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5年七年级科学期中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5年七年级科学期中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5年七年级科学期中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5七下·永康期中)青春期不是“叛逆”的理由,青春期更需要我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下列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
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2.(2025七下·永康期中)猴面小龙兰因长着猴脸被形象地称之为“猴脸兰花”。能够在任何季节开花,培育可采用播种、分株等繁殖方式,也可以选择嫩芽在营养液中进行组织培养。下列有关猴面小龙兰的生殖描述错误的是(  )
A.猴脸兰花属于生殖器官 B.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C.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组织培养不易保持品种的性状
3.(2025七下·永康期中)如图是人类生殖过程示意图,对图中各项解释正确的是 (  )
A.④代表胎儿成熟从阴道产出的过程
B.②是子宫,能产生卵细胞
C.①是由睾丸产生的精子
D.③代表的是在子宫内形成的受精卵
4.(2025七下·永康期中)下列是表示物质构成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甲原子,“○”表示乙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5.(2025七下·永康期中)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X2,相对分子质量为64,已知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6 B.14 C.32 D.28
6.(2025七下·永康期中)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铷原子钟。如图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原子的质量是85.47g
C.铷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D.符号“Rb”可以表示铷元素、1个铷原子,以及表示物质铷
7.(2025七下·永康期中)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一滴水中约102 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8.(2025七下·永康期中)小明要完成称量10.2g食盐的任务,10g以上用砝码,1g以下用游码,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g砝码放在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g处。其合理顺序是 (  )。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9.(2025七下·永康期中)如图红星头菌是澳大利亚很普遍的担子菌门真菌,成熟的红星头菌有6-10个红色的“触手”伸出,犹如一棵鲜艳的海葵,并且带有腐肉的臭味。下列关于红星头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无叶绿体,需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B.它与酵母菌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
C.因其体型较大,所以不属于微生物
D.带有腐肉臭味可吸引苍蝇来帮助散播孢子
10.(2025七下·永康期中)下列关于昆虫的发育过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蜻蜓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C→D
B.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C.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D.经过B期后昆虫形态发生很大改变,主要是由于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1.(2025七下·永康期中)如图为菜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
B.③的地上部分由种子中的胚轴发育而来
C.③→⑤会进行开花、传粉和受精
D.⑤中含有多粒种子是因为一朵花中有多个子房
12.(2025七下·永康期中)研究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则下列含氯物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
A.KClO B.K C.KClO3 D.KCl
13.(2025七下·永康期中)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③He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 5 个氧原子
14.(2025七下·永康期中)2022年1月1日,科技部长徐南平指出,我国已经筛选出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可利霉素等药物,在临床中显示这些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疗效。其中磷酸氯喹的化学式为 C18H32ClN3O8P2 ,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磷酸氯喹是化合物
B.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64个原子
C.磷酸氯喹分子由碳、 氢、 氯、 氧、磷六种元素组成
D.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8:32:3
15.(2025七下·永康期中)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液体乙的密度是 千克/米3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当液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5七下·永康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物质科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关系图,字母M代表的是    。(填“元素”、“分子”、“离子”或“原子”)
(2)图2是钠在氢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电子的得失图。氯化钠是由   (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
17.(2025七下·永康期中)化学式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和液氧都是由   构成的。
(2)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18.(2025七下·永康期中)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又见陀螺等实验。
(1)奇妙“乒乓球”实验:用水袋挤出一个水球,将毛巾包在球拍表面,一挥拍,就可以像打乒乓球一样来回击打水球。太空中的水聚集成球状不散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
(2)又见陀螺实验:利用旋转的金属陀螺实现太空转身。金属陀螺从地球带到太空质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9.(2025七下·永康期中)如图为西红柿的生活史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萌发成B的过程中,A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2)西红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这朵花的花粉落在这朵花的雌蕊柱头上,完成传粉过程,这种传粉方式称为   传粉。
20.(2025七下·永康期中)马拉松是跑步爱好者的盛会,2024年3月31日金华马拉松盛大开跑。请仔细观察图一、图二和图三,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三中的各位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由于图二中B的   过程。
(2)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与图二中的[1]   组织有关。
(3)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肺呼吸,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21.(2025七下·永康期中)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如图是几种生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
(1)甲图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是因为发育过程中没有   期。
(2)丙图的关键步骤是要确保①②两部分的   紧密结合,接穗才能成活。
(3)丁图中,胎儿通过   (填序号)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上述甲乙丙丁图中的   (可多选)图中的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2.(2025七下·永康期中)为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 粒子(一个 α 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如图甲。
现象 1:大多数 a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现象 2:少部分 α 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 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
(2)根据α 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 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点(用字母表示)。
23.(2025七下·永康期中)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若 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的分子数相同,则Fe2O3与Fe3O4的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探明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Fe2O3,且其它成分不含铁)的含铁量为 10.5%,则其Fe2O3含量为   (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24.(2025七下·永康期中)每年4~5月份是月季花最繁盛时节,目前月季的繁殖主要是靠扦插。某科学兴趣小组探究“影响月季扦插成活因素”的实验。环境条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数100根/组,培养时间3周。请回答:
分组 扦插土壤 环境相对湿度(%) 插条选择 成活率(%)
第一组 不消毒 50-85 嫩枝 47
第二组 消毒 20-30 嫩枝 23
第三组 消毒 50-85 老枝 10
第四组 消毒 50-85 嫩枝 92
(1)四组实验中每组选取100根扦插枝条的原因是    。
(2)实验中将扦插的枝条下端剪成斜面的目的是   。
(3)对照第一组和第四组可以探究   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如果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能否选择第一组和第二组进行对照,请说明理由   .
