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届广东省高三年级5月联合测评高三语文试卷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十分遥远的宇宙深处,有个与咱们银河系十分相似的星系,里面有颗看上去和太阳一样的恒星。而且,该恒星的第三颗行星也与咱们的地球十分相似。这颗行星上居住着一个与你相同的人。他/她就如你的孪生兄弟/姐妹一样,不仅长得一模一样,更巧的是,此时此刻你们还正在读着同一句话……事实上,有无数个星系正好和太阳系完全相同;还有无数个你,截至此时此刻,你们的人生完全相同。你的这些翻版生活在可观测宇宙之外。也许你会觉得我在给你讲科幻故事,但事实上,按照宇宙学标准理论和物理学标准理论推算的话,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如果你能在宇宙中旅行到足够远的地方,你就不可避免地会碰上另一个你。事实上,我们甚至能计算出,如果要去拜访离你最近的另一个你,你需要走多远的路,答案是:约101028米。这个距离长到怕是你不好理解。1028指的是1后面有28个零,也就是万亿亿亿。而10108就是指1后面有万亿亿亿个零。这个距离比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的距离还要远得多呢。但你不必过于纠结这个距离。你的关注点不应该落在这个庞大无比的数字上, !(摘编自马库·斯乔恩《奇怪的知识增加了》,孔令稚译)材料二:有两个不同的时空域,也就是两个宇宙,连接两个宇宙的隧道就是一个蛀洞。这个蛀洞,早期叫作“爱因斯坦-罗森桥”,爱因斯坦认为任何进入到“桥”中心的火箭都将被压碎。然而,令人震惊的事在爱因斯坦去世后发生了。因为几十年以后,索恩等科学家在研究爱因斯坦方程时,发现它可以有新的解。爱因斯坦认为蛀洞中的引力场极其巨大,任何进入其中心的火箭和人都会被撕裂,而新的计算结果说明这是安全的,他们不会被撕裂。原先以为,一旦进入蛀洞,时间就会变慢,有可能地球上已经历了数十亿年;新的计算结果说明,在蛀洞中往返一趟所花费的时间只需一天……总之,索恩最后的结论是:在原则上,人类是可以穿越蛀洞的。不过,人类穿越蛀洞的现实可能不存在。因为,打开蛀洞需要的能量极其巨大,把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集中起来也达不到要求。穿越时空的旅行,也许还要等上几个世纪。许多科学家对索恩的蛀洞保留看法,霍金就是其中的一位。然而,霍金提出的理论更令常人难以想象。他认为,除了我们的宇宙以外,还存在着无数个平行宇宙!无数个平行宇宙间,有无数蛀洞相连接。那么让我们穿过蛀洞,到那些从未听说过的宇宙中去看看!且慢!需要做一点补充说明,这可能会使性急的人丧气。蛀洞非常小,还没有一个质子大,人怎么穿过去呢?最后不得不提醒大家,这里说到的蛀洞、平行宇宙只是理论上的,是一些物理学家研究中的理论,而不是付诸实现的计划,即使是计划,也尚未找到足够的能量。时空旅行原本是科学幻想小说中的一个主题,纯粹是幻想。到了今天,幻想的色彩正在减退,科学的成分正在增加。时空旅行原本的目标是旅行,而科学家只是把旅行当作一条线索,引导人们进入超越时空的理论。(摘编自赵世洲《不知道的物理世界》)材料三:“平行宇宙”是一个惯常被使用在科幻电影中的概念,但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谔。量子力学最奇特的性质源于哥本哈根诠释:一个量子系统可以以不同概率同时处在不同状态,直到你测量它,它便会随机地坍缩到其中一个状态。薛定谔在1952年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时说:“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个理论,可能会让你们觉得我发疯了。”这个理论就是平行宇宙理论,用来解释哥本哈根诠释背后的本质。平行宇宙理论说的是,当我们测量量子系统的时候,并非随机获得其中一个状态,而是当测量发生时,会同时分裂出多个平行宇宙,不同平行宇宙中获得的结果不同。譬如,你现在在参加高考,面临一道选择题,你不确定应该选哪个答案,也许你选对了就能上一本,选错了只能上二本。让我们姑且认为人脑的思考过程本质是量子化的,在做出选择的一瞬间,你并非注定上一本或者二本,而是当你选择时,产生了两个平行宇宙,一个宇宙中的你上了一本,另外一个宇宙中的你上了二本。平行宇宙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崭新的思路来看待量子力学的随机性。也就是我们认为的量子力学的随机性不过是受制于我们的感官,我们的意识只能感受到确定的事实,这并不代表不存在多个事实。平行宇宙理论说的就是,所有可能的事实都天然存在,我们的意识所做的行为不过是去选择其中的一个事实与之耦合并感知。不确定性反而源于我们意识的确定性与多宇宙这个现实之间的不兼容性。就目前最先进的理论弦论来看,平行宇宙的存在已经被放到了其理论的基本假设当中。根据弦论,平行宇宙的数量达到了10的500次方之多。平行宇宙之间不只是发生的事实不同,甚至物理定律也有差异。平行宇宙理论目前未被证实,也有可能永远无法被证实,但是它给了前沿物理学理论无限的遐想空间。(摘编自严伯钧《了不起的宇宙》)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三处加点的“事实上”都具有对某一内容进行强调的作用,但并不表明所述内容一定是已被证实的客观事实。B.材料一中,根据横线前面的句子,横线处可以填上这样一句话:你应该关注的是居然真的有另一个你存在呢。