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7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一、课后巩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邓稼先是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邓稼先深藏身与名,全身心地投入核武器的研制中,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要么在科研院所里耗尽心血,要么冒着酷暑严寒到__①__的大漠戈壁。他为人忠诚纯正、作风民主、讷言敏行、抱素怀朴,“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在生活上却从无要求,廉于取名,菲于奉身。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他有着一双洞察时代、穿透历史的慧眼,更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__②__。“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他的不朽英名,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的卓越功勋,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他的崇高品德,将永远激励科研人员__③__。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 ①飞沙走石/飞砂转石 ②义无反顾/奋不顾身 ③勇往直前/一往无前/奋发图强【解析】 第①处,语境修饰“大漠戈壁”的环境特点,可填“飞沙走石”或“飞砂转石”。飞沙走石:沙子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很大。飞砂转石: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第②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表现出一种不顾个人安危的勇敢精神,可填“义无反顾”或“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第③处,语境是说他的崇高品德激励科研人员勇敢前行,或者面对困难不放弃,可填“勇往直前”或“一往无前”或“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一往无前: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自强。2.结合文段,具体分析文中“深藏身与名”的含义。【答案】 ①“藏身”指邓稼先甘愿到环境艰苦的大漠戈壁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②“藏名”指邓稼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解析】 ①“藏身”,由“全身心地投入核武器的研制中,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要么在科研院所里耗尽心血,要么冒着酷暑严寒到……的大漠戈壁”可知,是指邓稼先甘愿到环境艰苦的大漠戈壁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②“藏名”,由“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在生活上却从无要求,廉于取名,菲于奉身”可知,是指邓稼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淡泊名利。3.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最后一段的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B.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郁达夫《故都的秋》)C.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鲁迅《拿来主义》)D.可是我很后悔,好霍拉旭,不该在雷欧提斯之前失去了自制;因为他所遭遇的惨痛,正是我自己的怨愤的影子。(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答案】 C【解析】 C项和文中的分号都表示并列。A项表示语意递进。B项表示语意转折。D项表示因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__①__?因为好奇心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不仅可以让一个人从科学研究中收获乐趣,还可以成为推开真理之门的助推器。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是凭借强烈的好奇心、执着的事业心成就事业的。禾下乘凉梦让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籼型杂交水稻,对植物分类学的极大兴趣为屠呦呦打下了发现青蒿素的基础,好奇心驱动科学发现的例子比比皆是。新奇想法和求知欲望越强烈,探索和钻研的劲头就越足。只有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__②__,才能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当然,从单纯感到好奇到实现科研突破之间,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__③__。科学探索之路很漫长,少不了“上下求索”的毅力和定力。居里夫妇花费近四年时间,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氯化镭。潘建伟潜心研究量子技术,建设科研团队,终于在量子纠缠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研究成果。4.下列句子中的“新”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新”,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B.这几本书是我新买的,你们先拿去用吧!C.他拿了一把新锄头,和父亲一起去干活儿。D.这种高产的玉米,是今年推出的新品种。【答案】 D【解析】 文中“新”的意思是“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跟‘旧、老’相对)”,形容词。A项是“刚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形容词。B项是“新近,刚”,副词。C项是“没有用过的(跟‘旧’相对)”,形容词。D项是“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跟‘旧、老’相对)”,形容词。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 示例:①为什么要重视好奇心 ②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③更要有专注和勤奋【解析】 第①处,根据后文“因为好奇心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不仅可以让一个人从科学研究中收获乐趣,还可以成为推开真理之门的助推器”及问号可知,这句话强调“好奇心”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是对横线上问句的回答,故可填“为什么要重视好奇心”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后文“才能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可知,横线上所填的句子应是形成这一结果的条件之一;再根据前文“只有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努力进行创新,尤其是原创的东西,故可填“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根据后文“科学探索之路很漫长,少不了‘上下求索’的毅力和定力”以及居里夫妇、潘建伟的例子可知,语境强调要实现科研突破,除了智力因素,还需要潜心研究的专注力和勤奋的努力,故可填“更要有专注和勤奋”之类的句子。二、能力提升(2024·湖北黄冈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__①__,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包括他的未完成的理论。__②__,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我们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__③__。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神秘谋杀故事都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6.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孙行者去了,我们慢慢行。B.大家一起干吧,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友谊!C.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要记住,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D.我们对幡然改进的人,应热情欢迎,不纠缠历史旧账。【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我们”,特指某个地区的人。