25.(2025七下·永康期中)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小科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的食醋调节料液。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制作泡菜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酵母菌也能进行发酵作用,乳酸菌与酵母菌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   。
(2)在制作泡菜前要洗净泡菜坛的目的是   。
(3)设置食醋的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   。
26.(2025七下·永康期中)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后人就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现有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电解水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
I.按如图安装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II.往U形管中装入水(其中加有一定的NaOH,水面略低于支管口),开始实验;
III.取下注射器,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IV.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后,连接注射器,再次打开电源。当注射器Ⅰ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线处,关闭电源;
V.检验气体。
【问题讨论】
(1)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中设置步骤Ⅲ的目的是   。
(3)实验结束时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线   处。
(4)电解水过程有如图步骤的模拟构成(图中的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完整表示电解水过程的顺序是   (填标号)。
27.(2025七下·永康期中)在探究分子之间是否存在间隙时,小嘉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于是,他开展了进一步探究: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水柱的长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后液柱的长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
/ 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
①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如图所示。
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柱的长度。
③然后注入适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达到100cm刻度线处。
④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读出混合后液柱的长度。
(1)表格中的“ ”处应填写的信息是    。
(2)小嘉发现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
(3)根据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28.(2025七下·永康期中)小余用托盘天平进行液体质量测量的实验
(1)测得药液和药瓶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再将药瓶放在天平上称剩余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   mL,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   g。
(2)小余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左盘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
A.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任何作用
B.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仍然正确
C.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后(未称量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小于真实值
D.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都不会准确
(3)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   (选填下方“A”或“B”),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   图(选填图丙中的“a”或“b”)所示状态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A.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
B.先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接着测出空药瓶的质量
四、综合题(共35分, 29题、31题、32题8分, 30题6分, 33题5分)
29.(2025七下·永康期中)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是有一定质量的。
(1)已知钾原子质量为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已知 Cu和Ag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4和108,则等质量的这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   。
(3)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①乙酸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②乙酸可由乙醛制得,乙醛的化学式为C2H5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 则x=   。
30.(2025七下·永康期中)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现常被用于制造模型。小科选用了ABS塑料(如图甲所示)来打印3D作品。
(1)已知体积为1cm3的ABS塑料质量为1.05g,这种材料密度是多少
(2)该同学用这种ABS材料打印了一个汽车模型如图乙所示,已知该作品的体积为50cm3,质量为47.25g,请你通过计算来判断该作品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若为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31.(2025七下·永康期中)近年来同学们很喜欢喝奶茶,但奶茶中的含糖量较高不利于健康。小柯上网查找低糖奶茶的教程(如下图),利用家里的红茶、牛奶、电子秤、量筒和玻璃杯等物品自制奶茶(不考虑液体蒸发、液体残留、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奶茶教程 步骤1:红茶在开水中浸泡10~20分钟; 步骤2:网筛过滤后得到茶汤; 步骤3: 取 200mL 牛奶、100mL 的茶汤混合均匀
(1)某款奶茶以“无糖”作为卖点,我国食品标准中“无糖”含量的界限值需≤0.5g/100mL。检测得该奶茶20毫升样品中含有糖0.32克,请判断该奶茶是否符合“无糖”标准    。
(2)根据教程计算:
①牛奶的质量为多少 ;
②制成的奶茶密度是多少 (ρ牛奶=1.03g/cm3, ρ茶≥=1g/cm3)。
32.(2025七下·永康期中)清明节吃“青团”是永康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
(1)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计算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5.84 克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的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葡萄糖(C6H12O6)中的碳元素质量相同
33.(2025七下·永康期中)新疆地处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盐碱地经大量灌水后,可暂时减轻表层土壤的盐碱化程度,但随着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深层土壤中的盐分会逐渐到达表层土壤,使表层土壤盐碱化更严重,同时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易发生虫害。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了棉花的出苗率(出苗率是指钻出地面的幼苗数与播种的种子数的比值)。科技团队在新疆某地用“干播湿出”技术对传统种植技术进行改良。两种种植技术介绍如表。
传统种植技术 干播湿出技术
播种前,对适度改良的棉田大量灌水,待温度适宜时,在表层土壤播种并盖上地膜,使种子距离地面3~4厘米。 播种前,对适度改良的棉田铺设地膜和滴灌管,在地膜上挖孔,将棉花种子播在孔的下方,使种子距离地面1~2厘米(如图);待温度适宜时,进行膜下滴灌(即通过滴灌管将少量水缓慢滴加在种子处)。
根据上述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解释相对于传统种植技术,干播湿出技术能提高棉花出苗率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 A、长期不吃早餐,会造成营养不良,危害人体健康,A错误;
B、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错误;
C、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C错误;
D、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变化,珍惜青春,热爱生命,远离毒品,提升素养,D正确。
故答案为:D。
【解答】 (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2)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解答】A. 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所以猴脸兰花属于生殖器官,A正确;
B. 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种子是胚珠发育而来的,种子中的胚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B正确;
C. 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C正确;
D.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易保持品种的性状,且繁殖速度快,D错误;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据此解答。
【解答】A、④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A错误。
B、②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B错误。
C、①精子是由睾丸产生,有两种类型,即含有性染色体X的精子和性染色体Y的精子,C正确。
D、③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图A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图B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C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D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R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已知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X中R原子的相对原子=64×50%=32。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而不是原子的质量是85.47g,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铷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7;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37,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Rb,可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等,也可以表示物质铷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相关知识,分子的性质包括: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
(1)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含有大量水分子体现这一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加压时分子间间隔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