C.材料二中,索恩认为,如果找到解决打开蛀洞所需的能量问题的办法,人类穿越时空的旅行就只是时间问题。D.由材料一、三可知,无论是你“去拜访离你最近的另一个你”的距离,还是平行宇宙的数量,其数值都是惊人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你坚信平行宇宙中有另外一个你,一旦宇宙旅行成为可能,你就能遇见“你”。B.幻想的色彩正在减退,科学的成分正在增加:说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进步。C.薛定谔最早提出平行宇宙的概念,但此概念在科幻电影中比在科学理论中用得多。D.由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弦论理论可以推知,平行宇宙理论有可能永远无法被证实。3.下图来自教材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文。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对该图片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除去图中箭头所指的“我们宇宙”,其余的若干宇宙构成了平行宇宙。B.平行宇宙之间,由“蛀洞”相互连接,这些蛀洞就是“时空隧道”。C.一个人如果想在平行宇宙间旅行,需要穿越连接平行宇宙的“蛀洞”。D.由于平行宇宙、蛀洞都只是假设,所以该图不一定反映了宇宙真实状况。4.材料一、材料三在说明平行宇宙有关特点时,分别描绘了“你”、遥远行星上的“他/她”的情景以及“你”选择高考志愿的相关内容。请分别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5.三则材料分别围绕遥远的宇宙、平行宇宙和平行宇宙理论重点论述了什么内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青龙刀末路邓洪卫青龙偃月刀,别名“冷艳锯”。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镶有青龙吞月图,其势生动欲飞。关公在罗汉峪遭遇伏击。吴军的长钩套索齐出,赤兔马屈蹄而倒,关公翻身落马,青龙刀被甩在一旁。吴将马忠率人上前缚住关公,牵住战马。有一小校奔来捡刀。刚到近前,忽青龙刀腾空而起,风起刀落,来人犹作站立状,一腔血喷出,溅在近前将校的面上,仿佛映着朵朵鲜艳的梅花。众将顾不得擦拭脸上的鲜血梅花,执着关公父子,骇然而退。青龙刀在冰冷的山坡里静躺着,好像一个疲倦至极的斗士。其时,朔风凛凛,白雪霏霏,山川肃穆,树林无语。三天后,青龙刀破雪而出,在晦暗的天空中,开始了它艰险的旅行。它行走的轨迹,拖下一道长长的冷月之光。地上无数百姓跪拜雪中,祈祷着异象和战争一起消失,好让他们能停止流浪,回到故土,安居乐业。青龙刀潜入敌将马忠的营中,它想为主人报仇雪恨。一道紫光横在帐前,使它不能突入。徘徊不定间,它在马厩旁遇到了老伙伴赤兔马。这个曾在战场上如活虎生龙的宝马良驹,已经绝食数日,奄奄一息。赤兔马强打精神,留下最后一言:“何不去联合张飞将军的丈八蛇矛枪,来为主人复仇?”说完,赤兔马长嘶一声而亡。青龙刀化悲痛为力量,在黑夜中向西川飞行。一路上,它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击。首先是砍山刀的偷袭。当年,砍山刀的主人华雄,曾被关公斩杀。关公由此威震乾坤,为诸侯侧目。砍山刀躲在树后,呼啸而起,砍向青龙刀,它的气势足以使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青龙刀敏捷地侧身躲过。旋即回身,发出致命一击。砍山刀顷刻间被折为两截,刀头和刀柄恋恋相望,虽近在咫尺,却再也不能连接。青龙刀并不回首,继续它的行程。正向前行,忽见天色昏暗,黑云蔽日。原来是颜良的三亭刀、文丑的金背刀集结了五关将军、庞德七军的兵器,组成联军正汹汹而来。青龙刀圆睁龙目,双耳乍开。隆隆的战鼓声骤然响起,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又在眼前浮现。英雄、宝马、神刀的奇妙组合,使多少勇将在呼吸之间身首异处。青龙刀从辉煌记忆中清醒过来,它抖擞精神,长啸一声,冲入敌阵,如劈波斩浪。转眼之间,无数断铜废铁如冰雹纷然而落,砸坏了地上无数的树木庄稼。青龙刀突破重围,继续行进。几番劫杀更加深了它为主人复仇的欲望。在一个血色苍茫的黄昏,青龙刀终于见到它的兄弟丈八蛇矛。其时,丈八矛也正处于失去主人的悲痛中,张飞已经为部将范疆、张达所害。青龙刀真想抱住兄弟痛哭一场,然后说出联手报仇的计划。没想到丈八矛却冷目以对。青龙刀不解,问:“矛弟这是何故?”丈八矛怒道:“我主人的武艺并不在你主人之下。可只因为你主人为兄,我主人为弟,我主人总要让你主人一步。你主人为五虎上将之首,而我主人非要屈居于你主人之下。你主人镇守荆州要地,我主人只是小小阆中太守。正因你主人比我主人高上一头,我也要处处矮你半截,尊你为兄。俺心中郁闷久矣。如今,你我主人俱失,正好比试高低,有个公断!”言毕,丈八矛不容分说,一道白光闪过,将矛头直刺青龙刀的龙眼。青龙刀大怒,回刀劈向丈八矛。龙来蛇往,战了一个时辰。青龙刀无心恋战,怯阵而逃。青龙刀独自飞行了许久,渐悟到自己的失败是远行疲惫的结果。它决定跟丈八矛再次决战,以泄心中之恨。就在它满身杀气,掉转身形再次向阆中挺进之时,忽听得有人呼唤:“青龙刀今欲何往?”青龙刀低头四寻,见一老僧在下面山上静坐。青龙刀认得是镇国寺长老普净,当年他曾救过主人的性命。