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 (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百合花》课件 (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新课导入:
百 合 花
茹志娟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读懂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2、品味语言,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理解题目的多重含义,探究小说主题。
4、把握《百合花》独特的小说风格。
写作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 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茹志鹃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1998年10月7日逝世。
作者简介:
茹志鹃和女儿王安忆
他人评价:
茅盾评价这篇小说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 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掌握字词含义:
1、张皇:恐慌,慌张。
2、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3、憨憨:傻气,难为情。
4、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5、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6、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7、虔诚:恭敬有诚意。
知识链接: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人称我、我们。
1、身临其境,增强代入感,更有真实感;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2、使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真实性;(真切性)
第二人称:你、你们。
1、拉近读和主人公的距离,增强代入感,显得亲切自然;
2、便于情感发。
3、如果是“您”’,表示尊重。(亲切感)
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不受时控空限制,叙述角度灵活自由,冷眼旁观,具有客观性。(客观性)
含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在情节中互动成长,具有典型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环境是人物活动、情节发展的场所。
文学常识: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1、人物:形象、塑造
2、情节
3、环境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多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强化人物形象。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交代时代背景,塑造人物形象。
设置悬念、埋下伏笔、铺垫照应、一波三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三要素
小说知识:
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你更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3、小说为什么用“百合花” 做标题?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说说你的理解。
按照事件发展,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行文?给文章划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带路
开端
(1-23)
第二部分
借被
发展
(24-43)
第三部分
牺牲
高潮
(44-57)
第四部分
盖被
结局
(58-59)
全文以时间为顺序
情节梳理: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所做的事(情节)
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人物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对人物的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探究人物形象:
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我”、小通讯员、新媳妇
1、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2、“我”、小通讯员向村民借被子
3、通讯员救人牺牲
4、新媳妇为牺牲的小通讯员盖被子
探究人物形象:新媳妇
第30段:“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 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美丽、淳朴、腼腆外貌描写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神态、动作描写
第44段:笑眯眯地抿着嘴,…时不时地东张西望, "…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对同志的牵挂 善良、淳朴 神态、语言、动作
第57、58段:“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 表达内心的悲痛和对解放军的真挚情
探究人物形象:新媳妇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的那个破洞。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第55-56段)
神态、动作、细节描写
思考:明知无实用意义,为什么新媳妇还坚持要缝补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
这是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倾泻: 一是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 二是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无比崇敬的感情, 三是对这个年轻可爱的生命骤然离去的痛惜之情。
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对比。
第一件事: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
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善良、纯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她的无私,以及对通讯员的崇敬、痛惜、悼念和愧疚。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
新媳妇:
探究人物形象:通讯员
《百合花》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塑造了一个跟以往的小说不同的英雄形象, 《百合花》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不是强壮有力,英俊潇酒,学识渊博的大人物, 而是一个腼腆、憨厚,稚气,可爱,纯真的小通讯员,十九岁,没娶媳妇,参加革命以前在家帮人拖毛竹。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让人眼前一亮。原来英雄事迹不只是发生在伟大的人物身上。平平凡凡甚至有点傻气的小通讯员也能成为英雄。
分析人物形象——通讯员
原文情节“带路”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6)“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动作描写
善解人意、腼腆
(7)“高高的个子,块头不大……厚实的肩膀,穿一身洗淡的黄军装……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
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质朴
(8)“把枪横搁在腿上,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
(21)“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摇了摇头。”
(13)(15)(17)“十九”“一年”“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羞涩、勇敢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通讯员
原文情节“借被”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28)"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语言描写
不善于和女同志打交道
(31、32)”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34)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倔强、可爱、孩子气
(36)"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38、39)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了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为别人考虑、理解他人难处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2)“摸出两个馒头,说‘给你开饭啦’……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 “
关心他人、
热爱生活
细节描写
探究人物形象:通讯员
他是一个只有19岁在战争中牺牲的通讯员形象。
性格特点:
①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与自然无比热爱。如他枪筒里插着野菊花(42段)。
②憨厚朴实,拘谨腼腆。如通讯员与“我”说话时的“张皇”“局促不安”(8段);
③不善言辞,诚挚认真。如当他知道借来的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感到不安,想把被子再送回去。(39段)
④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如他为保护担架队员而牺牲。(54段)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3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暗示或升华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的位置:
1、开头,渲染某种气氛、交待故事背景,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文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文末,升华主题、使作品具有无限的思考空间。
请找出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分析作用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温润的香味”
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和平的景象。在残酷的战争之前, 眼中却是这样一派和平的景象,烘托出“我”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出作为革命战士临危不惧、 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暗示主旨: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厌恶。与后文战地的紧张的情节形成对比。
请找出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分析作用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 也憎恶起来了。”
1、凸显了战争环境的恶劣,为下文通讯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埋下伏笔。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 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牺牲的。
请找出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分析作用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通过描写中秋节的温馨情境,反衬出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自然联想到同乡--通讯员,表达对战友的牵挂。
细节描写
细节【以小见大】: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 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它可以是一个事物、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表情,一个简短的情节。
作用: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它是塑造人物, 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是功不可没的。
分析细节描写:
小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
①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34段)
②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43段)
③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53段)
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56段)
分析细节描写:
①照应前文写的小通讯员的腼腆、憨厚,表现了小通讯员的羞涩和慌张,不让人家缝补,可能是因为心里多少有些别扭,因为她最开始不肯借被子,还让他出了丑。这在后文我和新媳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
②呼应前文,表现我一直目送小通讯员,对小通讯员的惦念和关怀。
③新媳妇的“啊”,确认就是那个通讯员,也表明了他从包扎所回到团部后,一直都无暇顾及这个破洞,使小通讯员的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愈加高大起来。
④有新媳妇当初对通讯员开玩笑的懊悔和内疚,更饱含着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唤起了读者的种种回忆:借被子,门钩挂破衣服,高低不肯让人缝补……
【思考】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
表层含义:指代的是被子上的花纹图案,是一种客观物象。
深层含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和战士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
【思考】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
作用:
1题目串起小说的主要情节。以“百合花”为题,点出文章的重要内容,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百合花是文章的线索。作者借助新被子串起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如借被子和献被子,把两个主要人物联系起来。
2题目是人物美好心灵和品格的象征。年轻的通讯员舍身救人,漂亮的新媳妇舍弃自己唯一的嫁妆新被子,他们都有着纯真、高洁、美好的心灵,具有如百合花一样的人性美。
3题目是主题的象征。以“百合花”作结,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既有利干表现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表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
主旨总结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高尚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