(4)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解答】A、夏天温度升高,自行车轮胎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导致轮胎爆炸,解释正确。
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解释正确。
C、注射器中的气体压缩体积变小,是因为加压时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本身大小不变,该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且以指针右偏左调、左偏右调;食盐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解答】测质量前,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先添加大砝码10g,再移动游码到0.2g,再向左盘添加食盐直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则合理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大多数是孢子繁殖,有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种类,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属于异养生物;
【解答】A. 真菌的细胞内无叶绿体,需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属于异养生物,A正确;
B. 它与酵母菌都属于真菌,所以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B 正确;
C.因其体型较大,但是其属于真菌,真菌是微生物的一种,C错误;
D. 带有腐肉臭味可吸引苍蝇来帮助散播孢子 ,D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中的D是受精卵,则A是幼虫,B是蛹,C是成虫。
【解答】 A、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即D→A→C,A错误。
B、若用此图表示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蝗虫的成虫期危害最大。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即经过图中的D受精卵,A幼虫和C成虫三个时期。C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B正确。
C、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四个阶段。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A幼虫期。C错误。
D、B是蛹,蛹羽化形成成虫,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答案为: B。
11.【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有性生殖;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子房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 A、①→②过程表示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有机物由菜豆种子两子叶片提供,A错误。
B、③中地上部分的茎和叶,是由菜豆种子中的胚芽发育来,B错误。
C、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就会依次展开,这就是开花;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③→⑤时期会进行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C正确。
D、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大豆所结果实中种子不止一粒的原因是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3=0,则y=+5价。
C、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4=0,则z=+7价。
D、钾元素显+1价,设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w=0,则w=-1价;
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含氯物质氧化性最强的是C。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⑥,故A错误;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故B正确;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但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而粒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C错误;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 5 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 A、由化学式可知,磷酸氯喹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2个磷原子,共64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磷酸氯喹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
D、 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8:32:3 ,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m-V图像的信息,当液体体积为0时对应的质量即为量杯的质量,选取关键点信息,用ρ=计算出甲、乙液体的密度;用m=ρV计算出体积为60cm3 甲液体的质量。
【解答】A.由图可知,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ρ=得到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A错误;
B.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杯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是20g,这就是量杯的质量,当液体体积为100cm3时,乙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100g,则液体的质量
m=m总-m杯=100g-20g=80g,
乙液体的密度:
ρ乙===0.8g/cm3=0.8×103kg/m3,
故B错误;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
80g-20g=60g,
故C错误;
D.当质量都是100g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
80cm3:100cm3=4:5,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1)分子
(2)钠离子和氯离子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2) 氯化钠是由 离子构成的。
【解答】 (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得失电子会形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母M代表的是分子;
(2) 图2是钠在氢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电子的得失图。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17.【答案】(1)O2
(2)Al2O3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氧气和液氧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1)氧气和液氧都是氧的单质,都是由O2分子构成的;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则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18.【答案】(1)引力
(2)不变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解答;
(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太空中的水聚集成球状不散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引力;
(2)金属陀螺从地球带到太空时,虽然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保持不变。
19.【答案】(1)胚根
(2)自花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水,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解答】(1)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A种子萌发成B过程中,A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根;
(2)西红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这朵花的花粉落在这朵花的雌蕊柱头上,完成传粉过程,这种传粉方式称为自花传粉;
20.【答案】(1)分化
(2)肌肉
(3)器官;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图一是人体细胞的结构,因此最外面是①细胞膜、细胞中央是②细胞核、在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是③细胞质。图二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图,A过程细胞数目的增多,因此A过程表示细胞分裂;B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1由长条状的肌细胞组成,有收缩舒张的功能;2由较多突起的神经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3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作用。因此B过程是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1肌肉组织、2神经组织、3上皮组织。
【解答】(1)图三中的各位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经过了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图二中过程A主要是细胞数目增多,因此表示细胞分裂;B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因此是细胞分化。
(2)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与图二中的1肌肉组织有关。
(3)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肺呼吸,肺是由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一个器官。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21.【答案】(1)蛹
(2)形成层
(3)④⑤
(4)乙、丙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图甲是蝗虫的发育;乙是组织培养;丙是植物的嫁接,①接穗,②砧木;丁是胎儿发育,③子宫、④胎盘、⑤脐带、⑥胎儿。
【解答】(1)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显著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个体发育只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大。甲图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是因为发育过程中没有甲图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是因为发育过程中没有蛹期。
(2)图丙嫁接时应当使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3)胎儿在母体的子宫中发育,并通过④胎盘、⑤脐带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乙组织培养和丙嫁接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2.【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2)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个实心球体分析。
【解答】(1)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向着它质量大得多,且带有同种电荷的粒子运动,即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即α粒子偏转角度为0,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图乙中A点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23.【答案】2:3;15%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变形使铁的原子个数相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由于 Fe 2 O 3,Fe 3 O 4 两种化合物的分子数相同,则与的铁元素的质量比就是直接比较铁元素的质量即可即2×56:3×56=2:3。已知Fe2O3中Fe的质量分数为 ,若含铁量为10.5%,设赤铁矿中Fe2O3含量为x,则 x × 70% = 10.5% ,解得 x = 15%。