青龙刀就将关公遇害之后的是是非非,一并说了。普净大笑:“青龙刀差矣!昔是今非,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你主人为吕蒙、马忠等人所害,和颜良、文丑等人被你主人诛杀,皆为天命,非关人事。你与丈八矛本为一堆铜铁,毫无干系,何来怨仇!怨由心生,仇为利结,怨仇缠绕,何有穷尽!”青龙刀闻言顿悟。它谢过法师,惊慌地掉身向相反的方向飞行。行不多远,它的龙眼开始流血,先是华雄之血,然后是颜良、文丑、五关守将、蔡阳等人的血。当龙眼里最后一滴血流出,青龙刀杀气顿失,猝然落地,断为数截。正好有几个农民路过,捡拾起来,打算带回去改装一番,以备砍柴切菜之用。(有删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日赤兔马昂扬战姿、“活虎生龙”,最后竟绝食数日,长嘶而亡,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B.小说将历史故事与奇幻想象融合,突破传统历史叙事局限,引发读者思考,新颖有深度。C.小说以古朴典雅的语言,融合奇幻与历史元素,借拟人化叙事赋予兵器以生命,辞简而意丰。D.结尾的断刀场景与前文“疲倦斗士”的比喻对照鲜明,凸显兵器作为杀戮符号的悲惨命运。7.关于青龙刀与丈八蛇矛的冲突,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龙刀“怯阵而逃”的行为,体现了其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与对战争的厌倦。B.冲突源于兵器对主人地位差异的执念,暗喻了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性的异化。C.丈八蛇矛怨由心生,主动挑衅,激化了矛盾,展现兄弟反目的戏剧性转折。D.这场冲突以兵器视角折射出人性中对名利地位的计较,深化了小说主题内涵。8.小说中,被赋予灵性的青龙偃月刀历经变故,心情起伏。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心路历程。(4分)“英雄主义”指英勇、顽强、满怀忠义和自我牺牲的气概与行为。评论家认为:“本文以青龙偃月刀为主体,独具匠心,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历史叙事的英雄主义书写。”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①矣。《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②。诗骚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得者盖寡。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①之流,又狭于此。如梁鸿《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于时六义浸微矣!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莒”,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有《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觊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删改)材料二:宋微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⑤,又协左思⑥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节选自钟嵘《诗品》)【注】①刓:残破,衰败。②苏、李:指苏武、李陵。③江、鲍:指南朝诗人江淹、鲍照。④梁鸿《五噫》:东汉文人梁鸿路过京城洛阳,愤慨于统治者大兴土木、百姓疲困不堪,故作《五噫歌》。⑤应璩:三国时曹魏文学家。⑥左思:西晋时期文学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然去A《诗》未远B梗概C尚存D故兴离别E则引双凫一雁F为喻G讽君子小人H则引香草恶鸟I为比。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洎,等到,与《六国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的“洎”意思相同。B.顾,只是,与成语“不顾一切”“自顾不暇”的“顾”意思都不同。C.胜,尽、完,与《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胜”意思相同。D.迨,及、比得上,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迨”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高度肯定《诗经》关注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这与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是一致的。B.秦汉时期,诗人多在诗中抒发一己之怀,白居易认为秦汉诗歌内容不完整,已经失去了《国风》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传统。