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新课导入——重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刻学习目标123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利用图书室、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家国情怀)“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核弹爆炸导弹是一种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导向目标并摧毁目标的飞行器。红旗防空导弹发射瞬间核武器是国力强大的表现和底蕴威慑人造地球卫星是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北斗导航卫星何为“两弹一星”?能打能打到能打准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含义: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2.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1964年1970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第5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国家第4个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3.原因:“小男孩”原子弹“胖子”原子弹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小男孩”和“胖子”的损失情况统计 投放地点 广岛 长崎死亡人数 26.9446万 超过14万损坏房屋 方圆14平方公里内有6万幢房屋被摧毁 19587所,破坏面积4.7平方公里核武器拥有如此破坏力,对世界、人类有如此大的威胁,为什么爱好和平的中国还要发展核武器?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3.原因:根据材料,思考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材料一:1945年美国首次试爆原子弹;1949年苏联首次试爆原子弹;1952和1960年英法两国相继试爆原子弹。美苏英法都已经有了原子弹,联合国“五常”当中就只有中国没有。在整个50年代,中国曾经三次面临美国赤裸裸的核威胁和核讹诈。材料二: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防防御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4.代表人物:在中国核武器史上永远少不了一个人的存在——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1947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就启程回国。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邓稼先(1924-1986)“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中国原子弹历时5年,氢弹历时2年8个月。苏联原子弹耗时6年9个月,氢弹4年。美国原子弹历时6年,氢弹7年3个月。法国原子弹耗时15年,氢弹8年6个月。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钱学森(1911-2009)钱学森(1911-2009)“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人物扫描: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 5 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5年在中国多方面的努力下回到中国。4.代表人物: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5.两弹一星精神:想一想,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金银滩草原模拟场景邓稼先领导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用的手摇计算机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了与我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将重要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并停止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陈广胜,王翠主编《中国历史》“我们看着做到半截,即将完成的导弹,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这个事情也刺激、教育了我们:搞‘两弹一星’,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你不是把图纸资料等都拿走了吗?好,我们自己想办法搞。中国人,你是压不倒的!”——张蕾《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环境艰苦设备落后缺技术、缺指导、缺设备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5.两弹一星精神: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6.意义:依据材料归纳“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材料1:……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它既是动人的,也是吓人的。……随着星期五的消息报道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这部分地区数亿人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材料2: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法国评价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7.载人航天:观看视频:梳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推进情况。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 升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神舟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完成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发射,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空间站1999年11月2003年10月2008年9月2021年6月7.载人航天:结合课本P92,列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大事年表。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8.“载人航天”精神: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贰·为国为民谋福祉——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指什么?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从1964年开始,他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袁隆平珍贵的700多株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凭借在一口废井里找到仅存的5根秧苗,他依旧继续坚持试验,终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贰·为国为民谋福祉——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xi ā n)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荣誉意义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贰·为国为民谋福祉——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杂交水稻 普通水稻全生育期 约140.7天 约150天产量 平均亩产约750公斤 平均亩产约500公斤株高 约110—120厘米 约120厘米每穗总粒数 238.2粒 200粒结实率 78.3% 75%抗性 自身抗性强,具有综合抗性。抗倒伏、 耐热、 抗寒 缺乏综合抗性杂交水稻的优势贰·为国为民谋福祉——杂交水稻与青蒿素2.屠呦呦与青蒿素: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由蚊子叮咬传播,其独特症状为间歇性发冷发热。如不及时治疗,疟疾可通过破坏对重要器官的供血而致人死亡。疟疾是当今危害人类的流行病杀手之一。全世界约有40%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仅2020年,全球大致有2.41亿疟疾病例,疟疾死亡人数约为62.7万人,其中90%的病例来自非洲大陆。贰·为国为民谋福祉——杂交水稻与青蒿素2.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屠呦呦贰·为国为民谋福祉——杂交水稻与青蒿素3.钟南山:钟南山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钟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线,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言人,更成为稳定民心的科学家代表。202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贰·为国为民谋福祉——杂交水稻与青蒿素从各个领域科学家的成就历程,谈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什么精神?从2000种中药中,发现了640种可能有抗疟效果。从200种中药里获得了380种提取物。筛选了100余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样品200余个。190次失败后,191号提取物试验成功。屠呦呦:“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袁隆平的科研历程 1960年 袁隆平开始进行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64年 袁隆平在试验稻田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1966年 文革期间,袁隆平被关进牛棚,试验秧苗全部被毁1968年 试验秧苗在雨夜被人连根拔起,即将成功的实验再次中止1969年 3000多组杂交组合实验,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1973年 经过多年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叁·百花齐放结硕果——文化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的提出: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毛泽东叁·百花齐放结硕果——文化事业的发展2.文化发展成果: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小说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改革开放前的成果:特点特点:多样化,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叁·百花齐放结硕果——文化事业的发展2.文化发展成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改革开放后的成果: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外文化交流增多。特点叁·百花齐放结硕果——文化事业的发展2.文化发展成果:改革开放后的成果: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荣誉“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代表作品获奖理由《红高粱家族》《檀香刑》《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获奖演讲叁·百花齐放结硕果——文化事业的发展2.文化发展成果: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2)影响: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1)特点: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材料: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科技文化成就科技成就文化成就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1970年,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首次研制出籼型杂交水稻2005年,神舟五号升空,杨利伟首位登入太空19世纪70年代,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建国初期的艺术和文学主要是描绘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面貌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反映改革开放的新面貌新时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课堂小结课堂训练1.(2024 西藏)1967年中国启动治疗疟疾专项计划。屠呦呦团队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一种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的医学进步。这种医学进步是指提取出( )A.青蒿素 B.青霉素 C.新冠疫苗 D.人工胰岛素2.(2024 云南)陈能宽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在1964年10月16日写到:“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这里的“春雷”指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D.“辽宁舰”航空母舰交接入列AA课堂训练3.(2024 乐山)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实力,铸就了伟大的( )A.抗美援朝精神 B.铁人精神C.红旗渠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4.(2024 广安)“如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材料表明,“两弹一星”的成功(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B.推动我国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C.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