24.【答案】(1)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
(2)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3)扦插土壤消毒;
(4)不能;变量不唯一。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扦插数为100根/组的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
(2)处理插条时,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3)第一组和第四组实验除了扦插土壤是否消毒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变量为扦插土壤是否消毒,故对照第一组和第四组可以探究扦插土壤消毒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如果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实验变量应该为环境相对湿度。但第一组和第二组有两个变量:环境相对湿度和扦插土壤是否消毒,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25.【答案】(1)有无成型的细胞核
(2)除去泡菜坛上原有的微生物
(3)设置对照
(4)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醋浓度中,浓度为0.6%的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食醋的作用效果均下降
【知识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答】(1)乳酸菌是一类属于细菌界的微生物,而酵母菌则属于真菌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细胞结构,细菌(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2)洗净泡菜坛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泡菜坛上原有的微生物,确保乳酸菌能在一个相对纯净的环境中发酵。
(3)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设置对照,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通过对照组,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到食醋添加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故答案为:(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除去泡菜坛上原有的微生物;(3)设置对照;(4)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醋浓度中,浓度为0.6%的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食醋的作用效果均下降。
26.【答案】(1)
(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3)20mL
(4)ADB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 (1)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2)实验中设置步骤Ⅲ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3)实验结束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线20mL处。
(4) 电解水过程为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为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为1个氧分子,完整表示电解水过程的顺序是ADBC。
27.【答案】(1)液柱减少的长度
(2)刻度值读数错误
(3)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水的体积逐渐变大,减小时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处的数值为总体积与混合后液柱的长度的差值,即液柱减少的长度;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柱的长度逐渐增加,混合后液柱的长度也会逐渐变大,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刻度值读数错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水的体积逐渐变大,减小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28.【答案】(1)20;31.4
(2)B
(3)A;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 (1)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单位为mL;读出剩余药液与容器总质量,知道药液和药瓶的总质量,可求量筒中药液质量;
(2) 橡皮泥在调节天平平衡前沾上,调节平衡螺母时,使天平两盘质量相等,不影响测量结果;橡皮泥在调节天平平衡后沾上,砝码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等于橡皮泥和物体的质量,所以测量值偏大。
(3)①液体的质量不能直接测量,需要先测出容器的质量,再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相减即可。
②当液体质量趋近与被测质量时,为了保证准确,此时可以使用滴管滴加液体。
【解答】(1) 如图甲所示,药液的体积:V=20mL=20cm3=2×10-5m3;
如图乙知:剩余药液和烧杯的总质量是砝码20g+5g,游码刻度3.6g,共20g+5g+3.6g=28.6g;
量筒里液体的质量是:m=60g-28.6g=31.4g。
(2) AB.若橡皮泥在调节前沾上,调节平衡螺母后,左右两边平衡,在测量时不影响测量结果,故A错误,B正确;
CD.如果橡皮泥在调节后沾上,橡皮泥就相当于在左盘里的物体,此时测量的质量值就等于橡皮泥和物体质量之和,测量值偏大,故C、D错误。
故选B。
(3)①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故选A;
②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b图所示状态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29.【答案】(1)39
(2)Cu
(3)1:2;4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质量相同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原子数目越小进行分析;根据结构模型图确定其分子组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1)已知钾原子质量约等于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5×12=39;
(2)等质量(设为mg)的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因此等质量的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Cu;
(3)①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其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1:2;
②乙醛的化学式为C2Hx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x=44-2×12-16=4。
30.【答案】(1)材料的密度:
(2)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 5cm3
解:材料的密度:
47.25g该材料的体积: 所以,作品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知道ABS塑料的体积和质量,根据求出这种材料的密度;
(2)根据求出47.25g该材料的体积,然后与作品的体积相比较判断是否空心,作品的体积减去材料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解答】(1)材料的密度:;
31.【答案】(1)不符合
(2)①206;②制成的奶茶密度是1.02g/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已知该奶茶20毫升样品中含有糖0.32克,求出100mL奶茶中的含糖量,与标准量比较即可;
(2)①知道体积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质量;
②奶茶的体积等于茶叶水的体积和牛奶的体积之和,奶茶的质量等于茶叶水的质量和牛奶的质量之和,根据ρ=求出奶茶的密度;
【解答】(1)已知该奶茶20毫升样品中含有糖0.32克,则100mL奶茶中的含糖量:=1.6g/100mL>0.5g/100mL,该奶茶不符合“无糖”标准;
(2)①根据密度公式得,牛奶的质量为:m牛奶=ρ牛奶V牛奶=1.03g/cm3×200cm3=206g;
②由图可知,奶茶是由200mL牛奶、100mL的茶汤混合搅拌而成,如不考虑液体蒸发、液体残留、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
奶茶的体积为:V奶茶=V茶汤+V牛奶=100mL+200mL=300mL=300cm3,
100mL茶汤的质量为:m茶汤=ρ茶汤V茶汤=1g/cm3×100cm3=100g,
奶茶的质量:m奶茶=m茶汤+m牛奶=100g+206g=306g,
按照图中步骤制作好的奶茶的密度:
=1.02g/cm3。
32.【答案】(1)60:5:8
(2)C10H10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0+10+16=146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0/146 × 100%=82.2%
(3)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质量=5.84g×120/146=4.8g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6×12/6×12+12+6×16=40%葡萄糖的质量=4.8g/40%=12g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2)元素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
(3)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该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守恒列式进行计算。
【解答】(1)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元素的质量比=(12×10):(1×10):16=60:5:8;
33.【答案】①播种前铺上地膜有利于土壤保温、保湿;②使土壤不易板结、透气性好;③减缓表层土壤盐分升高;④减少虫害的发生;⑤在适宜温度时滴水促进种子萌发;⑥种子播种深度更浅,利于幼苗出土。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干湿播种技术相对于传统播种技术的优点为:滴水速度适宜,土壤的透气性好,温度适宜等。
【解答】 干播湿出技术能提高棉花出苗率的原因 : ①播种前铺上地膜有利于土壤保温、保湿;②使土壤不易板结、透气性好;③减缓表层土壤盐分升高;④减少虫害的发生;⑤在适宜温度时滴水促进种子萌发;⑥种子播种深度更浅,利于幼苗出土。
1 / 1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5年七年级科学期中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5七下·永康期中)青春期不是“叛逆”的理由,青春期更需要我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下列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
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 A、长期不吃早餐,会造成营养不良,危害人体健康,A错误;
B、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错误;
C、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C错误;
D、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变化,珍惜青春,热爱生命,远离毒品,提升素养,D正确。
故答案为:D。
【解答】 (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2)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2.(2025七下·永康期中)猴面小龙兰因长着猴脸被形象地称之为“猴脸兰花”。能够在任何季节开花,培育可采用播种、分株等繁殖方式,也可以选择嫩芽在营养液中进行组织培养。下列有关猴面小龙兰的生殖描述错误的是(  )
A.猴脸兰花属于生殖器官 B.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C.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组织培养不易保持品种的性状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解答】A. 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所以猴脸兰花属于生殖器官,A正确;
B. 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种子是胚珠发育而来的,种子中的胚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B正确;
C. 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C正确;
D.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易保持品种的性状,且繁殖速度快,D错误;
故答案为:D