C.风雪花草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白居易认为,《诗经》中借风雪花草起兴,远胜于梁、陈时期只将风雪花草玩弄于文辞之间。D.白居易肯定了李白和杜甫的文采,但认为李白诗歌中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太少,而杜甫的现实主义作品也不够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4分)(2)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4分)14.两则材料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有何异同?(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五)张惠言长镵①白木柄,劚②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③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注】①长镵:装有弯曲长柄的器具。②劚:挖,掘。③诛茅:铲除茅草,典出于《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后引申为引退,结庐安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先声夺人,以“长镵”这一平俗的农具为意象,劚破满庭严寒,使人窥见春意,表现出春日乍到的生机,极具破空之势。B.“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出词人对收获满目春色、满园生意的期待和欣喜。C.“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以时间串联意象,营造出春日流转的动态美,隐含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喟,语言平实,饱蕴哲理。D.下阕中词人有“便欲诛茅江上”的隐逸理想,但看到“空林衰草”的衰败景象便作罢,这里反用典故,暗示了词人入世的理想。16.本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观?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答司马谏议书》中,“ , ”两句启示我们在犹豫不决时,要理性、果决行事,且不因此后悔。(2)周恩来总理早年以一副短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题贈友王朴山。其中,“沧海”意象还,如《赤壁赋》“ , ”,同样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3)多年后,小明重返母校,教室与操场依旧,但再也不见昔日同学们一起奋斗的场景,他不禁想起古诗词中“ , ”两句,物是人非之情油然而生。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自身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而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弄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 A ?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高崖疾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 B 。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鬼话连篇”原本是个贬义词,但在本文中却并不表示否定,它有什么作用?(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纵贯春夏秋冬,覆盖衣食住行:算法无处不在,数据无所不能。看资讯时,APP会推荐感兴趣的内容;打车时,导航会推荐最短的路线;点外卖时, ① ……今天的算法已深度嵌入网民的生产生活当中。有一项针对1501名受访者开展的调查,高达62.2%的受访者坦诚地表示,“大数据+算法”的精准信息推送机制,不经意间使他们陷入了“信息茧房”的困境之中。这不是幻觉,这是不争的事实。研究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在与AI进行交互后,所接触到的信息种类非但没有增加, ② 。因此,算法治理成为现实的课题。算法治理的关健在于摆正价值导向,既要利用好算法为社会与市场服务,又要采行良法善治严防算法“任性妄为”。算法治理的核心是“守正”——算法向上向善是基本价值取向,网络平台绝不可用所谓“避风港原则”推卸责任。增强公众对算法治理认同和信任的前提,是算法治理的公开与透明,在商业需求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精准的平横点,以此防范岐视、偏见或误导。算法向上向善,说到底 ③ ,重回人文温度与人本情怀的轨道,确保其安全可控、公平公正地运行。