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卖炭翁白居易于无声处听惊雷1.学习抓关键词句批注诗歌的 方法,以及文中对矛盾心理的 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2.体味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 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感受知识 分子的悲悯情怀。学习目标:激趣导入 一 、触“怜翁”之韵1.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2.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 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3.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路,千秋永祀老诗翁。作者简介:白居易 (772 — 846),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 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 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讽喻诗●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 其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 的美(歌颂)刺(讽刺)作用; 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 民 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卖炭翁白 居 易 老人于无声处听惊雷诵读指导:这首叙事乐府诗情节完整,以七言为主, 我们可以二二三的节奏,也可以 四三、 四三的节奏,注意整首诗感情基 调悲凉,语速慢一点,有语调的变化, 会诵读出一些叙事的味道。以读促悟以悟动情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niǎn zhé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卖炭翁白居易bìn精读课文二、感“怜翁”之情1.诗歌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卖炭老人辛苦烧出来的一车炭,在寒冷的天气下,把烧好的炭拉集市上,却被宦官和爪牙掠夺。烧炭 运炭 被抢炭这是 一个多么的故事。困苦凄凉悲惨三 、批“怜翁”之处2.这首诗发表后,时人评论:《卖炭翁》“字字品味都是苦”。卖炭翁“苦”在 何处 你从何处看出其“苦” 想想诗中 哪些词 句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小组讨 论)伐薪烧炭之苦。两鬓苍苍、十指黑。老人烧炭的艰辛。外貌描写身上衣裳、口中食。老人生活贫苦。衣正单、愿天寒。运炭辛苦心。理描写一尺雪,辗冰辙 卖炭翁的辛苦。 动作描写牛困人饥,泥中歇。可见运炭也苦,休息也苦。被掠夺也很苦苦年 老卑微翩 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翩翩”形容轻快的样子,写出了宦官使者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与卖 炭翁困苦凄惨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 对 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3、字字皆苦,事事皆苦。辛辛苦苦伐薪烧炭运炭,炭又被宫使夺去!诗人是怎样描写宫使的 外貌 描写“手把”“口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 牵”等动作,刻画了宫使蛮不讲 理、霸道凶残的丑陋嘴脸。横动作描写 手 把文 书 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 北 。3、哪个词语写出了这种无力 虽万般不舍, 可也无可奈何心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一车炭、千余斤强烈反差、对比助读资料: “ 宫 市”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 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 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韩愈《顺宗实录》 一语道破: “名为宫市,其实夺之99对比的写作手法“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 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 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 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灰、烟火色、苍苍、黑”与“黄、白、红”对比,写出了官吏等级尊贵、生活优越,卖炭翁 的贫困、悲苦。四、悟“怜翁”之深“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卖炭翁》主 要艺术技巧是“直书其事”,就是用事实说话,把作者 的爱憎完全寓于生动的叙事和描写之中,在叙中结尾, 不发一句议论。这首是首讽喻诗,却没有直接写出诗人 的评论,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同情被剥夺、被剥削的、悲苦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白居易 。拓展阅读《买柴翁》尝有农夫以驴负①柴。宦者称宫市②取之,与③绢数尺,又就索④“ 门户”⑤,仍邀⑥驴送柴至内⑦。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 , 曰 :“须得尔⑧驴。”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 此柴与汝,不取直⑨而归,汝尚⑩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注释:①负:驮。②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③与:给。④就索:向他索取。⑤门户 :指门户税。⑥邀:强要。⑦内:宫内。⑧尔:你。⑨直:同“值”。⑩尚:还。思考:上文的买柴翁跟我们所学的卖炭翁的遭遇有何异同 上文的卖柴翁跟我们所学的卖炭翁的遭遇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被宫市掠夺剥削,都是最底层的老百 姓。不同点:结局不同。卖炭翁结局悲惨,面对宫使 的掠夺,无可奈何。卖柴翁有圆满的结局,在 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得到了补偿。课文主旨本诗通过对卖炭翁的贫困艰辛和宫使公开掠夺行径的描绘,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及其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五 .课堂总结卑微的人是无法为自己说话的,而诗人敢于塑 造这样一个因宫市而受苦受难的人民形象是很难 得的。这说明白居易洞悉民间的疾苦,又听得到 事件背后每一位主人公的心声,提笔为诗,不吐 不快,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这叫做知 识分子的悲悯情怀。悲悯是照亮时代的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大爱人间知冷暖,红炉炙炭合家欢。板书设计外貌——面灰鬓白卖炭翁 心理——矛盾复杂行动——运炭艰辛外貌—— “翩翩”宫使 - 行为—— “把”“称”“回”“叱”“牵”结果—— “千余斤”“半匹”“一丈99对对 统劳治动 者者 的的 愤 同懑 情卖炭翁典型考题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1)白居易《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 诗句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2)《卖炭翁》中揭露宫使低价易物、强取豪夺的诗句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