3.(2025七下·永康期中)如图是人类生殖过程示意图,对图中各项解释正确的是 (  )
A.④代表胎儿成熟从阴道产出的过程
B.②是子宫,能产生卵细胞
C.①是由睾丸产生的精子
D.③代表的是在子宫内形成的受精卵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据此解答。
【解答】A、④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A错误。
B、②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B错误。
C、①精子是由睾丸产生,有两种类型,即含有性染色体X的精子和性染色体Y的精子,C正确。
D、③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5七下·永康期中)下列是表示物质构成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甲原子,“○”表示乙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图A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图B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C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D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5七下·永康期中)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X2,相对分子质量为64,已知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6 B.14 C.32 D.28
【答案】C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R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已知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X中R原子的相对原子=64×50%=32。
故答案为:C。
6.(2025七下·永康期中)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铷原子钟。如图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原子的质量是85.47g
C.铷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D.符号“Rb”可以表示铷元素、1个铷原子,以及表示物质铷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而不是原子的质量是85.47g,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铷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7;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37,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Rb,可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等,也可以表示物质铷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5七下·永康期中)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一滴水中约102 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相关知识,分子的性质包括: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
(1)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含有大量水分子体现这一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加压时分子间间隔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
(4)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解答】A、夏天温度升高,自行车轮胎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导致轮胎爆炸,解释正确。
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解释正确。
C、注射器中的气体压缩体积变小,是因为加压时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本身大小不变,该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5七下·永康期中)小明要完成称量10.2g食盐的任务,10g以上用砝码,1g以下用游码,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g砝码放在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g处。其合理顺序是 (  )。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且以指针右偏左调、左偏右调;食盐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解答】测质量前,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先添加大砝码10g,再移动游码到0.2g,再向左盘添加食盐直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则合理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答案为:A。
9.(2025七下·永康期中)如图红星头菌是澳大利亚很普遍的担子菌门真菌,成熟的红星头菌有6-10个红色的“触手”伸出,犹如一棵鲜艳的海葵,并且带有腐肉的臭味。下列关于红星头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无叶绿体,需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B.它与酵母菌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
C.因其体型较大,所以不属于微生物
D.带有腐肉臭味可吸引苍蝇来帮助散播孢子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大多数是孢子繁殖,有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种类,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属于异养生物;
【解答】A. 真菌的细胞内无叶绿体,需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属于异养生物,A正确;
B. 它与酵母菌都属于真菌,所以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B 正确;
C.因其体型较大,但是其属于真菌,真菌是微生物的一种,C错误;
D. 带有腐肉臭味可吸引苍蝇来帮助散播孢子 ,D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5七下·永康期中)下列关于昆虫的发育过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蜻蜓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C→D
B.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C.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D.经过B期后昆虫形态发生很大改变,主要是由于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中的D是受精卵,则A是幼虫,B是蛹,C是成虫。
【解答】 A、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即D→A→C,A错误。
B、若用此图表示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蝗虫的成虫期危害最大。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即经过图中的D受精卵,A幼虫和C成虫三个时期。C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B正确。
C、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四个阶段。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A幼虫期。C错误。
D、B是蛹,蛹羽化形成成虫,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答案为: B。
11.(2025七下·永康期中)如图为菜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
B.③的地上部分由种子中的胚轴发育而来
C.③→⑤会进行开花、传粉和受精
D.⑤中含有多粒种子是因为一朵花中有多个子房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有性生殖;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子房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 A、①→②过程表示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有机物由菜豆种子两子叶片提供,A错误。
B、③中地上部分的茎和叶,是由菜豆种子中的胚芽发育来,B错误。
C、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就会依次展开,这就是开花;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③→⑤时期会进行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C正确。
D、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大豆所结果实中种子不止一粒的原因是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5七下·永康期中)研究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则下列含氯物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
A.KClO B.K C.KClO3 D.KCl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3=0,则y=+5价。
C、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4=0,则z=+7价。
D、钾元素显+1价,设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w=0,则w=-1价;
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含氯物质氧化性最强的是C。
故答案为:C。
13.(2025七下·永康期中)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③He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 5 个氧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⑥,故A错误;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故B正确;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但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而粒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C错误;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 5 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14.(2025七下·永康期中)2022年1月1日,科技部长徐南平指出,我国已经筛选出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可利霉素等药物,在临床中显示这些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疗效。其中磷酸氯喹的化学式为 C18H32ClN3O8P2 ,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磷酸氯喹是化合物
B.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64个原子
C.磷酸氯喹分子由碳、 氢、 氯、 氧、磷六种元素组成
D.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8:32:3
【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 A、由化学式可知,磷酸氯喹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2个磷原子,共64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磷酸氯喹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
D、 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8:32:3 ,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5.(2025七下·永康期中)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液体乙的密度是 千克/米3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当液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m-V图像的信息,当液体体积为0时对应的质量即为量杯的质量,选取关键点信息,用ρ=计算出甲、乙液体的密度;用m=ρV计算出体积为60cm3 甲液体的质量。
