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高2024级生物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45分)
一、单选题(15小题,从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每题3分,共45分)
1.生物体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细胞的更新包括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 B.衰老的细胞内色素积累且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C.造血干细胞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分化的细胞 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2.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科学家利用分裂了40次的男性成纤维细胞和分裂了10次的女性成纤维细胞进行如下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方案 继续培养10~20代实验结果
两种细胞等量混合培养 女性细胞的分裂依旧旺盛,男性细胞逐渐停止分裂
将女性细胞核注入到男性去核细胞中 融合细胞分裂依旧旺盛
将男性细胞核注入到女性去核细胞中 融合细胞逐渐停止分裂
A.上述实验中细胞分裂的潜力主要取决于细胞质而非细胞核
B.在稳定的培养环境条件下,细胞衰老由细胞自身因素决定
C.随着分裂次数增加,细胞质中自由基积累,导致细胞衰老
D.随着分裂次数增加,染色体端粒逐渐缩短,导致细胞衰老
3.人体细胞的死亡可分为意外细胞死亡(ACD)和调节性细胞死亡(RCD)两类,其中RCD由基因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发生RCD B.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ACD完成
C.被开水烫伤部位的皮肤细胞会发生ACD D.胎儿手指的形成过程中部分细胞发生RCD
4.菠菜(2n=12)为典型雌雄异株植物,少数植株表现为雌雄同株。菠菜的性型遗传主要受性染色体控制。XM基因控制雌雄同株,Y对X、XM为显性,XM对X为显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Y及XMY基因型的菠菜适合用于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
B.制作菠菜临时装片的一般过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观察菠菜减数分裂装片可以看到少数细胞具有6个四分体
D.可以利用菠菜成熟的叶肉细胞观察染色体和叶绿体的运动
5.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推测:由于细胞需要保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种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的特殊细胞分裂。魏斯曼的“种质连续学说”认为,遗传是通过具有一定化学性和分子结构的物质在世代之间传递来实现的,这种物质就是种质。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特殊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特殊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伴随着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
C.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保持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D.种质的化学本质是D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的模拟实验中,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不一定相等
C.乙模拟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D.每次实验都要保证随机抓取,读取组合后需要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小桶
7.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孟德尔对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时,F2总是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他提出假说并作了4点解释,以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则F2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B.若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不分离(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1:1
C.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和dddd(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15:1
D.若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2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5:1
8.“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向公鸡变化并能和母鸡交配。已知鸡羽毛颜色有金羽色与银羽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养殖场偶见一只银羽色变性雄鸡,将其与一只纯合金羽色雌鸡交配得 F ,F 中金羽色雄鸡:金羽色雌鸡:银羽色雌鸡=1:1:1。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以上杂交过程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金羽色是隐性性状,银羽色是显性性状
C.将 F 金羽色雌雄鸡相互交配得F ,则会发生性状分离
D.将F 中金羽色雄鸡与银羽色雌鸡杂交,F 中金羽色鸡的比例为1/4
9.下图所示人的性染色体X、Y既存在同源区段(Ⅰ),也存在非同源区段(Ⅱ-1、Ⅱ-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Ⅰ区段上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存在性别差异
B.Ⅱ-1区段上的基因不一定均与男性的性别决定有关
C.Ⅱ-2区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D.若母亲患有Ⅱ-2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儿子一定患该病
10.甲、乙、丙和丁是某种植物的四个品种,其细胞内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丁均为杂合子,丙是纯合子可以稳定遗传
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甲与丙杂交
C.B、D两种基因根本区别是它们含有核苷酸种类不同
D.植株甲自交,子代表型与基因型的比例均为1:2:1
11.月季花为两性花,被誉为“花中皇后”。其花色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现将纯合的黄花和纯合的红花杂交(组合一),经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黄花:白花=12:3:1,若将杂合的黄花与杂合的红花相交(组合二),F1中红花:黄花:白花=2:1: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组合二亲本红花植株是单杂合子
B.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白花是纯合子,黄花的基因型有两种
C.组合一F2红花植株中,有1/6的是纯合子,有1/4的是双杂合子
D.组合二F1黄花与白花杂交,子代仍然是黄花和白花且比例为1:1
1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将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会死亡
B.为获得含35S标记的T2噬菌体,需要先标记大肠杆菌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可以使烟草感染病毒
13.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宣布在人体快速分裂的活细胞如癌细胞中发现了DNA的四螺旋结构。形成该结构的DNA单链中富含G,每4个G之间通过氢键等作用力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平面”,继而形成立体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结构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该DNA每个磷酸连接两个脱氧核糖
C.通常情况下该结构中A+G/T+C的比值等于1
D.该结构的四联体与双螺旋DNA的二联体形成原理不同
14.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5000对碱基,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DNA聚合酶 B.DNA分子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 900个
