国家宏观调控加强
16.2008年,印度举办了一次名为“应对学术依附:如何做?”的学术会议。拉美学者困惑于在知识生产上,他们仍受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西方主导的基础理论的影响,无法建立拉丁美洲新的政治和文化图景。这从侧面反映出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新殖民主义的文化扩张
C.国际学术竞争渐趋白热化 D.第三世界力量发展壮大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秦汉与罗马帝国都重视文书驿传的安全性,为此都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管理。秦汉时期要求要详细注明文书传递的性质、封数、发文者的封泥及印章、收文的单位和人员、传受的驿站及吏卒姓名、驿站收发时刻、规定的时程与传送的方法等。在文书的封缄上,秦朝要求在写有公文的简牍上盖一块被称为“检”的木板,在“检”上放封泥,再在封泥上盖负责官员的印章,最后在检上写文书所要传递的机构。秦汉时还有使用“符信”(符信是邮差的身份证明和通行许可证)的凭证制度,并且制定了行书等相关的法律以保障文书驿传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罗马帝国规定只有拿到由皇帝或少量级别较高的行政长官颁发的通行证后,才可使用驿站服务。通行证上需要注明其本人的名字,授权者签名(加盖图章)、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包括使用的牲畜)、行程(包括投宿的地点)和行程有效期限。而且使用通行证的人仅限于帝国官员及其后代与从事军事服务的人。为了防止通行证落入他人之手,罗马帝国派国家密探监督。对违规使用通行证的人,按照法律进行严厉惩罚。
-摘编自王云庆《秦汉与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与罗马帝国为保障文书驿传的安全采取的共性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确保文书驿传安全的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下表是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词节选。
诗词节选 编号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①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②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③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④
材料二 中国苏维埃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人民军队创建阶段、革命道路开辟阶段、革命理论形成阶段、红色精神锤炼阶段、全国执政预演阶段。可以看到,在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人用信仰、鲜血和生命写就了一段“中国红色历史弧线”,汇聚成共和国永不淡化的红色底蕴,打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扎实基石。
-摘编自万振凡、卢飞龙《以大历史观深化苏区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诗词①②③④进行排序,并任选其中二首诗词,结合其时代背景进行解读。(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性贡献。(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09年,莉萨·达文波特出版的《爵士乐外交:在冷战时代宣传美国》一书指出:冷战开始后,苏联宣称“美国在保护国内白人公民权利的同时,却粗暴地掠夺黑人作为公民的平等权利”,这些批评对美国国家形象造成了较大损害,并对其在全球范围内对抗共产主义的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解除国家形象危机,美国政府于1955年资助开启了“爵士乐外交”的项目。以约翰·吉莱斯皮等为代表的黑人爵士乐音乐家,成为美国官方任命的“爵士大使”,前往海外开展宣扬各类爵士乐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宣扬这种带有浓厚黑人文化特征的音乐,来反击苏联对美国种族问题的批评,从而展现美国的善意,改善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受此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史学界出现了文化转向和跨国转向两大潮流。一些学者开始思考冷战国际关系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和“跨国维度”。
-摘编自魏崴《跨国、文化和种族视野下的美国冷战史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爵士乐外交”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爵士乐外交”。(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古代这一地区的政治关乎天下兴亡、牵系国家盛衰,经济长期领先于全国且居于中心地位,文化博大精深。然而到了近代,河南灾难深重,仁人志士抵御外侮,前仆后继,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自由和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更是开启振兴、崛起的新征程。
-摘编自程有为主编《河南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河南历史的整体、部分或某个时代的信息,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CAB, 6-10ADCBC, 11-16DACABB
二、非选择题
17.(14分)
(1)措施:都制定详细的、规范的文书驿传制度;在文书驿传的安全上,两者都采用了印章、通行证等检查措施;对违规者都进行严厉的惩罚;都有相应的法律保障等。(6分)(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2)意义:保障了政令畅通;提高了行政效率;防止了信息泄露或被篡改,起到政令保密性的作用;增强了国家治理的权威与稳定;维护了国家的统治等。(8分)(每点2分,任意四点4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18.(14分)
(1)排序:③②①④(2分)
示例:解读④: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属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五计划”完成后,新中国工业化起步。为了连接南北交通,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南北地区的联系,国家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写出了建桥的飞快速度,“天堑变通途”则与“飞架”相呼应,道出了大桥建成的辉煌成果。此桥梁修建使长江天险变为通畅大道,极大地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交流,展现国家工业化成就。(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2)领导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民主政权建设的伟大尝试;开展土地革命保存革命力量,为建国后的土地政策提供借鉴;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8分)(每点2分,任意四点4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19.(12分)
(1)特点:由美国政府主导;以重塑国家形象为目的;以遏制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为宗旨;带有浓厚的黑人文化特点;服务于美国的霸权主义;美国将文化作为冷战工具。(每点2分,任意四点8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2)评价:有利于扭转美国的国际形象;配合了美国的霸权政策;扩大了美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加剧了冷战时期的国际文化冲突。
(每点2分,任意二点4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20.(12分)分四个等次
10-12分;7-9分;4-6分;0-3分
示例:论题:河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阐述:
首先,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新时期时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就孕育了早期文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址在河南广泛分布,展示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萌芽。彩绘陶器、蛋壳黑陶、粟的栽培种植都体现出先民们较为先进的农业和手工技术水平。
第二,河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河南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作为政治中心,许多重要王朝在此建都。如夏朝的二里头遗址、商朝的都城殷墟、西周时期的洛邑和北宋的都城开封,作为政治中心长期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兴衰。河南地处平原,故一直是古代农业经济的中心。河南洛阳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接了中国与中亚、欧洲的贸易往来。北宋时期,开封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汉代佛教传入,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张衡、张仲景等人也为科技、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近代以来,河南依然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河南积极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新四军在豫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河南几乎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重要贡献。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反外来侵略还是支援国家建设。因此,河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历史地位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