【解答】A.由图可知,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ρ=得到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A错误;
B.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杯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是20g,这就是量杯的质量,当液体体积为100cm3时,乙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100g,则液体的质量
m=m总-m杯=100g-20g=80g,
乙液体的密度:
ρ乙===0.8g/cm3=0.8×103kg/m3,
故B错误;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
80g-20g=60g,
故C错误;
D.当质量都是100g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
80cm3:100cm3=4:5,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5七下·永康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物质科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关系图,字母M代表的是    。(填“元素”、“分子”、“离子”或“原子”)
(2)图2是钠在氢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电子的得失图。氯化钠是由   (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
【答案】(1)分子
(2)钠离子和氯离子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2) 氯化钠是由 离子构成的。
【解答】 (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得失电子会形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母M代表的是分子;
(2) 图2是钠在氢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电子的得失图。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17.(2025七下·永康期中)化学式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和液氧都是由   构成的。
(2)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答案】(1)O2
(2)Al2O3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氧气和液氧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1)氧气和液氧都是氧的单质,都是由O2分子构成的;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则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18.(2025七下·永康期中)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又见陀螺等实验。
(1)奇妙“乒乓球”实验:用水袋挤出一个水球,将毛巾包在球拍表面,一挥拍,就可以像打乒乓球一样来回击打水球。太空中的水聚集成球状不散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
(2)又见陀螺实验:利用旋转的金属陀螺实现太空转身。金属陀螺从地球带到太空质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引力
(2)不变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解答;
(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太空中的水聚集成球状不散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引力;
(2)金属陀螺从地球带到太空时,虽然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保持不变。
19.(2025七下·永康期中)如图为西红柿的生活史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萌发成B的过程中,A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2)西红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这朵花的花粉落在这朵花的雌蕊柱头上,完成传粉过程,这种传粉方式称为   传粉。
【答案】(1)胚根
(2)自花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水,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解答】(1)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A种子萌发成B过程中,A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根;
(2)西红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这朵花的花粉落在这朵花的雌蕊柱头上,完成传粉过程,这种传粉方式称为自花传粉;
20.(2025七下·永康期中)马拉松是跑步爱好者的盛会,2024年3月31日金华马拉松盛大开跑。请仔细观察图一、图二和图三,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三中的各位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由于图二中B的   过程。
(2)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与图二中的[1]   组织有关。
(3)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肺呼吸,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答案】(1)分化
(2)肌肉
(3)器官;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图一是人体细胞的结构,因此最外面是①细胞膜、细胞中央是②细胞核、在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是③细胞质。图二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图,A过程细胞数目的增多,因此A过程表示细胞分裂;B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1由长条状的肌细胞组成,有收缩舒张的功能;2由较多突起的神经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3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作用。因此B过程是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1肌肉组织、2神经组织、3上皮组织。
【解答】(1)图三中的各位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经过了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图二中过程A主要是细胞数目增多,因此表示细胞分裂;B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因此是细胞分化。
(2)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与图二中的1肌肉组织有关。
(3)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肺呼吸,肺是由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一个器官。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21.(2025七下·永康期中)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如图是几种生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
(1)甲图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是因为发育过程中没有   期。
(2)丙图的关键步骤是要确保①②两部分的   紧密结合,接穗才能成活。
(3)丁图中,胎儿通过   (填序号)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上述甲乙丙丁图中的   (可多选)图中的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1)蛹
(2)形成层
(3)④⑤
(4)乙、丙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图甲是蝗虫的发育;乙是组织培养;丙是植物的嫁接,①接穗,②砧木;丁是胎儿发育,③子宫、④胎盘、⑤脐带、⑥胎儿。
【解答】(1)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显著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个体发育只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大。甲图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是因为发育过程中没有甲图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是因为发育过程中没有蛹期。
(2)图丙嫁接时应当使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3)胎儿在母体的子宫中发育,并通过④胎盘、⑤脐带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乙组织培养和丙嫁接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2.(2025七下·永康期中)为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 粒子(一个 α 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如图甲。
现象 1:大多数 a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现象 2:少部分 α 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 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
(2)根据α 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 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点(用字母表示)。
【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2)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个实心球体分析。
【解答】(1)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向着它质量大得多,且带有同种电荷的粒子运动,即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即α粒子偏转角度为0,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图乙中A点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23.(2025七下·永康期中)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若 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的分子数相同,则Fe2O3与Fe3O4的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探明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Fe2O3,且其它成分不含铁)的含铁量为 10.5%,则其Fe2O3含量为   (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答案】2:3;15%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变形使铁的原子个数相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由于 Fe 2 O 3,Fe 3 O 4 两种化合物的分子数相同,则与的铁元素的质量比就是直接比较铁元素的质量即可即2×56:3×56=2:3。已知Fe2O3中Fe的质量分数为 ,若含铁量为10.5%,设赤铁矿中Fe2O3含量为x,则 x × 70% = 10.5% ,解得 x = 15%。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24.(2025七下·永康期中)每年4~5月份是月季花最繁盛时节,目前月季的繁殖主要是靠扦插。某科学兴趣小组探究“影响月季扦插成活因素”的实验。环境条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数100根/组,培养时间3周。请回答:
分组 扦插土壤 环境相对湿度(%) 插条选择 成活率(%)
第一组 不消毒 50-85 嫩枝 47
第二组 消毒 20-30 嫩枝 23
第三组 消毒 50-85 老枝 10
第四组 消毒 50-85 嫩枝 92
(1)四组实验中每组选取100根扦插枝条的原因是    。
(2)实验中将扦插的枝条下端剪成斜面的目的是   。
(3)对照第一组和第四组可以探究   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如果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能否选择第一组和第二组进行对照,请说明理由   .