A项,“我们”,指孙行者之外的人。B项,“我们”,指学校的人。C项,“我们”,特指老师所在班级的学生。D项,“我们”,泛指大家。故选C。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0个字。【答案】 ①由于好奇 ②我记得 ③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结合前文“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可知,面对这些神秘之处,好奇心使得“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包括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故填“由于好奇”。第二处,由后文“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可知,此处为回忆的内容,故填“我记得”。第三处,由前文“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和后文“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神秘谋杀故事都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可知,此处指“我”开始寻找线索,故填“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2024·湖北荆州高一下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________。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 )。我们发展的技术摧毁了自己的家园,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________保护它。”霍金表示,逃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人类待在地球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数。霍金还曾经警告称,“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与日俱增,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核战争、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险。我认为,如果不能进入太空,人类将没有未来。”我们知道,自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50多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以目前的航天技术进行宇宙航行劳民伤财。确实,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目前的空间技术也无法________人类能在微重力的情况下长期生存。如果当下的人类想逃离地球,重现人类作为世界领袖的荣光,就________回顾我们的过去,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答案。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岌岌可危 患难与共 保障 必需B.岌岌可危 众志成城 保证 必须C.危在旦夕 众志成城 保证 必需D.危在旦夕 患难与共 保障 必须【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危在旦夕:指危险就在眼前。此处是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危险。如果用“危在旦夕”,在上下语境中显得夸张,所以用“岌岌可危”。第二空,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患难与共: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语境是指大家团结一心,所以用“众志成城”。第三空,保证,担保;担保做到。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多针对完成一件事、一项任务,保障的对象多为生命、财产、权利。语境有担保之意,应为“保证”。第四空,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必须,表示事理上、情理上必要。语境需要的是“一定要”的意思,故选“必须”。故选B。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在人类发展史上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B.我们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在人类发展史上,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C.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D.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语境分析得知,“所有这些”是对上一个分句“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的概括,“这些”作为指示代词应该紧跟所指代的内容,填写语句开头应该是“所有这些”,可以排除B、C;“人类发展史上”应是“时刻”的定语,而非“处于”的状语,所以应放在“处于”的后面,排除A。故选D。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B.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C.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D.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开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发展”与“航行”搭配不当,“发展”改为“进行”。二是成分残缺,介词“以”残缺,在句首加“以”。故选C。(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材料一: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材料二: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材料三: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 ℃左右时呈板状,在-5 ℃左右时呈柱状,在-15 ℃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 ℃时呈柱状或板状。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 ℃)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摘编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11.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B.C.D.【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材料三相关表述是“在-2 ℃左右时呈板状,在-5 ℃左右时呈柱状,在-15 ℃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 ℃)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雪晶的形状“在-15 ℃左右时……呈板状”;过饱和度湿度高时,“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而A、D项六角形板状晶体在上,星状的枝蔓晶体在下,正好相反,可排除A、D;雪晶的形状“在-2 ℃左右时呈板状”;过饱和度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C项是由实心板状晶体变成的针状晶体,可排除C。故选B。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这一事实,《韩诗外传》中“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B.开普勒思考雪花是六瓣的原因,只是出于对几何和对称的兴趣,因此他的研究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得出可信的结论。C.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与水汽无关,原因可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但是受到当时的知识限制,他没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D.雪晶的具体形状是受到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过饱和度则会影响雪晶结构的复杂性。【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项,“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错,原文是“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错,原文是“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B项,“因此”强加因果。