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同步课件+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同步课件+视频)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初步理解万历时期的张居正改革的必要性。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正确认识“均田免赋”口号,分析李自成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
3.立足史料证实和时空观念,了解满洲兴起、清军入关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概况。
2022年课程标准:
了解明中期政治腐败和张居正改革,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和满族入主中原。
课程导入
1.政治腐败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①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②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表现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万历)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嘉靖)
1.政治腐败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①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影响
明朝中后期土地集中情况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思宗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内容
2.张居正改革
①经济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②政治上: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张居正的经济改革将原本分散的各种税收和劳役,如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为一项计入田亩,一律用银两征收,大大简化了税收体系,因此被称为“一条鞭法”。
意义
①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②使明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结局:
张居正死后,明朝的改革气象随之消失。
1.李自成起义的原因
1)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 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 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于是死者枕藉,臭气熏天。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遗骸。……且有司……不得不严为催科(征税)。仅存之遗黎(剩下的百姓)止有一逃耳。
——《明季北略》
2)直接原因
陕北连年灾荒,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导致农民无以为生,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提出口号
军纪严明
迅速发展
建立政权
攻进北京
2.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李自成起义军纪律严明。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李自成起义军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起义军势力扩展到10余省,队伍发展到100多万人。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4月,李自成率百万大军攻进北京。
3.明朝灭亡
1644年2月,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山西农民群起响应,各府州县望风而下,自成遂率军北上,3月19日围困京师。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态度: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原因:
明朝灭亡
4.李自成起义失败
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吴三桂降清(山海关)
李自成死亡之地方(湖北九宫山)
1、满洲兴起
①兴起:明朝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不断发展壮大。
②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25年,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③发展:1635年,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大清。
清太宗·皇太极
清太祖·努尔哈赤
正黄旗
正白旗
正蓝旗
正红旗
镶黄旗
镶白旗
镶蓝旗
镶红旗
2、清军入关
①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②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
1.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方面: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②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清朝统一全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刻,标志着一个新的中央王朝的诞生。这一过程充满战争、冲突和变革,但最终清朝成功统一了中国,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时代。
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衮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
——稻叶君山《清朝全史》
③作用: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统治。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课堂检测

2. 宋代程颐《代吕晦叔应诏疏》记载:“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李自成起义中符合这一精神的措施是( )
A.“均田免粮” B.八股取士 C.均田制 D.井田制
1. 一条鞭法属于下列哪一个变法与改革的内容( )
A.戊戌变法 B.商鞅变法 C.庆历新政 D.张居正改革
A
D
课后活动

课堂检测

3. “君王死社稷”指明朝灭亡时,崇祯帝至死不离,自缢于煤山。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A.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加派苛捐杂税
B.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
C.政治腐败、朝政混乱 D.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
4.清军人关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孔子后人“仍袭封衍圣公”。1654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头衔,多尔衮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这些措施( )
A.消除了地域文化的差别 B.增强了统一国家的凝聚力
C.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
B
课后活动

课堂检测

5.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下农民起义爆发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巾起义 ②大泽乡起义 ③黄巢起义 ④李自成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6.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民族曾建立过的“中原王朝”是(  )
①辽朝 ②金朝 ③元朝 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D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