【答案】(1)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
(2)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3)扦插土壤消毒;
(4)不能;变量不唯一。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扦插数为100根/组的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
(2)处理插条时,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3)第一组和第四组实验除了扦插土壤是否消毒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变量为扦插土壤是否消毒,故对照第一组和第四组可以探究扦插土壤消毒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如果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实验变量应该为环境相对湿度。但第一组和第二组有两个变量:环境相对湿度和扦插土壤是否消毒,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25.(2025七下·永康期中)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小科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的食醋调节料液。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制作泡菜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酵母菌也能进行发酵作用,乳酸菌与酵母菌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   。
(2)在制作泡菜前要洗净泡菜坛的目的是   。
(3)设置食醋的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   。
【答案】(1)有无成型的细胞核
(2)除去泡菜坛上原有的微生物
(3)设置对照
(4)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醋浓度中,浓度为0.6%的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食醋的作用效果均下降
【知识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答】(1)乳酸菌是一类属于细菌界的微生物,而酵母菌则属于真菌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细胞结构,细菌(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2)洗净泡菜坛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泡菜坛上原有的微生物,确保乳酸菌能在一个相对纯净的环境中发酵。
(3)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设置对照,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通过对照组,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到食醋添加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故答案为:(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除去泡菜坛上原有的微生物;(3)设置对照;(4)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醋浓度中,浓度为0.6%的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食醋的作用效果均下降。
26.(2025七下·永康期中)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后人就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现有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电解水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
I.按如图安装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II.往U形管中装入水(其中加有一定的NaOH,水面略低于支管口),开始实验;
III.取下注射器,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IV.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后,连接注射器,再次打开电源。当注射器Ⅰ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线处,关闭电源;
V.检验气体。
【问题讨论】
(1)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中设置步骤Ⅲ的目的是   。
(3)实验结束时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线   处。
(4)电解水过程有如图步骤的模拟构成(图中的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完整表示电解水过程的顺序是   (填标号)。
【答案】(1)
(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3)20mL
(4)ADB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 (1)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2)实验中设置步骤Ⅲ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3)实验结束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线20mL处。
(4) 电解水过程为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为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为1个氧分子,完整表示电解水过程的顺序是ADBC。
27.(2025七下·永康期中)在探究分子之间是否存在间隙时,小嘉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于是,他开展了进一步探究: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水柱的长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后液柱的长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
/ 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
①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如图所示。
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柱的长度。
③然后注入适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达到100cm刻度线处。
④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读出混合后液柱的长度。
(1)表格中的“ ”处应填写的信息是    。
(2)小嘉发现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
(3)根据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液柱减少的长度
(2)刻度值读数错误
(3)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水的体积逐渐变大,减小时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处的数值为总体积与混合后液柱的长度的差值,即液柱减少的长度;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柱的长度逐渐增加,混合后液柱的长度也会逐渐变大,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刻度值读数错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水的体积逐渐变大,减小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28.(2025七下·永康期中)小余用托盘天平进行液体质量测量的实验
(1)测得药液和药瓶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再将药瓶放在天平上称剩余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   mL,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   g。
(2)小余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左盘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
A.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任何作用
B.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仍然正确
C.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后(未称量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小于真实值
D.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都不会准确
(3)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   (选填下方“A”或“B”),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   图(选填图丙中的“a”或“b”)所示状态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A.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
B.先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接着测出空药瓶的质量
【答案】(1)20;31.4
(2)B
(3)A;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 (1)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单位为mL;读出剩余药液与容器总质量,知道药液和药瓶的总质量,可求量筒中药液质量;