C.④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2
15.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DNA分子的两条链经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n)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放射性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第Ⅱ卷(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图1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时所绘制的图像,图2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 ▲ ,观察有丝分裂时,应该先在显微镜下找到处于图1中 ▲ (填序号)时期的细胞。
(2)图1中 ▲ (填序号)时期处于图2中的FG段,图2中EF段与染色体行为有关的主要变化是 ▲ 。
(3))图1中④时期,该过程DNA分子通过 ▲ 方式进行复制,DNA分子复制时所需的条件是 ▲ (答出两点)。
(4)与洋葱根尖分生细胞相比,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所特有的表现主要为 ▲ (答出两点)。
(5)将洋葱根尖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为新植株的过程体现了 ▲ 。
17.纯合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正常腿、长翅,控制这三种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果蝇,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利用上述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其性状的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
(1)若只考虑体色(灰体、黑檀体)这对相对性状,将野生型果蝇与甲杂交,F1的基因型为 ▲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是 ▲ 。
(2)E/e和B/b两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 ▲ 定律,判断理由是 ▲ 。
(3)某同学设计了杂交实验来判断基因G/g是否也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实验设计如下:
①实验思路:将丙与 ▲ (填“甲”“乙”或“野生型”)杂交,得到F1(EeGg)个体,再将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F2的表型及比例(不考虑互换)。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灰体长翅: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残翅的比例为 ▲ ,说明基因G/g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若子代中 ▲ (写出表型及比例),说明基因G/g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18.图1表示某雄性昆虫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该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处于减数分裂Ⅱ的细胞有 ▲ ,判断的依据是 ▲
(2)图2中表示染色体和核DNA的分别是 ▲ (用图中字母表示)。
(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 ▲ 细胞,丙图所示细胞应处于图2中编号 ▲ 所代表的时期。
(4)与有丝分裂过程相比,图2中①时期染色体特有的行为有 ▲ (答出两点即可)。
(5)下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请在坐标图中画出该动物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19.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不考虑致死、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等情况。请分析回答:
(1)若Ⅲ-2为女孩且患病,则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 ,III-1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 。
(2)若Ⅲ-2为男孩且患病,则该致病基因位于 ▲ 染色体上,若Ⅲ-2患病的概率为0,则I-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 。
(3)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用b表示。经产前诊断发现Ⅲ-2患该病,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该变异来源于其 ▲ (填“父亲”或“母亲”)在减数分裂 ▲ (填“Ⅰ”或“II”)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判断理由是 ▲ 。
20.图甲是噬菌体DNA片段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乙所示的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4的名称是 ▲ ,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甲中的 ▲ 。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 ▲ ,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
(3)合成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时,原料由 ▲ (填生物名称)提供;仅由图乙的实验过程, ▲ (填“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由图乙实验结果分析,与图乙所示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另一组实验中,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 ▲ (填“35S”或“32P”),其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是 ▲ 。
高2024级生物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B D A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B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11分,共55分)
16.(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1分) ②(1分)
(2)①③ (1分)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1分)
(3)半保留(1分) 模板、原料、能量、酶
(4)间期中心粒倍增;前期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终缢裂成两部分
(5)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7.(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Ee(1分) 灰体:黑檀体=3:1
(2)基因的自由组合(1分) 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甲 9:3:3:1(1分) 灰体长翅: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2:1:1
18.(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乙、丙 两个细胞中都无同源染色体(1分)
(2)ac
(3)甲(1分) ③(1分)
(4)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2分)
(5)如图(2分)
19.(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 1/3
(2)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 100%
(3)母亲(1分) II(1分) II-2的基因型为XbXbY,其父亲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所以II-2的两个致病基因来源于其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时,复制的X染色体未分开,进入了同一配子。
20.(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 ①(1分)
(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侵人大肠杆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大肠杆菌(1分) 不能(1分)
(4) 32P(1分) 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