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22.根据第二段内容,请以“算法治理”为开头写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基本观点。要求:使用判断句,不得改变原文意思,不超过30个字。(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每天几乎是一个人坐拥书城,“躲进小楼成一统”,我就是这些宝典的伙伴和主人,它们任我支配,其威风虽南面王不易也。——季羡林我不在书斋里,我在人中间。——许倬云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5届5月广东高三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6 7答案 C B A D A题号 10 11 12 15答案 BDG C B D4.【答案】①材料一: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你”与“他/她”的比较中描绘场景,将关于平行宇宙的科学假设理论具体化,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材料三: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假设的情景,通俗而形象地说明了抽象的平行宇宙理论,能使读者对平行宇宙理论有大体认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答案】①材料一围绕遥远的宇宙,重点论述了在遥远的宇宙中有与银河系高度相似星系的问题。②材料二围绕平行宇宙,重点论述了人类能否穿越连接平行宇宙的蛀洞的问题。③材料三围绕平行宇宙理论,重点论述了量子力学随机性的问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8.【答案】①目睹主人遭遇伏击,悲痛仇恨。关公落马被俘,青龙刀满心都是仇恨,开启复仇之路。②听从赤兔马建议后,坚定执着。向西川飞行途中遭遇多方阻拦,却毫不退缩,复仇的欲望不断加深。③与丈八蛇矛交战时,愤怒迷茫。青龙刀本以为能与丈八蛇矛携手复仇,却遭到攻击,在惊讶、愤怒与不解中与之斗争,最终无心恋战而怯阵逃离。④遇到普净长老后,释然平静。经长老点化顿悟,意识到长久的恩怨执念毫无意义,于是释然,回归平静。(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①本文以青龙偃月刀为主体,通过兵器的复仇故事,解构了传统英雄故事英勇、顽强、牺牲的内核。如青龙刀“龙眼里流出血”,将关羽的英雄事迹变成了兵器的杀戮记。②通过对兵器之争原因的揭示,英雄恩怨其实是权力等级等封建观念在作祟,解构了英雄忠义精神。如青龙刀和丈八蛇矛为“主人地位高低”争吵打斗,把历史上的忠义精神变成了兵器间的斗气。③小说青龙偃月刀的结局,喻指英雄主义的光环终将消散,平凡生活才是永恒。最后青龙刀断成碎片被农民当废铁捡走,暗示和平与平凡才是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3.【答案】(1)于是颂扬成绩的风气兴起来,补救政事缺失的风尚遭到破坏。(“谄成”1分,颂扬成绩、奉承功绩;“救失”1分,补救缺失;句意2分)(2)比如“北风其凉”,就是借风来讽刺作威作福、凶暴残忍(的人)的。(“假”1分,借;“刺”1分,讥刺、讽刺;句意2分)14.【答案】同: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陶渊明在田园诗创作方面的肯定。(1分)异:①材料一认为陶渊明的诗歌局限于田园,缺少反映社会现实的部分,有批评之意;(2分)②材料二则认为陶渊明的诗歌超越了田园诗的范畴,质朴之外兼备清丽、华美,尽显隐逸诗人风范。(2分)(意思对即可)16.【答案】①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困境,明白逃避是枉然的,唯有乐观豁达地接受方能成长。②辩证理性的生活智慧。诗人既能看到春日众芳在风雨中萌生,也能辩证地想到他们在风雨中凋落。③热爱生活,及时行乐的人生观。风雨流转,时光易逝,因为明白人生有苦难,所以更加珍惜时光,饮酒高歌以自乐。(每点2分,其中对人生观的概括1分,分析1分)17.【答案】(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3)示例: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即可)(每空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18.【答案】A手足无措/不知所措/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惊惶失措;B钻之弥坚/高不可攀/高山仰止(每空1分,符合语境即可。不是成语、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解析】A处,根据后文“只好……内心的感动”等内容可知,语境是说“我们”没有其他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动,故此处可填“手足无措”一类的成语;根据后文“吓着我们”的内容,填具有惊慌意义的“惊惶失措”等也可给分。