(2) 橡皮泥在调节天平平衡前沾上,调节平衡螺母时,使天平两盘质量相等,不影响测量结果;橡皮泥在调节天平平衡后沾上,砝码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等于橡皮泥和物体的质量,所以测量值偏大。
(3)①液体的质量不能直接测量,需要先测出容器的质量,再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相减即可。
②当液体质量趋近与被测质量时,为了保证准确,此时可以使用滴管滴加液体。
【解答】(1) 如图甲所示,药液的体积:V=20mL=20cm3=2×10-5m3;
如图乙知:剩余药液和烧杯的总质量是砝码20g+5g,游码刻度3.6g,共20g+5g+3.6g=28.6g;
量筒里液体的质量是:m=60g-28.6g=31.4g。
(2) AB.若橡皮泥在调节前沾上,调节平衡螺母后,左右两边平衡,在测量时不影响测量结果,故A错误,B正确;
CD.如果橡皮泥在调节后沾上,橡皮泥就相当于在左盘里的物体,此时测量的质量值就等于橡皮泥和物体质量之和,测量值偏大,故C、D错误。
故选B。
(3)①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故选A;
②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b图所示状态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四、综合题(共35分, 29题、31题、32题8分, 30题6分, 33题5分)
29.(2025七下·永康期中)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是有一定质量的。
(1)已知钾原子质量为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已知 Cu和Ag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4和108,则等质量的这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   。
(3)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①乙酸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②乙酸可由乙醛制得,乙醛的化学式为C2H5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 则x=   。
【答案】(1)39
(2)Cu
(3)1:2;4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质量相同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原子数目越小进行分析;根据结构模型图确定其分子组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1)已知钾原子质量约等于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5×12=39;
(2)等质量(设为mg)的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因此等质量的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Cu;
(3)①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其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1:2;
②乙醛的化学式为C2Hx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x=44-2×12-16=4。
30.(2025七下·永康期中)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现常被用于制造模型。小科选用了ABS塑料(如图甲所示)来打印3D作品。
(1)已知体积为1cm3的ABS塑料质量为1.05g,这种材料密度是多少
(2)该同学用这种ABS材料打印了一个汽车模型如图乙所示,已知该作品的体积为50cm3,质量为47.25g,请你通过计算来判断该作品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若为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1)材料的密度:
(2)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 5cm3
解:材料的密度:
47.25g该材料的体积: 所以,作品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知道ABS塑料的体积和质量,根据求出这种材料的密度;
(2)根据求出47.25g该材料的体积,然后与作品的体积相比较判断是否空心,作品的体积减去材料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解答】(1)材料的密度:;
31.(2025七下·永康期中)近年来同学们很喜欢喝奶茶,但奶茶中的含糖量较高不利于健康。小柯上网查找低糖奶茶的教程(如下图),利用家里的红茶、牛奶、电子秤、量筒和玻璃杯等物品自制奶茶(不考虑液体蒸发、液体残留、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奶茶教程 步骤1:红茶在开水中浸泡10~20分钟; 步骤2:网筛过滤后得到茶汤; 步骤3: 取 200mL 牛奶、100mL 的茶汤混合均匀
(1)某款奶茶以“无糖”作为卖点,我国食品标准中“无糖”含量的界限值需≤0.5g/100mL。检测得该奶茶20毫升样品中含有糖0.32克,请判断该奶茶是否符合“无糖”标准    。
(2)根据教程计算:
①牛奶的质量为多少 ;
②制成的奶茶密度是多少 (ρ牛奶=1.03g/cm3, ρ茶≥=1g/cm3)。
【答案】(1)不符合
(2)①206;②制成的奶茶密度是1.02g/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已知该奶茶20毫升样品中含有糖0.32克,求出100mL奶茶中的含糖量,与标准量比较即可;
(2)①知道体积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质量;
②奶茶的体积等于茶叶水的体积和牛奶的体积之和,奶茶的质量等于茶叶水的质量和牛奶的质量之和,根据ρ=求出奶茶的密度;
【解答】(1)已知该奶茶20毫升样品中含有糖0.32克,则100mL奶茶中的含糖量:=1.6g/100mL>0.5g/100mL,该奶茶不符合“无糖”标准;
(2)①根据密度公式得,牛奶的质量为:m牛奶=ρ牛奶V牛奶=1.03g/cm3×200cm3=206g;
②由图可知,奶茶是由200mL牛奶、100mL的茶汤混合搅拌而成,如不考虑液体蒸发、液体残留、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
奶茶的体积为:V奶茶=V茶汤+V牛奶=100mL+200mL=300mL=300cm3,
100mL茶汤的质量为:m茶汤=ρ茶汤V茶汤=1g/cm3×100cm3=100g,
奶茶的质量:m奶茶=m茶汤+m牛奶=100g+206g=306g,
按照图中步骤制作好的奶茶的密度:
=1.02g/cm3。
32.(2025七下·永康期中)清明节吃“青团”是永康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
(1)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计算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5.84 克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的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葡萄糖(C6H12O6)中的碳元素质量相同
【答案】(1)60:5:8
(2)C10H10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0+10+16=146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0/146 × 100%=82.2%
(3)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质量=5.84g×120/146=4.8g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6×12/6×12+12+6×16=40%葡萄糖的质量=4.8g/40%=12g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2)元素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
(3)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该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守恒列式进行计算。
【解答】(1)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元素的质量比=(12×10):(1×10):16=60:5:8;
33.(2025七下·永康期中)新疆地处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盐碱地经大量灌水后,可暂时减轻表层土壤的盐碱化程度,但随着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深层土壤中的盐分会逐渐到达表层土壤,使表层土壤盐碱化更严重,同时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易发生虫害。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了棉花的出苗率(出苗率是指钻出地面的幼苗数与播种的种子数的比值)。科技团队在新疆某地用“干播湿出”技术对传统种植技术进行改良。两种种植技术介绍如表。
传统种植技术 干播湿出技术
播种前,对适度改良的棉田大量灌水,待温度适宜时,在表层土壤播种并盖上地膜,使种子距离地面3~4厘米。 播种前,对适度改良的棉田铺设地膜和滴灌管,在地膜上挖孔,将棉花种子播在孔的下方,使种子距离地面1~2厘米(如图);待温度适宜时,进行膜下滴灌(即通过滴灌管将少量水缓慢滴加在种子处)。
根据上述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解释相对于传统种植技术,干播湿出技术能提高棉花出苗率的原因。
【答案】①播种前铺上地膜有利于土壤保温、保湿;②使土壤不易板结、透气性好;③减缓表层土壤盐分升高;④减少虫害的发生;⑤在适宜温度时滴水促进种子萌发;⑥种子播种深度更浅,利于幼苗出土。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干湿播种技术相对于传统播种技术的优点为:滴水速度适宜,土壤的透气性好,温度适宜等。
【解答】 干播湿出技术能提高棉花出苗率的原因 : ①播种前铺上地膜有利于土壤保温、保湿;②使土壤不易板结、透气性好;③减缓表层土壤盐分升高;④减少虫害的发生;⑤在适宜温度时滴水促进种子萌发;⑥种子播种深度更浅,利于幼苗出土。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