原文是“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可见他的研究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得出可信的结论不是因为他的研究“只是出于对几何和对称的兴趣”,而是因为“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C项,“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与水汽无关”与文本不符。原文“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他没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错,原文是“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可见开普勒对机制作出了猜想。另外,题干中的“原因可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与原文“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表述不符,或然和必然混淆。故选D。13.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 ①意义:开启了后人对雪花晶体的研究。②启示: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习惯,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倾向及凭借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第一问:材料一说“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表明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打开了人们研究雪花的一扇窗口,开启了后人对雪花晶体的研究。第二问:材料二说“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习惯,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第三单元 探索与创新*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知人论世 超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加来道雄简介:加来道雄,1947年出生,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超弦理论的专家,科普畅销书作家。成就:超弦理论的奠基人,而超弦理论则是解开当年爱因斯坦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的“万物至理”的一把钥匙。代表作品:《超越时空》《平行宇宙》等。?背景回眸杰出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作为当代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成长经历无疑具有启发意义。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除了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的“超空间理论”之外,还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自己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启迪作者走上探索之路。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实验精神是在科学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文学常识超空间理论如果有人想了解现代物理学最艰深的理论,就去读《超越时空》。它把“超空间理论”这种和者盖寡的“阳春白雪”淡化到“下里巴人”也能欣赏的程度。迄今为止,真实的物理世界的时空被公认为只有4维,而“超越时空”的观点却认为宇宙可能存在于高维空间中,或5维,或10维,甚至26维。高维空间可生发出千奇百怪的迷人性质。此理论虽然还没有任何实验依据,却能简洁地统一描述所有已知的物理现象。书中阐述了四个基本论题:自然规律在高维空间中表达时,会变得简洁优雅;超空间理论可能实现所有自然力的统一;超空间可能提供了穿越空间和时间的一种途径;推断超空间理论何时具有实用性。超空间理论是一个高度数学化的理论,不用说非专业人士无法弄懂,即便是物理学家,也要查阅大量数学文献,才有可能弄懂10维理论。《超越时空》将这一极难懂的前沿课题写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不论21世纪的超空间理论前景如何,其研究本身总是有意义的,正如作者所言:“有幸得到能领悟自然之最终奥秘的智慧,才赋予生命充分的意义。”?整体感知1.初读印象(1)文章叙写了作者童年及高中阶段的生活之趣、之思、之行。文章标题中的“教育”,严格意义上说是作者的自我教育。(2)文章写的是作者童年时的奇思妙想和青少年时期的积极探索,这些活动并非“正式”的研究工作,却能让我们领会想象和兴趣对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意义。?[内容概括][内容概括]作者通过对童年两件趣事及高中阶段建立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回忆,用生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自己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心路历程。2.文脉梳理根据结构图提示,在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内容。?夯实基础1.字音识记zhuànchàxiáhàndànlánlánxǐhàohuán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薄纱薄弱教育教书挣扎挣命模样模型曾经曾祖刨根究底刨子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诧异叱咤姹紫嫣红冥心瞑目暝暗遐想闲暇瑕疵斑斓波澜谰言混乱棍棒崇敬作祟漫游谩骂荒诞垂涎4.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1)消失·消逝①我站在故乡的山冈上,远望西边地平线上,那一抹残霞渐渐在天边________了。②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脸上的笑容马上________了。消逝消失(2)振动·震动①包装必须很坚固,可经得起一般情况下的________和野蛮装。②去年夏天,一种宣称“剧烈地________,疯狂地甩脂,每天只需要站在上面5到10分钟,就能迅速甩掉脂肪,成功减肥”的甩脂机风靡市场。(3)神志·神智①他发高烧,一直处于昏迷状态,________不清醒,昏睡的时间非常长。②青少年是开发________的最佳时期,家长和老师也要注意引导。震动振动神志神智(4)贪心·贪婪①________不足蛇吞象。王熙凤在争风吃醋的时候也不忘贪图钱财。②无知与天真如影随形,天真则与________形影不离。(5)必需·必须①这些软件是我们发展业务所________的。②我们________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贪心贪婪必需必须(6)淹没·湮没①三峡水库________涉及湖北、重庆两省市20个区市县的277个乡镇、1680个村、6301个组,有2座城市、11座县城、116个集镇需要全部或部分重建。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有不少老字号________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湮没【解析 】 (1)“消失”侧重于事物现象的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如“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消逝”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用于时间。如“青春的消逝是很容易的”。要理解两个词语的差别,首先是必须搞清楚“失”与“逝”这个语素的区别。“失”的意思为“失掉,丢掉(跟‘得’相对)”。“逝”的意思为“过去”,多指时间、水流等。由此可知,“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2)“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如“蒸汽机里的活塞、钟里面的钟摆的运动都是振动”;“震动”指外力引起的颤动,也指精神受到重大影响。例如:春雷震动山谷,消息震动全国。(3)“神智”指精神智慧。“神志”指知觉和理智,如神志不清、神志模糊。(4)两者均为形容词,形容过分地贪求,贬义词。“贪婪”着重于贪得无厌,强烈的贪欲表现于状貌或行动。用于书面语。“贪心”着重于内心为私利非分贪求。通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如“贪心不足、这个人太贪心”。(5)“必须”,一是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如“学习必须刻苦”。二是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如“你必须马上去”。“必需”指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动词。如“煤和铁是工业所必需的原料”。(6)“湮没”,埋没,多指名声。“淹没”,(大水)漫过,盖过,如“河里涨水,小桥都淹没了。掌声淹没了他的讲话”。课堂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 探究文本内容加来道雄由充满遐想的孩童成长为理论物理学家,走过了寂寞的探求历程。