B处,根据前文“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可知,此处应表现庄子境界之高或者表达“我们”对庄子的仰望之情,可填“钻之弥坚”“高不可攀”“高山仰止”等成语。19.【答案】“鬼话连篇”贬义词褒用,(1分)在文中是指庄子的文章、思想和表达方式独特且富有创意,常常让人感到惊讶和震撼。(2分)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被庄子的风采折服,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妙趣横生。(2分)(答到“贬义词褒用”的用法1分,从庄子角度分析词语的内涵2分,从作者/读者的角度分析词语的效果2分)20.【答案】①平台会推荐附近餐馆 ②反而呈现减少的趋势 ③就是以人为本(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1.【答案】①“健”改为“键”;②“横”改为“衡”;③“岐”改为“歧”(每处1分,改对两处即可)22.【答案】算法治理的关键与核心分别是摆正价值导向和“守正”。(判断句1分,内容准确2分)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思辨类作文题。材料引用了两位学者的话。季羡林的话勾勒了以书城为王国、以典籍为伴侣的精神世界,折射出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诚如博尔赫斯所言,“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躲进小楼成一统”引用自鲁迅的《自嘲》,凸显书斋作为“精神圣地”的自足性——在数字化时代,这种“坐拥书城”的实体书斋更成为对抗信息碎片化的“文化方舟”。如果说季羡林的话体现了在典籍对话中构筑“圣域”,那么许倬云的话则表明了以人间为书斋,在现实生活中提炼思想。书斋的深度决定思想的高度,而人间的温度赋予知识以重量。真正的知识分子既要在书城中专心致志,更要勇于走进现实世界进行实践。许倬云先生的这句“我不在书斋里,我在人中间”,是其人生哲学与学术理念的核心写照,蕴含着深刻的生命体悟与知识分子的担当。这两句话对学生有着多角度的启发,是“坐拥书城”还是“在人中间”,抑或将二者完美结合起来?需要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参考立意】①坚守精神高地,更要担当社会责任;②读书和实践要结合起来;③汲取精神滋养,贡献社会;等等。作文评分细则一、基本评分细则(一)一类卷:54~60分完全符合题意。1.文章能够辩证分析坚守精神高地(读书)与参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既阐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又论证后者对前者的反哺。观点鲜明、集中,内容明确。2.文章能够破立结合,对现实生活中坚守精神高地(读书)和参与社会实践完美结合,以及畸轻畸重的现象有所剖析,既能弘扬正气,又能痛下针砭。3.论证严谨、逻辑严密;论据翔实具体,富有新意,且能有力证明论点。4.结构完整、精巧;语言流畅,句式灵活,富有表现力。(二)二类卷:48~53分较好符合题意。1.文章能够辩证分析坚守精神高地(读书)与参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认识到二者的不可分割性,观点清晰,内容明确。2.文章能广泛联系坚守精神高地(读书)与参与社会实践的具体事例,并对其进行较为深刻的阐述、分析,从而使文章的观点立得稳、站得住。3.论证严谨;讲究逻辑,大部分论据具有典型性。4.结构完整、清晰;语句通顺,有一定表现力。(三)三类卷:42~47分基本符合题意。1.文章能够将坚守精神高地(读书)与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谈,观点较为清晰、内容较为明确。2.文章能联系坚守精神高地(读书)与参与社会实践的具体事例,并对其有所分析。3.论据不够典型性,个别论据和论点的联系较为牵强,不能论证论点。4.结构完整;语言表达不够通顺,个别句子有语病。(四)四类卷:36~41分基本偏离题意。1.文章仅谈坚守精神高地(读书)或参与社会实践。2.文章缺乏对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是空泛议论。3.论证没有逻辑,层次比较混乱。4.结构有残缺,文体特征不明显;语句不够通畅,有较多语病。(五)五类卷:0~35分完全偏离题意。1.文章所写内容完全偏离写作要求,如写如何做人、如何读书、如何与人们打成一片等。2.文章没有中心。3.结构严重残缺,层次混乱;语句严重不通。二、其他扣分说明1.缺标题,扣2分。2.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每少50字扣1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3.错别字每个扣1分,相同错别字不重复扣分。4.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酌情扣分。5.可写书信、演讲稿等应用文体,格式不符合要求相应扣分,最多扣2分。正文应以充分论证为主,否则,酌情减分。6.写了有效的标题,但基本上抄袭试卷材料,酌情给3~5分。注意区分“抄袭材料”和“使用论据”。其他未尽之处参考高考作文评分办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