学习时要注意弄清文章中展示的科学发现的过程,特别要关注那些对科学家的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和科学发现的乐趣。1.本文中,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答案】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②“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③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④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①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②“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③“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2.作者对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是怎样看待和怎样做的?这一过程的意义在哪里呢?【答案】 首先,作者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其次,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并且“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再次,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我们发现作者的基本科学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例如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在其中不可缺少的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3.本文中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答案】 ①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②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③实验精神:有了想象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到达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学习任务二 探究文本的艺术手法本文讲述了科学发现的过程,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了解作者是如何试图让公众了解科学研究与探索过程的,是如何深入浅出地介绍其工作的。4.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答案】 ①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历。②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5.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儿时观察水池中的鲤鱼,进而想象水池中鲤鱼“科学家”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的事情,这是典型的想象手法,作者是怎样想象的?使用想象有何好处?【答案】 (1)作者摇身一变,以鲤鱼的眼光来审视鲤鱼世界,对鲤鱼世界以外的看不见的世界持否定态度;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鲤鱼“科学家”的愚昧、无知,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在认识上有根深蒂固的偏见。(2)作者用这一生动的想象说明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鲤鱼“科学家”对水池的理解是一样的,这样就将不太好说明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释出来,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接受。精彩片段 美文欣赏?精彩片段《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介绍的是加来道雄的教育经历,主要是对他成长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一是遐想鲤鱼如何看待自身以外的世界,由此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二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及学习探索。文章通过对童年的两件趣事的说明告诉我们:好奇心和遐想在人的教育成长中是何等珍贵,由此激发出来的探索精神对一个人的成才是何等重要。片段一 阐述“兴趣”“教育”相关话题《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培养出他们的兴趣和探索热情。片段二 阐述与“人格”相关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思想、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也会发展与变化。教育将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新生代人格的塑造。片段三 阐述与“创新”“发展”相关的话题无论科学研究还是事业的发展,保持探索热情和好奇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没有了生活兴趣和好奇心理,人的思维就会僵化,就不再有发展的冲动和创造的热情。片段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使作者感悟到人类观察角度的局限,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使加来道雄产生对统一场论的兴趣,好像“侦探”一样急于找到“故事”的线索和结局。科学并不是神秘莫测的所在,它离我们并不遥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关心生活,探究生活,就是在解读“科学”之相。一般人与科学家的区别在于:身在山中,而不识山之面目。?美文欣赏《超越时空》序言(节选)科学革命,顾名思义,是向常识挑战。如果我们关于宇宙的寻常观念都是正确的,那么科学早在数千年前就已揭开了宇宙的奥秘。科学的目标就是剥去客体的表层,揭示它们的内在本质。实际上,如果外表和本质是同一回事,那么科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对我们世界的认识,最牢固树立的常识性观念可能就是:世界是三维的。不言而喻,长、宽和高已经足以描述我们的可见宇宙中的所有物体。婴儿和动物实验已经证明,我们固有的观念——世界是三维的——可谓与生俱来。如果我们把时间作为另一维包含进来,那么四维足以记录宇宙中的所有事件。不管我们的仪器探测到哪里,从原子内部直到最遥远的星系团,我们所发现的都是这四维的踪迹。公开否认这种看法,即可能存在其他维度,或者我们的宇宙可能和其他宇宙共存,都会招致冷嘲热讽。对我们世界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首先由20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做出推断。然而,它将服从于科学的进步。本书涉及一场科学革命,这场科学革命由超空间理论所引发。超空间理论认为,有超越于人们普遍接受的四维时空的维度存在,宇宙可能确实存在于高维空间中。对此的认识,在世界范围的物理学家——包括好几位诺贝尔奖得主——中正在扩大。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它将会在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上产生意义深远的哲学革命。用科学术语来讲,超空间理论是以卡鲁查·克莱因理论和超引力的名称出现的,但是它的最高级的表述形式被称作超弦理论,这一理论甚至预言了精确的维数:十维。通常的四维即空间的三维(长、宽和高)和时间的一维,现在被六个更加宽广的维度扩展。我们注意到,超空间理论还没有在实验上被证实。实际上,在实验室中证明它极其困难。但是,这个理论已经横扫了世界上主要的物理研究实验室,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科学面貌,在科学文献中产生了数目大得令人惊愕的研究论文(每统计一次均超过5000篇)。尽管如此,却几乎没有为非专业听众解释高维空间的迷人性质而写的东西。因此,公众至多也只是模糊地注意到了这场革命。实际上,在大众文化中随随便便提及其他维度和平行宇宙时常会引起误解,这是令人遗憾的,因为该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在一个惊人简单的框架内统一所有已知的物理现象,本书第一次在科学上就有关超空间的引人入胜的现行研究做了可信易懂的陈述。【鉴赏】 文章用非常简洁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三维”“四维”“高维”空间的简单知识,将目前高维理论的现状做了清晰的说明,并流露出对高维理论发展前景的乐观情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3单元7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3单元7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